书城励志能力胜过学历
3690100000025

第25章 学历代表过去,学习力主导将来(5)

读完一本书要学会与别人分享、了解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在交流中可以了解更多见解,甚至可以碰撞出火化产生新的认识。周末找三五个朋友在茶馆或咖啡厅里就某本书、某个话题展开探讨是件很惬意的事。

需要注意的是,在职场上,有时一两件事的经验可能比一两本书对人的影响还大,工作实践将更有助于职场人领悟职场道理、提高专业水平。现代职场人仅靠书本来填充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也不应抱着功利心只读专业书,多读不同种类的书可以帮助人们开阔视野。

不迷信所谓的“大师”

向成功者学习,这是所有想事业有成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然而,必须明白一点,从别人的成功经验里学习一些东西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将别人成功的做法生搬硬套地运用在自己的事业中。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交给他的乐谱指挥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小泽征尔马上停了下来,让乐队重新演奏了一次,但仍然觉得不如意。

这时候,在场的所有评委都要求小泽征尔继续,他们说:“这是你的错觉,乐谱没错,乐队也没有错。”

小泽征尔坚持让乐队重新演奏,但评委们都不答应。思索再三,小泽征尔突然大吼了一声:“不对、不对!一定是乐谱错了。”

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考察在发现乐谱有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指挥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在小泽征尔之前,有两位参赛者也发现了问题,但他们认为这是权威给的乐谱,不可能有问题,因此都没有指出来。小泽征尔则不然,他也因此在这次比赛中摘得了桂冠。“尊重自己,尊重音乐,不迷信权威”,这就是小泽征尔的原则。

大多数人都很迷信“大师”,认为他一定是正确的,但人们混淆了一个概念,即“大师”不等于真理。在很多时候,正是由于轻信“大师”而束缚了我们的发展,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盲目顺从,以至让一些发明、发现和自己的想法沉溺于自卑之中。

不要迷信“大师”,要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所突破,才能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别人的办法只适合别人的事业。一旦公之于众的办法,已经成了普遍规则,它就不是智慧的精华了,也就不实用了,何况很多人是绝对不会把自己成功的秘密告诉别人的。也就是说,“大师”的最关键的“招数”永远不可能公之于众。

因此,对于所有“大师”的经验和办法,一定要抱着一种警惕的心态去接受它。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也有自己固定的关系网,更有自己特定的性格,而“大师”在选择项目和确定经营方式时,会注意使各方面都适合自己的特点。你和他们的主客观条件都大相径庭,怎么能生搬硬套,步其后尘呢?

小陈是一位诗人,在诗歌界闯出了一点名声,还有很多商界的朋友。由于文人下海潮的冲击,再加上小陈也想体验一下现代生活的滋味,提高自己物质生活的档次,所以,他决定办一家公司。

小陈认为自己可以稳操胜券,理由有三:

第一,自己对人类复杂的心灵世界揣摩已久,并能描述得那样逼真,区区一家商业公司,还能做不好?

第二,周围有那么多商界的朋友,平时听他们谈生意谈得多了,也大概了解了。况且自己也常常参加他们的讨论,由于见解高明,主意新颖,朋友照着去做,挣了不少钱。自己开家公司还不是小菜一碟?

第三,自己朋友多,崇拜者也多,要开家公司是一句话的事,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帮忙。

还有一点,小陈不想对人说——他怕得罪人。小陈认为,自己学识渊博,见多识广,观念也比较现代,做起公司,绝不会比自己那些商界朋友差,而只会比他们高明。

小陈的文化传播公司一开张,生意还没做成一笔,先招聘了20多人,一个人发了一部手机。然后,他派这些雇员气派地走上社会,先在传媒和社会上层下工夫,以期制造声势,扩大影响。

小陈每天手上捧着亿万富翁的传记,忙里偷闲还写上几行诗,满心想做一个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人,而不仅仅是赚点钱。生意还没做,他已经举办起了讲座,侃侃而谈如何做一个“高层次有文化的商人”。

结果不到3个月,小陈从朋友那里筹集的100万元便花了个精光。他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学生和崇拜者,竟然争先恐后地向他讨债。小陈想再筹集一笔资金,东山再起,却借不到钱。

小陈极其愤怒而又失望至极。以后的很多年里,小陈的生活中好像只有一个内容:逃债。以至他出了诗集,都不敢用自己的名字。小陈深有感触地对朋友说:“看来干什么事都像写诗,只能自己写,而不能学。”

从别人的成功经验里学习一些东西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把别人成功的做法生搬硬套地运用在自己的事业中。

每个行业都会出现“大师”,这就是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这部分人的成功对于同业者有借鉴作用,但是不能迷信这些“大师”的成功经验。

道理很简单,人与人各项条件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表现在自身知识储备、自身物质储备、自身性格因素等诸多方面,一味地迷信、一味地照搬照抄绝对没有“活路”!

近几年,日本索尼公司在招聘大学生时,对学校名称采取“不准问,不准说,不准写”的“三不”方针。公司认为,在激烈竞争和多变的时代,企业需要各种人才,只有将各种不同的人聚集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性,开发出新产品。只在少数名牌大学中招聘人才,会使企业失去活力。

索尼公司的一个创始人说:“我从不迷信专家,专家倾向于争辩你为什么不做或不能做某种事情,而我们经常强调的是从无到有去实干。”

因此,索尼喜欢思想敏锐、不墨守成规、勇于探索创新的人,他们鼓励科技人才“跳槽”,可以在公司任何部门寻找新的职位,“毛遂自荐”参与项目的开发研究。

公司认为,这种人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实干家而不是空谈家,有培养和发展前途,应加以重用。

经验只能参考,绝不可能照搬。

不去迷信某些“大师”,就是为了更好地接受更多更有用的理论知识。

同时,也不要迷信某类成功学“大师”,因为他们所叙述的理论往往是缺乏实际操作检验的空泛理论。

这种理论模式对于他们这些“讲课者”是行得通的,但是在个人实际运用中却不见得那么完美。

经典故事路超的故事

2004年,路超上大三,他在易趣上卖手机。家人知道之后,强烈反对,父亲的态度很清楚:如果你要继续走这条路,那你的学费自己负责,别想从家里拿一分钱。路超接受了这条协议。

2005年,易趣的生意突然走到了瓶颈,急需一笔钱周转,路超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朋友众多,但跟他一样都是学生,根本没积蓄,唯一能依靠的就是父母。

路超深知父母的态度,所以迟迟不敢开口。有一次,看着父亲心情非常好,他就鼓起勇气跟父亲说了这件事。“没门,想都不要想。”父亲斩钉截铁地说。

路超把眼泪默默逼回了心里。但也是在这一天,他决定一定要做出点成绩来。

被父亲拒绝后的,是女友回家找自己的父亲,也就是路超现在的岳父拿的钱。老丈人原本也不愿意,但是经不住女儿的软磨硬泡。

2006年,他们刚刚从校园里出来,未来如一团浓雾辨不清方向。

在易趣浮沉了两年后,女友建议他在淘宝上经营男装。

女友给男装店铺取了个可爱的名字“卡哇伊”。进货、拍照、招聘、谈合作,每一步女友都和路超一起经历。在那些销量不好的日子里,女友支持他、鼓励他;到了销量月营业额50万元的2009年,女友升级为了妻子。

就算是每个月营业额达到了50万,路超也从来不敢放松,因为意外永远都是突然来袭,从来不会跟人打招呼。但是经历多了,路超就对这些波折心生感激:“如果不经历这些,我大概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应对危机的能力有多强,自己的心脏有多强悍。”

2008年,路超在上海市区买了房子,也有了车,他这时才跟父亲再次说起自己的事业来。

此时,父亲还是那句:“就算你什么都有了,这也不是个体面的工作。”但神色已经缓和了不少,并且,之后再没说过一句反对的话。

周平的故事

2008年,周平生意失败,从云南回到重庆。回到家之后,周平很不甘心,他决定再找个行当做做。考虑到按摩棒非常受欢迎,周平就决定销售这个。于是,他便订了5000元的产品,开始在重庆的一些社区里进行试销。

没想到,顾客的反应出奇的好,因为价格便宜,经济实用,马上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第一次就卖了21根,赚了2000元。当晚周平兴奋极了,终于让自己找到一个快速致富的商机。

第二天,周平又换了一个社区。这一天,又卖了16根。当时,他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顾客说:“现在的保健医疗产品非常多,价格很高,使用也比较复杂。你的产品价格便宜,使用非常简单,见效很明显。”

顾客的肯定给了周平足够的信心,然后,他便扩大了进货量,并进驻了包括家乐福、沃尔玛在内的大型超市。同时,他又在广场、公园等场地进行了促销。

5个月后,周平赚到了14万元,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开始自己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