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聪慧女人一定要懂得的舍与得
3690600000019

第19章 人生无常,得失随缘不勉强(1)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去。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欢乐的人希望时光能停住,寂寞的人希望时光能够快快流逝。在同样的时间里,有人生,有人死,有人快乐,有人悲伤。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常。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最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拥有恬静的心态,才能开出智慧的莲花

《菜根谭》有云:“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胜者,见弓影而惊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视有为无,造无作有。如此,心可妄动乎哉!”

佛经上说:“世间万物皆为虚空。”一切因缘而起,一切因念而在,当我们执著于某一事或某一物时,便会患得患失,烦恼也会接踵而来,如果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便会无所惧。

云居禅师拜百丈明照禅师为师,并因百丈明照禅师指点而得度。云居禅师静心参禅,每天晚上都独自去荒岛上的洞穴里坐禅。

有一天,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躲藏在云居禅师去洞穴的必经之路上,路的两侧有粗大的树木,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从树上垂下来一只手,扣在禅师的头上。

那个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会被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凭年轻人扣住,只是静静地站立不动。如此出乎意料之举,反而把年轻人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神情自若地离去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第二天,这几个年轻人又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他们一起到云居禅师那里,问道:“大师,最近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淡定地说:“没有!”

“真的吗?但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突然被飞来的魔鬼用手按住了头。”

“那根本不是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大师怎么知道不是鬼,为什么这么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怎么可能有那么宽厚温暖的手!”

禅师又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一个人如果连生死都超脱了,怎么还会有恐惧感?”

听了大师的一番话,这群年轻人顿时大悟。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智者最宝贵之处就是有一个极好的心态,他有对世事变幻的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应对能力。

从禅学而言,就是有大悟。禅就是一颗如水的平常心,没有一丝浑浊,平淡如水,纯净如水,不为世间的色彩迷惑,不被人生的百味侵入。

细壤虽小,积累万年便会有峰峦的气势;小善虽轻,持之以恒便是无上的功德。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珍惜它就是使自己的生命价值保值、增值,荒废它就会使人加速损耗自己的价值。

“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那么,超越生死,勇于以生命感悟禅要,敢于以人生实践真理,则是僧人的大智大勇。

北宋大将军曹翰曾率部下渡过长江,闯入圆遥寺,寺院禅僧们看见军队都惊恐奔逃,而缘德禅师却跟往常一般平静地坐着。曹翰怒凶凶地走到禅师跟前,禅师不站立也不拜揖。

曹翰见此状,勃然大怒,呵斥道:“长老没听说过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禅师看了他很久,淡定地回答说:“你难道不知道有不怕死的和尚吗?”

曹翰听闻此言极为惊奇,心中不由得对禅师产生了敬意,问:“禅僧们为什么都走散了呢?”禅师回答:“敲起鼓来自会集合。”曹翰便让自己的手下去击鼓,但敲了半天的鼓也并无一个禅僧到来。曹翰问:“为什么没有禅僧来?”禅师答:“因为敲鼓之人有杀人之心。”说着自己便起身去击鼓,禅僧们很快就过来集合了。曹翰肃然起敬,向禅师礼拜,并向禅师请教取胜的策略,禅师从容答道:“这不是禅僧所了解的事。”

缘德禅师镇定淡然,不惧生死,从心理上击败了凶悍威武的大将军曹翰,使圆遥寺化险为夷。这种良好的心态是禅师智慧的表现,是从长期的修炼过程中养成的道行。人生一世,天灾人祸时时难免,只有想不到的,没有遇不到的,人只要练就不惧生死的心态,便能镇定自若,冷静处理,走出险境。即使有一天走不出去,也会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再现大丈夫舍生取义的慷慨气概,使后人代代敬仰,奉为楷模。

禅宗《正法眼藏》对人生的提示记载着:“生即生,灭即灭,正视这轮回往复,均属自然。所以做人要不怨天,不尤人。”

唐代著名的法常禅师是这样告别人世的:一天,法常禅师对他的弟子们说:“将要来临的不可抑制,已经失去的无法追回。”弟子们模糊地感觉到了什么,但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静默之间,忽然传来老鼠的吱吱叫声。禅师说:“就是这个,并非其他。你们各位,擅自保重,吾今逝矣。”说完就圆寂了。

而以烧佛像取暖而闻名禅林的天然禅师是这样逝世的:长庆四年六月,禅师对弟子们说:“去给我准备热水洗浴,我要准备出发啦。”禅师洗完澡,戴上笠帽,穿上鞋子,操起拄杖,刚从床上下来,脚还没有着地,就去世了。

《正法眼藏》告诫世人:在无常到来之际,国王、大臣、亲属、仆人、妻子、珍宝,这一切都是空的,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奔赴黄泉。的确,在死亡面前,无论是卑贱还是高贵,无论是贫困还是富有,任谁也无计可施。

受到这种人生无常的哲学思想熏陶之后,人们就会理解心平气和是悟道的表现,因此也就能够平心静气地生活下去。

良宽禅师曾经这样写道:“病就让它病好了,死就让它死好了!”可见,再也没有比良宽禅师更心平气和的人了!人生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未知,正所谓世事无常,没人知道什么时候生命就要中止了,所以,道元禅师说:“正因为人生无常,才更要加倍努力追求正道。”

做好自己该做的,剩下的就一切随缘吧

有一次,寺庙的小和尚看见菜地里非常萧条,便对慧海禅师说:“师父,往菜地上撒点高粱种子吧!”

慧海禅师平静地说:“徒弟,为何要急于一时呢?何时有空,再下山买些高粱种子回来。一切要随时,不要急躁。”

小和尚疑惑地看着慧海禅师,说:“师父,为什么要随时呢?”

慧海禅师微微一笑,说:“你看土地还未松土呢!如何种地呀!做事不可强求,要顺其自然,静待时机到来。”

小和尚等了很久,慧海禅师才把高粱种子递给他,说:“快去种上吧!撒在地上,我还等着吃你的高粱米呢!”

小和尚一路唱着歌来到菜地,赶紧抓一把高粱种子撒在地上,等待着发芽。半夜时分,下起了大雨,小和尚因雨下得很大,心里很担心,无法入睡。

次日早上,他慌忙地来到菜地察看,果然高粱种子不见了。于是,他跑到禅房,心里很不是滋味地说:“师父,菜地上的种子都没了,这该怎么办呀?”

慧海禅师不慌不忙地说:“没事,种子只是去别的地方生活了。一切随缘吧!”

没过多久,小和尚看见有几棵小苗已经破土而出。原来还有部分种子没被冲走,在这里安家落地了。

小和尚高兴地说:“师父,菜地里的种子发芽了。”

慧海禅师点点头说:“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一切还是随缘。”

佛曰:“世间一切事物,皆有缘而来,该去的就随风而去吧!”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其寓意是,世间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能强求的,一切顺其自然吧!若世人都能像慧海禅师那样凡事随缘,就会少了很多的烦恼,反而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惊喜。所以,做事只要做自己该做的,剩下的一切随缘,凡事顺其自然。若自己已经尽力了,依旧改变不了什么,那么不要再抱怨了,一切随缘吧!

鸠摩禅师一生以善行为主,从小事做起,每日教导门下的弟子,做事要随缘,不是你的勿强求。

有一次,鸠摩禅师上完早课,便问自己身边的两位徒弟道悟和道明:“你们说,是春天好呢,还是秋天好呢?”

道悟不假思索地说:“师父,当然是春天好了,那时树木茂盛,鸟语花香,人也精神呀!”

这时,鸠摩禅师摇摇头说:“再美好的东西,终有一天是要消失的。春天所有的景物也会随自然交替而消失。”

道明听鸠摩禅师这么讲,马上改变心中的想法,说:“师父,弟子觉得秋天比较好,那时树木都是枯萎的,鸟儿也准备过冬的食物,人不再懒散了。”

不承想鸠摩禅师叹息一声后,摇摇头说:“秋天的道理和春天一样,也会随自然规律而消失。”

两位弟子看看周围的树木,再看看周围的景物,不得其解地低下头冥思起来。

恰巧此时,走过来一位小和尚,鸠摩禅师便问:“你说春天好还是秋天好呢?”

小和尚自信满满地说:“师父,春天到来时就是春天,秋天到来时就是秋天,为何那么烦恼,这不是自然规律吗?”

鸠摩禅师高兴地称赞道:“这个答案很对,世界上的万物都是有规律的,何必去破坏呢?做事也是一样,要顺其自然,不要执著,这才是僧人的修行之道呀!”

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航道,有自己的方圆,一切只要顺其自然就好。世人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世上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随缘而走,勿强求!就像鸠摩禅师说的那样,一切事情将随时间的洗礼而消失,何必去强求挽留呢?正如古语所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皆随缘而行。”

古时,有位富人在自家门口竖起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本人有一块土地,将送给全然满足的人。”

一位员外看见了这个告示牌,心想:“这块地归我该多好,这样我更富裕了,先捷足先登吧!”于是,他乔装成一位农民后对富人说:“我是个老实的务农人,需要这块地种粮食,填饱家人的肚子。”

富人看着员外乔装的样子,便说:“你真的满足只有这块地吗?”

员外说:“很满足了,这块地对我来说太重要了,真的太重要了。”

富人说:“好吧!那你现在跟我来,我想知道你会种地吗?”

员外一听,傻傻地不知说什么,便硬着头皮说:“好的。”于是两人来到后山。

富人看着员外的样子,根本就不是务农之人,便摇摇头对他说:“何必呢!人只要有口饭吃就应该知足,为何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员外一听,满脸通红地说:“您如何知道我不是务农之人?”

富人说:“务农之人,对土地的渴望表现于脸上的幸福之笑,而你是贪婪之笑。”

员外很惭愧地说:“看来不是我的,终究不是我的,我为何还要强求呢?”

世人常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些人不停地追求财富,殊不知人生在世,这些东西都是过眼云烟,是带不走的。人要学会放下,一切都顺其自然,随缘自在,不要因为有过多的幻想、贪图的欲望,而丢失了自我。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佛说一切随缘。有人便断章取义认为,随缘就是得过且过。于是事到临头,不敢去做,便拿“随缘”作借口,搪塞别人、安慰自己。这显然是不对的。

事情要尽力去做,至于成功与否,不是我们能够掌握的,不要太在意。这才是佛说随缘的本义。简言之,尽人事,听天命。

有一次,方丈把空了和了空两个小和尚叫来,对他们说:“你们下山化缘去吧!”

于是,他们两人便相约下山,空了对了空说:“下山化缘好累呀!我有个化缘捷径你想用不?”

了空说:“师兄,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化缘吧!”

太阳快落山时,空了先回来,拜见方丈并高兴地说:“师父,我今日遇到王员外了,他给了我很多衣服。”

了空也回来了,可是两手空空地说:“师父,我今日无收获。”

方丈微微一笑说:“没事,只要自己尽力去做了,没有对不起自己,那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因为你无法预知结果,一起都随缘吧!”

次日,两人又一次下山化缘,空了便对了空说:“做事要适当些,不要总是老老实实的。”

了空说:“师兄,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事吧!师父不是说过吗?做事只要自己做了,就不怕失败,因为你毕竟去努力做了,剩下的听天命吧!”

空了很不耐烦地说:“哼!你怎么跟师父一样长篇大论的。”

过了一段时间,方丈再次把两个小和尚叫来:“你们在化缘中懂得什么?”

空了很骄傲地说:“师父,我懂得了人要吃饱穿暖,才不会挨饿受冻。”

了空腼腆地说:“师父,在化缘中我很享受帮助人的过程,这就足够了。虽然结果不知,但是我很开心,因为我做到了。”

若没有做过,又怎知自己能行?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勇敢地往前走,试着去做,别让自己后悔,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到底行不行。只要你努力做了,对得起自己,结果不用考虑太多。因为,你已经尽力了,何必再烦恼呢?

世人常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莫过于发现自己的缘。”有些人,有时会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从而烦恼,为何不随缘呢?

随缘是一种智慧,能使人冷静和从容;随缘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而是告知每个人做事不能得过且过,而要尽人事、听天命。凡事尽本分、尽心去做,若不尽如人意,那也问心无愧。

世事无常,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天道悠悠,人谋可以把握,天数难以预知,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