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的世界,是一个失控的世界。没有标准的工作,就不能称其为工作。标准是行为的最高准则,它不是嘴上“说的那一套”,而是行动上“做的那一套”。
制定标准是一门领导艺术,定得太低对手会超过你,定得太高大家都完成不了。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打造真正实用的黄金标准。与其将标准定得高不可攀无法兑现,还不如放在一个适合的位置,一次提高一点,反而能累积到很高的标准。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却能助你走向成功。
标准就是工作的掌舵手
世界就是一个由无数标准组成的集合体。做人有做人的标准,做事有做事的标准,不同的事情又有不同的标准。
没有标准的世界是一个失控的世界。没有标准的工作,就不能称其为工作。
对企业而言,标准是立足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独门利器”。同样,工作也是如此,三流的工作没有标准或者低标准,二流的工作中等标准,一流的工作高标准。对员工而言,三流的员工只有“事”而没有“标准”或者低标准、二流的员工达到标准、一流的员工不但高标准而且能对标准进行提升或改进。
没有标准,心态再好、执行力再强,工作也会迷失方向,好比大海中航行没有指南针,有了指南针又没有强有力的掌舵手。
如果说责任心是工作到位的灵魂、执行力是行动的手脚,那么,标准就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目的地本身,也就是说,标准是行为的最高准则。
常常听到有人表态要高标准工作,但怎么个“高”法就茫然失措了。也常常听到有人说:“每做一件事情,我们都要做到最好;别人做到最好,我们还要比他更好、标准更高!”每每听到这样的高姿态决心,人们都感到十分不解,怀疑这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
的确,工作必须有高标准要求,但也不能走入误区。正如前面所说,标准是行为的最高准则,凡事都有一个标准,但是超过了限度就不是标准了,而是一场灾难。列宁说:“再往前一步真理就成了谬误。”
这很好理解。比如说标准要求桌子一天擦五次,你偏要擦六次,多的这一次不但没有什么意义,反而占用了你其他工作时间。或者公司打印文件的标准是用普通复印纸黑白打印就可以,你偏偏用了铜版纸彩色打印,那么就不仅是浪费的问题,这个“超标”也变成了“不达标”。
当我们强调标准是行为的最高准则时,还意味着标准不是嘴上“说的那一套”,而是行动上“做的那一套”。
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麦当劳创建初期,雷·克罗克就相当富有远见地高举“清洁”大旗。当时,麦当劳准备在全国范围内招募特许经营权的人选,克罗克本人也在伊利诺伊州拥有一家麦当劳店,他通过个人对清洁的高度关注而将之做成了示范店,并且要求每一个职员也必须做到。
弗雷德·特纳第一次看到麦当劳时,对它的清洁程度非常震撼,后来就从顾客变成了烤肉工,又不断晋升成为管理人员,直至成为麦当劳总裁。
弗雷德·特纳回忆说:“每一晚,人们都会看到他来到大街上,走到贫民区,沿途捡拾每一个废弃的麦当劳包装和纸杯,回到店里时双手抱满了纸杯和包装袋,他是店里的外派‘拾荒者’。有一次他花去周六整个上午,用牙刷清洁隐藏在拖布拧干机缝隙的污垢,尽管别人根本就不会注意到。他也亲自用水管冲洗停车场,清空垃圾桶,使用刮腻刀刮去混凝土外墙上的口香糖。”
1958年,弗雷德·特纳制定了一份长达75页的有关麦当劳经营的操作标准,其中一半内容都与清洁有关,非常忠实地传达出雷·克罗克的标准。
来看看“餐厅洗手程序”的标准:
安全食品处理由清洁的双手开始。手上常会带有有害病毒、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在接触任何表面或食物时,会污染这些物品。麦当劳要求员工按正确的方法经常洗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最佳预防步骤之一!
何时洗手:①使用或清洁卫生间之后;②进入厨房和接触食品前;③休息后;④在倾空垃圾箱或接触垃圾之后;⑤进行餐厅清洁工作后;⑥在做了不卫生的动作之后,例如:摸鼻子或头发;⑦在接触染有病菌的表面或物体后,例如:门把手;⑧和他人握手之后;⑨在接触生的冷冻牛肉饼或生鸡蛋之后,在接触面包或汇集汉堡以前;⑩所有的麦当劳餐厅都安装了定时洗手系统,以达到洗手标准。这一系统能促进所有员工按时洗手,每小时至少1次。这样可降低由双手带来的潜在的食品污染。
如何洗手:①用清水打湿双手;②在手部涂上麦当劳杀菌洗手液;③双手揉搓至少20秒钟,清洗手指之间、指甲四周、手臂直至手肘部位;④用清水将上述部位彻底冲洗干净;⑤用烘手机烘干双手。
所有好的标准都有这样的特点:内容明确、条理清晰、具体到细节、可操作性非常强、有量化指标、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
标准是公司价值观的特有体现,有什么样的工作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质量。工作标准的高低优劣,直接决定了工作效率、进度和业绩。标准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难以做到,太低了不起作用,只有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标准才是最好的。
千万别把标准当废纸
标准的实质是信息,而信息是反映市场情况的晴雨表,因此一个严格制定出来的标准是促成交易、降低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有效制度,也是占领市场份额的前奏。
从市场层面而论,标准可以保证市场各方信息对称,从而实现利益均衡。从工作层面而论,标准也可以让任务安排者与执行者共享工作信息,各负其责,保证工作到位。任何一方违反标准,都应该受到惩罚。
狭义的标准只是标准本身,而广义的标准还包括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它建立的基础正是强调对标准的实施,实施既是对标准的考验,也是标准存在的理由。不被实施的标准是一张废纸,是没有价值的。
另一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企业只应该有一个标准,一项工作也只有一个标准,政出多门不但让执行者无从执行,而且也会让标准丧失应有的价值。
2000年前后,平安启动了“凤凰计划”,引入了“投资连接保险”这个国外新型保险品种。本来是件好事,却因为标准层出不穷、标准执行不力而导致大量客户投诉。产生风波的直接原因就是标准形同空文。
据平安公司统计,仅是该险种的宣传材料,总公司和下属机构的版本就多达近百种,甚至连保险公司的营运基础《保险法》在各地都有30多种版本,执行的时候更是各自为政,根本不按标准行事,标准完全遭到践踏。
最后,公司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历时500天的“百万客户回访计划”,直到2004年5月31日才将问题圆满解决了。在执行“百万客户回访计划”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标准得到严格执行,电话中心每天抽取50%已完成操作的客户进行电话跟踪,形成每周报表,并直接向马明哲汇报,分公司内勤每天抽查10%以上的客户并上门回访检查,终于挽回了信誉。
由此可见,有标准而不好好实施,甚至践踏标准的后果有多么严重。马明哲在总结这次教训时就说:“好企业和差企业的差别就在于此,表现良好的员工和表现不佳的员工的差别也在于此。”
因为不按照标准操作而导致的事故可以说层出不穷。2007年8月19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所属铝母线铸造分厂发生铝水外溢事故,造成14人遇难、59人受伤。后经查明,事故原因就是一名职工没有按标准操作,导致出铝口内衬脱落,近30吨高温铝液流到炉外所致。
因此,工作时一丝不苟地按照规章制度的标准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图一时省事,忽略标准中的任何环节,或者盲目蛮干违章操作,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是因为谋取经济利益而降低标准甚至改变标准,带来的危害就会更大。
印度原本牛奶消费水平十分低下,但时至今日,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牛奶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
之所以发生这样巨大的改变,源于印度政府建立并强制执行牛奶质量验证体制。
1950年,由于牛奶生产难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为数众多的卖牛奶的小贩就明目张胆地在牛奶中掺水,一是政府没有制定牛奶标准,二是顾客也无法区分哪一种牛奶加了水,结果直接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牛奶掺水成了普遍做法,不掺水就无法获得利润,只好退出市场,因此所有牛奶的质量都明显下降了。这能怪谁呢?
在一个标准普遍缺失的市场中,高标准可能就是标准来临前夜的牺牲品,会在竞争中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除非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足够久的时间,颠覆行业格局,使之良性发展。
为此,印度成立了全国奶制品开发署,并在1970年初实施了一项名为“洪流行动”的全方位计划,通过确保质量来改善牛奶市场的运转。他们首先鼓励创建奶制品合作社,并确定质量标准。
之后又采取措施,向合作社提供技术援助及补贴,以此来提高牛奶质量和使牛奶质量实现标准化。最后,它还鼓励合作社创建品牌。
与此同时,对那些不按标准行事的奶业公司实施严厉打击,维护市场秩序。
到1979年,这个计划取得明显成效,100万牛奶生产者的收入增加了一倍。
到1991年,参与者上升到800万人。印度人均牛奶占有量也从1970年初期的142千克增加到1998年的719千克。
对此,世界银行给予了高度评价:“消费者在鉴别质量时面临的不确定性能带来严重的低效率甚至会毁灭一个市场。政府为减少这种不稳定性而采取的行为,如制定和实施标准,则能够改善市场状况,使所有人受益。”
印度奶业的标准从无到有,质量从掺水到优质,不到30年的时间就取得了举世震惊的成绩。而中国奶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据专家介绍,中国奶业目前处于一个低水平的产能过剩状态,小规模、低质量的所谓“饱和”现象十分严重,200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还不到6千克,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分之一。但这并不是因为国家没有相关的标准,而是由于标准不够高以及标准明显执行不力,成了一纸空文。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更是雪上加霜。
受到损害的不仅仅是不按标准出牌的企业,还有国家利益。2011年1月10日结束的“中国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与全产业链模式研讨会”上,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透露,仅2010年前11个月,我国奶粉进口总量就高达3706万吨,创下历史新高;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国有品牌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是60%,2010年才刚刚过半。
调查发现,进口奶粉在国内市场的销售利润率最少都在40%以上,一桶同样质量的奶粉,国内的成本才40元,而国外品牌的售价动辄两三百元,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为此支付不合理的高价。这还是其次。
更让人忧心的是,每增加10万吨进口奶粉,就会直接缩小85万吨国产生鲜乳的需求,这个数字相当于34万头奶牛的产能,也就是说,会直接影响34万人的就业……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企业无视标准、降低标准、践踏标准的行为,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我们已经有太多这方面的教训,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请记住,尊重标准并执行已经制定的标准,于小是对自己负责,于大是对企业乃至国家负责。
要向上看齐,不要离地三尺
标准的制定大有讲究。标准定得太低太容易达标,不但跟不上时代的快节奏,也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会被市场无情地抛弃;标准定得太高太难达标,又容易脱离实际,挫伤工作积极性。所以说,低了固然不好,高了也未必就对。古人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因此,考虑到实际执行时会和要求的标准有一定差距,制定标准时就应该着眼于全局、整体,有一定的前瞻意识,比大家能够做到的更高一点、难一点。好比摘苹果,如果苹果太低了,伸手就能摘到,就没什么乐趣;如果太高了,长在树梢,就只能望洋兴叹。只有那些不太高的,你起步飞跑过去,纵身一跳,恰好就够着了,这样才最有意思。工作标准就是如此:既要向上看齐,又不能不切实际。
比如你开了一家小饭馆,同样的小饭馆第一年最多赢利6万元、第二年是15万元,如果你将赢利目标第一年锁定为8万元、第二年为20万元,那是比较靠谱的,说明你定了一个合理标准。但如果你的标准是第一年100万元、第二年1000万元,估计你找来的厨师、服务员都会被吓跑了。因为这个标准不是一家小饭店所能承受得起的,你不能用一个高指标的数字来吓唬自己。
布勃卡是乌克兰著名跳高运动员,被誉为世界撑竿跳项目上的“沙皇”。布勃卡称霸世界撑竿跳领域15年,其保持的室外614米和室内615米的世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先生”,因为在一次次重大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曾35次打破男子撑竿跳的世界纪录,其中25次把世界纪录提高了1厘米、7次提高了2厘米、2次提高了3厘米、只有1次提高了6厘米。人们甚至觉得布勃卡很狡猾地将打破世界纪录变成了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