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工作重在到位
3691700000023

第23章 设立黄金标准,给工作一把标尺设立黄金标准,给工作一把标尺(2)

但真正的原因是,每次提高1厘米的标准更容易做到。当他成功地越过了615米这个令人炫目的高度时,他说:“假如我一开始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肯定会吓得够呛,早就完蛋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做到,而不是说得动听。人们往往愿意按照那些与自身实力比较接近的标准来做事。这样做的结果是能保持长久动力。布勃卡的35次世界纪录,一共将高度提高了51厘米,如果他贪大求多,一次提高10厘米,那么,可能根本就不会成功。而布勃卡的成功首先是他定标准的成功,其次才是他伟大天赋和能力的成功。

马云认为,制定标准是一门领导艺术,定得太低了对手会超过你,定得太高大家都完成不了。1999年年底,马云和孙正义达成协议,由软银投资阿里巴巴3000万美元。可是马云回来之后却后悔了,为什么要3000万呢?太多了,2000万就足够。有钱为什么不要?马云的回答是:就算是赌博,也只能赌自己有把握的事。自己为何有把握?因为标准在自己心里。

职场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好高骛远、贪大求多,或者盲目攀比,将标准定得很高,结果弄得自己下不来台。

销售部今年完成的业绩很不理想。主管召集大家想办法,一定要完成任务。大家说来说去,最后开始表决心。

小孙先站起来了:“我要是这个月没有完成任务,这个月的奖金我一分钱也不要!”

小孙一听,不行啊,自己的标准怎么也要高一点:“我要是没有完成任务,不但奖金一分不要,连这个月的工资都不要!”

五六个人就这样一路说下去,三个月不拿工资还剃光头的都有了,最后轮到小赵了。小赵什么都没说,就要往外面走。大家问理由,小赵笑着说:“依你们现在的标准下去,我不但要免费工作,还应该拿钱给公司。看来我只能辞职了。”

一席话把大家都逗笑了。

那么,如何检验自己的标准是否切实可行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先将你的初始标准用文字记录下来之后,列出哪些是你可以做到的、哪些是暂时还做不到的、差距在哪里、哪些方面可以定得再高一点或低一点、如何克服障碍等,理智地分析一下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然后适当修正。

全球化经济时代,中外企业的交锋合作越来越频繁,与国际化标准接轨也势在必行。那么,对国际化标准采取什么态度呢?拿来主义吗?国内一家金融机构在和摩根谈合作的时候,整整谈了一天,但却始终处于僵局。到了第二天,摩根的一位投资经理说:“不行不行,绝对不行,这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中方经理也认为自己的底线不能逾越。谈判几乎就要崩盘了。在中途休息的时候,中方经理想到了一个高招,于是主动聊起了中外婚姻关系的不同。摩根的经理突然有所触动,马上和总部联系。之后,谈判就非常顺利了。中方经理后来说:“他们那一套标准好是好,但离地三尺,并不适合我们。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某种标准,而应该根据本土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标准。”

最后要说明的是,制定标准要讲究进退之道。布袋和尚诗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与其将标准定得高不可攀、无法兑现,还不如放在一个适合的位置,一次提高一点,反而能累积到很高的标准。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却能助你走向成功。

不怕标准低,就怕想当然

一位企业老总在谈到工作标准时说:“标准低一点都没有关系。”

旁边的人大为不解,何出此言?老总回答:“标准低一点,可以逐步提高。最怕的是想当然。很多员工工作的最大标准,不是你企业规定的甲乙丙丁,而是他自己想当然的那一套,极其容易误事。”

仔细想想,这位老总的回答确实是一针见血。工作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辩解:

“我以为今天不会堵车……”

“应该没问题了……”

“我以为小张已经做好了……”

“以前都是这么做的……”

“我以为您下周一才要这份材料……”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要想不误事都难。调查显示,想当然的方式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不管是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还是职场的老江湖,都会犯类似想当然的错误,严重地影响了工作进程,甚至让事情变得无法收拾。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部队来到淮河北岸息县、临河一线时,邓小平提出由他指挥阻击尾追之敌,李达参谋长指挥渡河,刘伯承和张际春副政委先行渡河,指挥进入大别山的部队。

不料,当部队到达渡口时,上游却突然涨水了。渡口上的船只也被敌人破坏殆尽,只剩下10多只小木船。而此时国民党追兵已经紧紧追赶,离渡口只有30多里路程了,情况万分紧急。

依当时情况,即便靠木船抢渡,也需要好几天,而部队奉命必须在第二天中午12点之前赶到对岸。怎么办?临时指挥所的小屋里挤满了人,近40℃的高温几乎令人窒息。在一阵长长的沉默后,刘伯承向肖永银发问了:“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

“河水很深,不能徒涉。”肖永银已经实地了解了情况。

“到处都一样,都不能徒涉吗?”刘伯承又认真地追问。

“淮河忽涨忽落,现在涨得很深。河边老百姓说,从来没人敢在这样的季节涉水。”

刘伯承又细心地提出一系列问题:“你们是不是亲自侦察过?试过徒涉?亲自找向导查了没有?找过几个老乡?他们是怎么说的?能架桥吗?”

在听取了回答之后,刘伯承拄着一根长过身高的竹竿,决定亲自带几个人去测量水的深度。天将黎明的时刻,从河心传来了刘伯承的声音:“能架桥呀!我试了许多地方,河水都不太深!”

刘伯承于是下命令架桥。他怕呼喊听不清楚,又派人送来了亲笔书写的命令:“河水不深,流速甚缓,速告李参谋长可以架桥!”

当李达在北岸正按刘伯承的命令布置架桥时,刘伯承又派人送来了急信:“我刚才亲眼看见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证明完全可以徒涉,立即转告李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迅速徒涉!”

于是成千上万的兵马浩浩荡荡地从淮河上徒涉过去,成功挺进了大别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工作中千万不能想当然。避免想当然的方法就是摒弃思维定式或先入为主的做法,认真细致地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核实有关情况并且根据动态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算是“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才能保证工作一步到位。工作就是看最后的结果,所以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遇事多问、多想,不要怕麻烦、丢面子,也不要担心问了之后会让领导觉得你能力不够强。比起工作没有做好的后果来说,这些又算什么?

造成工作中想当然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一个是先入为主,盲目乐观,没有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变化,认为过去这么做都成功了,现在这样做肯定也会成功,以后这么做还会成功。这是非常可怕的。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做事情要考虑各种因素,正如《孙子兵法》谈论战争一样:“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做企业也是如此。中国的企业家在用人的时候,有不少都想当然地认为家族成员、朋友是最“忠诚”的,可以放心用。至于转型,聘请职业经理人,那是做大之后的事情。的确,中国过去有很多这样的成功先例。但是,时代变了,呼唤新法则。蒙牛的牛根生不走想当然的道路,而是依照市场规律行事,早在蒙牛创业初期就和大家约法三章:所有管理层成员的直系亲属一律不准进公司、所有管理层成员一律不准往企业里塞人,否则列入黑名单、管理层成员完成了阶段性历史使命之后必须退出管理岗位。蒙牛能取得今日的成就,在短短几年内成长为中国液态奶业巨头,这三条“军规”功莫大焉。

大事不能想当然,小事就可以吗?当然也不行。蒙牛包头质检分中心的一名员工就深刻反省过自己的一次“想当然”。当时她负责校对考核栏的制作小样,人名、照片、座右铭等内容都仔细看了好几遍,肯定没问题,唯独“用管理去创新·用服务去体现”这几个大字扫了一眼就没有细看。为什么?因为这是蒙牛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制作单位和他们合作多年,谁不清楚,怎么会出错呢?但问题就偏偏出在这几个字上。成品拿回来一看,“体现”竟然是“休现”。这个员工深深自责,以后在工作中再也不敢想当然了。由此可见,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想当然都是工作中的大忌。

小周有一天去拜访客户。回来之后,主管就询问他和客户见面的情况。小周先是非常沮丧,说没见到客户。过了一会儿,就开始振振有词地声讨客户说话不算数:“约好了今天上午10点去他办公室,他居然出去办事了,害我白跑一趟!”

主管就问:“你是什么时候和客户约好的?”

小周说:“三天前就约好了!”

主管再问:“去之前,为什么不事先打个电话确认一下?”

小周更有理了:“都已经约好的事,怎么可以忘记?你平常不是经常嘱咐我们记下每天要做的事情吗?难道他不应该这么做?”

一席话让主管哭笑不得,他耐着性子说:“你凭什么要客户记得三天前的事情?是你要去见他,而不是他来见你。再说了,你去拜访他,对你来说可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对他来说也许就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见不见都无所谓。难道你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如果他觉得这次拜访很重要,而且也很尊重我,那么一定会在来之前再和我确认一下。万一我临时有安排呢?”

小周不吭声了。主管说:“好好反省一下吧。再这样想当然下去,后悔就来不及了!”

事实上,每一个想当然的背后都有自以为是、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诟病。想当然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与其他错误相比,它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置于团队之上,脱离团队的标准而自行其是,殊不知在现代团队作业中,这种做法将极大地引起团队混乱,导致原本的标准无法执行。

变通之道:逆向思维与B计划

工作进行到一半,突然发现按照原先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既不能前进,更不能放弃,进退维谷,常规思路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怎么办?如果能当即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工作,说不定就能找到比原先更好的方法,或者由于超前的预见性,事先已经安排了一个合适的应急预警方案,那就更好了。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将工作继续下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变通之道。

变通首先需要审时度势,对各种复杂的信息作出判断,能否变、变什么、如何变、何时变,务必做到了然于心。就像所罗门国王那样,当两个女人同时争抢一个男孩时,他通过虚张声势地假意要将孩子一分为二而判断出谁是真正的母亲,或者,面对无法解开的绳结,一刀将之劈开。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将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瓶底朝向有光亮的窗户一边,瓶口敞开,然后放进几只蜜蜂。蜜蜂拼命地朝有光亮的瓶底那边飞,一直在瓶底上找出口。最后,聪明的蜜蜂发现自己永远也无法飞出去,只好认命了。接着威克把蜜蜂放出,换成苍蝇,奇怪,没过多长时间,所有的苍蝇都从瓶口飞了出来。为什么苍蝇能找到出路?因为苍蝇不像蜜蜂那样一条道走到黑,它是乱飞瞎碰的,一旦撞到东西上,马上就换一个方向。威克对此感触颇深:“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瞬息万变的形势。”

英国伦敦萨维尔街始创于200多年前,是享誉全球的著名裁缝街。从19世纪初开始,这条街便逐渐吸引了英国乃至全世界最顶尖的裁缝来此一比高下,胜者闻名天下,败者也虽败犹荣。

据说有一天,有个裁缝在店门前挂了一块招牌,上面写着一句话:“伦敦最好的裁缝!”好奇而且有钱的贵族商贾马上蜂拥而至。

第二天,这家裁缝店隔壁的裁缝也挂出了一块招牌,上面依然只是一句话:“英国最好的裁缝!”好奇而且有钱的贵族商贾又立即涌进了这家店。

第三天,你能够想到,隔壁的隔壁这次挂出来的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裁缝!”生意更是好得不得了。

第四天,紧邻前面三家裁缝店的第四家裁缝店门口也挂出了招牌,令人吃惊的是,上面写着:“萨维尔街最好的裁缝!”

这次,连前面3个裁缝都登门拜访了,他们非常惭愧,发誓从此之后不再盲目吹嘘,而专注于手艺。据说,萨维尔街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就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第四个裁缝之所以能够让前面三位折服,就在于他能够迅速地作出变通,颠覆他们的逻辑,最终出奇制胜。

变通之中有商机。有时候,当原先的计划不够成熟时,外界事件可以促使你变通,其中往往蕴藏着很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