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人情世故
3692100000022

第22章 朋友间没有利益,商人间鲜有友谊(2)

有个小男孩遭遇车祸,失去了生命。他的家人都非常伤心,而他所在学校的老师和班里的同学也十分难过。放学后,老师带着小男孩生前的同学去看望他的父母。

小男孩的同桌是一个小女孩,他们是很好的朋友。因为小男孩突然离开了,小女孩的眼泪几乎没有停过。这时,到了小男孩的家里,小女孩就更加伤心了。后来,那个小男孩的母亲特地去小女孩家看望她。

对此,小女孩的母亲很疑惑,就问她:“你到同学家都做了什么?”小女孩回答:“去安慰难过的阿姨。”小女孩的母亲有些奇怪:“那你是怎么安慰她的?”小女孩悲伤地说:“可惜我还不会说太多安慰的话,只能和她一起哭。”

面对朋友的悲伤,有的人说:“不要难过了,坚强一些啊。”面对朋友的悔恨,有的人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这样做不行,现在你知道苦了吧。”其实,这些说法不仅不能让朋友的心灵得到安慰,有时还会使朋友更加难过。

当一个人遭遇痛苦的时候,语言已经不是最好的化解方式。安慰朋友时,你需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要根据朋友的情感需要,给予最贴心的安慰,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安慰效果。

当朋友情绪低落时,不要追问朋友伤心的原因,也不要急于给朋友面临的事情做判断,给对方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这样他才能从失落中走出来,达到安慰的目的。

如果你要安慰朋友,那么你就要理解对方的苦难,并与之共同承担。安慰就是面对厄难,与对方分担烦恼、痛苦。真正的安慰需要真诚的情感,只有真诚地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你才能看到他内心的痛苦,而只有了解了对方的痛苦,你才能安慰得法,让对方沉闷又紧闭的心灵得到解放。

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理解朋友的心情是安慰的起点,陪朋友一起面对厄难,走一段路程则是安慰朋友的重要方式。人在孤独、痛苦或遇到不幸的事件时,一般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安慰。不同的安慰方式可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保证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必须学会安慰。

陪伴伤心的朋友散步,对方会在你的陪伴下感受到温馨、安全。在这样的心理下,你的朋友会不由自主地诉说自己的心事,当他的心情成功地穿过风雨,慢慢平静下来时,他就可以坦然地面对一切,并且会从心底涌出对你的感谢,因为通过你的陪伴,他的心情才得到了舒展。

人生一世,难免有伤心难过时,作为朋友,你要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体谅对方的苦楚,让对方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关系僵持时,要主动低头认错

人不可能不犯错。尤其是性格活泼开朗的闪亮人物,亮相的机会多,犯错让人发现的几率也会增多。按道理来讲,既然犯错了,就要主动承担。

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不会这么做。而且,越是身份地位高、名头大的人,就越难主动低头。人们习惯隐瞒自己的错误,或者矢口否认,或者倒打一耙,或者混淆是非,却很难痛痛快快地说声“对不起,我错了”。

能够主动低头认错的人并不是没有,但也只是少数。因为在很多人心里,低头认错就是认输,是件丢面子的事情。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当我们的行为被人指摘时,最好的办法实际上并不是强词夺理地争辩,也不是想方设法地隐瞒,更不能迁怒于人、推卸责任,而是应该抓紧机会,及时地低头承认自己的失误。

本身自己有错误,却不愿意承认,反而想去堵住别人的嘴,这样只会让事情越闹越僵。做人要厚道一点儿,自己做错了,就坦白地承认,这不仅是一种聪明的做法,也会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诚实、可爱的人。

当然,如果我们确实没什么错误,而被人误会指责,也不能强迫自己去接受莫须有的指控,只不过在误会解除之前,我们也不宜为自己作激烈的辩解,否则容易激起人们对我们的反感和抵制情绪。

懂得人情世故者会及时地向大家低头,并说明自己确实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好,从而缓和人们的情绪,进而得到对方的谅解。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重的不过是态度问题,这一点在朋友相处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朋友之间产生矛盾,僵持不下,往往不是因为谁犯了什么严重的过错,而是因为一时的意气。实际上,双方沮丧、愤怒、苛责和难以忍受的不是对方的错误,而是对方不肯认错的态度。

因此,当朋友发现你的错误时,主动找机会先低头认错,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别人的宽恕和原谅。

如果你与朋友之间因闹矛盾而关系僵持的时候,也不妨采取主动认错的方式,求得对方的谅解。

我们应该清楚一点:相处的时间长了,再好的朋友也难免会闹矛盾,有时候甚至会吵架,使得关系进入僵持的状态中。这个时候,不要让彼此的关系恶化,你应该主动表示自己的友好,不要碍于面子,觉得难为情,连一句道歉的话都不愿意说。

在关系僵持或恶化的时候,主动表示友好,说一句道歉的话能够很快缓和气氛,挽回濒临崩溃的友谊。

相反,如果碍于面子、难为情而不愿主动化解双方的怨气,让矛盾长期停留,则会导致双方的关系走向灭亡,这样一来就可能令你少一个朋友而多出一个敌人来。

不管朋友之间产生什么矛盾,两个人总是要有一个先主动认错,不要一直僵持着,僵持对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是不利的。

你或许会想:既然一定要有一个先认错,那个人也不能是我,我如果这样做了,那岂不是显得我没有理吗?但是在你这样想的时候,对方也会这样想。这样一来,两个人就很难达成和解。

人际关系的僵持,往往都是因为不能互相理解和体谅造成的。如果你能够体谅对方的心,知道对方心里的想法,主动先低头致歉,那么僵持的矛盾很自然就能够化解。

当然,如果是原则性的矛盾,就更加需要多沟通,而不是怄气、僵持。真正的朋友之间,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

面对朋友,低下头又有何妨?低头并不丢面子,却能够挽救岌岌可危的友情,何乐而不为呢?

亲戚朋友要多走动,关系才更好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年轻的时候,周围总是有一大帮的朋友,大家有事没事就聚在一起,喝酒聊天,非常快乐。在酒酣耳热之际,放声高歌。唱到动情之处,不免热泪盈眶。

那个时候,一旦有人碰到什么难处,很多朋友都会聚在一起想办法帮助他渡过难关;那个时候,朋友圈子越滚越大,似乎天天都有聚会,每天都会交上新朋友;那个时候,朋友向我们诉说工作的烦恼,我们向朋友诉说感情的不顺,彼此之间相互指点迷津。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加大,我们每天忙忙碌碌,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孩子,有一天身心俱疲时,环顾四周,突然发现没有朋友的身影。

以前要好的朋友似乎都在各忙各的,甚至连电话都没有几个人打,要不然回个电话就是一句话:“忙,有空再约。”这一约,就可能是一两月,甚至一两年。

当老友彼此再见,说话也多了几分客套,寒暄之中透着生疏和隔阂。因为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圈子,而彼此的生活圈子却没有交集。但是这样的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

扪心自问,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他不给我打电话找我,我何必自讨没趣呢?回首看看,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给他打过电话,他表现不积极,就不再联系了。

实际上这就是朋友疏远的最常见原因——彼此之间缺少走动,又没有联系,这样相互之间的感情又怎么可能有交流呢?没有交流和互动的友情,就如同死水。

有道是:“千金易得,朋友难寻”。真正的朋友不是从我们出生时就在我们身边的,朋友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当你付出了真心的爱与关怀时,相信就会有相同的有心人走入你的视线。而且友情也需要培养,朋友之间经常走动,可以增强感情。相反,如果长时间冷落友谊,友谊也会变得淡薄。

竺女士出国工作,刚到外国的时候,没有什么社交生活,这可能是因为她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也不多,但是她后来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

那段时候,竺女士将自己每周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日都跟家人去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

除了有朋友生病时,她去见过朋友外,基本上很少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有时候她也想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但因为交通太挤,出行不便,只好放弃。

但竺女士知道一个道理,如果朋友之间不经常互动,感情就会变淡。她是一个懂得社交心理学的人,既然平日里没有时间与朋友接触,她就常常和朋友通电话。

竺女士没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让朋友时刻记起自己。一旦自己有什么事情,朋友也能立刻聚在一起,哪怕是很棘手的问题,也能得到朋友尽心尽力的帮忙。

竺女士的做法,就是平日里与人联络感情,这样做远胜于临时抱佛脚。打一个电话,送上几句问候,是给朋友最好的礼物,是一种会做人的表现。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和朋友不经常走动,又很少联系,某一天你突然遇到什么事情,就找朋友帮忙。大多数人心里都会想:你也太不够意思了,平时就想不起我,想到我时却要我当工人啊!

当然,朋友们不见得就会拒绝你的请求,只不过你是否能够多为朋友的感受考虑一下呢?不要让淡漠取代联系,人们之间是需要互动的。经常走动和联系,就是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得双方可以经常互通有无。这种互通有无,不仅体现在有形的物质上,也包括无形的精神。

然而,现代生活的繁忙,使得有事时找朋友的人越来越多,无事时找朋友的人越来越少。也许你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面临一种困难,你认为某人可以帮你解决,你本想马上找他,但你后来想一想,过去有许多时候,本来应该去看他的,结果你都没有去,现在有求于人就去找他,可能会因为太唐突而遭到他的拒绝。

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还知道一些人情世故。朋友之间的相处,就应该注意这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要不得的。

与人结交很容易,但要维护好这份交情却不简单。现代人生活忙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牢靠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逐渐变得淡漠。这是很可惜的。我们要懂得珍惜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分,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否则,“临时抱佛脚”,关键时刻找人帮忙不免会后悔。

适度请朋友帮忙,活络彼此的感情

王女士要到外地去采访,不巧的是,她的汽车坏了。这个时候,她的朋友刘女士自告奋勇地表示,愿意开车送她。可是,王女士不想麻烦她,便拒绝了。

从那时起,刘女士对王女士的态度冷淡了许多。对于这种变化,王女士感到很奇怪,但是又不知道其中的原因。

时间过去将近一个月了,王女士有了一个假期。她决定出游,但是,她养的猫没有人照顾,这时,她想起了刘女士。

王女士拨通了刘女士的电话,说:“我要去度假,但不知道如何安置我的猫。”

“让我来照顾它吧。”刘女士热情地表示自己愿意帮忙。

自从王女士接受了刘女士的好意之后,她发现,她们之间的友谊加深了。

心理学家指出,人们都喜欢被别人需要。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有这样一种意识:被需要就是一种被重视。人在对幸福的追求中,往往重视各种“需要”,却忽视了“被需要”。“被需要”证明你的存在、你的重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是有你没你一个样,而是你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潜意识:只有被他人、被社会“需要”,才能受到尊重,实现自我价值。

当我们不被人需要的时候,心里就会涌起无限的失落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活着,都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别人,为了被人需要。

朋友之间的相处,同样也受到这种心理需求的影响。智慧的人能够通过被人需要的人性需求,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

汤姆年轻的时候很有才干,自己创建了一家小印刷厂,并成为州议会的办事员。可是,他的才干却招致一名同样富有才干的议员的敌视。

这位议员不但不喜欢汤姆,还公开斥责他。面对这样的情况,汤姆并没有采取反击的态度。令人惊讶的是,汤姆反而去请求议员的帮助。

汤姆听说那个议员家里存有一本非常珍奇的书,于是,就写了一封短信给议员,表示自己很希望阅读一下那本珍奇的书。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位议员马上就把那本书送了过来。

过了大约一星期,汤姆把那本书还给议员,并向议员请教了其中的一些问题。

此后,事情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转机。这位议员居然一反常态,跟汤姆打起了招呼,并且很有礼貌。最后,他们二人竟然成了好朋友。

学会接受他人,不要拒绝朋友的好意,懂些人情世故,对于人际关系的维护是必要的。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能太过,同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朋友帮点儿小忙,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互动,但并不表示这样的招数可以经常使用。作为双方关系的一滴润滑油,这一做法值得肯定,但不能使用过于频繁。

处世高明的人,懂得让朋友帮一些小忙,来加强彼此之间的关系。但是智者不会过于频繁地使用这种手段,同时,也不会让朋友做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事情。因此,运用“请朋友帮忙”这一小手段来联络彼此之间的感情要把握适度的原则,绝对不可滥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要注意朋友之间的“对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