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表情
3743200000003

第3章 微表情——真实的情绪反应(2)

鸳鸯在被逼迫嫁给贾赦的时候,向贾母告了一状。贾母一听说贾赦要把自己心爱的丫鬟夺走,立刻表现出了愤怒的情绪,开始斥责王夫人。其实这与王夫人根本没有关系,但是贾母当时正处于十分愤怒的状态,已经使她丧失了理智。

可以想象,当时的王夫人应该是十分委屈的。但是王夫人并没有表现出来,当然她也不能表现出来,以她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冲撞贾母的。尽管王夫人极力隐藏,但是她的脸上依然露出了委屈的表情。

后来大家看到贾母发火了,李纨就把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等人叫走了。而剩下的人则设法让贾母熄火。在探春准备走出屋子的时候,犹豫了一下又回来了。

探春回来是为了给王夫人说情。贾母的怒火已经发泄出来了,所以在听到探春的话后,恍然大悟,于是就开始自责说自己错怪了王夫人。这时王夫人脸上的委屈表情马上烟消云散,露出了笑容,而且十分欣慰地看着探春,似乎在说果然没有白养这个女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做的一些事情以及许多决定都是理智思考的结果。因此人们往往认为理智的控制能力比情绪强,我们可以用理智控制情绪。但是在微表情中,情绪所具有的力量要比理智强大很多,也就是说人们想要用理智完全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当一个人遇到外界刺激时,他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真实的情绪表达。也就是说在外界刺激面前,边缘大脑会首先做出反应。然后新皮质大脑才会有所反应,所以我们的第二反应就是如何将这个刺激性事件和自己的情绪处理得对自己更有利。因此理智控制情绪的现象就会出现。

例如一位男性十分畏惧蛇,在他突然遇到蛇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然后出现恐惧的表情与逃离的反应。如果这时只有他一人在场的话,他会马上逃离。但是如果他女朋友也在场的话,他就会进行理智思考:如果自己十分恐惧地逃离,会给女朋友留下胆小的印象。于是,他就用理智控制住自己的恐惧情绪,尽量表现得十分勇敢。

但是,如果这个外界刺激太过强烈的话,一个人的理智往往很难控制情绪,这时情绪就会凌驾于理智之上。这是因为强烈的刺激所产生的情绪已经不允许当事人去理智控制,理智控制的能力已经从大脑中暂时退出,所以这个时候情绪往往会起到很强大的作用。

在一次发大水中,一个农夫救下了自己的妻子,但是孩子却在洪水中丧生了。事后,有许多人都称赞农夫的理智选择,因为如果救下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没有母亲,照顾起来会非常麻烦。但是如果救下妻子,还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可以更快地从悲伤之中走出来,投入新的生活。但是这位农夫自己却说,救下妻子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而已,与理智思考根本无关。在发大水的那一刻,农夫所处的情况十分危急,根本没有时间去理智地权衡思考,只是本能地救下了妻子。

我们在面对强烈的外界刺激时,会像这个农夫一样,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理智的思考,所表现出来的只是本能的情绪反应。因此可以说情绪更接近一个人的本能。

林肯是美国伟大的总统之一。由于废除了黑奴制度,遭到了许多南方种植园主的记恨。后来在南北战争结束后,林肯作为北方军的领袖虽然赢得了胜利,但是却因此而丧命。林肯死于刺杀,而刺杀他的人就是在南北战争中战败的南方种植园主。

刺杀对林肯来说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外界刺激,所以尽管是身为总统的林肯也无法保持应有的冷静与理智。在这个十分短暂的过程中,林肯的面部表情是惊恐的,先出现了惊讶的表情,很快意识到迎接自己的是死亡,于是惊讶的表情就转化成了恐惧与悲伤。

我们经常会听到“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这是因为情绪往往是不计后果的。人类的文明成就虽然归功于新皮质大脑的理智思考能力,但是这个新皮质大脑所具有的理智能力往往是很脆弱的,尤其是在面临十分强烈情绪的时候会显得更加脆弱。人们的理智往往会很容易被情绪驱使,于是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一个人的情绪出现了变化,其他人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因为当一个人处于某种情绪中的时候,他的身体会出现一些变化,我们正是根据这些变化来确定对方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的。

这种明显的情绪反应表现在脸上就是各种各样的面部表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理智的控制,一个人一般不会出现十分饱满的情绪表情,这样就会给我们的观察带来困难。

人们虽然可以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不会出现饱满的情绪表情,但是却很难理用智控制因情绪而产生的微表情。

最擅长说谎的部位——不诚实的面部表情

表情是反映一个人情绪与内心活动的一面镜子。也就是说,我们出现什么样的情绪,就会相应地出现什么样的面部表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来推断出对方的内心活动。

一个人的表情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比一个人的语言要诚实得多。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的面部表情不会说谎?在所有的肢体反应中,人的面部表情是最不诚实的,是最容易受到当事人理智控制的身体反应。

在观察一个人的肢体反应从而推断这个人内心活动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条规律:肢体反应的诚实性随着目光的下移而逐渐增加。也就是说人的面部表情最不诚实,而人的腿脚动作是最诚实的。

这是因为我们在和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注意对方的面部表情。因此从小父母就教导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情绪随意表现在脸上。例如当我们吃到很难吃的东西或是遇到很讨厌的人时,会出现厌恶的表情。但是这种厌恶的表情往往代表着不礼貌,所以父母会训斥我们不要做出这样厌恶的表情。

于是,渐渐地我们就学会了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表情。时间长了,我们也就越来越擅长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表情也越来越会说谎。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取得天下,曾经三顾茅庐。这对一个知识分子来说可是莫大的荣耀。

在听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以得天下”后,刘备就带着关羽与张飞马不停蹄地去拜访诸葛亮。这是第一次顾茅庐,但是当时诸葛亮没有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但是刘备并有放弃,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刘备第二次来到了诸葛亮的住处。但是诸葛亮依然没有在家。面对这种情况,刘备虽然还有耐心,但是性格急躁的张飞却耐不住性子了,表示根本不应该来这里。关羽虽然没说什么,但是脸上却露出了轻蔑的表情。由于当时只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场,关羽并没有掩饰自己的轻蔑表情,所以关羽的轻蔑表情十分饱满,很容易被其他人观察出来。

这一次刘备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留下了一封书信。在信中,刘备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才华的欣赏与仰慕,并且强调了自己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回去后不久,刘备又准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出山。关羽在知道刘备的这一想法后,脸上依然是轻蔑的表情,并且对刘备说:“诸葛亮或许只是徒有虚名而已,不用再去了。”张飞甚至说:“这次两位兄长就不用去了,只我一人去就好。如果诸葛亮在家,我一定把他请来。就算他不肯跟我来,我绑也要把他绑来。”

听到张飞的这一番粗话后,刘备训斥了他一番。最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第三次来到了诸葛亮的住处。这一次诸葛亮在家,但是由于是正午时分,诸葛亮正在午休。刘备并没有打扰诸葛亮的午休,而是在一边静静地等候。

诸葛亮醒来后,就和刘备三人寒暄起来。这时关羽的脸上就没有了明显的轻蔑表情。因为关羽知道,刘备十分希望请诸葛亮出山。不论关羽对诸葛亮有什么意见,也必须理智地控制一下,不能表露出来。尽管关羽已经努力控制了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是他依然出现了轻蔑的微表情。

人的表情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情绪引发的表情,另一种则是理智控制的表情。第一种表情是诚实的,第二种表情却在撒谎。

面部表情是一个人情绪的外在体现,也就是说一个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就一定会出现什么样的面部表情。但是出现什么样的面部表情,却不一定代表着他产生了相应的情绪。因此,我们在观察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时,需要注意对方的面部表情是否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观察呢?

我们应当从细微之处着手,观察他的面部微表情。一个人可以理智地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是却很难控制自己的面部微表情。我们从对方的面部微表情着手,就可以准确地推测对方真实的内心活动与情绪反应。

微表情除了具有无法伪装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为时短暂且不易觉察。微表情是一种习惯性的表情。例如一个人在遇到悲伤的刺激时,他会用理智控制不让自己出现悲伤的饱满表情,但是悲伤的情绪会让他的脸部肌肉做出一些习惯性的收缩动作,于是微表情就出现了。

此外微表情所维持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几乎可以说是转瞬即逝。但是这一瞬间却是真实的情绪反应。综合微表情的种种特征,我们在观察微表情时最需要的就是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