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武则天发迹史
3744900000012

第12章 金枝欲孽(2)

这六家中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是山东五姓之三,京兆韦氏、河东裴氏则是关中四姓之二。关中和山东同处北方,南方士族得以入列的仅兰陵萧氏而已。

萧氏成名早在李唐之前,在东晋南朝的时候,兰陵萧氏就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并称为“王谢袁萧”四大家族。

这一时期,兰陵萧氏创造了“两朝天子,九萧宰相”的神话,在南朝的历史上,萧家一共出过30位宰相,并且建立了齐和梁两个王朝。隋炀帝的萧皇后也出于这一支,唐初名相萧瑀更是为萧家在关中立稳脚跟奠定了根基。

在南朝其他士族都消弱的状态下,萧家作为南方侨姓,在李唐政权中一枝独秀,在整个唐朝的历史中,兰陵萧氏出了10位宰相。

萧淑妃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顶级门阀大族之中。在王皇后的心目中,武则天不论是在出身上还是起点上都跟自己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而且还有先皇小老婆的名分在那摆着。

就像当初的巢王妃一样,就算再漂亮,李世民再喜欢她,因为曾经是李元吉的老婆,李世民的弟媳妇,所以在李世民的后宫中,只能永远做一个没有名分的女人而已。

武则天和李治的关系决定了,日后就算武则天得宠了,也不可能像萧淑妃那样威胁到自己皇后的位置。虽然不管哪个女人得宠都不是自己希望的,但是两相厉害取其轻,这武则天和萧淑妃简直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所以在权衡之下,王皇后选择和武则天结成了反淑妃同盟。

王皇后认为自己在这个危难时刻解救了李治和武则天。对于李治来说,顺了他的心,自然要感激自己。对于武则天来说,自己更是恩同再造了。

试想一下,要不是自己,她怎么能从一个尼姑进入宫廷,陪在皇帝身边呢?就算她以后得宠了,也应该会记得自己的恩德,对自己言听计从的,不像那个萧淑妃,简直不把自己这个皇后放在眼里。所以,王皇后觉得自己这一招实在是一箭很多雕的高招。

武则天进宫之后,果然没有辜负王皇后的厚望,十分顺利地就完成了扳倒淑妃的任务。

照理说,这二度入宫的武则天已经二十八岁了,无论是萧淑妃和王皇后都要比她年轻貌美,但是这一次的她一出场就打了个漂亮的仗,顺利地将萧淑妃斩落马下。自从她进宫之后,生育频繁的萧淑妃再也没有生育记录了。那么武则天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

从出身、年龄甚至容貌这些,恐怕武则天都不是萧淑妃的对手,但是她却有她们所缺乏的成熟和睿智。

萧淑妃仗着李治的宠爱,连皇后都不放在眼里,对于其他妃嫔和属下的办事人员,自然更是懒得瞧上几眼了。

经过太宗朝长期的锻炼,以及在感业寺的佛居生活,武则天早已不是那个跟皇帝说要拿着匕首去驯服狮子骢的无畏少女了。长期不得宠的宫廷生活,让她不断反省和总结,在政治上有了清醒的认识。

政治上已经成长起来的武则天,入宫不久,就看清了李治后宫的形势,对于王皇后引她入宫的目的也了然于心。在看清形势之后,武则天对自己的前景做了一个明确的规划,并制定了相应的方针和策略。

首先她对与她后宫命运息息相关的三方面势力进行了笼络。

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莫过于高宗李治,所以在李治面前,武则天尽力扮演一个模范妻子和情人的角色,牢牢抓住了李治的心。

除了李治,皇后也是一个关键人物,她总揽宫中事务,她的态度,对自己的去留和升迁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不是皇后的首肯,自己到底哪一天可以再度回到赛场,实在是个难以估计的事情。

再者,至少从表面上看,王皇后是自己的恩人,必须要感恩戴德才能赢得人心。所以,对于这个并不受宠的皇后,武则天用十分谦恭的态度,谨慎小心地侍奉,表现得十分知恩图报、忠心耿耿、同仇敌忾的样子,让皇后十分满意,经常在李治面前夸奖武则天。

除了自己的靠山和直接上级之外,对于地位比自己低的宫女,尤其是皇后和萧淑妃宫里面的宫女,武则天也是极尽笼络之能。

看见皇后对谁刻薄,她就赶紧去和那个人结交。对于皇帝赏赐给自己的东西,武则天视作浮云,毫不吝啬地和大家分享,与那些地位低下的宫女称姐道妹的。

巴结上司,让武则天获得了更多的晋升机会;笼络底层,使武则天获得详细的情报,从此,萧淑妃或者皇后的一举一动都在武则天的掌握之中。

就这样,武则天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反淑妃同盟的既定目标,让萧淑妃失去了皇帝的宠爱,也完成了当年进宫时立下的光耀门楣的誓愿。

倒宸妃同盟

武则天进宫没多久就完成了王皇后扳倒萧淑妃的任务和目标,一年之后,她就生下了长子李弘。

如愿扳倒萧淑妃的王皇后,却丝毫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当日那个温顺的女尼竟然将目标指向了自己,这个时候的王皇后才如梦方醒,意识到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引狼入室。

当初为了拉拢武则天,打击萧淑妃,王皇后极力提携这位盟友,使得武则天在进宫不久之后,就被提升为九嫔之首的昭仪,地位直逼萧淑妃。

当年在李世民的后宫中,年轻貌美的武才人费劲九牛二虎之力都未能获得的荣耀,在李治的皇宫内却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然而,这样的荣耀已经满足不了武则天的欲望了。当武则天顺利地生下了大儿子李弘之后,李治对她的恩宠比当年的萧淑妃更有甚之,这样的机会让武则天不可能去安于现状。就这样,更进一步的诉求便产生了。

武则天将自己的儿子取名为李弘,让刚刚还沉浸在打倒萧淑妃喜悦中的王皇后,一下回到了现实,她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温顺女尼心底的野心。

那么这个让王皇后警觉的起名,到底有什么玄机呢?

李姓是个大姓,历史上叫李某某的名人数不胜数。但是李弘这个名字在当时确实有特殊的含义的。

唐朝的皇帝姓李,为了证实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李唐的发家史中,有一段是叙说自己与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关系。由于皇室是老子的后裔,所以道教在李唐王朝便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

从魏晋开始,在道教经典中,李弘就已经是太上老君转世之后的代名词。在《老君变化无极经》上说:“老君变化易身形,出在胡中作真经……胡儿弭伏道气隆,随时转运西汉中,木子为姓讳弓口,居在蜀郡成都宫。”

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神通广大的太上老君,经常变幻身形来到凡间,救苦救难。他在凡尘的名字就叫做李弘,他所在的蜀郡将要成为皇宫。

在另一本道教典籍中,《太上洞渊神咒经》也有明确记载:“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天下大乐。”

运用民间管用的拆字法来解释,这木子合起来就是“李”字,弓口合起来就是“弘”字。这句话的意思就成了,李弘就是真君,他将要一统天下,让人们过上安定和乐的好日子。

从此以后,李弘出世就成了农民起义的标志性宣传口号之一。在魏晋南北朝,打着李弘口号举行的起义可谓是数不胜数。

在《晋书》中有记载的李弘起义就有四起之多。在之后的《魏书》、《宋书》、《南史》中亦不乏相关记载。利用李弘的口号,发动起义,真正达到了北魏道士寇谦之在《老君音诵诫经》所说的“岁岁有之”。

武则天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李弘,实在有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看到曾经俯首贴耳的小尼姑,与自己渐行渐远,甚至流露出让自己儿子当皇帝的意思,王皇后心里开始不安了起来。

武则天虽然获得了李治的专宠,从她进宫之后,后宫其他的女人基本上都坐了冷板凳,更别谈生育了。

不过,她却还是委屈地呆在昭仪的位子上,在她上面除了皇后,还有贵妃、德妃、淑妃和贤妃四大夫人压着。

对于重新回到赛场的武则天来说,费了这么大的心力,当然不甘心屈居昭仪这样的一个角色。

然而,这个时候李治的后宫之中,四大夫人的职位已经没有空缺了。按照规定,对于品级较高的妃嫔,如果没有犯什么错误的话,即使是皇帝李治也不能随便废黜的。

不管是王皇后还是其他四位夫人,都青春年少,比武则天年纪还小,一时半会之间也不可能寿终正寝。再说她们能坐到这个位子,必然也不是等闲之辈,自然不会无缘无故地犯什么错误,忽然就给废黜掉。这样说来,武则天的晋升之路显得十分渺茫。

但是这样的难题并没有难倒武则天,既然递补这条常规渠道走不通,那干脆咱们就不走寻常路,在四夫人之外再设个宸妃不就完事了吗?

武则天一动这个念头,王皇后就更加紧张了。这个女人不仅给自己儿子取了这么个名字还要特立独行当什么宸妃。现在她想当宸妃,指不定过两天她就想当皇后了。想到这里,王皇后开始在反省自己当初的行为,真的有一种还没赶走狼,反倒引来虎的感觉。

对于萧淑妃来说,这个老尼姑进宫之前,自己是皇宫最受宠的女人,连皇后都不放在眼里。现在这个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如自己的女人,居然让自己坐了冷板凳。

要不是她,或许自己早就坐上了皇后的位子,从这个女人来了之后,自己就厄运连连,曾经专宠自己的丈夫,对自己越来越冷落,别说皇后了,就连维持现状都做不到。这样天上人间的对比,当然让萧淑妃对武则天充满了妒恨。

就这样,曾经的死敌,在双双被丈夫薄情地冷落之后,走到了一起。她们决心暂时放下彼此的恩怨,结成同盟来对付眼前的劲敌,形成了一个倒宸妃同盟。

对于武则天要当宸妃这件事,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李治当然是欣然应允的。这样的态度更让王皇后和萧淑妃妒恨,两个人争相在李治面前说武则天的坏话。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早就不是初进宫时的温顺小宫女了,她已经是皇帝最宠爱的女人了,她当然也不会对这样以自己为攻击对象的联盟视而不见。

就这样李治身边最亲密的三个女人,开始整天在李治耳边诋毁对方。对于这样后宫争宠的行为,李治早就司空见惯,于是他采取了抹浆糊的方法。两方面的意见都听取,都点头,但是也没有对任何一方采取实际行动。

当然这个时候的李治在心理上还是更偏向于武则天一方,在她当昭仪的时候,接连为李治生下了两男一女。所以对于她提出设立宸妃这个职位的建议,李治是尽力想要去实施。

眼看着倒宸妃同盟处于被动地位,这个时候宫外却传来了支援的声音。这个声音显示出被李治抛弃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并不是完全孤立,因为在外朝有她们的同盟者。

当年李世民平定安东立了大功,那个时候的他已经是位极人臣了,再无官爵可以加封。于是李渊就给自己的儿子特设了一个“天策上将”的位子。现在武则天要立自己为宸妃的深意恐怕与此相似。

虽然这件事,王皇后和萧淑妃都阻止不了,但是在武则天就要如愿以偿的时候,侍中韩瑗和中书令来济却坚决地反对这件事情。他们两个分别是门下省和中书省的最高行政官员,看到皇帝违背礼制,他们就学习魏征的样子劝说起李治来,说:“这个妃嫔人数、职称是有定额的,是早就固定了的,皇帝您呀,怎么可以随意就变更这些制度性的东西呢?”

对于皇帝位子还没有坐稳的李治来说,这两个人既是先帝的股肱大臣,现在又官至宰相,怎么样也是要考虑到他们的意见的,于是乎,武则天的计划就这样流产了。

小公主之死

武则天第二段职场生涯,一直是步步为营的,但是宸妃事件,让她开始重新审视当前局势。对于她来说,萧淑妃已经被打倒,不是主要竞争对手,妨碍她问鼎权力最高峰的绊脚石显然是当初的同盟者——王皇后。

王皇后虽然不受宠,但是她家族势力强大,正所谓叶大根深,就算没有生育,她没有犯什么错误也不能随便废黜。武则天的目标绝不是一个特别的宸妃,皇后才是她当时的最高理想。

就这样,宸妃当不成的武则天,索性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王皇后。为了扳倒王皇后,武则天连自己女儿都给搭上了。

在武则天生下长子李弘一年之后,武则天又再度怀孕了,十月怀胎,一个美丽的小公主诞生在李治的后宫之中。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儿女双全,又有李治的宠爱,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她,就像当初的萧淑妃一样,是后宫中最幸福的女人了。但是后宫从来就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不是攻击别人,就是被别人攻击。

对于这一点,有着多年宫廷生活经验的武则天比谁都要清楚。她知道,重新进入后宫,自己唯一倚仗的是李治对自己的宠爱。现在,多了一个儿子,但是那又怎样?

当年萧淑妃是怎样的得宠,如今不是一样深宫寂寞无人问。后宫失宠的女人比从来没有得过宠的女人甚至更可怜。当年围在你身边的人,或许,在你失意时狠狠地踩你一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武则天比谁都领悟得深刻。

她也尝试过,但是她发现要扳倒王皇后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虽然她并不得宠,可是她背后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当初李治是那样的想立雍王李素节为太子,立萧淑妃为皇后,却还是只能走向妥协。

在萧淑妃和王皇后的斗争中,自己固然是一颗重要的棋子,这个女人身后的势力才是根本。想到这里武则天心里就很烦乱,她又想起了自己很久都不曾念起过的家庭来。

父亲如果不早死,或许现在还可以帮帮自己。母亲呢?虽然有心,恐怕也无力,毕竟她只是个女人。自己的两个同胞姐妹,混得连自己都不如。那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还有那些个堂兄弟也不可能指望得上,她不禁又想到了他们对自己和母亲的凉薄,心里更添了几分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