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武则天发迹史
3744900000016

第16章 皇后之路(2)

可见在经过了人生的起落和多年的宫廷训练之后,虽然武则天已经懂得合理地掩饰自己的情绪,但是在她骨子里始终有当初训狮子骢的那种冲动、自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心气。虽然她平时能够委屈忍让,表现出温婉贤淑的形象,但是在这些顽固的大臣屡次拒绝、违逆、甚至轻视自己的出身,拿自己曾经做过李世民小老婆的事情来阻碍自己进取的时候,武则天骨子里面的冲动和自负就开始爆发了。

武则天的反应让众人吓了一大跳,长期站在后台的长孙无忌再也不能继续沉默下去了,只得站出来为自己的心腹褚遂良求情,对李治说道:“褚遂良是先帝的顾命大臣,就算他有罪也不能随便动用刑罚。”

褚遂良被带走了之后,不属于协商对象的另外三个宰相中的韩瑗又死不要命地主动跑来送死。他的理由和褚遂良说得差不多,仍然是王皇后是李世民给李治挑的,各方面都很优秀,又没有犯什么错误,随便就废了,会让天下人心寒,说皇帝薄情寡义。再说这废立皇后不是小事,搞不好会引起国家的动荡,所以从国家利益考虑,不应该废后。

李治这个时候被武则天和属下双向夹击,左右为难,对于这些让他为难的手下,他心里很烦,意见自然是听不进去。谁知道这个韩瑗比褚遂良还死脑筋,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又当着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劝谏皇帝不要立武则天,让李治气得半死。

如果说长孙无忌是钉子户的话,韩瑗就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了。当初李治要立武则天为宸妃,就因为他和来济反对而流产。现在武则天要当皇后,他又当面顶撞李治两次,见没有效果,他又不死心地用书面的方式向李治苦谏。

这个时候韩瑗当年反宸妃的搭档——来济,也立场坚定地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不过他采取的方式稍婉转一点,来济用私密书信的方式给李治上书,引用妲己、褒姒、赵飞燕这样的例子来影射武则天,当然武则天和李治门不当户不对也是必不可少的理由。

就算李治这个时候再怎么想立武则天为后,但是以他的个性,在这一干核心领导班子成员的强烈反对之下,他也感到心力交瘁,决定放弃挣扎。

救命稻草

在褚遂良和韩瑗立场强硬,甚至不惜采取极端手段阻止李治立武则天为后的情况下,李治几乎要妥协了,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召见了李勣。

这个时候的李治已经萌生了让步的念头,他把李勣单独叫进来,说:“李爱卿啊!我想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是我没想到遂良他们竟然会这么固执地反对这件事情。遂良是先帝留给我的顾命大臣,他的意见我不能不听。你说,是不是在这件事情上我真的做错了呢?要是实在不行的话,我是不是应该放弃啊?”

李治很矛盾地看着李勣,这个时候李勣却给了李治意想不到的答案。“陛下,这是你自己的家务事,何必要问我们这些外人呢?”

李勣虽然未明确地表示支持,但是他的话让李治意识到,原来这宰相团并非牢不可破,至少这个地位几乎可以和舅舅匹敌的李勣是不反对自己的。于是绝望中的李治和武则天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重新看到了希望。李勣的态度打破了皇后废立之争的僵局,使看似牢不可破的倒武集团出现了一道裂痕。

在李治最初协商的四个人中,褚遂良明确表示反对,长孙无忌对待行贿事件的态度明确无误地显示他的反对。于志宁保持沉默观望,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发言的李勣却对皇帝说出了这样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既然是皇帝的家事又何必要征求大臣的意见呢?这句话让准备退却的李治,重新鼓起了希望。

显然李勣和武则天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发生联系,也没有任何亲属或者血缘上的联系,那么为什么在这个关键的时候他会倒向势单力薄的武则天一方呢?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李勣的个人简历: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mào)功

雇主:翟让、李密、李渊、李世民、李治

职位:东海郡公、右武侯大将军、黎阳总管、莱国公、右武侯大将军、朔州行军总管、叠州都督、尚书左仆射、太尉

李勣先后跟随过五位雇主,每个时期,他都有杰出的表现,十七岁的时候,他跟随翟让起义,亲自带领当时的杂牌军打败了隋朝派来讨伐的二万多政府军,并且将隋将张须陀斩杀。跟随李密与王世充交战,多次大败之,被封为东海郡公。后来随李密归顺李渊,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抵御王世充的进攻。贞观十八年,李勣随李世民伐高句丽,破辽东、白崖等数城。贞观二十年,又率军大败薛延陀,平定碛北。

从李勣获得的荣誉勋章和他担任的职位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经历丰富,而且属于长春树类型的政坛人物。虽然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他处于倒数第二位,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的能力比排在第一位的长孙无忌低。

长孙无忌是文臣,在李勣声名显赫、战功彪炳的时候,他只是跟在李世民身边一个文书级别幕僚。李勣之所以排名靠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寻求他和李靖的支持,但是两个人都表示不愿意入伙。长孙无忌不仅坚定地主张发动政变,而且一直为此事奔走,甚至站在政变的最前沿。

此外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发小兼姐夫,从李世民起事就坚定地追随在他身边。李勣不仅不是元勋,还曾经是李唐敌对阵营中的主要人物。

李勣以这样的身份仍然能进二十四功臣排行榜,说明他的个人能力是十分突出的,确实为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李治当皇帝的时候,当初活跃在隋末动乱和贞观政坛上的人物大多已经随着那个时代一起消逝了。或者亡故、或者闭门不出,退出政治舞台,颐养天年去了,这个时候,在朝廷上除了长孙无忌之外,最有威望的人物就是李勣。

李勣虽然不是李世民的心腹,但李世民对他的器重和礼遇却是毫不逊色于任何人,关于这一点有几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来。

贞观十八年的时候,李世民对自己身边的一批大臣进行了中肯的评价,这个时候,李靖、秦琼等人要么谢世,要么在家颐养天年。于是他感叹“今名将惟李世勣、李道宗、薜万彻三人而已!”

关于李勣的人品,李渊称他为“纯臣”,对于他追随过的每一位雇主,他都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当年李密败于王世充差点丧命,一时间李密原有的临地全部归于李勣,失败之后的李密被迫投降了李渊。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李勣思量再三决定投降李渊,但是他将自己统领的地区交给了李密,让李密自己将成果献给李渊。这件事情让李渊觉得李勣是个很地道的人,于是就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莱国公,不久又加右武侯大将军,赐姓李,待遇比他前任上司的李密好很多倍。

后来李密反唐被杀,李勣听说后,向李渊递交申请,请求他为故主服重孝。获得批准后,李勣和旧时的同事们一起给李密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当初李世民找到他来商量玄武门政变的事,李勣想到李渊对自己的礼遇,也不忍心加入他儿子之间的互相残杀行为。

对于自己的哥们,李勣也能做到仁至义尽。当年和李勣一起打天下的单雄信后来投靠了王世充,受到王世充的重用,因此也很卖命。这个单雄信也是一员猛将,人称“飞将”,当年在洛阳的时候,曾经拿着枪直刺李世民,有几次都差点把李世民给杀掉了。

王世充失败投降李唐后,李世民对王世充部下的十几名大将恨之入骨,把他们列入黑名单,坚决地要予以处决。当年持枪直指李世民,让他丢尽颜面的单雄信当然位列黑名单之中。看到自己的拜把兄弟要送死,李勣就找到自己的领导李世民求情,愿意用自己的勋爵和所有财富换单雄信一条命。

但是想到当年的屈辱,李世民怎么也不可能饶恕这个让自己颜面尽失,甚至险些丧命的人。无奈之下,李勣只能来到牢房里和单雄信诀别。

单雄信怪他对自己的事情不够尽力,李勣没有办法,泪流满面,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单雄信吃掉,说:“我本来是要履行当年结拜时候的誓言,和哥哥你一起死的,但是我死了,谁来照顾哥哥的家小呢?这块肉就代表我和哥哥你一起长埋地下,代表我不忘我们的结拜之情。”单雄信死了之后,李勣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单雄信的家小。

虽然李勣当初拒绝了李世民,没有参与玄武门政变,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对他进行打击报复,依然委以重任,拜他为兵部尚书、朔州行军总管等职。

贞观十五年,薛延陀部因为唐朝将东突厥的部众安置在以“白道川”为中心的漠南地区,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于是率兵袭击驻守在此地的东突厥李思摩部,李世民委任李勣为朔州行军总管,李勣率领三千骑兵追薛延陀于青山,斩杀薛延陀首领一名,俘虏五万多部众。

战事结束,凯旋归来的李勣还没有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就染上了暴病。经过著名医师诊治,这个病虽然不是不治之症,但是也差不多了。因为在医师开的药方里面有一味药叫做“龙须”。

龙这种动物是传说中的圣物,别说没人见过,就算找得到,也未必有人有能力拔下它的胡须来。没有龙这个物种,但是这个药引却有法可寻,因为,这所谓的龙须就是皇帝的胡须。

李勣听医生这么一说,心里是拔凉拔凉的,当时可不像现在,剪头发、刮胡子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那时候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损,所以在《还珠格格》里面,皇后剪掉自己的头发,就把乾隆彻底给惹怒了。

一般人都不会轻易剪头发、刮胡子,何况真龙天子呢?这龙须是随便能剪的吗?敢在皇帝颌下拔胡须那不是不想活了吗?

借李勣多少个胆,他也不敢去跟李世民说:“皇上老兄,最近小弟我工作比较劳累,得了重病,医生说得用您的胡须熬个汤喝喝才能好。看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你就让我拔几根你的胡子去煎药喝喝吧?”

李勣知道要拔李世民的胡子才能治好自己的病之后,就放弃了,闷不吭声地在家里等死。不过他不说并不代表皇帝不知道,显而易见,唐朝这个爱好八卦的时代,这个事情也被当做八卦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李世民是个很有娱乐精神的人,对于这个事情,他不但没有追究,反而很配合,亲自剪了自己的“龙须”送给李勣治病。

这李勣感动得是眼泪鼻涕一大把,不知如何是好了。李世民看到属下这样,怕他心理负担太重,就说道:“李勣老弟,你不要激动,俺这么做不是为了你,是为了国家社稷,你就不用心理负担太重。你好好养病,早点回来工作,就是对我最好的报答了!”

喝了这龙须煎的药,李勣很快就精神焕发地去上班了。虽然不知道这龙须是否真的有奇效,不过就算没有,这李勣也得精神倍棒地去上班,不然这龙须不就白喝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