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武则天发迹史
3744900000026

第26章 山雨欲来(1)

李治的去世,让武则天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面对这种空前的权力危机,她是否甘心接受被架空的命运,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她又是怎样力挽狂澜,浴火重生呢?

铁打的太后,流水的皇帝

李贤被废掉之后,李显顺理成章地接过哥哥的班子,成为第四任太子。

李显排行老三,两个哥哥表现出色,在正常情况下他是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性的。但是历史总是有很多偶然因素在里面,李弘的英年早逝,李贤的突然被废,让李显忽然间从一个闲散王爷成了大唐皇位新的继承人。

与两个哥哥不同,李显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由于他出生的时候难产,从小身体就不太好。没有皇位继承的压力,父母对他的管教又比较松,所以他跟两个哥哥相比就差太多了。

李显的原配是李渊的女儿、长乐长公主的女儿赵氏,也就是说李显实际上是跟自己表姑结婚。因为这亲上加亲的关系,李治对自己的亲家兼姑妈长乐长公主特别亲厚。

这让武则天感到很不爽,觉得长乐长公主有染指最高权力的危险,她可不想除了自己之外,还有女人将玉手伸向国家权杖。于是,像打击所有妄图影响到李治、沾染权力的对手一样,武则天找了个借口把长乐公主的丈夫贬为远州刺史。

身为长乐公主女儿的周王妃也自然受到牵连,被废除妃位并被幽禁起来。没过多久,又莫名其妙地死掉了。赵氏的尸体被悄悄掩埋,以致在李显去世的时候想重新安葬她,连尸骸都找不到,只能招魂,弄了个衣冠冢。

虽然没有人敢过问赵氏的死因,但这不代表李显不知道是谁干的,李显虽然才智平庸,但也不傻。经历了妻子和哥哥们的事之后,当上皇帝之前的李显对母亲的权威当然不敢随意冒犯,只能忍气吞声。

武则天拿着李治的遗诏和裴炎的奏折说事,直接把最高权力揽在自己手上。她不仅临朝听政,而且自称“朕”,代替皇帝发号施令。

摄政的时间总是有限,眼看着李显守丧期一满,自己就会失去阻止他行使皇帝权力的借口。这当然不是武则天希望看到的。

为了继续掌握权力,武则天一方面积极调整对策,稳固朝廷局势,笼络人心,另一方面也动了废掉李显的念头。

为了笼络人心,她在李治丧期内,给李渊和李世民的儿子,如李元嘉、李元轨、李元名、李元婴、李贞、李慎等李氏宗亲加官进爵。

对于核心领导团队的宰相们,武则天也进行了重组。把太子太傅刘仁轨调任为左仆射,裴炎由侍中改任中书令,将宰相议事厅——政事堂从门下省挪到了中书省。

黄门侍郎刘景先升为侍中,兵部侍郎岑长倩升为兵部尚书,黄门侍郎郭待举升为左散骑常侍,吏部侍郎魏玄同调为黄门侍郎。将这些人统统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一方面安抚王室宗亲、施恩官僚,另一方面,武则天又调兵遣将,派自己的亲信镇守并、荆、扬、益四大都督府,做好充分的防备工作。

眼看着自己当了皇帝,却还是被母亲压在五指山下,李显当然不满意,萌生了培植自己势力的念头。

李显的境遇显然比自己的两个哥哥还惨,虽然他贵为天子,但是满朝官员竟然没有一个是自己可以倚重的。没有办法,他就想从提拔老婆韦氏的娘家人入手,组建属于自己的力量。

对于儿子的焦虑,武则天自然看在眼里,毕竟自己只是个太后,还是不能把皇帝逼得太急。于是她就把郭正一给罢免了,将他中书侍郎的位子挪给韦氏的娘家人——左散骑常侍韦弘敏。

韦弘敏只是韦皇后的一个远方亲属,武则天提拔他,无疑是想塞给儿子一粒糖,哄哄他不哭。对于这样的安排李显当然不满意,对于母亲霸着自己的位子不让的行为,李显心里是一肚子的火。

他要让自己的岳父当侍中,但是韦氏的父亲最初只是个参军,在女儿当了太子妃之后才提拔为豫州刺史。如今刺史还没当上三年,李显就要让他做宰相之一的侍中。对于这种空降部队,宰相团的领导人裴炎当然不会同意。

忍了这么久的李显当然不会轻易妥协,在裴炎多次拒绝他的要求之后,他那股子倔劲就上来了,摆出一副“我是皇帝我怕谁”的气势,勒令裴炎必须给老丈人弄个侍中当当,实在没有缺,那最起码也得在中央弄个三品要员干干。

对于李显的要求,裴炎坚决地予以拒绝,还摆出一副义正言辞的样子来劝谏皇帝。心里很窝火的李显当然不吃他那套,激动之中就口出狂言:“我把国家送给韦玄贞都可以,何况是个小小的侍中。”

正所谓祸从口出,李显这气头上的话,传到武则天耳朵里无异于一个天大的喜讯,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废帝运动就开始了。

李渊和李世民都是每天上朝处理政事,但是在李治的时候,由于宰相说,这个天下很太平,咱们没那么多事情可处理的,不如两天上一次朝。于是在公元657年之后,唐朝的惯例就是单日上朝,双日不上朝。

在李治去世的两个月之后,武则天在不上朝的日子把文武百官全部都召集到乾元殿。正在皇帝和大臣们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裴炎带着武则天培养的“北门学士”旧部——中书侍郎刘炜之、左骁卫大将军程务挺、右领军大将军张虔勖带着大批羽林军冲到大殿上,宣布废黜李显。

惊恐之中的李显问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武则天“义正言辞”地表示:你身为一国之君竟然要把江山拱手让给韦玄贞,这还不算犯罪么?

本来李显说的只是气话,但是被武则天上纲上线之后就变成了卖国罪。这李唐的江山是太祖、太宗与一干大臣们流血流汗辛苦打下来的,这江山是要传给李氏子孙的,你因为是皇帝的儿子才当上皇帝的。你不仅不想着好好守着这份家业,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还这么轻而易举地就把这份家业送给外姓人,把国家大事视作儿戏。你有这个权力么?你对得起你太爷爷、爷爷、父亲吗?你这样的不肖子孙怎么配当皇帝呢?

就这样,可怜的李显才当了两个月的皇帝,还没机会行使最高权力,就被废为庐陵王,全家都被发配到岭南幽禁起来。

先上岗后培训

历史上哪一次皇位的争夺不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必须要许多人以鲜血为代价换取战争的胜利。但是武则天却能兵不血刃,在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把废皇帝的事给办了,而且办得漂漂亮亮,很有大家风范。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能够轻易地废立皇帝,可见这个时候她已经具备了问鼎九五之尊的资本,但是把儿子拉下马之后,她并没有迫不及待地登上宝座。她虽然是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但并不打无把握之仗,因为万一失败,她这么些年的努力全部都会付诸东流。

在李显被废之后,武则天就这剩下李旦这么一个儿子,还差一点就做到了“四摘抱蔓归”的地步。

李旦是李治夫妇最小的儿子,生他的时候,武则天已经是38岁的高龄产妇了。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小儿子李治夫妇当然是捧在手心。

刚出生的时候,李治夫妇给他起名旭轮,也就是太阳的意思,可见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他刚出生就被封为殷王,三岁就官拜单于大都护。

六岁的时候,李治为他新建了大都护府,按照惯例他要到大都护府去赴任。

六岁的旭轮曾天真地问:“爸爸,大都护府远吗?我早上去晚上回来得了吗?”

李治说:“傻孩子,这大都护府远着呢?去了的话,一时半会是回不来的。”

听了父亲的话,李旭轮就抱着武则天的衣角撒娇说:“阿娘,旭轮不能去,旭轮离不开阿娘。”

就这样李治夫妇看到小儿子可怜样,心一软就让他留了下来,并且这以后他就一直都留在皇宫里。

李旭轮比三哥李显小六岁,一直被父母养在身边。在严母慈父的教养下,李旭轮成长为一个聪慧伶俐、谦虚有礼、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五好学生。

对于这样一个气质和自己很相似的小儿子,李治是爱在心头。在他十七岁的时候就给他娶了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孙女。

对于刘氏这个媳妇,李治十分满意,在一次家庭聚会时候,他对自己的叔叔——霍王李元轨感叹:“小儿子阿轮,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近来我给他挑媳妇,可是挑了很久都没有满意的。最近他娶了刘延景的女儿,根据这阵子观察,这刘家女儿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总算是让我放心了。来,叔叔们,让我们为这个事干一杯!”

身为皇帝的李治,在聚会这样大众场合,毫不避讳地表现出对小儿子的关爱。然而,身为母亲的武则天虽然也格外疼小儿子一些,但是还是保持着她的权威母亲形象。

李旦的侍妾柳氏给他生了个儿子,但是武则天却认为这个孩子的生母身份太低微,不愿承认这个孙子。

一直到她把这个孩子送给具有超能力的僧人万回看相,万回说 “此儿是西域大树之精,养之宜兄弟。”

听说养了这个孩子之后,可以让其他孙子茁壮成长,武则天才又认下了这个孙子。

从小在这样一个权威母亲的阴影下长大,李旦早就认识到自己应该摆正位置,不能冒犯母亲的威严。

他早就打定了走文学青年的道路,看到三哥都当上皇帝了,李旦心里暗自欢喜,终于没自己什么事了,可以安安心心当自己的富贵王爷了。

但是没有想到两个月的时间,世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哥也步了二哥的后尘,甚至更惨。二哥好歹是个太子被废,也算不得太稀奇的事,三哥都是皇帝了,还被母亲给弄了下来,从天堂跌落地狱。

在这样一种无奈的心境下,李旦稀里糊涂地当了皇帝,没有接受任何岗前培训的他,正好是母亲所需要的。

在看到几个哥哥的下场之后,李旦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母亲的权威是多么地神圣不可冒犯,于是他从坐上皇位那一刻就决定老老实实地做一个乖儿子。

虽然他没有接受岗前培训,直接上岗,但是他表现了很高的政治觉悟,对母亲的需要研究得非常透彻。

从册封皇帝仪式结束的那一刻起,他就被母亲搬到武成殿,远离朝廷权力。对于这样的安排,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情绪。在完成了对母亲的身份确认之后,就自觉地退居二线。

从此,武则天就开始长期驻守紫宸殿,为了避免说闲话,她弄了个浅紫色的帷帐遮着,在紫帐后面指点江山。

李敬业叛乱

李旦当上皇帝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六十多岁了,即使是现在,六十岁的老人也早就退休了。虽然说武则天表现了超常的活力,在这个年纪仍然充满斗志地向皇位进军。

但是她也知道自然规律的可怕,对于自己来说为梦想奋斗得已经太久太久。她必须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最高目标,于是她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小儿子的表现让武则天很放心,在扫清皇权的障碍之后,她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为改朝换代做准备。

为了从事武周革命,她开始策划造神运动。

一方面改革官职,将尚书省改为文昌台,左右仆射改称左、右相;门下省改为鸾台,侍中该称纳言;中书省改为凤阁,中书令改称内史;六部尚书改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御史台改为左右肃正台。

另一方面将洛阳改名为神都,洛阳宫改称太初宫。

此外,还尊称老子的母亲为先天太后,并为她塑像,将她的塑像立在老君庙里面。她这样做无非是为自己在朝堂上发号施令寻找依据。

老子是元元皇帝,他的母亲是太后,可以立于庙中,那么自己作为皇帝的母亲又怎么不可以立于朝堂之上呢?

就在武则天心情大好地为自己当皇帝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李敬业打着反武兴李的旗号在扬州起兵,发动叛乱。

说起来李敬业和武则天还有一段渊源,当初若不是李敬业的爷爷李勣点头,武则天恐怕也当不上皇后,更不可能走到现在的位置上。

李勣在关键时刻救了武则天一把,而且他从来也没有参与反对武则天的事情。武则天对此一直是心怀感激的,所以在贞观旧臣纷纷倒下的时候,李勣却能够一枝独秀,受尽礼遇。

李勣死的时候,他的儿子已经去世了,所以他的爵位和财产全部由长孙李敬业继承。一般人都说虎父无犬子,但是李勣这个老虎爷爷的孙子却不是个小老虎。

也有可能是父亲去世较早,爷爷对这个长孙管教不够严厉。总之李敬业除了也当过兵之外,跟自己的爷爷在各方面都相差很远。

他因为爷爷的原因,继承了英国公的爵位,并且当了眉州刺史,但是他不仅没有将爷爷留给他的产业发扬光大,反而因为贪污受贿被贬为柳州司马。他的弟弟李敬猷也跟他不相上下,不好好做县令,结果被撤职。

正所谓上阵亲兄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兄弟二人,心里窝了一肚子火。反正李家有的是钱,也不等着他们那点工资,工作失意的兄弟俩就决定去散散心,于是他们来到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江南富庶之地——扬州。

在扬州,他们遇到了知己。同样是被贬官的给事中唐之奇、长安主薄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及被罢黜御史职位的魏思温。

这些人中最著名的就是骆宾王。骆宾王七岁时候一出道,便以一首《咏鹅》艳惊四座。本来爷爷对他寄予厚望,但是谁知道他在事业上一直不顺利,在仕途上总不能走远。在他遇到李敬业兄弟的时候,他刚刚因为被人控告贪污受贿从长安主薄的位子上被贬。

总之,这一群不得志的小官僚便因着各种目的来到了扬州,并且有缘聚在一起。

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让他们一见如故,正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这几杯酒下肚之后,大家越聊越激动,最后就聊到了太后把持朝政,危害社稷上来。就这样,几个失意的文人小官僚聚集在一起就拟定了一项勤王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