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带领大臣们到南郊祭天,他悲痛地说:“苍天啊!您既然把这江山社稷托付给了我,为何不帮助我铲除那些嚣张的叛贼呢?如果我有什么过失的话,就天打雷劈,处死我吧!”说罢,王莽真的放声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痛心疾首。那悲痛是发自肺腑的,是他的信仰和理想在现实面前碰得粉碎之后的失落和绝望,是今昔境遇的巨大落差造成的心理失衡。
大臣们每天都率领儒生和百姓,成群结队地到南郊痛苦,政府还供应稀饭,让哭累的人补充体能。那些哭得最伤心的人被直接提升为郎官,前后提拔了五千多人。
这种全民痛哭的场面并没能感动上天,上天没有派下神勇的天兵天将来帮助王莽平叛。汉军在一步步地逼近长安,王莽的末日越来越近了。他在做最后的挣扎,长安还有几万精兵,这是他最后的资本了。王莽任命了九位将军,统称为“九虎”,让他们率领这几万精兵抗击汉军。
“九虎”带领部队到达华阴后,遭到汉军的南北夹击,全军溃败。四只老虎落荒而逃,三只老虎带领着残兵败将,保卫京师仓,有两只老虎回到长安,被迫自杀。王莽失去了仅存的一点家底。
王莽还不甘心,又把长安监狱里的犯人都释放了,并把他们武装起来,由宁始将军史谌带领出征。可这支部队刚刚渡过渭河,就全部溃逃了,剩下一个可怜兮兮的宁始将军,独自返回了长安。
直到这时候,王莽才明白:所有的反抗都是徒劳的,大势已去,结局是注定的。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做了,做了也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坐以待毙,等某个人挥刀砍下自己的圣人脑袋。
他不再看兵书了,只是每天坐在宫殿中,一个人喝闷酒,靠浓烈的酒精来麻醉自己的神经。一天黄昏,侍者走进宫殿,向醉醺醺的王莽禀报说:“陛下,有个人自称南阳孔休,说是陛下的故人,在宫门前等候召见。”
王莽似乎没听懂侍者的话,抬起头来,表情麻木地看了一会儿眼前的侍者,机械地点了点头。过了一阵,侍者引进来一个人,正是王莽被遣返封国期间,担任他的国相的孔休。孔休正准备参拜,王莽却像受了什么刺激一样,从几案后面跳了起来,几个大步跨下台阶,踉踉跄跄地冲到了孔休的面前。
他一把攥住孔休的手腕,责备地说:“你现在来做什么?现在来做什么?这不是找死吗?”两个二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四目相对,既没有君臣之分,也没有久别后的陌生和拘谨,彼此的感觉仍然是那么自然、熟稔。时间并没有冲淡患难中缔结的友谊,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孔休笑了笑说:“以前你身边的人太多了,我不想凑热闹。现在来是怕你孤单,过来陪老朋友聊聊天。”王莽从孔休的眼神里看到的是从容和淡定,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慌乱,他相信孔休说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心话。
王莽拉着孔休,到几案旁坐下,孔休也没有推辞,这种时候,没必要再讲究君臣之间的礼数。他看到王莽面前的酒壶和吃剩的鲍鱼,也不客气,招呼侍者拿来酒樽,自己斟上酒,一饮而尽,又拿起一只鲍鱼,狼吞虎咽地吃着。肚子里有点东西之后,他才冲王莽不好意思地笑笑:“昼夜兼程,实在是饥饿难忍,让你见笑了!”
王莽一直默默地注视着孔休,一句话也没说。这时候,王莽才开口问道:“你的家人呢?”
“都安排好了。他们很安全,巨君不必担心。”孔休没有称呼王莽“陛下”,也没有叫他新都侯、安汉公、宰衡、太傅、大司马之类曾经获封的官职和称号,而是直呼王莽的字。但就是“巨君”这两个字,让王莽全身如同过电一样,涌起一股暖流。
这股暖流驱散了多日来凝结在他内心中的阴冷和黑暗,让他重新沐浴在阳光下。在这一刻,王莽觉得自己的生命似乎复苏了,不是作为皇帝,也不是位极人臣的安汉公、宰衡,而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被友情温暖的人。
王莽温和地责备孔休:“这些年,我不止一次让你来长安,辅佐我,你每次都是婉拒。偏偏我的末日到了,你却来了,这不是给我殉葬吗?”王莽对自己的处境直言不讳,不再回避任何东西。
孔休从容地答道:“黄泉路上,有知己相伴,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
王莽不再追问这个问题,两个人一起饮酒,一起啃鲍鱼,诉说着这二十多年来各自的经历,时而击掌大笑,时而唏嘘感叹。宫殿中的灯火 一直到天亮都没有熄灭。而长安城外,已经是遍地狼烟。
悲惨的结局
随着汉军逼近长安,关中的豪强地主也纷纷反叛,加入了倒莽的行列。他们挖掘王莽父祖和妻儿的坟墓,焚烧长安城郊的九庙、明堂、辟雍等建筑,围攻已经变成一座孤城的长安。
郊外的熊熊火光照亮了夜幕笼罩下的长安,浓烟和灰烬飘进了长安城。王莽伫立在未央宫的前殿,眺望远处的火光,孔休从早到晚都陪伴在他的身边,担心王莽想不开,作出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王莽的脸庞被火光映红了,他脸上的表情非常深邃,看不出悲伤,也看不出恐惧,异常地平静。那是一个人顺从命运的安排之后所特有的表情。孔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徒劳地安慰王莽:“长安城防坚固,城中还有精锐的士卒,你不要担心。实在防守不住,我们就掩护你出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或许是不想让这位好友担心,王莽说出了一句话,“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这是从孔子说过的“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套用过来的。都到这个份上了,还不忘引经据典,王莽啊!王莽,让人说你什么好啊!
地皇四年(公元23年)十月一日,长安城被叛军攻破。王邑带领残余的士卒在皇宫北阙下守卫最后一道防线,殊死抵抗,虽然他们也知道这种反抗已经没有了意义。
十月二日,长安城中的民众暴乱,暴民如同发了疯一样在城中到处奔跑、纵火,口中嚎叫着:“王莽为什么还不投降?”大火蔓延到皇宫,王莽的女儿、汉平帝的皇后、黄皇室主蹈火自杀。
王莽端坐在未央宫的前殿,面前放着玉玺,他不想逃走,想有尊严地赴死。大火已经逼近了未央宫前殿,孔休和大臣们苦苦相劝,希望他到沧池中的渐台上避火。那里可以作为暂时的藏身之所,抵御叛军。
面对大家再三的恳求,王莽摇摇头说:“没有必要再躲了,就算躲到渐台上,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多活片刻,还有什么意义?我辜负了上天和天下人的期望,理应接受惩罚,反抗和逃避没有意义。”
孔休见王莽这么固执,知道再规劝也没有用,索性走上前,硬把王莽搀了起来。大臣们也顾不上礼节了,纷纷上前搀扶王莽,几乎是把他抬出了未央宫的前殿,向渐台转移。直到这时候,还有一千多名公卿大夫、侍中、黄门郎追随着王莽。在他们的心目中,王莽还是一个贤德的君主,他们愿意保卫王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王邑在北阙下建立的最后防线也崩溃了,将士死伤殆尽。王邑也退入皇宫,来到渐台,保卫自己追随了几十年的主子。当他赶到渐台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儿子、担任侍中的王睦正准备逃跑,立即叫住了他,让他跟自己一起守护王莽。
叛军很快就包围了渐台,台上台下用弓箭对射。等台上的弓箭用完了,叛军攻了上来,双方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王邑父子和很多大臣都力战而死。孔休握着一把刀,挡在王莽的身前。他是一个儒生,从来没有与人搏斗过,与其说是准备战斗,不如说是打算替王莽挨上一刀。
攻上渐台的叛军越来越多,现场一片混乱,能战斗的人在厮杀,受伤的人倒在地上哀嚎,到处都是鲜血和残缺的肢体。孔休掩护着王莽退入内室,但叛军和残存的卫士也涌了进来,两个王朝在渐台的内室中进行着政权更迭前的最后厮杀。
王莽茫然地看着眼前的血腥场面,脑海中一片空白。等他回过神来,忽然发现孔休不见了,王莽急切地在人群中寻找着好朋友,却始终没发现他的身影。就在他四处张望的时候,忽然觉得胸口一阵刺痛,低头一看,一把长矛已经贯穿了自己的胸膛。
王莽抬起头,看着那个刺杀自己的人,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杜虞。”
“干什么的?”
“杀猪的。”
王莽苦笑了一下,身体缓缓倒了下去。这时,他终于看到了孔休,他就倒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胸前汩汩地流淌着鲜血。王莽感到一阵安慰,本来他以为孔休是弃自己而去了,看来这位好友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已在黄泉路上等候自己了。
王莽身上装饰豪华的玉玺引起了杜虞的注意,被他摘了下来。有人认出了这个人就是王莽,挥刀砍下了他的头颅,其他人则一拥而上,把他乱刀分尸。只要能抢到一块尸体,就能为自己带来荣华富贵。
一个书生和他的王朝就这样被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