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孙权未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这两座城池。这个消息不仅让关羽震惊,连曹操也被震住了。。
当关羽确认了江陵、公安失守的消息之后,不得不率领自己的部队向南方撤退。在撤退途中,他一方面派人向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救,一方面派使者到江陵和公安查看,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当地的实际情况。
曹操手下的将领在关羽难逃之后,都认为应该趁此机会发兵追上关羽歼灭他。唯独赵俨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 “孙权趁着关羽进攻樊城的机会从背后偷袭他,他怕我们在这个时候攻击他,所以才和咱们合作。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攻击关羽。那就是变相地帮孙权的忙。一旦孙权过分强大,也会成为我们的祸患。我看不如放关羽一马,让孙权抓到他,这样一来刘备就会恨上孙权,和孙权开战,这样岂不是对我们更有利。”
赵俨的话说到曹操心坎上了,他在得知关羽难逃之后,很怕曹仁率军追击,就派使者命令他不准追击。
且说,关羽派使者到达上庸向刘封和孟达求援的时候,两人正在搞权力斗争,根本没心思搭理关羽的事。
再说,刘封本来就跟关羽不和,他觉得反正也没有接到刘备驰援关羽的命令,根本没必要理会关羽,所以,对于关羽的求援,他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
另一路,关羽派去江陵和公安打听消息的人回来告诉他,那里的老百姓秩序井然地生活着,关羽的家属以及手下将士们的家属都被照顾得很好,连自己也受到了吕蒙热情周到的款待。
这个消息在军中传开之后,将士们更加思念自己的家人。很多人直接失去了斗志,开小差从关羽的军营中逃跑了。
关羽看到这种情况,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只想赶紧撤退到益州,等缓过劲来,再收拾兵马回来报仇。
可是这样的局势,逃跑的人越来越多,等他到了麦城的时候,身边就只剩下了十几名骑兵。
更为可怕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关羽在突围过程中,又落入了孙权部将朱然和潘璋的包围圈,最终被潘璋的属下马忠俘获。
关羽被俘之后,吕蒙在荆州采取怀柔政策大力安抚人心,使得荆州的局势迅速安定下来。反观刘备和关羽,他们在荆州任命的官吏有的逃走,有的起兵反抗被击败,一时之间兵败如山倒,他们在荆州的统治迅速瓦解。
得知关羽被擒获的消息后,孙权非常高兴,他马上召开了重要的政治军事会议,讨论如何处理关羽的问题。
最初,孙权觉得自己还有曹操和刘备两个劲敌,而关羽是一员难得的虎将,要是能让他为自己卖命,那想要抵抗刘备和曹操就容易多了。
可是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陆逊的反对, 陆逊对孙权说:“关羽有虎狼之心,当初曹操俘获关羽之后,对他掏心掏肺,可是关羽还是要死要活、投奔刘备。所以,我觉得不管我们再怎样对他好,他也不会投降的。况且,他向来轻视我们,怎么会甘心向我们投降呢?”
孙权听了陆逊的话,知道关羽绝对不会为己所用,但是他又不愿意放弃最后一点希望,还是亲自向关羽劝降,结果换来关羽的破口大骂。
到这,孙权是彻底地放弃了,一气之下,就下令处死了关羽,与关羽一起被处死的还有关羽的养子关平和都督赵累等人。至此,英雄一世的关羽彻底告别了人世,那一年,他60岁。
磨刀霍霍向故主
关羽被杀的消息传到益州之后,刘备表现得非常伤心,马上在成都为关羽父子发丧,而且发誓要为关羽报仇。
但是不管他怎样做都弥补不了他所犯下的大错。
首先刘备在关羽围困襄樊的时候,始终没有发一兵一卒去帮助关羽,致使关羽一直得不到有力的援助,最终功败垂成。
除此之外,在关羽失去荆州,穷途末路的时候他也没有发兵救援关羽。他甚至不给刘封下达救援关羽的命令,以至于刘封可以对关羽的求援置若罔闻。
如果刘备给刘封下达过救援关羽的死命令,那么刘封就算与关羽有再大的过节,也不敢公然抗命。可以说,刘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眼睁睁地看着关羽被杀害以外,没有做出任何有力的挽救措施。
除了不支援、不援救关羽之外,刘备、诸葛亮任用关羽镇守荆州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他们明明知道关羽这个人身上有着这样的缺点,根本不适合镇守荆州,但是还是用他镇守荆州。让他镇守之后,又对他不信任,在荆州的人事安排上对关羽作出了诸多限制,致使关羽不能全力以赴做事,遭到诸多掣肘。在没有处理好和孙权的关系时,就贸然默许关羽发动对襄樊的进攻,严重低估了孙权的反应。他们陶醉于关羽的胜利,根本没有考虑到失败的问题,知道关羽身上有很多缺点,但是却没有为他安排一两个成熟稳重的帮手辅佐他。
可以说是刘备和诸葛亮的疏忽和纵容,或者还有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直接葬送了一代名将关云长。失去荆州之后,刘备集团注定了只能偏安于益州的局面,以后诸葛亮的数次北伐都是只能由汉中发动进攻,再也没有办法实现他早年在隆中时与刘备拟定的宏伟蓝图。
关羽被孙权杀害后,孙权一方面觉得自己终于除去了心腹大患,另一方面他又觉得刘备一定会为关羽报仇,发兵夺回荆州,自己和刘备之间的战争必不可免的。
孙权很清楚自己不可能同时对付曹操和刘备,所以,他决定先稳住曹操,拉上曹操当垫背的,制造出他是奉曹操之命而偷袭杀害关羽的假象。
于是孙权就把关羽的首级送到了曹操那里,收到关羽的首级之后,曹操非常伤心,因为从他个人来说,他是非常敬佩关羽的。张辽和徐晃等人也非常伤心的请求曹操以诸侯之礼厚葬关羽。
曹操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当然,他这么做除了个人的感情因素外,更重要的还是出于政治层面的考虑。
曹操非常清楚孙权的用意,他可不想成为刘备的靶子,他只想看刘备和孙权斗得两败俱伤,自己好坐收渔人之利。他想通过厚葬关羽的方式暗示刘备,自己是无辜的。
厚葬了关羽之后,曹操也加紧了对孙权的笼络,上表请求赐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
曹操加封孙权的消息传到江东之后,孙权的很多部下都劝说孙权不要接受曹操的封赏,他们说如果接受了就等于向曹操称臣,那就矮曹操一截了。
这时候孙权就询问陆逊的意见,陆逊说:“想当初汉高祖也曾接受过项羽的任命,可最后他还是战胜了项羽。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拘于一时的成败。况且杀死关羽这笔账,刘备肯定会找我们算,我们和刘备之间的战争已经在所难免,所以必须要争取曹操的支持,我觉得应该接受曹操的任命。”
孙权听了陆逊的话之后,就对自己的部下们说:“伯言的看法和我是一致的,我不但要接受曹操的任命,还要上书向曹操称臣,劝他做皇帝。我心意已决,大家都不要再说什么了。”
接着孙权就亲自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向曹操表示愿意向他称臣,拥戴他做皇帝。
曹操收到这封信之后,仔细看了一遍,然后把这封信给自己的部下看。他对自己的部下说:“孙仲谋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烧烤啊!这小子没安什么好心,不能上他的当。”
这时候他的部下们都说:“关羽已经被杀,刘备已经失去一条臂膀,没有什么大用。我看,您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推翻汉朝做皇帝,成就帝业。”
曹操说:“知道你们都是真心拥戴我,但是汉朝对我有大恩,我怎么能取代它呢?如果天命真的在我家,那我就做周文王吧!”
他的部下听他这么说,都知道曹操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再说刘备这边,关羽被杀之后,他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就想把刘封和孟达杀了。因为他们在关羽向他们求救的关键时刻袖手旁观,间接导致了关羽的死亡。
这两个人在关羽被杀之后,知道刘备恨自己,心里都很恐慌,但是他们两个人的想法是不太一样的。
刘封觉得自己并没有接到刘备给自己下达的援救关羽的命令,所以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就算刘备真的怪罪自己,也不会真的拿自己怎么着,毕竟自己是刘备的养子。
这个时候,他把不救关羽的责任推到孟达身上,都是因为他的蛊惑自己才没有去救关羽的。于是,他就想先把孟达抓起来,拿下孟达自己就可以将功赎罪了。于是,没过多久刘封就找了个理由解除了孟达的兵权。
孟达这个时候一方面惧怕刘备因为关羽的事情处罚他甚至杀死他,另一方面对刘封夺取自己兵权的行为非常忌恨。所以,经过反复权衡之后,他决定离开刘备集团,带领自己的手下向曹丕投降(曹操已经去世,现在是曹丕当家)。
孟达在行动之前给刘备写了一封长信表达自己的心情,他在信中对刘备说:“自从我投靠您以来,您从来没有重用过我。我有了一点功劳您也好像没看见一样。我知道自己是个无能的人,没有能力独当一面,所以您派了刘封来帮助我。可是我和他根本没有办法合作,他也一直限制我。这次关羽被杀害,我确实有过错。知道再在您这里待下去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决定离开您去投靠曹丕。希望您不要怪罪我,我诚然是个小人,不能忠于您,这是我的罪过。但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也只好这样做了,希望您不要怪罪。”
孟达归附曹丕的信息传到刘备那里的时候,孟达已经到曹丕那里了。曹丕对于孟达的归附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刚刚当上魏王就有人来投降,这是件很长脸的事。
加上,他对孟达这个人早有耳闻,他派去观察孟达的那些有识人之能的大臣也赞赏有“将帅之才”、“宰相之器”。
这样一来,曹丕更加对孟达青眼有加了。他亲自给孟达写信,表达自己很急切地盼望孟达的到来。
当然,曹丕言而有信,在孟达到来之后,马上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加封他为平阳亭侯;还把房陵、上庸、西城三个郡合并为新城郡,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接着他又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和孟达一起率兵进攻刘封。
孟达在发动进攻之前给刘封写了一封信向他劝降,但是刘封觉得好歹自己也是刘备的养子,怎么着也不会被处罚得太重,所以他并没有接受孟达的劝降。
对刘封的劝降失败之后,孟达等人直接向刘封开火了。这时候申耽等人也背叛了刘备归降了曹丕,刘封抵挡不住众人的进攻,狼狈逃回成都。
至此房陵、上庸、西城这三个郡全部丢失,从此,刘备彻底失去了东出汉中,沿汉水东下进攻曹丕、威胁孙权的战略优势。
刘封到了成都之后,刘备马上把他捉拿问罪。刘备责备他和孟达闹矛盾,以致孟达投靠了曹丕,还责备他不主动救关羽。但是责备归责备,刘备对于是否要处死刘封一事还是非常犹豫。
这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刘封这个人勇猛难制,我怕将来没有人能制住他。再说,不杀他,我们怎么对得起云长的在天之灵,也无法向天下人交代。”
刘备觉得诸葛亮说得对,就立马赐死了刘封。对这个养子,刘备还是很有感情的,刘封死的时候,他也难过得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