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认为,做生意必须顺应市场供求的形势,不仅在进货环节上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全面的具体分析,而且在销货环节上更应全面分析市场信息,切不可一叶障目,做出错误的判断,造成经营失误。李嘉诚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他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经常保持着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以适应新的情况。这种商业天赋,不是生而有之的,是李嘉诚追求更大成功,并且保持对困难有清醒认识,做好应对准备的结果。
在一般人眼中,教师多与清贫画等号,而教师与商人更是互不搭边。然而,原中国农业大学的教师、经济学博士陈志刚,在 2005年竟获得了俄罗斯圣彼得堡政府颁发给他的一个特别奖章——古希腊财神奖,据说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个外国人!
陈志刚从教书到经商,及至成为一名被俄罗斯人完全接纳的成功商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1993年,他到圣彼得堡留学时,正是俄罗斯经济萧条的时期,各种生活物资都很匮乏,而国内出现了不少“倒爷”,扛着大包东西到俄罗斯倒货,并发了财。陈志刚就在那时鼓起勇气,试着做了他人生的第一笔生意。他没有想到,第一笔生意很顺利,也因此赚到了 100多美元,这让初涉商场的他很有成就感,于是他把课余的时间都用在卖皮货上。到了 1996年业务繁忙的时候,一个月只工作八天,他就可以赚上万美元。
1998年底,他的皮货生意正是火爆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退出皮货市场。接下来他清空了所有的皮货,在几乎没有人敢在俄罗斯大量地投资做本地市场,房地产更是比较混乱的时候,他竟然倾尽所有买了一处房产,并把它装修一新,起名“北京饭店”,开起了中餐馆。陈志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知道,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历来是俄罗斯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陈志刚发现,圣彼得堡人热爱古老的东方文化,他们爱中餐,认为吃中餐是一种时尚。
后来,他组建了一个相当大的国际兄弟贸易集团,旗下包括饭店、旅游、贸易清关、航空票务等一系列分公司。他又从房产的巨大增值,看到了新的商机——解决老百姓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俄罗斯的基本国策。陈志刚立马投身于建筑业。
回顾陈志刚在俄罗斯将近 15年的时间,从做皮货,开餐饮,到搞房地产,都正好适应了苏联解体,俄罗斯进入极度困境的情况下,从解决穿衣问题开始,到追求饮食文化,再到现在对居住的需求,每一次都是凭着他自己深厚的文化素养,把圣彼得堡的历史、政治、经济等环境研究得一清二楚,把握住了经济发展的趋势,才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一个又一个商机,顺势而为,因此成就了他今天事业的辉煌。
生意场上有一句话,叫作“随行就市”。这里的“行”情,也就是市场的供求状况。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内,“商情”是瞬息万变的,商人应顺应市场供求的形势,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满足消费需求,才能取胜于市场竞争。
懂得因势利导地躲避风险
进入 21世纪的李嘉诚,虽然年纪渐长,但是他的经商头脑和精力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他并没有被社会所淘汰,相反,他在紧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在他经商的道路上,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并总是能够在恰当的时间恰当地转型,因势利导地避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风险,使企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把自己一次次地推上了成功的宝座。
1957年以后,李嘉诚的塑胶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长江塑胶厂的名字也开始为人们熟知,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李嘉诚厂子里生产出来的塑胶花。然而商场如战场,如日中天的生意自然会引起其他同行的眼红,一些同行厂家扬言要弄垮长江塑胶厂。于是,他们派人拍摄李嘉诚的破旧厂房,以诋毁李嘉诚和长江塑胶厂的名誉。李嘉诚非常清楚这种反面宣传会使他“兵临绝境”,但面对如此巨大的危机,他没有退让妥协,而是头脑灵活地选择将计就计,决定充分利用这种免费宣传的机会。于是他拿着这份报纸,带上自己厂子的产品,走访了全香港数百家代理商。李嘉诚很坦诚地对他们说,长江塑胶厂正处在创业阶段,厂房的确很简陋,他这个厂长也十分憔悴,但是他们生产的塑胶花却是精美的。他把自己厂里独立设计的产品,甚至连欧美市场都没有见过的品种,拿来给这些代理商看。代销商们为这个年轻人的诚实勇敢以及他优质塑胶花的制作工艺赞叹不已,更佩服他这种知难而上的精神。不少代销商亲自到长江塑胶厂来参观,很多人起初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但他们很快被长江塑胶厂里富有创意的产品吸引,和他签了大笔的订单。
李嘉诚懂得因势利导,运用他的聪明才智,不仅化解了一场原本对长江塑胶厂不利的风波,还巧妙地将其转变为长江塑胶厂绝好的广告宣传。做生意不是硬碰硬,如果李嘉诚当初不是选择借力打力,反其道而行之,而是选择以牙还牙的方式也对同行进行诋毁污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美国通用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曾说:“这个世界是属于弱者的,因为弱者最懂得适应”,真是一语道破天机。自然界中这些“适者生存”的现象说明:凡事争强好胜的,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而学会适当示弱的,倒是更容易被接受。所以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对于企业,如果适时地示弱,懂得因势利导,我们会减少与风险迎面相遇的概率,失败的次数也会少一些。
海滩上的蓝甲蟹有两种,一种较为凶猛,与谁都敢开战,不知躲避危险;另一种则温和,不善抵抗,遇到敌人,就翻过身子,四脚朝天,任你怎么咬它,攻击它,它都一动不动,一味装死。然而,凶猛好斗的蓝甲蟹越来越少,逐渐成了濒危动物。相反,示弱的蓝甲蟹却繁衍不绝,遍布世界许多海滩。动物学家对此种现象很好奇,经研究才发现:强悍的蓝甲蟹一是因为好斗善战,相互残杀中首先灭绝了一半,其次是因为自恃强悍而不知躲避,被天敌吃掉一半。
而只会示弱装死的蓝甲蟹,则因为善于保护自己而繁衍下来。
这个世界上的生存法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恐龙威猛强悍,但它却在地球上消亡了。相对于强者来说,弱者的天地更广大辽阔,他们有更低的要求和梦想,有更多的选择和妥协,因为懂得适应,因势利导,他们有了更多的生存机会。
让我们想想那些历史典故:刘备屈皇叔之尊三顾茅庐,终请得诸葛亮出山,成就天下三分有其一;韩信能忍胯下之辱,得以叱咤风云,成就一代战功卓绝的名将。因势利导不是懦弱,而是让我们学会理智地躲避不必要的风险,不与风险硬碰硬,这样我们顺势发展才能在商业潮流中越行越远。
年轻人要学会利用“潜效应”
潜效应其实是一个活广告,利用好了它会给你带来许多创造财富的机会。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也许不能让别人马上看到你身上的很多内在技能,但你的很多举止言谈、穿衣打扮无不彰显着你的品位和性格。所以学会利用这些潜效应,比别人更能获得一些机会。
广告的形式有很多,有直接的、间接的。李嘉诚就很会利用间接广告,让广告的潜效应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李嘉诚的商业生涯中,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哪怕是很小的生意。他一掷千金慷慨大方地投资善事又另当别论。
李嘉诚有好几辆汽车,名牌车、大众车皆有。他有一部劳斯莱斯,已买下近 30年。李嘉诚说,他个人绝不会坐,只有陪客才劳驾它。李嘉诚的意思是,坐太名贵豪华的车,容易使自己贪念奢侈,忘记勤俭。但也不能开着一辆普普通通的车来见客户,一是显得对对方不够尊敬,没有给对方足够的面子;二是显得自己所代表的公司太过寒酸,使得合作的几率降低。
现在,李嘉诚多数时间坐日产总统型轿车。李嘉诚刚开始拥有的时候,这种车名气并不是很大——香港人仍偏执地青睐于欧美名车,认为日本生产的只有本田、丰田等省油廉价的大众车。但李嘉诚具有广泛的名人效应,因他拥有日产总统型轿车,使得该车身价大涨,香港富豪纷纷向李嘉诚看齐,增购此车,作为欧美名车的补充。该车的配额原本少有人问津,现在却是趋之若鹜。李嘉诚的偏爱,使得一类车的销路大好。但后来记者惊奇地发现,原来日产总统型轿车实为李嘉诚参股的中泰合诚汽车公司的代理经销商。李嘉诚推销术如此巧妙,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敬若神明。
李嘉诚从未为总统型轿车做过一次宣传,但他的选择和喜好总能影响很多阶层的人,比夸夸其谈的广告更有说服力。李嘉诚对隐形广告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
保罗·盖蒂是美国著名企业家的儿子。1914年,盖蒂刚刚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就回到美国开始从事石油开采业。
1915年 10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有一个石油矿井招标,但是参加投标的企业非常之多,其中有不少投标者实力十分雄厚,财大气粗,所以竞争相当激烈。因为这是一处储油非常丰富的好油井,谁获得了开采权,就等于获得了偌大的聚宝盆。
盖蒂此时刚成立自己的公司,资金不是很雄厚,不是那些大企业家的对手,这可怎么办呢?竞标之前,盖蒂认认真真想了几个晚上,借钱投标太过冒险,这个办法行不通,最后盖蒂想出了一个两全之计。
投标当天,盖蒂租了一身十分华贵的衣服,这身衣服可以说是当时最贵的一种品牌服装,能穿这种衣服的人在美国还不是很多,另外他邀请一位知名的银行家同他一道前往竞标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