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给年轻人的财富管理课
3746100000014

第14章 世界飞速改变,年轻人要随机应变(3)

到了投标会场,盖蒂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气度不凡,一副胸有成竹、盛气凌人的样子。再加上身边有著名的银行家陪伴,一下子成了会场的焦点。

那些跃跃欲试、准备在投标中一决胜负的投标者们,心里开始忐忑不安。想到盖蒂是石油富翁的儿子,现在又有银行家做“参谋”和“后盾”,一定来者不善,于是开始不自信起来。所以在投标竞价时,他们变得畏首畏尾,不敢随意抬价。最后,盖蒂以 1000美元的低价轻而易举地中标了。

4个月后,盖蒂中标的那个油矿采出了优质的石油,他以40000美元的价格将油矿售出,赚了不少钱。接着盖蒂一处又一处地投资开发石油,不断成立新的石油公司。到了 1917年 6月,不到 30岁的保罗·盖蒂已成为拥有 40家石油公司的大富翁了。

在商场中,心理战术也是常用的一种智谋,这也是一种潜效应。先从各方面树立自己的“优势”,让对方产生“自惭”感,从心理上先战胜对手,使对手产生畏难情绪,接下来就能轻而易举地将其打败,达到目的。

潜效应在年轻人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尤为重要。面试者总是穿着一身职业装,即使没有穿得那么职业,也必定要衣着整齐,给面试官留下个好印象,这样被录取的机会才会更大。所以,潜效应真的很重要。

那些时代创造的财富传奇

就像时势造英雄一样,大时代也总能涌现出一批创造财富的人生传奇。李嘉诚认为:“每一个时代,都会锻造一大批富翁。而每一批富翁的锻造,都是当人们不明白时,他们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当人们不理解时,他们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所以,当人们明白时,他们已经成功了;当人们理解时,他们已经富有了。”

早在 20世纪 70年代末期,李嘉诚就开始涉足海外的投资。当时,地球通信卫星的问世,使得全球范围之内的人们能够在瞬息之间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有心的商人利用了这些信息,抓住了发展的机会,从而使生产和资本的社会化程度提高到国际化的水平。而这种纵横发展的趋势,自然逃不过以目光敏锐、预测能力准确独到而著称的李嘉诚的眼光。他在全力发展香港规模庞大的投资的同时,把目光瞄准了加拿大温哥华,并购入了一批物业。1981年,李嘉诚在美国休斯敦投资 2亿多港元,购买了数幢商业大厦,同年又扩资 6亿多港元收购了加拿大多伦多的希尔顿港口酒店。

以上事例有力地说明了,李嘉诚征战商场半个世纪,每次投资都使其事业发生重大转折,出现了跳跃式的发展。这都得益于李嘉诚能随时掌握最新资讯,以前瞻的目光运筹全局,运用其投资进退战略,在各个领域之间切入切出,游刃有余。在各个经营领域之间的平滑转移,使李嘉诚不仅避免了风险,而且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社会总是处于变革之中,对于经商人来说,要根据时局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该发展时发展,该收缩时收缩。审时度势,处变不惊,这也是一个商人必备的素质。紧紧跟着时代航行的方向,你会是那个时代之中凸现出来的弄潮儿。

人们之所以怀念乔布斯,不仅在于他用自己发明的“i”系列产品改变了这个世界,而且因为他叛逆的性格之下涌动的那种不竭的创新精神。乔布斯已然成为我们所处的这个变革时代的“创新之神”。乔布斯说:“我一直是这样看苹果的,处在人文、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口上。”正是由于乔布斯善于将科技和人文两种力量完美地结合,所以他将人类社会带入了“i时代”。所谓“i时代”就是智能化生活的时代。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乔布斯会给苹果的每个产品都加上一个“i”。

1977年 4月,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在旧金山的西海岸电脑展上向众人介绍一款名为 Apple Ⅱ型电脑,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强烈反响。面对蓬勃发展的电脑市场中实力不同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携 Apple Ⅱ型电脑探寻出一条兼顾商业和消费者市场的道路,那就是电脑可以根据特定的应用进行客制化。苹果二代一经上市,当年公司的产值就突破百万美元。随后苹果的销售额更是节节高升,从1977年的 200万美元猛增到 1981年的 6亿美元。1980年,苹果公司在美国上市,公司股价也是一路上涨。乔布斯和沃兹尼克一跃成为亿万富翁。乔布斯因此首次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到了1983年,苹果进入《财富》500强。此前没有哪家公司能这么快就进入这个榜单。

除了杰出的技术天赋之外,乔布斯还拥有高超的销售和推广技巧。借助他 1976年创建的苹果公司,乔布斯永久性地重新定义了个人计算机的使用方式和外观感受。他率先认识到了图形化用户界面、鼠标指针和点击操作的潜在商业价值,这些特性如今已主宰了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在将近 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为世界带来了很多划时代的产品并重新定义了业界的形态。

乔布斯,与其说是时代造就的财富传奇,不如说是他用自己的创造力造就了一个智能时代。乔布斯的传奇之处不仅在于他创造了什么,更在于他曾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定义了一个时代。

面对变革,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从前经商,只要有些计谋,有知道变通的脑筋,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现在的企业家,如果仅凭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当丰富的知识资产,也要对国内外的地理环境、风俗人情、市场调查、会计统计等行业的知识都非常熟悉。在一次捐款仪式上,李嘉诚说:“在这创新年代,财富源自知识。知识才是个人最宝贵的资产,我们应积极争取,它不仅是发展专业的工具,更可以用来教育年轻新一代和透析新的经济结构,知识已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一层次。”当今时代,绝对是比拼知识的时代,在发生变革时,知识的强大力量更会凸现出来,如果没有知识,等待你的只能是被淹没于时代的浪潮。

李嘉诚少年失学,学历不高却成为香港首富,这容易使人生出这样的观点:知识与成功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李嘉诚能够拥有和管理如此庞大的财富王国,靠的就是丰富的知识。

没有知识就成不了大事,李嘉诚在少年时就认定这一想法。即使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仍给自己设定不少学习计划。每当李嘉诚回忆少年时期学习知识的“小智慧”,总免不了露出得意的神色,他说:“先父去世时,我不到 15岁。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太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别的旧教材。我既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最需要的书籍,汲取知识后又卖给旧书店,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少年李嘉诚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商业头脑。

20世纪 90年代,微软开始进入千家万户,比尔·盖茨成了全球热点人物。亚洲的经济评论家曾一致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香港以李嘉诚为首的那些靠传统行业致富的富豪,很快就会被时代淘汰。然而事实证明,这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是错误的。李家父子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紧跟科技的脚步,演绎了高新技术上的财富奇迹。在世纪之交,他们靠着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不到半载,就赚了 2000亿港元。使得李氏家族的总资产迅速提升至世界排行榜前 5名。李氏父子俨然成了亚洲高科技产业的新霸主。

李嘉诚一生中把握住了无数次赢得财富的机会,每次都会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和垂青。究其原因,就是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的必然结果。李嘉诚认为,知识并不意味着财富,但是有了知识可以创造更多获得财富的机会。我们身处瞬息万变的社会,科技不断创新,全球趋向一体化,迅速更迭的科技创造了新的财富机会。我们必须掌握这些转变,探寻科技发展的规律,做到求知、求创新,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在稳健的基础上力求发展,居安思危。

雷军,中国大陆著名天使投资人,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的经历和李嘉诚不同,他是靠着实实在在的技术知识起家的。1987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刚上大学,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的雷军就选修了不少高年级的课程。仅用两年时间,雷军修完了所有学分,甚至提前完成了大学的毕业设计。

读完大学的雷军,凭借自己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开始闯荡计算机市场。接下来的两年里,雷军广泛涉猎,编写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CAD软件、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小工具等,并和朋友一起做过电路板设计、焊过电路板,这些知识慢慢都变成了他的财富,任谁都偷不走。

2010年 4月,雷军集合其他五位技术强人联合创办小米科技并于 2011年 8月公布其自有品牌小米手机。如今小米手机凭借其超高的性价比赢得了巨大的客户群。截至 2013年 8月最新一轮融资,小米估值超过了 100亿美元。照此计算,小米科技将成为继阿里集团、腾讯、百度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的硬件公司中,仅次于联想集团。

雷军正是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紧随科技的脚步,真正创造了属于中国自主创新的民族品牌。即使现在他已位列领导层,也依旧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作为智能手机的领军人之一,只有随时关注市场可能出现的变革,才能更好地做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