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处南北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武昌起义爆发时,南京驻有两支军队,一支是以旗兵和绿营兵为主的旧军,约2万人;另一支为新军新建陆军第九镇(师),5000余人,由统制(师长)徐绍桢率领。以旧军、新军为别,南京的政治力量明显分为两大派,清两江总督张人骏及铁良、张勋等,极端仇视革命,效忠清廷,其中尤以张勋最甚。新军中的广大官兵多为知识青年,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普遍不满,加之著名革命党人赵声、柏文蔚等曾在第九镇中广泛宣传革命思想,使得不少官兵倾向革命。
各地新军的起义,强烈地冲击着第九镇官兵的心灵,也使张人骏等提高了对九镇的戒心。经过密谋,他们将第九镇部队调出城外,驻防于离城三十多公里的秣陵关。并扣发新军的弹药,每个士兵只发三颗子弹;派出江防营部队在距秣陵关十多公里处驻防,以防御新军,同时每天派出侦探到第九镇驻地刺探军情;更有甚者,铁良的亲信桂城竟企图行刺徐绍桢,被当场抓获。消息传开,九镇官兵义愤填膺,纷纷要求起兵举事。此时,上海、杭州、苏州、镇江、常州、无锡相继光复的消息传到兵营,徐绍桢遂决定率部起义。他一面派人去上海与陈其美联系,以求得弹药的援助,一面召开各团队指挥官会议,布置行动计划。
11月7日晚9点多钟,埋伏在城内的苏良斌派人送信给徐绍桢,说已密约巡防营、督署卫队营士兵半夜起义,请第九镇部队攻城接应。徐绍桢对这一消息未辨真假,加之时间仓促,而且大部队调动已来不及,就未采取行动。8日凌晨,苏良斌起义失败。第九镇在不知消息的情况下,决定按原计划起义。
8日拂晓,第九镇官兵向南京城挺进。中午11时,各路纵队到达距花神庙不远的一条河边时,立即分散行动。中央纵队的骑兵继续向花神庙前进,三十三标的部队通过姑娘桥,向望江矶一线展开,三十四标也向双哑巴树一线进击。设在石马村的起义军司令部与前方失去了联系,三个纵队互相之间也不通音讯,只好各自为战。下午5时,总指挥沈同午得到情报,说虽然城内苏良斌的起义已经失败,但仍有一支炸弹队埋伏城里,准备与攻城大部队里应外合。于是,他派出传令兵命令各纵队全线出击,进行夜袭。
晚7时许,中央纵队向雨花台方向发起冲锋,当部队冲到离雨花台只有一公里的地方时,士兵的三发子弹早已用完,只得隐蔽在田埂后。9日凌晨2时30分,中央纵队组织了敢死队,在手榴弹爆炸的烟幕中,敢死队员一度攀上雨花台东峰,插上白旗,并徒手夺得两挺机枪,终因后续部队未能跟上,又被清江防营夺回阵地,几十名敢死队员壮烈牺牲。
在激烈的战斗中,虽然第九镇官兵作战英勇,战术灵活,但由于没有弹药,部队分散行动,无法配合,所以伤亡惨重。除中央纵队外,左、右两个纵队的进展也不顺利。9日天亮时,战斗局势已经明朗,攻城无望。为了避免更大的牺牲,沈同午下令全线撤退。在浓浓大雾的笼罩下,攻城的起义部队相继撤出战场,向镇江方向退去。这一仗,第九镇官兵伤亡数百人。
攻打南京城失利之后,第九镇统制徐绍桢立即东去上海,与同盟会上海总部陈其美和各地革命党人驻上海的代表会商。
由此,上海都督陈其美亲自主持会议,分析全国形势。当时全国的形势较为复杂,一方面,不断有新的省、市宣布独立,就全国而言,革命党人的力量日益壮大;另一方面,武汉危急,被清廷重新起用的袁世凯玩弄反革命两手,在用北洋重兵围攻武汉的同时,又派代表到武昌进行和谈试探。武汉的起义军队在黄兴的率领下正苦苦支撑。
陈其美开场便说:“鉴于南京城内清军实力较为雄厚,必须联合江浙各地革命军一致行动,才能攻下!不然,必遭失败。”
粤军参谋长犹龙说:“欲定大事,非速攻南京不可。南京一日不下,武汉必危。武汉不支,则长江一带必不能保,满虏之焰复炽,祖国亡无日矣!”
会议经过讨论,决定组建江浙联军,以徐绍桢为总司令,会攻南京。
会后,陈其美随即派黄一欧等人先到杭州和朱瑞联系,向朱瑞力陈组织联军会攻南京的重要意义,朱瑞欣然同意。随后,黄一欧等人又到苏州见程德全、刘之洁,到镇江见林述庆,他们都同意组织联军,并且认为越快越好。
在征得各方同意后,陈其美即于11月11日以沪军都督的身份致电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提议组织江浙各处联军,会攻南京,并推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电文称:
江宁民军退却,集合镇江力图恢复。徐督绍桢素为新军爱戴,此次剧战,亲冒锋镝指挥,退兵仍守纪律,尤见大将伟略。现苏、浙、沪赴援各军,若无主将,殊为危险。敝处决拟公推徐都督暂充此次克复江宁各军总司令,凡各路赴援水陆军队,统归节制调遣,以期统一兵权,早日克复,东南大局在此一举。一面电请徐都督即日任事,贵都督谅表同情,祈即转饬各军长官,均应暂归节制,至接济军火,敝处当殚力以筹。
对于陈其美的提议,程德全、汤寿潜迅即回电赞成。但镇江都督林述庆却因不满意徐绍桢在起义前后的表现,通电要求改推总司令。柏文蔚“恐失上海诸君感情”,极力劝说林述庆“隐忍”,林始勉强同意。
13日,徐绍桢在镇江设立联军总司令部。陈其美派遣洪承典为沪军先锋队司令,率领由商团与学生军临时编组的600人的队伍开赴镇江,听候调遣。苏、浙各地先后加入联军战斗序列的部队还有:林述庆率领的淞军3000人,朱瑞率领的浙军3000人,刘之洁率领的苏军3000人,黎天才率领的淞军600人,以及松江等地的巡防营等,总兵力2万人马。
11月15日,参加会攻南京的各路人马齐聚镇江。
正在围攻武汉的清海军“镜清”、“保民”、“楚观”等14艘舰艇,顺江而下来到镇江,投奔革命党,使得会攻南京的联军水陆并进,军威大振。
革命军大兵压境,袁世凯给张勋电报称:“东南半壁,悉赖我公。”
张人骏、铁良、张勋等决定死守南京,以江防营和巡防营为主力,在南京城内外各要点设防,准备依仗地形和武器的优势与革命军大战一场。
11月20日,江浙联军会攻南京的战斗打响。
在攻打南京的战役中,陈其美负起了后勤保障的重担。江浙联军总司令部的总兵站设在上海,各军所需的军械、军饷、服装、医药等等的补充均依赖上海供给。在此期间,陈其美“不分昼夜,兼筹并顾,苦心调度,使各方面都能如愿以偿,全力作战”。戴季陶后来也感慨万端地说:“南京之克,其军需之接济,亦赖上海。”
联军为了切断张勋逃跑的退路,联军司令部首先派镇军和扬军的两个营渡江进攻六合。22日,浙军朱瑞部进击麒麟门,与张勋江防营交战,战斗十分激烈。此时,清军在乌龙山、幕府山的大炮不时发射炮弹,威胁着前进中的联军部队。曾任幕府山炮台军官的同盟会员宫成鲲联络两台的一部分官兵,将炮栓拆下收藏。24日夜,粤军和浙军游击营乘军舰在乌龙山麓登陆,炮台内起义士兵开栅内应,一举占领炮台。第二日,粤、浙两军继续配合,激战数小时,攻占幕府山炮台,使清军失去城外两座堡垒。同时,驻守在下关江面的清水师十三营的40艘战船起义,下关东西两座炮台也归向革命军。张勋失去了江防。
革命军用幕府山的大炮向仪风门、太平门的守军猛轰,张勋在城内的指挥部北极阁及两江总督署,也不时遭到大炮的轰击。11月25日拂晓,浙军先头部队百余人与清兵数千人相遇,陷入重围,正午时分,浙军大队赶到,与清兵混战。下午4时,浙军攻占孝陵卫,击毙清兵千余和张勋的得力助手、巡防营统领王有宏。26日,江浙联军全线出击,苏军刘之洁部由淳化镇进攻上方镇,下午占领高桥、龙桥,翌日晨攻占七桥瓮和上方镇;扬军徐宝山部进攻浦口,海军协同作战,炮轰浦口和狮子山炮台,使下关与浦口交通断绝;浙军朱瑞部和沪军洪承典部击退张勋的反扑,击毙清兵数百人,进至朝阳门(今中山门)外。战至此时,守城清兵基本上处于被包围态势,但城东的天堡城炮台,仍对联军构成威胁。
天堡城位于东郊紫金山第三峰(今紫金山天文台所在地),城高坡陡,张勋在此驻扎江防军一营和机枪四挺、重炮十余门。联军以镇军、浙军、沪军围攻天堡城,激战数日,死伤众多,仍未攻下。
徐绍桢总司令急电陈其美,要求上海火速增调兵员和枪支弹药。
陈其美接电后,立即增派革命部队。29日,从吴淞调陆军一标,用火车运往南京。30日,新招沪军第一、二标也开赴南京助战。11月30日,陈其美还向李平书等人借得快枪500支火速运到南京前线。
11月30日晚,浙军组成近200人的敢死队,冒雨强攻,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于12月1日攻克了天堡城。这一仗,联军伤亡了数百人,山上山下,到处可见尸体。镇军管带杨韵珂事迹尤为感人,他身中枪、炮弹,伤40余处,临终前高呼:“不夺此要塞,不要收殓我尸。”死时年仅30岁。同日,苏军也攻占了雨花台,将清兵压至城内,团团围住。
张人骏、铁良和张勋知败局已定,遂请美国领事和鼓楼医院院长、加拿大籍马林出面,要求联军允其出城。江浙联军命令守城清兵全部缴械投降,张勋所掠公款80多万银元必须全部交出,否则将于12月2日中午发起总攻。
12月1日晚,张人骏、铁良在下关乘上日本兵舰,狼狈不堪地逃离南京,躲进了上海租界。张勋则率领残兵败将2000余人,出汉西门经大胜关渡江逃往徐州。
2日,江浙联军发起总攻,攻城部队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苏军自雨花台入南门,镇军自紫金山入太平门,粤军入仪风门,其他部队也相继入城。
3日,浦口被扬军攻克,南京完全光复。
陈其美诛斩陶骏保始末
要说清这个事件,必须重新回到攻打南京的战役。
在江浙联军总司令徐绍桢的指挥下,四路联军齐攻南京城。哪四路联军?
一是洪承典领导的沪军;二是林述庆领导的镇军;三是朱瑞领导的浙军;四是刘之洁领导的苏军。
四路大军箭在弦上,直捣南京两江总都督府。
且说南京守敌张人骏、铁良在下关乘上日本兵舰,狼狈不堪地逃离南京,住进了上海租界。张勋则率领残兵2000余人,出汉西门经大胜关渡江逃往徐州后,12月3日四路联军发起总攻。
林述庆领导的镇军,在其副手参谋长陶骏保的主张下,要占先机,拔得头功,先于四军抢占山头,占山为王。
林述庆领会其意,忙下令淞军,停止眼下攻击,绕道占领两江总督府。于是淞军一路冲击,首先攻进了总督府,安营扎寨。林述庆占山为王,自称起宁军总督来。镇军参谋长陶骏保也居功自傲地说:林总督每次进出总督府时,你们都要吹号行礼才对。
林述庆抢占了总督府后,不到五分钟,联军总司令徐绍桢也打了过来,见林述庆住进了总督府,占山为王。也在总督府内找一地方,挂起了“江浙联军总司令部”的牌子和旗帜。
接着其他攻城各军在总督府外分别找了地方驻扎下来了。
四军会合后,军中高层,大家互相走动,弹冠相庆。南京社会名流也来总督府,一一参拜攻城英雄。南京城内城外也不时地响起鞭炮声,以庆贺攻城的胜利。
再说林述庆,占山为王,自称宁军都督,趾高气扬,自行号令,根本不把其他三军头目放在眼里,包括联军总司令徐绍桢。
一时南京城群龙无首,气得徐绍桢跳脚直骂娘:这个野心家不得好死!
镇军陶骏保暗自得意,他自摇羽毛扇,看徐绍桢跳脚。
一时,南京社会陷入混乱。
徐绍桢无奈只好发电给上海的陈其美,他不光是沪上都督,而且还是同盟会中部总会领导人,请他拿主意。
再说陈其美作为中部总会的领导人,也是密切关注南京的形势的。林述庆、陶骏保的种种劣迹,早有人向他报告。还有一事,让陈其美愤愤不平,那就是在江浙联军攻打南京最为紧急的当儿,陶骏保自作主张,在镇江车站扣留了陈其美发往南京前线的弹药。据有人报告说,陶的目的是希望联军攻城失败,彼可率领镇军继攻南京,即可因光复南京之功当选南京都督。
……
陈其美想到这里,知道徐绍桢的难处,立即回电徐绍桢说:
文电悉。我公功成身退,高义可风,唯鄂难正炽,北雾尤恶,尚非大君子洁身独善之时,此间已公推程雪老移驻江宁,为江苏都督,并推林公为出征临淮总司令,东南要人,本党英俊,共表同情。程老今日赴宁,此征尤为重要,大局安宁,必资伟划,唯为国知玉,不尽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