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美与戴季陶、田桐、范光启等加入了中华革命党,陈其美在中华革命党的入党号是第七号。
首先,在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加入中华革命党的手续:入党的人要立誓,誓约中有“服从孙先生”、“服从命令”和“如有二心,甘受极刑”几句话。誓约要自己亲笔照抄一份,在立誓人的名下,用右手中指打一墨印。然后站立在主盟人孙中山面前,宣读誓约,读毕将誓约交给主盟人,握手而退。有些人主张删去“服从孙先生”、“服从命令”两句,认为这会损害个人的自由。黄兴等不少人反对打手模,认为有辱人格,并且说:“革命这么多年,出生入死,到今天还相信不过吗?”因而不肯入盟。
不过,问题不是这么简单,内部分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同盟会的会员中,有多半是地主、官僚家庭的子弟,他们是基于民族意识和反清而革命,所以清帝退位,就认为革命成功了。到了国民党时代,又混进大批官僚政客,成分更为复杂。他们对于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和激进的革命主张,自然多不能接受,乃至大有抵触。因此,当年流传一种说法——“先生是理想家”,甚至有人把孙中山称为“孙大炮”。简单一句话,这班人的思想跟不上中山先生的思想,已经落伍于时代了。
二、孙中山和黄兴,在政治问题上常常意见相左。例如:孙中山本不愿意让位于袁世凯,而黄兴是主张退让的。(汪精卫是主张让位最卖力的人,他曾说:“先生如果不让,人家要说先生争地位权利呢!”)袁世凯暗杀宋教仁,孙中山主张立即兴师问罪,黄兴则坚持法律解决。孙中山要组织革命党讨袁,黄兴又认为不可师出无名,等袁做了皇帝,再行讨伐不迟。这样,孙、黄就无法合作了。黄兴恐同志之间矛盾加深,离开日本,远游欧美。而跟黄兴有关系和同一见解的人都不参加中华革命党。这就形成了孙、黄分家,出现了所谓“孙文派”与“黄兴派”。如李烈钧、柏文蔚、陈炯明、谭人凤等,在国内都是有军队和政治影响的。他们的离开,当然是一个损失。譬如,洪宪讨袁之役,中华革命党人曾在广东、山东、江苏等地起义,皆以力量小未能成事;而云南起义,原国民党军人参加的虽也不少,但领导者却为蔡锷,在政治声势上中华革命军比护国军已略逊一筹了。
至于中华革命党内部,开始时,情形也不见佳。
入盟的党员不过七八百人,其中比较多的是留日学生,其次为各省议员和中、下级军官。他们多比较年轻,虽然有些干劲,但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很薄弱。最显著的一个例子:1915年1月,袁世凯颁布了所谓“乱党自首条例”,规定自首者不但不办罪,还优予录用。江西党员魏调元即偷回南昌自首,以出卖人格换到一个县长。对于这个叛徒,并没有开除他的党籍。又有些党员在日本无法维持生活,秘密地回到上海另谋出路,也就一走了事。所以有人说:“先生和洪秀全一样的仁慈。”
更有甚者,还有对中华革命党行骗的。江西人刘平,在上海穷得没办法,写信给东京本部,说他在江西可以召集几千人起义,就骗到了一个司令官衔和一笔款子。而上海交通站做党务工作的同志,却拿不到一文钱,连吃饭都成问题。大家推陈劭先去东京见中山先生,大胆陈述意见。先生回答说:“要知道,空喊革命有什么用,100人中有99个骗我,只要一个人不骗我,就可以把革命空气激动起来。”
总之,中华革命党成立之初,并没有达到孙中山所期望的那样,恢复同盟会的革命精神,成为健全有力的革命党。同时在用枪杆子解决政治问题的时候,又没有建立和掌握忠实可靠的武力。这样,以后中山先生的起落,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得不决定于地方军阀的拥护或反对了。
尽管意见不一,但孙中山毕竟不为失败所气馁,百折不挠,面对现实,又迈出了坚定的革命步伐。
孙中山的第一副手
冬去春来,时间到了1914年的春天,杨柳飞絮,桃花盛开。
孙中山为解决中华革命党的建军指导思想及一系列问题,便谢绝宾客,关门写作,两个月后,《革命方略》已脱稿。《革命方略》共分六篇,其中对革命军的目的、服制、勋记、饷项;军政府的组织、军律、军法;举义前后之要义,攻取响应之要点,都作了具体规定。
3月底,他已把写完的初稿,散发给党内核心人物,逐条加以说明,征求他们的意见。接着便召集陈其美、胡汉民、居正、廖仲恺、许崇智等,持续了两个月,进行了17次集思广益的讨论,陈其美参加了11次。
5月16日,由孙中山指定,成立了15人的中华革命党筹备会。委员会由以下人员组成:陈其美、柏文蔚、周应时、刘承烈、邓家彦、胡汉民、杨庶堪、居正、侯度生、张肇基、凌成、文群、陈杨栋、张百麟、田桐。
6月16日,孙中山在民国杂志社召集中华革命党成立预备会议,到会者200余人,一致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当天,还初步决定了各部部长人选。
6月21日下午,在民国杂志社召开了中华革命党党员大会,出席会议的党员约有四十七八人。会上,陈其美代表孙中山,对《中华革命党总章》逐条详细做了说明,并向大家介绍了初选中当选的各部部长。陈其美还提请大会注意:今后各位的报告,要交给有关的专任部长。
在一切筹备妥当后,7月8日下午,在东京筑地精养轩召开了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参加成立大会的党员约有205人。孙中山在会上作了大约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号召大家做好第三次革命的准备。孙中山在演讲中说:
我们同志目下虽流亡于日本,但追慕母国之念,一时也未离开脑际。将来如何使我民国得屹立于世界,此乃与诸君共谋之大事。……总之,务望我同志共进退,各自审慎行事,绝不可轻举妄动。再者,近日看到有关革命党人之种种报道,均为谗诬中伤之流言,无一事实。望诸君纵知晓此事,亦不可为此类流言所惑。
在成立会上,孙中山由陈其美、居正介绍,胡汉民主盟,当众宣誓加盟。
誓约说:
立誓人孙文,为救中国危亡,拯民困苦,愿牺牲一己之身命自由权利,统率同志,再举革命,务达民权、民生两主义,并创制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民生乐利,措国基于巩固,维维世界之和平,特诚谨矢誓如左:
一实行宗旨;
二慎施命令;
三尽忠职守;
四严守秘密;
五誓共生死。
从兹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
中华民国广东省香山县孙文(指模)
民国三年七月八日立。
孙中山的入党号数为一六一号,誓约号数为六四一号,在成立大会上,就总理职。
其他党员的入党誓约与孙中山的略有不同,“统率同志”改为“附从孙先生”,“慎施命令”改为“服从命令”。
在成立大会上,大家一致推选陈其美担任协理,但陈其美坚持不同意。他建议协理一职先空着,留待黄兴归来。这个建议受到了与会者的赞扬。
稍后,大会公布了孙中山手书和亲订的《中华革命党总章》,共39条。孙中山认为,这是他“数十年学问经验之结晶”。总章规定:总务部的职责是:(一)总务部庶务;(二)接洽内地支部;(三)接洽海外支部;(四)制管公文符印;(五)交涉党外事宜;(六)办理不属他部之事。
孙中山在会上还根据“组织表”的规定,发布了《委任令第一号》,公布中华革命党主要干部的名单:
总务部长陈其美副部长谢持
党务部长居正副部长冯自由
军务部长许崇智副部长周应时
政治部长胡汉民副部长杨庶堪
财政部长张人杰(现在法国巴黎)副部长廖仲恺
9月1日,以总理、总务部长、党务部长、军务部长、政治部长联衔,发布了《中华革命党成立通告》,阐述了缔造中华革命党的原因、宗旨,明确规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封建专制,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遍告海内外同志,自中华革命党成立之日,凡在国内所有之国民党本部、支部、交通部、分部被袁世凯解散的,不能存在无论矣;所有海外之国民党,除在日本东京已宣告解散外,其余美洲、南洋各地未解散者,希即一律改组为中华革命党。
《通告》还公布了中华革命党的通讯处:日本东京市兰区南佐久间町一丁目三番地民国社。
孙中山还专门对总务部的地位和职权做了指示:“总务部为各部之领袖。各部事务应受其考试。凡总理发表命令或委任职员,必须总务部及有关部长副署。特别筹款及对外交涉,亦由总务部任之。”
9月份,陈其美以最快的速度组织了总务部机关。
10月10日,设机关在日本东京兰区南佐久间町一丁目一番地,开始办公。
总务部下设六局一处,是个责任明确,人员精悍的机关。
由于中华革命党协理始终缺席,总务部是第一部,陈其美实际上成为孙中山的第一副手。
在筹建中华革命党的过程中,陈其美的身体由于连年的奔波操劳,状况很差。这从1914年4月,他给在大连的好友沈缦云的信中可以看出:
弟自抵东京后,胃肠病仍未全好,且因初抵东京,事务稍烦,以致转剧,不得已乃进胃肠专门医院救治,迄今一月有余,仍未全好,终日伏枕,心中之焦闷,先生可想见也。此间情形如旧,各同志因公事上活动,归国殉身者,日有所闻,所以为国家前途称庆者,死者临难无怨,生者跃跃为继,毫无退缩,故各地之民心,渐见愤激,各省之运动成绩甚好。
虽然抱病工作,但陈其美仍然充满乐观、必胜的信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闯过难关,他为筹建中华革命党,制订了一系列计划,并负组织责任,打开了党务工作的局面。
中华革命党的筹建和同盟会、国民党时期的思想状况、政治形势均不一样,相当部分国民党员对孙中山立誓约、按指模、服从孙中山“党魁”一人,很不服气,不肯加入。陈其美到处劝慰、说服。在海外,许多支部的建立,如宿务支部、菲律宾支部、庇能支部、麻坡分部等,是由陈其美以总务部长名义,直接联系报请孙中山委任的。
在国内,陈其美曾亲赴大连,开展党务联络活动。1914年9月,陈其美又被孙中山委任为浙江地区主盟人,并对江、皖、鄂等省的党务工作作指导。到后来中华革命党在全国18个省先后建立了支部,陈其美功不可没。
对于陈其美在中华革命党中的地位与作用,孙中山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称陈其美是中华革命党的“唯一柱石”,“第二次革命失败后,意志极为坚锐,本部成立,以掌总务,实能代弟任劳任怨”。对于陈其美在中华革命党建设上的贡献,陈劭先有一个很全面的总结。
再说,身登总统座、黄袍未加身的袁世凯,得知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东山再起之信息,当夜就失眠了,无疑这是他实现皇帝梦的最大障碍。于是连忙召集大臣密谋一番,既然武力鞭长莫及,最好的办法就是金钱收买、分化瓦解。方针既定,派谁去做这件事呢?他想到了蒋士立,此人与革命党关系甚密,又是自己的亲信,是个“两栖”人物,万无一失。于是召来蒋士立,面授机宜一番,当场送款50万元,作为这次的活动经费。蒋士立见钱眼开,也是表现自己的好机会,向主子表白一阵,翌日便登船去了日本。
在驻日公使陆宗舆的配合下,一幕诱人上钩的把戏上演了。
不多日子,一则新闻就在革命党内部传开了:袁政府派员携重款来日,为留日人员办好事:一是资助回国,予以政治地位;二是在国外休养,予以优裕生活费;三是资助留学,改为国家公派。凡留日人员均可任意选择登记。这一招真灵,果然有人上钩报名,愿意回国做官。革命党内部对此认识不一,莫衷一是。
有阴谋就有反阴谋。
为确保中华革命党在日本顺利开展活动,孙中山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防范对策。陈其美主张以牙还牙,先斩掉魔爪——蒋士立再说。
“杀掉蒋士立!”大家立即赞成,称绝道妙。
暗杀蒋士立,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这天雨大,蒋士立没有外出宣传,只身一人在屋内,起草电函给国内袁大总统,申请邀功之事。恰在这时,急促的电话铃响了。蒋士立抄起听筒:“啊,是吴先生,你有什么事?”
“上次见面后,我已做了工作。我手上现有一份关于革命党的机密要件,趁雨夜,想给你送去。为防意外,我就不上楼了。你在宅门等候!我十分钟内到达面呈。”
“那好。”蒋士立正做升官梦,也不多想,就答应了对方。尔后,草草将信画了句号,便匆匆下楼等候。
果然,10分钟内一个冒雨举伞的不速之客在幽暗的灯光下出现了,渐渐向宅门走来。
“你好,蒋兄!”
“你好,吴先生。”
“文件我已带来。”
“那好。”
吴先梅佯装从提包内取文件,身后的陈其美趁机拔出匕首,一下刺中蒋士立的后心。
吴先梅也顺势再给了一刀。
蒋士立一头栽倒在地上。
袁世凯得知此事,大为遗憾。
魔爪被斩,党心大快。
当夜,陈其美又给驻日公使陆宗舆打电话:“你要是再敢收买革命党人,就等着做第二个蒋士立吧。”
陆宗舆胆战心惊,忙问:“你是谁?你是谁?有话好商量。”
“我是革命党,你记住这个名字就行了。”
陆宗舆等人要求日本人缉拿凶手,但一直没找到。
杀一儆百。此后,再没有人敢在革命党中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