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孔氏家族全传
3751500000011

第11章 山西首富(9)

生于黄土高原腹地、从未见过大海的孔祥熙,从天津塘沽登上小火轮时,放眼无际的大海,不免有些胆战心惊。他紧张地问:“这船要是翻了或者沉了,该怎么办呢?”被潞河书院保送与他一起赴美留学的同学费起鹤,故意装出认真的样子说:“那太简单了,游到岸上就是了。”起伏不定的小火轮,本来就使孔祥熙有些晕船,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听了这话,他挣扎着要站起来:“糟了,我还没学会游泳呢!”费起鹤把脸扭到一边掩口窃笑。在潞河书院一直对孔祥熙关怀备至,这次又亲自陪同他们前往美国的麦美德女士按住孔祥熙的肩膀,让他安静下来:“我的孩子,不要忧虑太多!迄今为止,人类的环球旅行,都是通过乘船渡海实现的。在现今的一切交通工具中,轮船的安全系数最高。西方有一句谚语,该死在家里的人不会死在海上。如果你感到不安,就赶快祈求基督,他会保佑我们的。”

孔祥熙赶紧在胸前画个十字:“阿门!”

小火轮到达上海,孔祥熙一行换上了豪华的国际邮轮。到底船大吃水深,驶出东海时,风平浪静,邮轮平稳地滑行,没有一点颠簸。解除了航行的恐惧,孔祥熙的思绪又张扬起来。

义和团事件平息了,各地教堂又开始了传教布道,对他这个基督教徒来说,应该感到高兴,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八国联军大规模的军事入侵,给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出兵的8国加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11国最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使帝国主义从中国攫取了最多的赔款,对中国实行军火禁运,外国在中国长驻军队,中国人民不得成立或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各种组织……这样的国家还是一个主权国家吗?作为中国人,孔祥熙感到痛心疾首。

他来到甲板上散心,听到一中年男子正在与几个人大声谈话,便上前倾听。这男子口才颇佳,正绘声绘色地讲述史坚如如何奉孙中山之命,变卖家产,准备武装起义。尤其是上年在广州,史坚如为配合惠州三洲田起义,掘地道于广州两广总督抚署,准备用炸药炸死总督德寿。谁知天不假便,德寿其时不在署内,谋刺未成。第二天,史坚如被捕,受尽酷刑,毫不屈服,英勇就义。男子称赞史坚如虽为千金之子,却能破产革命,又敢用奇谋,身体力行,“真乃天下第一豪杰”。众人啧啧称颂之余,中年男子又说,孙先生身边,现在聚集了一大批龙虎风云人物,个个敢作敢为,像这样干下去,大清朝没有几天寿数了!说完哈哈大笑。孔祥熙听到这里,不由脱口而出:“说话当心!”谁知此言一出,中年男子望了他一眼,一把抓住他的领子,恶狠狠地说:“小子!你是满清的密探?老子可不怕你,我现在就把你扔到海里喂鳖!”孔祥熙连忙解释:“大哥,你误会了!我是出国留学的学生。当年我在学校因发表反清言论,被学校当局讨论了品行问题,后来变得言语谨慎,我是怕大哥你这样说话招祸呀!”中年男子这才放手,向孔祥熙打躬说:“噢,得罪得罪,原来是一家人!不过,我告诉你,上了这艘邮轮,就不是大清朝的地盘了,我们怕他个鸟!孙先生现正在日本筹备纪念亡国242周年大会,要掀起一次新的革命高潮哩!出了中国国界,那太后皇上王爷们,是一点招也没有的!兄弟,放开心吧!”说完又笑了起来。孔祥熙心里一动,连忙把他拉到一边,悄悄问:“孙先生现在在日本吗?”“是啊,就在横滨。我这次出来就是要去见他的。”孔祥熙说:“哎,我不是向你自吹,我在学校就建立了兴中会分会,立志追随孙先生革命,还曾密谋进宫去刺杀慈禧呢。可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没跟孙先生联系上。到了横滨,你能不能带我去见他?”“你们一共几个人?”“我们一行共是三人,一位是同学,另一位是美国女教师。要见孙先生的,就我自己,他们是不会跟我去的。”中年男子打量了孔祥熙一会儿:“我看你长相忠厚,不像是满清的鹰犬,只要你愿意,我可以带你去。”

船到横滨,乘务员通知旅客,轮船将在这里加油加水,并进行检修,至少要停留8小时,旅客可以上岸观光。接着详细介绍了横滨的历史和名胜。原来这里是日本首都东京的外港,几十年前还是个小小的渔村。1854年美国的炮舰打开了日本闭关自守的铁门,1859年便成了自由贸易港。明治维新后,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填海筑港,建成了新港码头,接着又修通了东京到这里的铁路,便利的水陆交通使这里迅速繁荣起来。1889年这里正式建市,现在已经是日本数得着的现代化城市了。

横滨在孔祥熙一生的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十几年后,他就是在这里结识了宋霭龄,并迅速同她结婚,奠定了他在国民政府中出任要职的基础。不过此时,他对此是毫无预感的。听到轮船将在这里停留一天之久的消息,他急忙感谢上帝,认为是上帝给了他机会,让他能够有时间上岸去拜见孙中山先生。他向麦美德牧师和费起鹤谎称有一点生意上的事情要办理,就甩下他们,跟那位中年男子匆匆上了岸。

横滨的确是座美丽的城市。商店林立,路面整洁,街道中间更支有不少五彩缤纷的太阳伞,下面有石桌石椅,可供游人休息。各种肤色的人摩肩接踵,尤其是身着艳丽的和服、脚蹬木屐的日本女子,和国内衣服臃肿、裹着小脚的女子全然不同,但孔祥熙顾不上多看一眼。那中年男子脚下生风,在都市中疾走如飞,孔祥熙只能紧紧追赶。

他们从一号街走到七号街,总算走过了这“步行的天国”,来到了孙中山先生居住的“中华街”。中华街是中国侨民聚居地,犹如美国的唐人街。它突出的特点是遍布着中国各省的风味小吃店铺,走在这里,就像身在中国的某地一样,令人备感亲切。

但这亲切之感很快就被水漉漉的失望打蔫了。当孔祥熙紧随中年男子之后,汗流浃背地敲开孙先生寓所的院门时,里面的人告诉他们:几天前孙先生已经离开这里去了欧洲。

中年男子在横滨有他要做的事情,而孔祥熙却不可能待在这里做长脖子老等,他得赶回船上继续上路。要见孙先生只能祈求上帝另给他机会了。真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孔祥熙再看横滨,竟没了一点点魅力。当他疲惫不堪地返回时,轮船已经鸣笛,就要向辽阔的太平洋进发了。

以教会名人欧柏林作为人生楷模

迎着太平洋的风浪,邮轮足足航行了一个月,才到达了美国旧金山。

看到旧金山的金门大桥,麦美德女士在甲板上高叫起来,她回到了她的故乡,她有她高兴的理由。孔祥熙受到感染,因在日本没见到孙中山的懊丧情绪也淡下去,想象着就要开始的新生活,他赶紧整理行李,准备登岸。但在通过海关时,孔祥熙却被单独留了下来。

被叫到另一间屋子,接受详细的查询。开始孔祥熙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直到这些人绕着圈子问了许多问题后,他才渐渐明白,毛病原来出在他的“官衔”上。李鸿章授予他的“全权议和大臣肃毅伯随员”,被印在他的护照上,填写在行李单上。这些美国官员戴着他们的有色眼镜,把中国官员都想象成长袍马褂老态龙钟的样子,而孔祥熙仅20多岁,又是西装革履,一副洋派打扮,哪像是清朝官员?他们因此怀疑他是冒名顶替的偷渡分子。等麦美德赶来作了解释,这场误会才算解除。

当费起鹤拿这件事做笑料开孔祥熙的玩笑时,他那自尊的心再也受不了了。李鸿章授予他的这个官衔,没有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却惹出这样一场麻烦。他从这里既看到了美国人的傲慢,也看到了腐败的清政府在世界上没有任何地位和尊严,他后悔自己真不该接受这个没有意义的官衔,图了虚名,招了羞辱。一气之下,他一把撕掉了行李单上的官衔,再也不肯向人提起他这个“清朝官员”的身份了。

他们从旧金山乘火车,经西雅图,到达了美国中部的俄亥俄州。

孔祥熙进入的是欧柏林大学。入校第一课,学校首先向全体新生讲解的是欧柏林先生的光荣业绩。

留大胡子的校长在向新生致欢迎词,并阐述校方的教育目标后,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带领学生来到一间宽敞的展室,结合图片,用银铃般的声音开始了她抑扬顿挫的介绍:

欧柏林先生的祖上是德意志人,但他本人却生于法国。他在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又进修宗教课程,毕业后担任专职牧师,一生为传播基督的福音工作。

欧柏林先生曾在军队中做随军牧师。他把上帝的旨意传递给那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军人,鼓励他们一往无前,英勇杀敌。他给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做祈祷,送他们的灵魂升入天堂。

鉴于家乡交通不便,文化落后,自然条件恶劣,数年后他回到故乡史特拉斯堡传教。瞧!这是当时法国这一带的自然景象。

欧柏林先生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不是要人们安贫乐道,只等待死后灵魂到天堂里占据一个位置。他深刻领会基督的精神,注重实际,注意把握今生,改造社会,改造自然,把基督的福音变成人们当世能够享受的福祉。

看,欧柏林先生一年四季都在到处奔波,向教民们大声疾呼,要求他们捐钱捐物,贡献劳力,用以修筑道路,建立学校,开垦荒地,改良农业。

上帝的旨意一旦变成教民的行动,立即显示出无比巨大的力量。若干年后,这里已是今非昔比:荒凉的山村变成了繁荣的市镇,贫瘠的土地上长出了丰收的庄稼,闭塞的乡间有了通衢大道,玩泥巴的孩子坐进了明亮的教室。乡民的生活大获改善,民智得以开通,风气为之一新!

女讲解员介绍完欧柏林的事迹,校长又讲了一通欧柏林事迹的重大意义。他说,“现在,欧柏林先生造福人群、服务大众的精神,已经变成基督教会的一笔精神财富,变成一种伟大的号召,借着这种精神的传播,基督教被更多的人接受。欧洲、美国到处都有人在宣传、效法欧柏林精神,欧柏林成为一面旗帜,成为许多人学习的榜样。我们的欧柏林大学,就是在欧柏林逝世5年后,由耶鲁大学一位教授和一位教会牧师,到处募资修建起来的。他们把学校以欧柏林先生的名字命名,就是让学校以弘扬欧柏林精神为宗旨的。你们每一个成为本校学生的人,都应该牢牢记住欧柏林精神,铭心刻骨地记住,并在一生中进一步去发扬光大,让欧柏林精神带着基督的教义,进军世界各地,占领每一块地盘!”

孔祥熙听得耳热心跳,他感到欧柏林真是太伟大了!他甚至认为过去崇敬的孙中山先生,是不是就是中国的欧柏林?他把欧柏林视为先贤,决心日后回到中国,自己就做一个欧柏林式的人物。果然,他毕业回国后,就以弘扬欧柏林精神为标榜,在太谷乡间建立了一所学校,他把它命名为“铭贤”,意思就是要学生铭记欧柏林这位教会中的贤人。

未学文化,先讲贤人,本着到美国学习富国强兵术的孔祥熙,上学第一天就在心里树立起了一位洋教士的形象,并铭记终身,这不能不说是这所学校教学的一大成功之处。

留学六年三改专业

踌躇满志的孔祥熙,自以为凭过去一贯学习优等、基础知识扎实的根底,和中国人肯吃苦舍得用功的精神,学好功课没什么问题,谁知,这出国留洋就是跟在国内上学不一样,单是个学什么专业的问题,就把他折腾苦了。

究竟什么是他心目中的富国强兵术,孔祥熙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因为需要学的科目太多了,各有各的用处。所有这些他都想学,而都学又根本不可能。人没有选择自由时是痛苦的,而给了选择自由后又面临更大的痛苦。眼看就要分班上课了,孔祥熙还在犹豫徘徊,以致急得嘴上都烧出了水泡。最后他只好把决定权交给上帝,听任安排。他写了一把学校专业的条子,搓成团,装进衣服口袋,然后祷告,请上帝帮他决定什么是最合适的专业。祷告完毕,他伸手摸出一个条子,惴惴不安地打开,在电灯下一晃,啊,是“矿物学”。孔祥熙把条子一扔,躺在床上让烦躁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既然上帝之手帮他作了选择,他相信这是最正确的。于是不再分心,专心致志地学习开矿、采矿、金属冶炼。他想象着中国地下到处都是丰富的矿藏,冶炼出成千上万吨合金钢材,造船造车造飞机,造枪造炮造军舰,那么一来,中国照样是坚船利炮,威力无比,外国军队再不能到中国逞凶;民众使用的各种器械样样称手,效率大增,于是工业发达、农业发展,真正是民富而国强……孔祥熙为自己心中的蓝图所鼓舞,学习十分刻苦,多次受到校方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