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卫玄主力后,杨玄感问韦福嗣:“卫玄摆出了与我决战的架势,我是否要同他正面交锋呢?”韦福嗣说:“将军起义以来,天下响应,大业很快可成。按现在的形势看,别说洛阳,拿下长安也不在话下。”在韦福嗣来说,他并没有回答杨玄感的问题。可是杨玄感却觉得,这是韦福嗣在支持他同卫玄决战。探子也报告说,卫玄粮尽,无法支持。于是,杨玄感就在北邙山(在洛阳市北)与官军对阵,一天交锋十多回。以前杨玄感靠计谋取胜。这次打起阵地战,他的这些刚刚组成的军队就不如官军了,所以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这时,李密过来对他说:“韦福嗣并不和我们一条心,他只是在我们营中观望。我们初起大事,而让奸人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很不利的。我看应该除掉他。”杨玄感说:“至于那么严重吗?”并没有采纳李密的意见。李密痛心地说:“我们快当官军的俘虏了。”正在这时,有士卒来报:“报大人,杨玄挺大人被流矢击中,伤势严重。”杨玄挺是杨玄感的弟弟,他一听这消息,急忙问人在哪里。这时,人们已把杨玄挺抬过来,他已经断了气。杨玄感悲痛欲绝,无心再战,便下令退离北邙山,择地安葬了弟弟。
卫玄虽然丧失了大部分军队,但却为官军争得了时间。炀帝派来了武贲郎将陈稜、武卫将军屈突通、左翌卫大将军宇文述、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赶到洛阳附近支持樊子盖。杨玄感一下子由数量上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原来的民部尚书李子雄这时来投奔杨玄感。杨玄感问他在这样的形势下该如何应战。李子雄说:“屈突通是比较通晓军事的,如果让他们渡过黄河,我们很难取胜。不如分兵抵抗,让他们过不了河。”杨玄感觉得李子雄说得有道理,就分兵堵住各个渡口。樊子盖却派兵偷袭杨玄感的兵营,杨玄感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还是让屈突通过了黄河,在洛阳附近的破陵扎营。杨玄感东有屈突通,西有樊子盖,两面受敌,被他们逐渐向北逼到黄河边上。
“洛阳的援军会越来越多。”李子雄又对杨玄感分析说,“我军已经多次失败,不应该在这里停留太长的时间。我想,我军不如西上,直入关中。在华阴县东北,渭水的南岸,有一个永丰仓,那里储备着大量的粮食。我们可以攻占这个仓,开仓放粮,赈济贫寒。这样,关中地区很快就可以被我军占领。拥有了府库中的财富,我们就可以同东都抗衡,争夺天下。”这时,有一些华阴人自告奋勇来当向导,杨玄感就放弃了洛阳,向西进发。一路上,他们宣传说,他们已经攻占了洛阳,现在是去夺取长安。在半路上,大家发现韦福嗣不告而别。原来他又投奔官军去了。
途中,李子雄又对杨玄感说:“将军起义,天下响应,可见民心已经背离隋朝。将军不如趁这个机会称帝。”
杨玄感觉得这可是件大事。他起义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打算,只想换一个皇帝,使社会能够安定,使他全家能够安全。要当皇帝,可不能这样草率。他毕竟是信任李密的,就去找李密商量。李密最近明显地感到杨玄感对他的建议不感兴趣。听了他的问题后,李密说:“当年,陈胜想称王,张耳建议他不要这样做,结果被疏远了;三国时代,曹操想让皇帝给他九锡的赏赐,等于凌驾于皇帝之上,荀彧(yù)劝止他,也被疏远了。我不想成为这两个人。但是,我又不愿意做一个阿谀奉承的人。我们起兵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多次胜利,但是我们并没有夺得郡县之类的地盘。洛阳的防卫还很严密,各地的援兵陆续到达。将军的首要任务是身先士卒,尽早平定关中。如果你急着当皇帝,就会让人们觉得你没有远大的志向。”
杨玄感笑笑说:“贤弟所言极是。”他便放弃了当皇帝的念头。
李密又说:“在陇右(今甘肃省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守卫的将军是元弘嗣,他统率着一支很强大的军队。我们可以扬言说,元弘嗣已经向我们投降,西去迎接他。用这个理由入关,可以使很多人投向我军。”
杨玄感接受了李密的建议,继续西行。但当他们到达弘农(在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附近时,那些华阴向导和当地人都说,这里城防空虚,储粮很多,很容易攻下来。占了弘农,进可以断绝敌军的粮食供应,退可以断绝敌军的进路。杨玄感听了这些话,很感兴趣。但李密却对他说:“我们是用计西行的,宜速不宜迟。我们进攻弘农就会延误时间。”杨玄感被那些人的话所诱惑,还是决定先进攻弘农。
可是,弘农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容易攻,三天也没有攻下来,而官军的援兵却赶到了。杨玄感不能再攻,向西退去,官军紧追不舍。退到阌(wén)乡(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被官军追上。杨玄感布阵迎敌,边战边退。由于是行进中遭遇,战线长达五十里,这对杨军非常不利,一日三败。在董杜原这个地方,杨军被官军打得大败。杨玄感在十几名骑兵的保护下逃到树林中。敌军还在步步紧逼。杨玄感和弟弟杨积善的马都已被射死。他转过身来,高高地举起长矛,向着追上来的官军冲过去,高喊:“杀呀!”其余的人也跟着高喊:“杀呀!”一齐向敌军冲去。官军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晕了,不知他们虚实,急急后退。
杨玄感几个人总算暂时摆脱了追兵。杨玄感说:“我们这样退,早晚都得被官军追上。我与积善二人又没有马,连累你们也都步行。这样下去,我们都免不了遇难。”
一个士兵说:“杨将军,请骑我的马先行。”其他几位战士也都要让出自己的马。杨玄感说:“这不行。我的目标大,只要有我在,敌军就会穷追,我们谁也跑不了。我看这样,我与积善步行,往这个方向跑,你们骑马,往那个方向跑,总会有人跑得出去的。”
“不,杨将军,我们决不离开你。有我们在,就有杨将军在!”将士们都坚持道。
“我们不是要一起去死。能保存一个人,就要保存一个人。炀帝残暴无道,百姓受尽其害,我们不能看着他继续为非作歹。我们当中不论哪一位活了下来,都要把我们的义旗扛到底!我与积善两个人不骑马,或许可以缩小目标,逃得出去。”
杨玄感反反复复地讲这些话,将士们才被说服。他们高高地拱起双手,对杨氏兄弟说:“请将军放心,只要有我们在,我们就不会让那个暴君安生!”
只剩下兄弟二人了。杨玄感说:“我们失败了。但是,我不能让官军杀了我。来,弟弟,举起你的刀,把我砍死。”杨积善一把抱住兄长:“不!哥哥,我不!我们要活下去,我们要报仇!”
“别傻了,弟弟。我们是逃不出去的。不过,我心里很高兴。我们已经多次打败官军。各地纷纷响应我们,他们不会都失败的,那个暴君也不会活多长时间的。再说,我们就是不起义,那个暴君也会杀戮我们全家的。不反是死,反也是死,我们这样死,死得值得。动手吧,弟弟!”
“不!我不让你死,我们要报仇!”
“积善,我们不是死,我们是到阴界等着杨广报仇,他很快也会去的。你不是杀我,是送我走上复仇之路!动手吧,我的好弟弟!不要手软。要一刀成功。”
“哥——”杨积善一把抱住自己的兄长,泪如泉涌。良久,他的泪干了,说:“哥哥,你转过身去,向着前方,我送你上路。”
杨玄感看着弟弟,安详地笑了笑,慢慢地转过身,看着东方。杨积善一刀砍了下去。他看也没看倒下去的兄长,就把刀转过来,向着自己的头砍来。
可惜,杨积善砍自己的这一刀力量不够,没有死成,落到官军手中,而后被官军杀害。
李密在这次战斗中被俘。但他与几个同伴在被押送洛阳的途中成功脱逃。他再次举起义旗,并且写出了著名的讨伐隋炀帝的檄文。文中提到隋炀帝的罪恶时,说:“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水流恶难尽!”
尽管最后李密也失败被杀,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在杨玄感就义五年之后,隋炀帝到底被混战的军阀所杀,隋朝也就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