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账!陪葬了就取不出来了吗?”那人心领神会,领着几个人把余玠的坟掘开,到底把那条玉带给贾似道弄到手了。对死人尚且如此,何况对活人?他想要谁的东西,那人要是不给,就得倒霉。他玩得这么痛快,哪里还有心思上朝?
贾似道也自知自己的行为太过分了,担心会有人揭发他、议论他。因此,他封官许愿总是特别大方,用以笼络那些想当官的人。他又给太学加餐钱,放宽科举考试的录取限制。他的这些小恩小惠确实也起了一些作用,尽管他胡作非为,在朝中也没有人说他什么。
收到襄阳的告急文书后,他不愿上朝去禀报,就上疏说:“近闻北兵进攻襄阳,臣请亲赴襄阳督阵。”同时,他又派人去对度宗说:“当前国家大事系于丞相一人。如今师臣远行,于国不利。”其实,度宗也明白个中奥秘,说了一通国家如何离不开他的话,不让他去前线。可是,襄阳日益吃紧,吕文焕不断地告急,于是贾似道不得不再次要求去援救襄阳。度宗让大臣们商议一下。
“国家不可一日没有师臣,”监察御史陈坚说,“如果让他去襄阳,就顾不得淮东;去淮东,就顾不得襄阳。我看还是让师臣居中为好。”皇帝接受了陈坚的意见,在中书省设立机速房,相当于指挥中心,让贾似道在那里指挥作战。
贾似道来到机速房,就有监察御史李旺对他说:“我看高达比吕文焕更有能力守住襄阳。”贾似道说:“我若是让高达去守襄阳,那吕文焕怎么办?”否决了这个意见。李旺出去后,长叹一声:“吕氏安全了,赵氏却危险了。”
有人提议让高达接替吕文焕的消息不胫而走,也传到了远在襄阳的吕文焕的耳朵里。这使他很恼火。他的手下人对他说:“朝廷想换人,是因为襄阳告急。如果我们报告襄阳获胜,那就不会换人了。”吕文焕觉得有道理,就乘一次小胜捉了几名俘虏的机会,向临安报告襄阳大捷。其实,他不知道,贾似道根本就没有换人的打算。相反,贾似道还下令不准议论边事,有敢言边事者赐死。
统率蒙古军围攻襄阳的是镇国上将军刘整。刘整本是宋将,在内部受到排挤和诬告,向朝廷申诉,贾似道又不理睬,刘整就投降了蒙古军。他有勇有谋,又了解宋军内幕,屡败宋军。他觉得襄阳与樊城互为掎角,就集中力量先攻下樊城,从而孤立了襄阳。
咸淳八年,忽必烈已经基本肃清了内部,建国号为“元”。元朝从此正式拉开了帷幕。咸淳九年,刘整攻陷襄阳。忽必烈发布命令,要元军乘胜南进,并发布檄文,声讨贾似道违背岁币求和称臣之约,拘禁郝经。
度宗哪里知道贾似道还有这么多故事!他又气又怕,不想得了一场大病,一命鸣呼,死时三十五岁。由他的儿子赵 xiǎn继位,后世称为恭帝。
前方战报越来越急,元军已经攻破了鄂州。在朝上,贾似道大言不惭地说:“我早就说要到前线去督战,可是先帝不准。如果让我去了,哪里会有这样的结果!”大臣们听了这话,都说:“要想打退元军的进攻,非师臣亲自出马不可。”贾似道一听此话,知道自己刚才失言,后悔不迭。这时,太学生们也上疏,请师臣出战。贾似道无可奈何,只好装模作样地在临安设立了都督府,但他对刘整实在是发怵,迟迟没有动作。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贾似道整天为如何对付刘整犯愁的时候,传来了刘整已死的消息。原来作为叛将,刘整在元军内部的争斗中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结果忧愤发病而死。贾似道大笑道:“天助我也!”马上从各地征调精兵,上表出师。
长江江面上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东西绵延百多里路,逆水而行。船队中间是贾似道的大楼船,前后还有数十条大船,上面载着他的金银财宝、艺伎乐队、妻妾奴婢。有一次,贾似道的楼船搁浅了,用了一千多名士卒都硬是没有拉上来。还好他早有准备,把东西搬到另一条楼船上,继续西上。
贾似道表面上气势汹汹,实际上心里害怕得很。他从来也没有真正同元兵打过仗,又有上次失言的记录,元军对他是不会太客气的。前线不断传来消息:汉阳陷落,新城在今湖北省房县附近陷落,将军边居宜战死,将军王达战死,黄州在今湖北省黄冈附近、蕲州在今湖北省薪春县附近、江州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德安在今湖北省安陆县、六安在今安徽省六安县纷纷投降……贾似道这时真是心里发毛。当船行至芜湖的时候,抓到几个元军俘虏。这几个俘虏说,元国丞相伯元亲自领大军东下,正在向这里逼进。贾似道让人准备了一条船,装满橘子和荔枝,让这几个俘虏上船,又派上一个自己的使节。他对几个俘虏说:“我放了你们。你们把这些礼物带给你们的丞相伯元,并带我们这位使节去见伯元丞相。”原来那使节是代表贾似道找伯元谈判,以割地纳币、向元称臣为条件求和的。元军正是所向披靡之时,哪里肯答应和谈。
贾似道的将军夏贵从合肥带着兵来与他会合。夏贵见了贾似道,拿出一本历书来给贾似道看:“丞相大人,大宋已经三百二十年了……哈哈。”夏似道明白他的言外之意:宋朝也该灭亡了。他低着头,弯着腰,不断地点头说:“是啊,是啊!”他把七万军队都交给将军孙虎臣指挥,自己则与夏贵一起屯驻在芜湖附近的鲁港。
一天夜里,贾似道忽然发疯似的冲出屋外大喊:“虎臣败了,虎臣败了!这可怎么好啊?”原来,孙虎臣刚才派人前来,急报说:“元军来攻,我军败退,孙虎臣将军正在组织反击。”不大一会儿,孙虎臣果然狼狈地逃过来,双手捶打着自己的胸膛,大哭着说:“我的兵没有一个人听我的指挥,全都跑了。”贾似道哆哆嗦嗦地说:“夏贵、虎臣,你们看如何是好?”夏贵说:“各路军队都已让元军给吓怕了,我们已经没有战斗力了。丞相只有到扬州招集一些逃散的士卒,然后到海上去迎接皇帝。我留下来死守淮西。”贾似道听罢,也觉得别无他路,遂下令解下一条小船,载着他和孙虎臣来到扬州。
第二天,败兵果然铺天盖地般地从长江上游漂下来。贾似道命人在江边插上一面大旗,高喊:“宋军在此集合!”那些败兵有的根本不理会他们,有的冲着他们骂道:“你们早干什么了?”“大宋就让你们给糟蹋了!”只有几名军官跟着他们留了下来。贾似道派人给各州郡送信,让他们到海上迎接皇帝,同时上疏给皇帝,请求迁都。各州郡听说皇帝、丞相都在准备逃跑,大都纷纷逃散。
再说在临安的恭帝,他慌忙召集大臣,研究办法。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陈宜中说:“我国之所以有今日,都是贾似道弄权误国的结果。请诛似道以谢天下。”谢太后说:“似道毕竟有功于三朝,怎能以这一次过错就诛杀他呢?先罢了他的丞相再说吧。”后来,在陈宜中等人的一再坚持下,谢太后总算答应废除贾似道实行的一些坑害百姓的政策,把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的官员召回来,将一些受到贾似道迫害的人复了官。贾似道的一些走狗这时看大势已去,好几个都自杀了。
这年的4月,有人又提出诛贾似道。贾似道从扬州上疏,要求皇帝保全他。谢太后只同意削去他的主要官职。左丞相王爚(yuè)据理力争道:“作为国家重臣,贾似道应为国尽忠而死;作为人子,他应为母尽孝而死。可是,在国家危难之时,他率先逃跑;在他母亲刚刚去世之时,他又躲在扬州不肯回家尽孝。他既不死忠,也不死孝,太后是否对他过于宽厚了?”太后无奈,只好下诏让贾似道回家尽孝。
三个月后,又有大臣要求把贾似道流放到边远地区。谢太后还是不答应。王爚说:“本朝的权臣,再没有谁比贾似道给国家造成的灾难更大了。各地官员不知多少次提出处分他,陛下和太后就是不答应。这表示陛下不但不重视臣下们的意见,也没有办法对天下表示歉意。”谢太后无言以对,只好同意把他流放到婺(wù)州(在今浙江省金华市)。婺州人听说贾似道要到这里来,就到处贴传单,不准他入境。监察御史孙嵘叟等人反复上疏,认为对贾似道的处分过轻。谢太后说:“既然婺州不要,就让他到建宁(在今福建省建瓯县)吧。”这时,来自建宁的官员都站出来说:“我们建宁是名儒朱熹的家乡,就是三尺孩童也知道爱憎。他们听说贾似道都恶心,何况见到他呢?”
“请贬贾似道至广南(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国子司业方应发跪下来提议道。
“我赞成!”有几个大臣也跪下,表示同意。可太后不点头。
侍御史陈文龙跪下说:“请太后听一听大家的意见。”说罢,另外几个大臣也跪了下来:“太后,不给贾似道适当的处分,难以平民愤、顺民心,社稷难安。”御阶的下面跪着一大片大臣。谢太后想,再这样下去,她也会同贾似道一样不得人心的,她自己的下场就更难预料了。“唉!”她长叹一声,说道,“只有听你们的了。那就把他贬为高州(在今广东省高州县)团练使,让他住在循州(在今广东省惠州市)。他的家产全部没收。这总可以了吧?”大臣们的愤怒虽然没有全部平息,但总算一个个陆续站了起来。
听说要把贾似道贬到循州,民心大快。有一个叫郑虎臣的武官主动要求护送贾似道赴循州。上路的时候,贾似道还带着几十个妻妾奴婢。郑虎臣说:“你到循州还当丞相不成?”遂把那些妻妾奴婢的珠宝全留下,把人全撵走了。他又让人把车上的伞盖卸掉。当时正是秋天,太阳火辣辣的,晒得贾似道身上直冒油。可他看郑虎臣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也不敢讲话。
走着走着,车夫用《一剪梅》的调唱起了小曲: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是经量。那个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河北又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贾似道听了,心中好不惭愧。这首民谣就是讽刺他搞“推排法”的。“经量”就是丈量土地。特别是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在沦陷了的山东、河北,你们为何不去经量?你们为什么不去收复它们﹖这歌声比那烈日更让贾似道受不了。
晚间,他们来到一座庙里住宿。只见那庙墙上题有一首诗,一看那落款,竟是当年被贾似道贬到岭南的原丞相吴潜所写。郑虎臣特意问他:“贾团练,吴丞相怎么能来到这里题诗呢﹖”贾似道只好把头埋在双臂下,一言不发。
这时,朝廷中又在争论对贾似道的处理。孙嵘叟等人奏告:在没收贾似道家财的过程中,发现大量宫中的物品,说明他有造反之心,要求斩了贾似道。谢太后只好说:“那就派人到路上去审问一下吧。”
可惜,谢太后的这个指示已经无法执行了。
再说郑虎臣一路上不断说一些暗示贾似道罪恶的话。对贾似道来说,这比给他用肉刑更让他难受。可贾似道有个好耐性,表面上不大在乎。郑虎臣反而有点沉不住气了,他指着贾似道说:“贾似道,你不惜称臣纳币也要和元人讲和,你是个地道的卖国贼!你还有脸面活在人世?”贾似道说:“太后答应不杀我。”
“你看看好端端的大宋天下让你们这些卖国贼搞成什么样子了?元军占了江淮,又过江占了建康。大宋国就要断送在你贾似道的手里了!你早就该死了!”
“太后准我不死。”贾似道嗫嚅道。
郑虎臣听贾似道反复说这句话,怒火蹿起,把贾似道从车上拉下来,顺手拾起一根竹杖,高高举起,狠狠地向贾似道劈下去,打在他的背上。贾似道在地上翻滚着说:“你打我就是抗旨不遵。”郑虎臣还是不停手地打,嘴里还说:“我为天下杀贾似道,我自己死了也值得!”其他几个护送的人和车夫也都拿起棍棒向贾似道打去。他们打死了贾似道,然后四散,各自回家去了。这时是恭帝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七月。
此后,虽然有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等民族英雄英勇抗战,但已被朝廷和贾似道之类的卖国贼败坏得凋敝不堪的南宋王朝,哪里经得住强大的元军的打击,终于还是在公元1279年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