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接待完显王这一批迎接队伍,随行人员又跑过来报告:“报苏丞相,前面有几名百姓伏地跪接,我们怎么劝也不走。他们还自称是丞相的亲属。”苏秦想,这一定是他家的人来迎接他来了。他急忙下车,向前跑去。到前面一看,打头的是他的嫂子,跪伏在地上,脸贴着地面,蹭得满脸是土,后面的是他的几位哥哥、弟弟和弟媳。因为他的嫂子不肯起来,那些人也都跪着不起来。苏秦也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了,伸手去拉嫂子起来。好说歹说,嫂子总算起来了,别人才跟着起来。但谁也不敢抬头看他一眼。弟媳低着头为他端来了一盘他们能够找到的最好的食物送给苏秦吃。苏秦只好强吃了几口,然后问嫂子:“嫂子为什么会这样前倨后恭?”就是问她为什么先前待他那样傲慢,现在又是这样的卑躬屈膝。嫂子一听这话,急忙又跪下,脸又伏在地上。苏秦一把拉住嫂子,说:“嫂嫂千万不要这样。”嫂子这才说出话来:“这次弟弟回来,身居高位,又很有钱。”
苏秦长叹一声,说道:“我还是我。可是,当我富贵的时候,亲属畏惧我;当我贫贱的时候,亲属们鄙视我。连自己的亲属尚且如此,何况别人呢?”他又对嫂子说:“听您弟媳说,嫂子那时希望我置点产业。如果我当时接受嫂子的意见,在家乡买两亩地,那我现在会怎样呢?”他令下人从他拉财物的车中拿出一千两金子,对哥哥说:“这些黄金就请哥哥分给亲戚们吧。”
车队继续前行。又走了不多远,苏秦忽然发现路边拥挤着的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个人很面熟,正仰着头看他呢。他叫停了车,把那人喊过来说:“先生还认得我吗?”那人胆怯地说:“不敢认。”苏秦说:“我是不会忘记先生的。您是燕国人。当年我在燕国的时候,先生还借给过我一百个铜钱。先生这一百个铜钱使我渡过了难关。”他又让从人拿出一百两黄金,交给那人说:“这些钱是我还给先生的。请先生一定笑纳!”凡是当年在苏秦困难的时候帮助过他的人,他都给了报答。
苏秦回到赵国,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
苏秦把六国合纵的条约抄一个副本,派人送给秦国。这使秦王很恼火,但又无可奈何,除了准备聘请说客实行连横以破坏六国的合纵之外,别无他计。但这需要假以时日。所以从这以后,十五年之内,秦军没有敢越过函谷关一次。六国也就安定了十五年。
六国的联合只是他们利益的暂时一致。其实他们谁都想削弱别人,扩大自己。他们之间的矛盾才是根本的。再深一步讲,中国要实现统一,这是历史的大势。而苏秦进行的合纵工作恰恰是抗拒这一历史的潮流的。这就是苏秦的悲剧的根源。
秦国决不会甘心六国的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破坏合纵。秦国派一个叫犀首的人出使魏国,以把阴晋这个地方送给魏国为诱饵,拉拢魏国。阴晋就是后来的华阴县。秦国要求魏国与他一起伐赵。魏国果然联合齐国向赵国进攻,合纵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赵王对苏秦很不满意,几次埋怨他没有履行纵约长的职责。苏秦请求出使燕国,设法报复齐国。
秦惠王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燕国的太子。不久,燕国的文侯死了,太子继位,称为燕易王。齐宣王就趁这个机会进攻燕国,攻占了十个城池。燕易王对苏秦说:“当年,先生来到燕国,是先王给你钱,给你派车,让先生到赵国去,这才成就了合纵事业。现在在纵约内部,齐国先进攻赵国,接着又进攻燕国,难道先生不怕天下的人笑您无能吗?”
苏秦很惭愧,说:“请大王派我去齐国,我为大王要回这十座城池。”苏秦到了齐国,拜见齐王。他先按礼节拜了两拜,然后俯身说道:“庆贺大王喜得城池!”没有等到齐王回话,他又抬起头来说:“臣为大王的不幸深感悲痛!”他这一贺一吊,把齐王给搞愣了。“先生先是庆贺,接着又吊唁,不知是何意?”苏秦说:“我听说,人们再饿,也不会吃乌头。”乌头是一种草药,有毒,现在叫附子。“因为吃了乌头,当时是觉得饱了,可是不一会儿,药性发作,就会把人毒死,这同饿死又有什么两样?现在,燕国虽然弱小,燕王却是秦王的女婿。大王为了贪图十座城池这一小利,却与强大的秦国结下仇怨。大王吃下这十座城池,无异于吃了乌头。”
齐王的脸色立刻就变了:“那我该怎么办?”
“把这十座城池还给燕国。燕国没有费力气就收回了十座城池,当然会非常高兴。秦国知道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让燕国得到十座城池,也一定大喜过望。这样,大王丢掉的是仇恨,得到的却是友好的邦交。燕国和秦国都会听从大王的话。秦国要是能听大王的,那么天下还有谁敢不服从大王您呢?大王是用十座城池,换得称霸天下的结果。”
齐王听了这番话,点头称是,便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在燕国,有人听说苏秦说了这么几句话,就为燕国要回了十座城,很是忌妒,就在易王面前说苏秦的坏话:“苏秦这个人,当着这位国王这样说,当着那位国王又那样说。反复无常,靠出卖国家取利取胜。这种人很可能会反叛作乱。”燕王听信了这些话,在苏秦回到燕国之后,燕王就不再任命他官职了。
苏秦求见燕王,说:“当年,我只是周国的一个平常百姓,对于燕国没有丝毫的功劳,先王却对我十分礼敬。这一次,臣为大王说退了齐兵,要回了十城,应该对我更亲才是,大王反而免去了我的官职。我想,一定是有人在背地里诋毁我。”燕王支支吾吾,说不出什么。
“我听说了,有人攻击我不讲信用。可是,我的不守信用不正是为了大王您吗?我把老母安排在家里,不正是为了能够在外为大王奔波吗?假如有一个人像曾参那样孝顺,一个像伯夷那样廉洁,一个像尾生那样守信用,大王觉得如何?”
燕易王说:“寡人若能得到这样三个人,也就足够了。”
“那好,”苏秦说,“假如我像曾参那样孝顺。曾参为了孝顺母亲,不肯在外留宿一夜,他能够为大王奔波于六国之间,实现合纵的目的吗?假如我像伯夷那样廉洁。伯夷宁可饿死,也不肯当周国的臣民。我是周国的人,我能出来为大王去搞合纵吗?假如我像尾生那样守信用。尾生因为与女友在桥下约会,河水暴涨的时候也不肯离去,以致淹死在桥下。如果我像属生那样僵硬,我怎样说服齐王退兵、退回十城呢?臣明白,臣正是因为忠信才获罪的。”
燕易王说:“先生是不忠信的。哪里有因为忠信反而获罪的呢?”
“有一个人在外地做官。他的妻子在家里与人私通。当那人快回来的时候,与他的妻子私通的男人说:‘我们怕是不能长久了吧?’那妻子却说:‘没有关系,我已经做好了毒酒来迎接他。’那人回来了,妻子就让他的妾端毒酒给他喝。妾如果把酒给男人喝,就会毒死自己的丈夫;不给他喝,就会暴露妻的阴谋。妾假装昏倒,洒泼了酒,结果被丈夫打了五十鞭子。妾洒了酒,既保全了丈夫,又保全了妻子,自己却挨了五十鞭,难道这能说明忠信无罪吗?很不幸,我就很像那个妾。”
苏秦的这段话果然打动了易王,又把官职还给了苏秦。
苏秦在燕国受到一些人的攻击,做不了什么事情。易王的母亲还很年轻,刚刚守寡,有点守不住。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爱上了苏秦,两人有了关系。这事让易王知道了。易王不但没有怪罪自己的母亲和苏秦,反而待苏秦更好了。但苏秦还是觉得这种事难免杀身之祸,就对易王说:“我这样在燕国闲待,对燕国也没有什么用处。如果我到齐国,却能在齐国帮助大王做些事情。”燕易王同意了。
就这样,苏秦假装在燕国得罪了易王,逃到齐国。齐宣王把他当作客卿来对待。
不久,宣王死了,继位的是湣王。苏秦建议湣王厚葬宣王,以表明孝心。还要扩建宫室,以表明大王一切顺利。苏秦的本意是想通过厚葬和扩建宫室消耗齐国的力量,从而有利于燕国。但这时,年纪不大的燕易王也去世了,燕哙被立为王。他对苏秦的工作并不介意。苏秦也无法考虑回到燕国去了。
苏秦留在齐国,又使齐国的一些大臣担心会在齐湣王面前与他们争宠,便买通一个刺客,刺杀苏秦。苏秦受了重伤,凶手却逃脱了。
回忆的波涛还在苏秦的脑海中翻腾,但浪尖已经越来越低。渐渐地,渐渐地,变得风平浪静。苏秦也最后地闭上了眼睛。
苏秦死后,齐湣王果然按苏秦的意思,在闹市上将他的尸体车裂,并且当众宣布,苏秦是燕国的奸细,死有余辜。杀害苏秦的凶手找到官府说,是他杀了燕国的奸细,要求给予奖励。齐王下令处死了这个杀害苏秦的凶手。这个消息使燕国的人人心大快,认为这是给苏秦报了仇。这一来,又暴露了苏秦与燕国的关系。因而齐国颇有些怨恨燕国和苏秦。
后来,苏秦的两个弟弟苏代和苏厉继承哥哥的事业,继续进行合纵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诸侯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但由于中国统一的大势是不可阻挡的,秦国还是在苏代、苏厉死后,一个个地灭亡了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