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铁血王朝:德国皇室
3752400000020

第20章 德意志信仰的分裂(1)

一、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中兴之主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486—1519在位),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的独生子,人称“最后的骑士”,他是德意志皇室家族史与哈布斯堡王朝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为在他的手上复兴并奠定了哈布斯堡家族400余年的辉煌。他运用明智的外交政策、深思熟虑的婚姻和继承等手段,确保了哈布斯堡家族对勃艮第公国的控制,恢复了在奥地利世袭领地的统治,并为哈布斯堡王室获得西班牙、匈牙利和捷克三顶王冠提供了契机,为孙子查理五世建立世界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联姻掌控勃艮第

弗里德里希三世在躲避敌人的颠沛流离中度过了他的大半生,就在哈布斯堡王室的势力与威望跌入低谷时,他奇迹般地促成了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与勃艮第公国女继承人玛利亚的联姻,这意味着这个公国的领土和其属地尼德兰将来会落入哈布斯堡皇室的手中,这真是一个重大的外交胜利!

1477年,勃艮第大公“大胆”查理去世,马克西米利安从帝国首都奥格斯堡出发,迎娶新即位的勃艮第女大公玛利亚。婚后两人的生活称得上幸福美满:1478年和1480年王子菲利普与公主玛加丽特相继出生,王朝后继有人了。

然而,邻国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一却忧虑重重:哈布斯堡王朝要掌控勃艮第与尼德兰这个重大的战略要地吗?它还想掌握通往意大利西北部的锁钥吗?这不是对法兰西的威胁吗?

因此,路易十一得到勃艮第大公“大胆”查理死讯后,第一反应就是出兵占领了勃艮第的边境地区。更为严重的是,路易十一得到了尼德兰那些渴望自由的省份、尤其是重要城市的支持。1477年2月11日,在马克西米利安迎娶之前,根特和布鲁日的等级会议,迫使女大公玛利亚颁布“大特权书”,恢复了尼德兰的领土自治和城市特权。

马克西米利安一方面与尼德兰的等级会议进行谈判,获得了尼德兰对其统治的认可,另一方面采取反对法国的公开行动,1479年,马克西米利安在几内加特战役中大败法国。

但马克西米利安要确保对勃艮第的掌控还任重道远。

1482年3月27日,女大公玛利亚意外死去,马克西米利安作为摄政和两个孩子的监护人,试图在勃艮第建立中央集权制,将勃艮第各地统一起来。但是,作为外来而非世袭的统治者,他很快失去了勃艮第人的同情。12月23日,根特领导下的尼德兰七省代表大会,迫使马克西米利安在阿拉斯同法王路易十一签订合约,他不得不同意两岁的玛加丽特同法国的查理王子订婚,在法国宫廷接受教育,作为嫁妆,法国还得到了阿尔特瓦等地。为了根除法国对勃艮第的威胁,确保自己对勃艮第的占有,马克西米利安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1483年8月,法王路易十一去世,年幼的查理八世即位,其姑安娜·德·博热摄政,大贵族人心不服,蠢蠢欲动。借助法国主幼国疑之际,马克西米利安带领德意志雇佣军重新进入勃艮第。布鲁日和根特表面上表示屈服,但却酝酿新的反击。

1488年2月,布鲁日突然袭击来访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将他俘获,迫使他宣誓信守根特人口授并由法王查理八世盖印的条约,重新认可了“大特权书”。

1490年,法王查理八世解除与玛加丽特的婚约,并将之扣为人质。

但是,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却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他返回德意志处理东方事务时,他任命的尼德兰总督萨克森的阿尔布雷希特公爵压服了布鲁日,两年后与内部争吵而力量削弱的根特签订和约,根特放弃自己的特权,承认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统治。

1493年,哈布斯堡王朝军队在萨林斯战役中大败法军,法王查理八世被迫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签订《塞利斯条约》,交出了阿尔特瓦等地。因此,当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其父皇弗里德里希三世驾崩而登上皇位时,勃艮第已经牢牢地控制在他手里了,他任命王子菲利普担任勃艮第的摄政。

2.夺回奥地利世袭领地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除掌控了勃艮第外,还成功地夺回了蒂罗尔和奥地利。因为在弗里德里希三世当政时期,家族的内讧几乎终结了这个王朝。

奥地利的齐里伯爵、弗里德里希三世的兄弟阿尔布雷希特与掌握蒂罗尔的西吉斯蒙德联合反对皇帝,迫使弗里德里希三世将兄长、前皇帝阿尔布雷希特二世未成年的儿子帕斯突姆交由齐里伯爵监护。于是,为齐里伯爵控制的帕斯突姆做了捷克与匈牙利的国王。不久,齐里伯爵与帕斯突姆双双被害于布拉格,捷克和匈牙利选出波兰亚盖沃王室的科尔温为国王,哈布斯堡家族由此失去了捷克和匈牙利的王位。

在内讧中,弗里德里希三世被围困在维也纳的高夫堡宫中,幸亏近卫军的救驾才保住了他和年幼的王子马克西米利安的性命,弗里德里希三世只得逃出奥地利。此后科尔温率军南下占领了维也纳,并长期在此驻扎,哈布斯堡王朝几乎丧失了奥地利。

1490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回到德意志,其后的两件事有助于他夺回世袭领地。

第一件事是蒂罗尔并入了奥地利。掌握蒂罗尔的西吉斯蒙德想把蒂罗尔出卖给巴伐利亚公爵以牟取暴利,此举遭到蒂罗尔绝大多数居民的反对。在梅兰德地方议会中,西吉斯蒙德同各等级之间闹到公开决裂的地步。各等级首领号召民众为蒂罗尔回归奥地利而斗争,并坚决拒绝给西吉斯蒙德以金钱援助。在此情况下,西吉斯蒙德只好让步,将蒂罗尔移交给马克西米利安。这样一来,马克西米利安在德意志的活动就有了巩固的基地。

第二件事是科尔温在维也纳去世。在他死后,匈牙利出现了激烈的内部争端。借此良机,马克西米利安重新占领了维也纳、维也纳新城、下奥地利、施蒂里亚和卡林提亚,并将战事转移到西匈牙利境内。

科尔温的继承者无法抵御,只得签署城下之盟——《普莱斯堡合约》。

根据该合约,匈牙利放弃对奥地利领土的一切要求,哈布斯堡家族有权继承匈牙利与捷克王位。

哈布斯堡王朝的危机虽已解除,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却认识到在奥地利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性,这也反映了奥地利民众的要求。新兴的资产阶级,如大商人、工场手工业主、银行家等,都希望改变封建割据的局面。土耳其人经常性的威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奥地利各地对中央集权的渴望。于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开始着手逐步建立起统一的行政、司法、财务、军事等方面的制度和机构,使得团结较差的奥地利在短时间内变成了相对统一的整体。

1491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建立起第一个统辖奥地利全境的中央机关,这就是把中央财政部和最高法庭两种职权统一起来的枢密院。3年后,这两个部门划分开来,主持财政的机关称为“税务稽核署”。1513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规定了奥地利各地应向中央政府国库缴纳的各项税收。自1490年起,奥地利已经有了类似内政部的机构,当皇帝不在时,国政由1名全权代表和6个参事官处理。

法律也开始统一,在奥地利全境实施了统一的刑法。

作为加强全奥地利统一的另一个象征是召开全奥地利的三级会议。以前,奥地利邦议会和其他各地的议会已经相继召开,但各个领地的等级会议自行其是,相互间没有联系。1518年,即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前一年,在因斯布鲁克召开了全奥地利的三级会议,来自奥地利各地区的70名议员讨论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政府施政纲领》。《政府施政纲领》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如筹措款项、与威尼斯的关系、对付土耳其的进攻等,但最突出的一点是成立御前会议作为全国最高的国务机关,这一提议得到了三级会议的认可。

另一个重要的改革措施是在军事方面。陈旧的贵族骑士兵制已经证明毫无战斗力,在战场上屡遭失败。而且,这些军队来自贵族,在哈布斯堡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与贵族进行的斗争中,它们也越来越不可靠了。因此,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建立了隶属于他的雇佣军来代替骑士军队。这支军队的兵员、编制、武器装备和战术都与骑士军队不同,它后来成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扩张哈布斯堡势力的王牌。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所进行的改革,加强了奥地利的中央集权和凝聚力,使哈布斯堡王朝在对外征战中有了稳固的后方。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开始的各项改革,到斐迪南一世执政时还在进行。

1527年,奥地利建立了最高法庭,作为全部领地的最高上诉机关。

同年,除中央财政部外,又在维也纳、因斯布鲁克、普莱斯堡和布勒斯劳为各领地设立4个财政厅。

1542年起,奥地利有了全国统一的警察法规。

1559年,制定了只有中央政府有权铸造钱币的条例。同时,加强了皇帝所派专员对教会和修道院的监督。

3.联姻西班牙建功

与父亲弗里德里希三世一样,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也擅长欧洲王室间的联姻策略。这个策略为后来哈布斯堡王朝获得了欧洲广大领地,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正好说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用心:“啊,幸福的奥地利,结婚吧!”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通过与西班牙王室和统治捷克及匈牙利的亚盖沃王室的联姻,将奥地利与西班牙、捷克和匈牙利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时的西班牙不仅是正在兴起的大国,而且与法国接壤,也是法国危险的劲敌,如果哈布斯堡王朝能与西班牙结盟,奥地利既可得到一个强大的盟友,又可使法国处于两面受敌的境地。因此,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极力与西班牙王室联姻。

1496年10月21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女玛加丽特同西班牙王位继承人唐·胡安结婚。

1497年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之子菲利普同西班牙公主唐娜·胡安娜举行婚礼。让全欧洲意想不到的是:1497年10月,唐·胡安无子嗣而死去,不久,他的最亲近的有权继承西班牙王位的王室人员也死去了。

这样一来,西班牙及其广大的美洲属地、意大利的西西里等都落到菲利普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孙子查理和斐迪南兄弟的手中。

1490年的《普莱斯堡合约》规定了哈布斯堡王朝有继承捷克和匈牙利王位的权利,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力图通过联姻,使这个远景不久后就变成了现实。在他的努力下,1505年11月12日,他的孙女玛利亚与捷克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的继承人路德维希二世结婚。1516年,皇孙斐迪南与弗拉迪斯拉夫的公主安娜结婚。1526年8月29日,在抵抗土耳其入侵的莫哈奇战役中,无子嗣的捷克和匈牙利国王路德维希二世阵亡,斐迪南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捷克和匈牙利国王,1527年2月24日,他在布拉格加冕为捷克国王,1527年12月17日,在普莱斯堡加冕为匈牙利国王。

4.无力控制德意志

1486年,依靠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勃艮第的实力,父皇弗里德里希三世迫使选帝侯们同意选举马克西米利安为皇帝,从而第一次使得哈布斯堡王室的皇位,在皇帝生前就为他的儿子取得了保证。

1493年,弗里德里希三世驾崩,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登基。作为皇帝的他,理所当然地试图提高在德意志的威望,希望至少在混乱的德意志建立某种程度的秩序。但是,德意志诸侯们的跋扈由来已久,尾大不掉而难以制服,皇帝在这个目标上只获得了微小的成就。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通过对巴伐利亚—普法尔茨冲突的干预提高了他在帝国的威望,并获得了实惠。巴伐利亚—蓝茨胡特公爵格奥尔格违反家族条约和帝国采邑权规定,1503年12月,他在临死前没有把领地交给与之结仇的堂兄弟阿尔布雷希特,而是交给了同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普法尔茨系联姻的女儿伊丽莎白,由此导致了1504年阿尔布雷希特与伊丽莎白夫君鲁帕雷希特的巨大冲突。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依靠雄厚的实力对冲突加以干预,从阿尔布雷希特那里获得了基茨比尔、拉滕贝格、库夫施泰因和士瓦本的大片地区,从鲁帕雷希特那里获得了哈格瑙和奥特瑙。

但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试图加强对德意志控制的努力却遭到了失败。起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企图在德意志也进行像在奥地利所进行的那些改革,但是德意志各地的等级会议一致起来反对,他们担心那样会加强皇帝的权力,由此几乎导致德意志诸侯和贵族团结起来对抗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他们恫吓皇帝说,如果他不撤销有关中央集权的命令,就拒绝资助皇帝对土耳其人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下,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改革企图落空了,甚至连1495年沃尔姆斯帝国等级会议达成的和平解决帝国内部争端的改革协议,也仅仅维持了几个月,因为最有势力的德意志诸侯都认为此改革协议会妨碍他们进行内战。在这一惨痛的经历之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再也不肯做消除德意志混乱状态的尝试了。

更让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沮丧的是,瑞士脱离了帝国。1313年,瑞士森林诸郡暴动之后,整个瑞士地区虽然没有公开脱离联邦,但获得了高度自治权,他们设立“地方代表会议”解决他们内部的事务。从1471年起,瑞士不再参加帝国会议,也不再向帝国纳税。登基后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不能容忍这种状况存在,于是爆发了皇帝与瑞士的战争。结果是皇帝失败,被迫签署《巴塞尔和约》,承认瑞士的实际独立,实际上,直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瑞士独立才在国际法上被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