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3758700000036

第36章 郭允中

郭允中(1929.6—),辽宁阜新人。1947年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辽西省北阜义县县大队、县武装部和县政府任干事,后南下到江西省宜黄县任县政府秘书、区长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52年转入国防工业,在洪都机械厂任计划科副科长。1954年赴苏联学习,1956年回国后被分配到宝鸡航空仪表厂,历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厂长。1974年调任陕西省国防工办副主任,1977年任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兼国防工办主任,1979年调任第八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1年任航天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1982年任航空工业部办公厅主任、党组成员,1983年任中国民航局党委书记,1987年任国家空中交通管制局局长、党组书记,1991年任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郭允中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大、第十四大代表。1999年离休。

1954年郭允中赴苏学习回国后,在宝鸡航空仪表厂工作了18年。在此期间,郭允中先后任副总工程师、代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和厂长等职,从该厂第一个产品的试制成功到80多个产品的批量生产,他都全过程地参加了生产组织和技术、领导工作。

1959年,他组织领导试制出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自动驾驶仪,并试射成功。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他带领全厂职工,仅用14个月就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套LTC-2(ГИK-1)陀螺磁罗盘,受到了航空工业局和空军的嘉奖。他还亲自组织测绘国外飞机残骸、样机进行仿制,成功地生产出了TH-5、TH-5A、LT-3型液浮陀螺、加速度计等产品。1965年,他主持组建的厂设计研究所,对部分仿苏产品和美机仪表残骸进行了设计参数反推算,又研制出了B213-2、HZX-1/2型地平转弯指示器等组合仪表,使企业完成了由仿制到自行设计制造产品的过渡。在老产品改进改型中,他提出并研制成功了两个新的“一代三”产品。一是用新研制的基础罗盘和地平仪代替ДГMK-3、ГИK-1、B213-2等三套罗盘(简称“一代三”);二是用HZX-1/2航向姿态系统代替全姿态主控系统、HX-3和小航向表(简称新品“一代三”),简化了产品品种,提高了产品配套性能。

作为总工程师的郭允中十分重视工厂的质量工作和技术队伍的建设,着力提高全厂职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第一的意识。1961年工厂为了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8月郭允中专门做了一次《关于红专问题》的报告,报告中传达了党和政府关于知识分子政策和技术政策,使广大技术人员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1964年2月,工厂召开第二次技术工作会议,郭允中在会上做了《工厂三年来技术工作总结和今明两年技术工作任务》的报告,要求全厂职工继续贯彻“质量第一”和“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的方针,切实巩固优质过关的成果,逐步实现“一次提交、一次合格、一次定检、一次成功”的质量要求;会议号召全厂科技人员狠抓工艺技术,彻底吃透现有产品的生产技术,逐步实现老产品新技术,为自行设计开辟道路。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工厂各方面工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1965—1966年,工厂开展了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活动,成立了专业队、突击队和游击队,根据这三个队不同的工作重点,密切配合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在“双学”活动中,郭允中还十分重视科技人员、工人和领导干部三结合,注意发挥个人和集体的作用。1970年郭允中刚“解放”,又在厂里针对生产薄弱环节的技术革新活动,不断实行新的工艺项目,扩大自制设备和改造设备的项目和数量,提高了综合生产能力。

郭允中视产品质量为生命、年复一年地常抓不懈。1960—1966年,为消除“大跃进”中粗制滥造的影响,他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顿产品质量计划,先是开展“无故障交付运动”,大搞产品质量过“七关”;后又搞产品“优质过关”,通过贯彻“两大步骤、三个阶段、二十步程序”的具体计划,使计划过关的14个产品进入了稳定批量生产状态。1964年,他又组织开展了质量整顿活动,使广大群众树立了高度的质量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创造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理想值”、“绝招、“拿手戏”,涌现出了一大批保证产品质量的先进人物。

“文化大革命”期间,郭允中虽然遭到了严重迫害,但当他恢复工作以后仍同“文化大革命”前一样,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从抓产品质量入手,全面、系统地整顿和恢复全厂的生产秩序。1972年,作为工厂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的郭允中为贯彻周恩来总理关于质量工作的指示和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精神,改变军工产品质量不好、配套不全、零备件不足的“三不”局面,亲自组织指挥,开展了“整顿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的群众运动;狠抓“三修订、四清查、五整顿”等12项基础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工作,扭转了“三不”局面,加强了企业管理,工厂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在这段时间,工厂在改章建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认真修订了技术、设计、工艺、新品研制、试生产、质量检验等15个方面的技术管理制度,使得“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那些合理的规章制度基本上得到恢复,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又狠抓了各项基础工作,如技术资料的清查更改、工装清查核实、材料外购件清查、工时定额修订等。这些工作成绩得到了三机部领导的重视和肯定。1971—1973年,三机部连续3年在工厂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

郭允中还十分重视工厂的发展规划,他参与了1957—1959年、1960—1966年、1972—1975年的三次较大的规划工作。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开展的规划工作,不仅需要细致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大胆的气魄。针对工厂工艺上的薄弱环节,工厂1970年制定了《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三年技术改造规划》,把技术改造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工厂各单位以职工人数10%的比例抽调人员组成革新组,配备专职技术员,全厂形成了一支600余人的技术改造队伍,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成了全厂职工的事情。1973年郭允中亲自抓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工作,加强和组建了工厂设计所、工艺所两个基地。在随后的两年里,组织全厂实现技术革新300多项,其中重大项目139项,自制各种大型仪器设备120多台,建成了液压自动车床,四轴、双轴组合镗床,纵切自动机,研磨抛光机,模具线切割机,紧固件加工等新的生产线。自行研制生产出LTC-3基础罗盘,HZX-1/2航向姿态系统等产品,企业科研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年年提前完成国家计划,为航空工业做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