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
3758700000037

第37章 林宗棠

林宗棠(1926.10—),福建闽侯人。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7月清华大学毕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北京钢铁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1949年8月,林宗棠大学毕业就主动报名奔赴东北这个新中国工业摇篮振兴建设,历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技术员、科长、代室主任,后又破格提拔为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副厂长。1952年调入国家计委任副处长。他积极参与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技术项目的调查、决策、制定和实施。1958年后历任万吨水压机副总设计师、制造安装大队队长、上海重型机器厂总工程师、上海重型模锻厂总工程师、上海市经委技术处处长等职。1963年担任特大型不锈钢板冷轧机组总设计师,1978年任国家计委高能物理实验中心工程总工程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成员。1978—1988年任国家科委副局长,国家机械委科技局副局长,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成员。1988年3月任航空航天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1993年3月任全国人大常委环保委副主任,1998年10月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1999年6月离休。

1949年8月,刚跨出大学之门,林宗棠踌躇满志,奔赴东北这个新中国工业摇篮振兴建设。在东北工业部门和企业工作期间,他深入工厂和工人相结合,拜他们为师,在工业部革命前辈们的率领下,积极开展技术革新,改进生产工艺操作,开展创造生产新纪录活动;倡导和推广高速切削法;实行生产科学均衡管理,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提效增产热潮,生产效率成倍增长,并很快带动了全国。他积极倡议并得到工业部领导大力支持,依靠整合东北机器制造的技术力量,自行研制当时急需的大型机械装备,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这种做法被作为成功的经验推广。在此期间,他还作为我国赴苏联经贸、技术合作谈判代表团一员,为141个技术合作项目的谈判、决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由于突出的贡献,他先后被授予沈阳市、东北局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模范厂长、青年积极分子等称号。

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型的、特大型的机床设备显现奇缺。为此,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亲自批示同意时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沈鸿同志关于自行建造12000吨水压机的建议。林宗棠被特别点名担任12000吨水压机副总设计师、制造安装大队长。同时被调赴上海,先后任上海重型机器厂总设计师、上海重型模锻厂总工程师、上海市经委技术处处长。万吨级自由锻水压机是世界上最高一级的自由锻造设备,它是独立自主发展高、大、特大型机器装备的关键设备,世界上能制造该装备的国家也不过4~5家。它的显著特点是重、大而精密,不容一丝一毫的差错。制造这种机器,必须具备特重型的加工设备、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制造经历的队伍。显然,这些条件当时一条都不具备。林宗棠带领一批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首创精神,用《实践论》、《矛盾论》做武器,生根于实践,拜工人为师。具体主持调研、设计、制造、安装全过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以小拼大”、“蚂蚁啃骨头”的土办法,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难关,最终用4年时间,一次试车成功,达到国际水平,填补了国家空白,在国民经济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成为那个年代震动和鼓舞全国的一件大事。

林宗棠作为出色的总设计师和实践者,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业现代化的急需,先后成功主持设计制造了一系列在国际上都可以叫得响的重、大、精尖设备。紧接12000吨水压机后,1963年,他被任命担任我国九大设备之一的2300特大型不锈钢板冷轧机组总设计师。这一成套机组,冷轧出钢板面犹如明镜,其复杂程度、精度要求和技术难度,都远超于12000吨水压机。终于,世界上第一次采用整体锻焊结构制成特重轧机机架及全套机组制造成功,达到国际水平;1965年林宗棠发起并主持设计、制造成功世界最大的200~300吨电渣重熔炉,熔铸生产包括30万千瓦核电站汽轮发电机转子在内的钢锭等,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当时的世界冠军。他也因此被聘为第九届国际真空冶金会议首席顾问,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大会上宣读《中国200~300吨电渣炉》论文,荣获个人荣誉奖;1977年担任5万吨模锻水压机总设计师和6万吨预应力模锻水压机科研负责人,首次提出并采用6万吨水压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方案,成功地解决了超重、超大件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和运输等难题,撰写体现研究成果的《重型预应力混凝土水压机研究》一书,“世界应力之父”美国林同贤教授称赞说“绝对经济,绝对安全”。

1978年,为了研制高能物理前沿科学研究装备——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需要,中央由邓小平同志亲自挂帅,林宗棠被点将从上海调到北京,任国家科委高能物理实验中心工程指挥总工程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成员,负责主持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全套设备的研制。在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的理论指导下,迎接挑战,勇敢开拓,把拼搏精神用在智慧创新上、用在确保质量上,攻克了一般情况下很难突破的八大难关,最终对撞机首次联调试验一次对撞成功,运转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国际水平,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特别嘉奖。李政道博士说,该对撞机的建造成功,填补了世界这个能级对撞机的空白,其建造的速度和水平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正是在这台对撞机对撞成功之时,小平同志做了《我们要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讲话。

1978—1988年,林宗棠先后任国家科委副局长,国家机械委科技局副局长,国家经委副主任、党组成员。这个时期,他的工作重心已逐步转到科技、工业现代化的全局性方向上来。1983年、1984年,他审时度势,先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加快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加大机电产品出口战略的两大战略建议,得到了重视和采纳,并被指令分别担任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和国务院机电产品出口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他主持组织规划和实施了国家12项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工作,经过努力,全部完成,加快了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进程,包括后来建成的长江三峡工程重大装备国产化率达2/3。他采取一手抓政策,一手抓重点措施,建设机电产品出口生产基地,狠抓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发。提出播种、移植和嫁接三种技术改造方式,组织了几批几百项重点技改项目的攻关,推动机电产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成为我国装备国民经济和出口创汇最重要的制造支柱产业,机电产品出口创汇从当年的15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9400亿美元。

1988年3月,林宗棠被任命为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航空航天科技工业是关系国家安全和高科技发展最重要的战略部门,上任之初,林宗棠深感责任的重大,深怕在自己的手中,造成航空航天发展势头滑坡而成为历史罪人。就是凭着忠诚和自信,毅然上任。他紧紧依靠中央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航空、航天的领导班子、专家和职工队伍。首先研究确定并执行“航空航天为本,军民结合,军品第一,民品为主,走向世界”指导方针;“军转民,内转外”两个战略转变;“自力更生为主、积极引进技术”工作方法;“质量第一”方针和“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原则以及“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发展”的新思路,保证了航空航天工业的科学发展方向。

他根据航空、航天三四十年来各自形成系统的实际,采纳、集中正确意见,充分照顾两大系统的不同特点,在加强综合集中统筹、发挥联合优势的同时,强化两大业务系统运行,大力抓机关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理顺关系,改进工作方法和作风。报经中央批准,积极、稳妥、合理、正确地完成新部的改革、组建,确立了新的体制,为推动科研、生产更好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为了确定航空、航天发展的战略目标,早在建部之初的1988年8月,林宗棠部长就召集有各专家集思广益的专家研究会、部长办公会,研究拟定《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向中央汇报提纲》,对两个系统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1991年,又适时地研究分析了海湾战争的启示和对策,向中央提出建立天、空、地、海一体化,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结合,攻防结合,积极防御的防御体系的建议,并得到了中央批准,从而研究制定了航空、航天长远目标的十年规划和近期发展的“八五”计划。

十年规划确定重点型号研制任务是:航空武器装备以歼击机为重点,相应发展其他机种。歼击机发展坚持远、中、近期和高、中、低档相结合。自行研制空中加油工程,倍增歼击机航程。与国外合作研制干线飞机。改进和发展新型支线客机和通用飞机、农用飞机。尽快把自主研制的新型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搞上去;航天武器装备重中之重是机动式固体远程战略导弹,急中之急是机动式固体中程战略导弹,尽快完成能覆盖全球的洲际战略导弹研制。相应发展空防、海防导弹,巡航导弹。立即上马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制。大力发展新型通信、气象、资源、侦察等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系统。载人航天计划立项,力争20世纪末前后实现载人飞船上天。

“八五”的主要任务是“三突破一提高”,即“保持航空、航天高技术发展势头,并有新的突破;继续大力推进军转民的战略转变,并有新的突破;努力加快内转外的战略转变,并有新的突破;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主要奋斗目标是:“军用飞机要跨上新的台阶,民用飞机要有重大突破,战略战术导弹要研制新一代,卫星与运载火箭要提高到新水平。”跨上航空、航天产品技术新台阶,非航空、航天产品上规模新台阶,外贸出口上创汇新台阶,全行业上效益新台阶。

五年中,保持了航空、航天好的发展势头,开创了发展的新局面。基本上抓住了战略发展机遇期。航空、航天武器型号和民用航空、航天产品研制有新突破,实现了“十四星高照,十八机上天”,创我国航空、航天史上新纪录。自行研制空中加油机成功,使现有歼击机航程增至我国领土最南端的南沙群岛。特别是新型歼击机立项研制并取得重大进展,自行研制中等推力的涡扇发动机、下视能力达到100千米的雷达取得重要进展,对航空未来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巡航导弹立项研制并取得重大进展,载人宇宙飞船完成论证、立项,“东方红”三号大容量通信卫星立项研制成功,“亚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卫星发射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18个月完成了“长二捆”大推力运载火箭研制任务,成功地发射了两颗澳大利亚大容量的通信卫星,使我国火箭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被国外同行称为奇迹。两个系统民品发展平均每年递增30%,且75%能力转为民品,建成支柱民品生产线200多条,形成年产超百亿元的能力。开创了军品出口、卫星对外发射、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国际合作研制的新路子。机电产品出口每年净增1亿美元。

1993年3月,林宗棠任第八届人大常委、环保委副主任。他走遍了全国主要的环境和资源的污染源,提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两同步的原则和把环保投入力度至少占GDP3%的指标,被全国和许多省、市、区重视和采纳。主编《中国环境》、《中国资源》两本书,自制《环保、资源》宣传、教育幻灯片在全国放映100多场,取得了很好效果。

1998年10月,林宗棠任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他根据政企分开,政府放权和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次管理的理念,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服务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政府”的职能作用,围绕实现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活动,举办了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大型科学报告会,多次举办“世界行业峰会”,积极推动世界行业合作与交流,深受企业、行业和政府的欢迎。特别是他被推任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主任,积极响应党中央“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的号召,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名牌培育”推进战略,成效显著,“思维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争创“中国名牌”、“中国世界名牌”理念深入人心,涌现出一大批过得硬、声誉好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为增进“中国制造”品牌的世界声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林宗棠经受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迫害,经受过两次党内无端的诬告,但他始终相信党、相信群众,泰然处之,光明磊落,胸怀坦荡。

1995年8月8日,林宗棠著文《敢不敢拿世界冠军》。书中说,一定要敢拿世界冠军,也一定有智慧、有能力拿世界冠军。他还说:“困难是检验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试金石。”相信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实践论》、《矛盾论》做武器,分析矛盾、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夺取全胜。这是他一生的座右铭,也是他生平奋斗轨迹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