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3759100000027

第27章 波折与缓慢发展时期(1966—1976)(5)

4—12月南昌、沈阳、郑州航空工业学校和太原、株洲、沈阳、黔北航空工业基地(061基地,地空导弹生产基地)、贵州航空工业基地的航空技工学校先后恢复招生。

5月4—19日英国罗·罗公司技术董事胡克一行4人访问中国航空工业,与中方技术人员进行广泛的技术座谈。18日中国提出希望购买一批斯贝发动机。

5月5日叶剑英副主席在成都听取歼7飞机改型情况汇报时指出:“一切改进都要经过试验。”

5月1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整顿国防工业产品质量和配套问题的指示》,指出:“要以抓援外促质量,抓歼6促其他,抓航空工业促国防工业的精神,认真整顿产品质量,狠抓配套和零备件生产,在今明两年内从根本上改变质量不好、配套不全和零备件不足的局面。”据此,三机部所属单位相继展开第二次产品质量整顿工作。

5月18日—6月1日应罗马尼亚机器制造工业部的邀请,三机部党的核心小组成员王俊杰率领航空工业考察团一行10人,在罗考察了苏制米格-21改进型飞机。7月21日—9月2日,张金波领队一行11人赴朝鲜考察苏制米格-21改进型飞机。

5月19日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副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听取英国罗·罗公司技术董事胡克来华座谈情况的汇报。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慎重考虑专利问题,不能按他的建议把我们拖到80年代去;要有信心,下决心,改变航空工业落后面貌;买专利要定个方向,可以谈判,但要学个乖;要互利,要搭配起来买;发动机是关键,是心脏,没有发动机怎么上天。”

5月叶剑英副主席主持军委办公会议,审议并决定歼7Ⅰ型飞机按“三改”状态重新进行试制定型。所谓“三改”即增加一门左炮、进气道唇口改钝、进气道调节锥改为无级调节。1973年,“三改”状态的歼7Ⅰ飞机试制成功,交付试飞。

6月16—27日三机部和航空研究院在北京召开航空标准化工作会议。会议提出,在“四五”期间航空工业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是“立足战备,质量第一,整顿提高,补缺配套”。

6月24日三机部发出《关于开展工程质量和安全大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单位立即展开一次群众性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大检查运动。

7月1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防工办决定歼8飞机在沈阳飞机厂试制的基础上安排小批量生产。

7月19日中国飞机验收小组一行8人在英国检验购买的6架三叉戟飞机。1973年4月6日结束验收。

7月26—28日空军和炮兵在安徽芜湖召开歼教5改装炮兵侦察校射飞机方案讨论会。会议要求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承担设计任务,5710厂负责改装施工。1974年5月7—10日,在北京召开歼教5改装炮兵侦察校射飞机鉴定会。7月24日,空军和炮兵发文认为改装是成功的,同意改装方案定型。该机称为歼教5侦。

8月12日国防工业各部联合发出加强国防工业计量工作的通知,确定将航空计量检定研究所建成国防工业开展长度、力学、热学等部级量值传递、计量管理和计量科研的机构,作为各部开展计量工作的参谋,对所属计量站进行业务指导。据此该所进行扩建。

8月12日三机部颁发《关于工厂整顿产品质量工作的验收标准》。标准共分7个方面:1.质量思想整顿。2.产品质量整顿,达到优质产品标准是:产品质量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能够稳定可靠地进行成批生产;产品生产的人员、技术、物质条件稳定可靠,处于良好状态。3.组织机构整顿。4.规章制度整顿。5.技术基础整顿。6.培养技术队伍。7.检查、验收办法。

8月三机部在宝鸡航空仪表厂召开机载设备工厂整顿产品质量、加强技术管理座谈会,吴融锋副部长主持。会议重新讨论了各项技术管理制度。1973年9月,吴融锋在该厂主持召开整顿产品质量验收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部属各机载设备厂和陕西省各国防工厂代表343人。

9月29日航空研究院批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上报的新型歼击机歼13设计方案,指出该机将接替歼6作为下一代前线歼击机的主力机装备部队,要求突出机动性,大力减轻起飞总重,力争推重比达到或超过1.2,并争取续航时间大于歼6的。歼13主要战术技术指标:最大马赫数不小于2.0,静升限大于18千米,主要作战高度3000~10000米,作战速度马赫数0.7~1.5,航程不小于2000千米、带副油箱不小于3000千米,起降滑跑距离约500米,起飞总重约9吨。后来设计指标不断改变提高。到1982年转为新歼研制,重新进行方案论证。

9月成都飞机厂生产的歼7Ⅰ飞机交付空军部队试用。

10月15—26日三机部和航空研究院联合在四川安县召开《航空气动力手册》编写和风洞试验数据修正与使用方法研究专题会议,风洞指挥部主持。出席会议的有国内从事航空气动力研究、设计、试验和试飞工作的31个单位129名代表。会议决定开展《航空气动力手册》编写和风洞试验数据修正与使用方法研究。至80年代初,先后完成了《航空气动力手册》、《直升机气动力手册》、《国内低速风洞天平手册》、《国内高速风洞天平手册》、《国外低速风洞天平手册》以及《气动弹性手册》等一批资料手册。建立了全国风洞试验误差统一标准修正带,解决了风洞试验数据的作用与修正问题。会议还成立了跨部门的空气动力攻关、协调组织,多年来一直坚持有关的科研活动。

10月在沈阳召开的飞机设计研究经验交流会上,航空研究院首次正式提出正确处理预先研究与型号研制的关系和加强预先研究的问题。12月1日,航空研究院发出《关于积极开展航空科学技术预先研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所做好预先研究的保证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好远与近、预先研究与型号设计、主机与辅机、学习与创新、需要与可能等几个关系。

11月7日—12月10日三机部在北京召开航空工业会议。到会的有各大军区,省、市国防工办,各生产建设单位领导人和部分工人、技术人员,共400余人。会议传达贯彻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副主席等关于航空产品质量的指示和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整顿国防工业产品质量和加强配套问题的指示》。会后,多数工厂制定了在两年内根本扭转产品质量问题的措施,并不同程度地做了一些质量整顿工作。

11月15日叶剑英副主席在《关于歼9飞机研制问题的报告》中批示:“歼6、歼6Ⅲ未过关,歼7只做原型机,歼8未定型,又跑到歼9,何不集中科研力量把歼6及歼6Ⅲ、歼7、歼8搞好后再搞其他?逐级递升,是否有好高鹜远的毛病。”叶剑英的批示,指出了航空工业拉长型号战线的问题。

11月24日—12月15日奥地利航空发动机设计师费迪南·布兰德奈尔访问北京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和沈阳航空发动机厂。12月13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布兰德奈尔,段子俊、沈元、吴仲华、李志和张池等参加接见,周总理详细地询问发动机的发展史。这是新中国国防科研单位首次接待西方国家专家。

11月28日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高空无人驾驶照相侦察机无侦5,在辽宁首飞成功,总设计师杨为民。首飞投放高度13000米,航程320千米。1977年12月—1978年5月进行了设计定型试飞,1980年底批准设计定型。1981年开始装备部队。

11月28日、12月6日叶剑英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先后对歼6飞机发动机涡轮轴的质量事故提出严厉批评。

12月1日三机部恢复部、局机构。即:政治部,第一、第二、第三生产局,综合计划局、科学技术局、教育局、基本建设局、物资局和办公厅。同时宣布政治部与各局、厅的负责人。

12月28日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叶剑英副主席在北京主持召开航空汇报会,着重研究航空科研体制问题,确定科研、生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基本原则。

会议于12月28日正式开始,1973年2月28日闭会。出席会议的有:三机部、航空研究院、上海机电局、航天三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会议分飞机、发动机、导弹3个组展开讨论。叶剑英强调:“我们名义上是座谈,实际是呼吁,怎样把航空工业搞上去?现在的情况可以说不能再忍耐了。”他还指出:要有牢固的成套观念,生产定线,产品定型,协作定点,发展飞机要从实际出发,要注意继承性,一代一代搞,不能没有父亲就要造个儿子。”并告诫:“人力、物力的损失可以补偿,时间上的损失无法补偿。”最后,他明确提出部、院结合,厂、所挂钩,科研、生产“一担挑”的航空工业生产、科研的管理体制原则。

12月29日三机部决定将运8飞机从西安飞机厂转到新建的汉中航空工业基地试制生产。

12月三机部在无锡召开物资、财务会议。会议强调建立、健全物资管理机构,加强器材质量管理和搞好综合平衡,厉行节约,清仓挖潜,加速周转;号召加强经济核算,减少资金占用,扭转企业亏损。会议对加强物资管理和财务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2月飞机静电实验室在陕西阎良空军试飞基地建成。该实验室在国内首次取得了各种飞行环境的放电电流数据。

本年度至1972年底,部属企业126个,事业单位53个,职工人数391876人。固定资产原值334963万元;全年基建投资25773万元;工业总产值144187万元,其中民品产值6052万元;实现利润2232万元;销售收入131606万元;科研试制费7947万元。排故后交付1971年积压在厂的飞机806架,交付1972年新生产的飞机142架,制造发动机2458台,交付导弹465枚。3所航空高等院校招收第二届普通班学员2384人,工人进修班117人;在校普通班学员3846人,进修班117人;普通班学员毕业111人。中等专业学校恢复3所;开办技校7所,招生729人。

1973年

1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成立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的批复》,曹里怀任主任,委员12人。

1月11日三机部批准在南京航空学院建设以试验研究直升机为主的强度实验室和风洞试验研究室。为使南航逐步形成强度试验研究能力和华东地区空气动力试验研究能力,部决定“四五”期间分期分批在南航建成强度(包括静力、疲劳和振动)实验室和高、低速风洞。1974年6月26日,部又批准在南航建设旋翼振动试验点的方案。

1月航空涡轮轴发动机研究所自行设计的涡轮轴发动机试车台建成。该试验台1969年开始设计,1970年10月完成全套图样,1971年底完成加工,1972年底安装完毕。1975年初投入使用。

2月10日—3月11日三机部在北京召开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座谈会。3所航空院校代表30人参加。会议讨论了院校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以及专业设置和调整等问题。

2月解放军空军试飞基地在河北涿县机场利用轰5弹射试验机成功进行空中真人弹射试验。

3月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飞机工厂试飞体制问题的批复》,同意试飞工作改由工厂党委统一领导,试飞员由空军派遣驻厂,航空调度由空军统一管理,试行《航空工厂试飞工作暂行条例》。

3月12日英国罗·罗公司董事长基思等访华。英方表示可向中国单独出售民用斯贝发动机专利,不能出售军用斯贝发动机专利。

3月16日中央军委任命余启龙、周兆平、徐昌裕、叶正大为航空研究院副院长,黄继甫为副政委,王工学为政治部主任。

3月20日—4月3日三机部在天津召开航空工业基本建设工作会议,贯彻全国计划会议关于缩短基建战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狠抓投资效果的精神,部署1973年基建任务。会议提出停缓建21个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50个;强调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恢复没有设计任务书不能进行初步设计,没有设计不能施工,项目建成后要向国家交工验收等规定。会后又停缓建10个项目。

3月28日航空研究院(六院)改由三机部领导,副部长段子俊兼任院长,夏屏西任政治委员。8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同意将第六研究院划归三机部建制领导》的文件。同时航空研究院的任务调整为:负责新机和现役机种改型的论证、协调、设计、试验、定型;负责组织和归口管理航空科研的远景设想,预先研究和理论研究工作,及大型试验设备的建设。航空工业科研生产一体化体制建设提到议事日程。

3月三机部向国务院呈送《关于中国航空学会恢复活动和〈航空知识〉杂志恢复出版的报告》。报告立即得到叶剑英副主席、李先念副总理的批准。据此,学会理事长沈元在北航党委领导下组织北航恢复学会办事机构和《航空知识》编辑部。1974年1月,《航空知识》杂志复刊,学会秘书处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