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3759100000034

第34章 恢复与振兴发展时期(1977—1999年4月)(4)

9月洛阳航空火力控制研究所、573厂研制成功920B红外方位仪。该产品解决了空军部队夜战发现和跟踪目标的难题,填补了我国机载红外设备的空白。

9月中国第一个大型、通用、高效航空结构静力分析应用软件系统——航空结构分析系统Ⅰ型(HAJIF-1)在陕西耀县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开发成功,系统主任工程师冯钟越。

9月北京航空学院研制成功LGY微型轴承摩擦力矩测量仪,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10月30日中航技与美国麦道公司签订DC-9飞机主起落架舱门带料加工的基本协议,在上海飞机制造厂生产100架份起落架舱门,成交额136万美元。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个转包生产合同,由此拉开了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的序幕。

10月瑞典航空研究院(FFA)院长逊丁率3人代表团访问中国航空研究院。双方由徐昌裕和逊丁草签了《中国航空研究院与瑞典航空研究院科技合作议定书》。1980年10月,以许明修副院长为首的中国航空科学院代表团一行5人回访瑞典航空研究院。10月31日,双方正式签署《中国航空研究院与瑞典航空研究院科技合作议定书》,确定在航空科技的5个领域内开展课题合作。

11月1日广东省同意三机部建立中航技广州分公司和深圳市办事处,并同意在深圳建立一个对外服务的模具生产厂。深圳市办事处发展成为中航技深圳工贸中心,后更名为中航技深圳公司。

11月7—19日英国皇家飞机研究院(RAE)副院长罗杰斯博士等3人应邀来华访问,参观了航空工业的一些厂所,并对我国的航空科研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其中包括购买国外测试设备。

11月12日国内制造的斯贝MK202(国内命名涡扇9)发动机成功通过150小时长期试车,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英国技术条件的规定。这表明中国已经具有利用引进毛坯制造斯贝发动机的能力,从此有了一种推力适中的涡轮风扇发动机。

斯贝发动机安排在西安航空发动机厂试制;发动机上的58项附属件分别安排在陕西、北京、南京、长春等地的23个辅机厂同时进行试制(此次考核装用英制附件)。1979年8月试制出首批2台发动机,年底共试制出4台发动机。到1980年6月,由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和三机部所属74个厂所承制的原材料、大型锻铸件和成品、附件的1096项中,已有948项签订了供货协议,占总数的86.5%,其中金属材料已试制成功72.5%。

12月2日沈阳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所研制的涡扇6发动机主机成功进行2次地面试车,试验实测推力71.6千牛。试车证明,涡扇6发动机主机攻克了喘振、高温和振动三大技术关键。

12月5日上海航空电子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多普勒半自动导航系统(300号)经航定委批准设计定型。该系统于1971年开始研制,1980年在海军别6水上飞机上完成飞行试验,1981年装在别6飞机上试用。

12月15日“六五”期间,航空工业有34项科研课题被列入国防工业重点基础应用技术和预研项目。其中关键项目有:某发动机预研,飞机主动控制技术研究,现代火控系统研究,机载设备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断裂力学和疲劳理论的研究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新材料、新工艺课题。重大课题研究有:空气动力学,飞行品质和飞行试验技术,结构强度、刚度,发动机,导弹与火控,机载设备,计算机应用等。此外还有厂所研究项目多项。

12月19日三机部党组纪律检查委员会正式成立,朱涤新任第一书记,侯鸿业任书记。

12月31日航定委同意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白天型设计定型。1980年3月2日,国家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在北京南苑机场召开了歼8白天型飞机定型会议,正式批准该机定型。中央军委领导徐向前、王震、耿飙、杨得志、李德生、张爱萍和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成员洪学智、王平等参加会议。歼8飞机总设计师顾诵芬,试飞员鹿鸣东、滑俊、王昂,飞行指挥员苏国华等。

歼8白天型飞机的机动性和火力明显优于歼7。该机前后共进行了475项重大试验,1.1万余次高低速风洞试验,1016个起降、628小时的试飞。攻克了:高空大马赫数较长时间飞行时,后机身温度过高,致使阻力伞和伞舱烧坏;垂直特技飞行时,发现侧滑现象;发动机空中停车;方向舵阻尼筒阻尼作用不足,导致低空大表速时将垂尾尾尖飞掉等许多技术关键。飞机采用的438项成品、367项材料全部立足国内供应。其中新成品185项,已设计定型170项;新材料41项,已鉴定39项;装用沈阳航空发动机公司改进设计的涡喷7甲发动机。

12月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SZC-Ⅰ型三坐标测量机。它是一种高效率、数字化的精密测量设备,为航空工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技术提供了一项关键设备。

12月襄樊航空救生设备研究所研制的HTY-3型火箭弹射座椅(为歼8飞机配套),经航定委批准设计定型。

本年度航空工业实行工作着重点转移的第一年,也是航空工业开始大转折的一年,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进展。至1979年底,部属企业111个,事业单位102个,职工人数431364人。固定资产原值512743万元;全年基建投资18782万元;销售收入187069万元;科研试制费15311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41462万元,其中民品产值17495万元;交付飞机590架,发动机2642台,导弹1291枚;修理飞机990架;消灭了经营性亏损企业,实现利润1.2亿元。6所航空院校在校学生1.4万人,招收研究生490人,相当于历年招收人数的总和。2所中专学校、52所技工学校共有学生5万人;院校毕业生1049人,其中技工生733人、进修班316人。

1980年

1月1日涡桨5甲发动机在哈尔滨航空发动机厂研制成功,航定委批准设计定型并转入小批生产。涡桨5甲装配于水轰5飞机,1969年该厂以涡桨5发动机为原准机开始研制。到1985年,共生产31台。

1月3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滑俊、王昂“科研试飞英雄”的荣誉称号,并颁发一级英模奖章。

1月5—16日三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王震到会讲话,吕东、段子俊在会上作报告。会议讨论并修改了《航空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宣布王南寿任科技委秘书长。

1月22日中国第一个航空惯导系统元件——5301液浮摆式加速度计在航空自动控制研究所研制成功。

1月26日—2月10日航空工业企事业领导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王震、薄一波、余秋里、方毅、康世恩等接见与会代表并讲话。会议提出航空工业“六五”期间总的设想:认真搞好“三个转轨”,即质量第一,科研先行,按经济规律办事。实现“三个一代”,即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争取“两个突破”,即在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方针上要有新突破;在贯彻“以出养进”的方针上要有所突破。会议明确了1980年、1981年两年的奋斗目标:解决“两七两八”(歼7Ⅱ、歼8白天型和全天候、运7、运8)设计定型遗留问题,达到生产定型,民品生产、利润和外汇收入都有较大增长。这次会议是航空工业进入80年代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航空工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1月26日—2月10日航空工业企业利润包干会议与企事业领导干部会议同时在北京举行。吕东部长强调:“要把利润包干作为航空工业搞好体制改革,努力按经济规律办事,扩大企业自主权的重要内容。”会议通过了利润定额上缴、超额分成、一定三年不变的利润包干办法。3月3日,三机部颁发上述航空工业企业利润留成办法。

2月4日财政部颁发《关于军工各部实行利润定额上缴、超额留用办法》,决定国家对三机部实行利润包干,规定航空工业每年上缴国家利润5000万元,超额利润全部留部使用,并一定6年不变。

2月11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运8飞机设计定型,投入成批生产。

运8飞机是一种军民两用型的中型运输机,是西安飞机厂参照苏联安-12飞机设计的,装有4台涡桨6发动机,机长34米、翼展38米、机高11米;最大平飞速度662千米/小时,最大航程5500千米,续航时间11小时。1972年,运8飞机开始逐步转到汉中基地陕西飞机厂生产。1976年9月25日,01架运8飞机圆满完成A情况悬空破坏试验。运8飞机的制造成功,对改善部队装备,增强空运、空投、空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月11日三机部在北京召开出国留学生工作会议,传达教育部和国务院科技干部局选派出国留学生的方针、原则和办法。

2月西安飞行试验研究所从法国引进飞行试验实时数据系统(代号骊山系统)。骊山系统是70年代末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是我国当时唯一的大型、完整的可编程序遥测系统,可缩短飞行试验周期,提高试飞质量。1982年12月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对我国航空试飞测试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月北京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主编的《飞机设计手册》出版。全书共分8册,1978年在三机部科技局的领导下开始编写工作。

3月19日三机部颁发《劳动工资工作管理四个暂行办法》,以加强劳动管理,加强责任制,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航空工业的劳动工资工作改革取得显著进展。1.在劳动制度方面,推行了劳动合同制,新招收工人全部实行了合同制,坚持了公平招工,统一考试,择优录用,以及先培训后上岗的办法。2.在工资制度方面,结合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承包责任制,在改进现行奖励办法的基础上,普遍实行了工资总额包干,部分企业进行了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浮动的试点。3.在机构改革方面,为适应企业“转轨变型”,企业本着“精简层次,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原则,改革了内部机制,增加了决策、指挥、经营、信息、开发、销售和外贸等机构;一些厂实行了部门职能管理与型号项目、专业技术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4.在横向联合方面,为了适应产品出口的需要,有些企业打破了地区、行业、部门界限,进行了横向联合和组织企业集团。5.在人事制度方面,为打破终身制,实行了层层的任期制、选聘制和聘任制等多种形式的干部制度,并建立了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严格的考核制度。

3月19日三机部颁发《扩大航空工业企业自主权暂行办法》,指出:对企业的扩权,以扩大企业的财权为主要内容,适当兼顾计划、物资、外事和人事劳资等方面的问题。暂行办法从18个方面扩大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1981年3月27日三机部颁发《航空工业扩大企业自主权暂行规定》,对1980年部颁发的暂行办法做了较大的修订,从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利润留成、资金、物资、固定资产、外贸、奖惩、人事和机构等10个方面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3月20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运10大型客机研制工作改为由三机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三机部为主的管理体制。上海市航空工业办公室同时也作为三机部领导管理上海市航空工业的机构。

4月3日三机部转发国家经委颁发的《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1981年3月19日,三机部颁发《航空工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十年规划(试行)》。规划提出到1989年要达到的主要目标是:普及教育,形成体系,全面控制,赶上先进,产品全优。1981年7月,部党组要求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推行全面质量管理。1983年全面质量管理试点单位扩大到25个。部又重新制定《1983—1985航空工业开创质量工作新局面的三年规划》。规划部署了4个方面的工作:改革质量管理体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对新机研制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质量立法工作,颁发指令性的质量管理文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产品创优。经过10年努力,航空工业全面质量管理取得很大发展。

4月5日中航技与埃及空军签署歼7飞机供货合同,包括60架歼7飞机,50台涡喷7备份发动机,以及500余项飞机零备件和测试设备。合同总金额2亿美元。

4月8日邓小平副主席在接见美国麦道公司总裁S.N.麦克唐纳时,指示三机部:“民用飞机总得在国内自己生产,不能一直向国外买……”

4月8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霹雳3号空空导弹设计定型,投入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