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3759100000035

第35章 恢复与振兴发展时期(1977—1999年4月)(5)

该导弹载机为歼8飞机,攻击方式为尾追,攻击对象为敌中型轰炸机和歼击轰炸机。洛阳空空导弹研究所负责导弹的图样设计、技术抓总以及产品总试和单元试验,株洲航空发动机厂承担发动机、翼面、舵机等零部件制造。1965年,完成原理样弹的图样设计,1966年8月试制出首批20发原理样弹。1968年6月试制出第二批20发样弹,并经地面发射试验,考核了设计工作的正确性。1969年8月,完成第三批即定型批产品试制。1972年5月,顺利完成地面对空中活动靶标的发射试验。1974年11月歼7飞机对靶机发射一枚霹雳3号导弹,一举击毁目标。霹雳3是在霹雳2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我国研制的第一代空空导弹,由于早炸问题未通过补充定型,部队未予列装,1983年7月停止生产。

4月15日—5月15日航空工业民品展销会在北京举行,展出了航空工业100多个单位的900多种民用产品。

4月19—26日航空工业民品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今后6年航空工业的民品发展规划,提出到1985年民品产值要占总产值的40%以上。

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取得成功。景德镇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江西直升机厂设计改装的4架“超黄蜂”舰载直升机,配合火箭发射,顺利完成遥测、航测、搜索、打捞等各项任务。

5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哈尔滨飞机厂组建运11飞机农业航空服务队,执行农、林、牧业的飞播、施肥、防火、灭虫、农业资源调查以及地质勘探等任务。

服务队成立之后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安徽、江苏、广西等十几个省区执行任务。灭虫率达90%以上,资源调查精确度在95%左右。地质探矿超过了过去航空物理探测飞行水平。1981年赵紫阳总理批示:“我赞成三机部党组积极发展民用飞机,为农林牧、石油、采矿、地质服务,应积极支持,逐步落实。”1984年,新疆石河子生产建设兵团购买10架运11,成立航空服务支队;同年,常州也成立了运11飞机航空服务队。

5月5—7月,航空自动控制研究所研制的中国第一套直升机641自动驾驶仪在河南新乡通过定型试飞。该驾驶仪是直6的配套系统,于1967年5月开始研制。

5月2—5月,中国制造的涡扇9(斯贝)发动机,按合同在英国成功进行了最终考核试验。在英国完成了高空模拟试车、-40℃条件下起动试车以及五大部件的循环疲劳强度试验,试验结果都符合技术要求。中英双方代表签署了中国制造涡扇9发动机考核成功的文件。涡扇9发动机的制造成功,填补了中国中等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空白。

6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重新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常规装备体制的通知》,要求凡是列入装备体制的项目,务求限期完成,未列入装备体制的定型装备,可视需要与可能,在编制长远规划时统筹考虑,列入科研计划,继续研制。

6月25日沈阳飞机公司(简称沈飞)1架歼8全天候飞机发生烧毁事故。10月10日,三机部在沈阳召开新机质量工作会议,总结新机质量工作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自行研制的歼8全天候飞机烧毁的教训。此后,航空产品质量控制真正开始由生产过程扩大到设计、试制、生产、试飞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6月30日中航技与英国马可尼公司、史密斯公司在英国签订合作改装歼7飞机为歼7M飞机的2个合同。合同规定:引进马可尼公司提供的平视显示器、静止变流器、雷达测距器、大气数据计算机、通信电台、照相枪,引进史密斯公司的雷达高度表,共购买124套设备用于改装100架歼7飞机。

此前,双方从1979年3月开始,进行了10轮互访和会谈。歼7M飞机要在歼7Ⅱ型机的基础上,加装由英国引进的电子火控设备系统和国内相应配套设备设计改型而成。

6月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副局长洛夫莱斯为首的航空代表团一行10人,首次访问中国航空研究院。9月,以徐昌裕为首的中国航空研究院代表团一行11人对NASA进行回访。1983年5月,中国航空研究院张池副院长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副局长克雷布洛克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研究院和美利坚合众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航空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

7月2日中航技与法国宇航公司和透博梅卡公司在北京分别签订引进“海豚”直升机及其阿赫耶涡轮轴发动机的生产专利合同。合同包括法方提供50架份不同层次的直升机硬件、125台不同层次的发动机硬件的条款。10月10日,经两国政府批准,合同开始生效。这是中国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第一种整机。引进办法是先购买零部件在国内装配,然后逐步过渡到自行生产。

在引进过程中,1979年10月和1980年4月,三机部崔光炜副部长曾先后两次率直升机考察组赴美国和法国考察,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引进美国贝尔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许可权;二是引进法国宇航公司的“海豚”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制造许可权。就经济、技术、部件返销、整机出口限制等10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决定选用第二方案。

“海豚”是法国宇航公司研制生产的中小型民用多用途直升机,1979年研制成功,属第三代直升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进该项目,具有新工艺多、新技术多、加工要求高、制造难度大的特点;由国拨科研试制费,改为工厂贷款和自筹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这在中国航空工业是第一次。“海豚”直升机由哈尔滨飞机公司(简称哈飞)承担生产机体和总装任务,命名为直9;阿赫耶发动机由株洲航空发动机厂生产,命名为涡轴8;哈尔滨航空发动机公司生产主减速器等传动装置;保定螺旋桨厂生产主桨毂和尾桨;中航技负责对外联系和商务工作。

7月9日邓小平副主席视察成都飞机公司,提出军用飞机研制、生产要同军队搞合同制,新产品研制要注意继承性。

7月12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国务院国防工办关于军品动员座谈会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根据战略布局、装备体制和经济合理的原则,对原有军品动员线采取继续生产、保存能力、撤销、合并、转出等方法加以整顿。

7月17日三机部颁发《第三机械工业部高等院校实行经费预算包干的实施细则》,规定部属高等院校实行经费包干。改革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经费按预算拨款,年终结余上缴的财务管理体制。

8月2日中共中央任命莫文祥、王其恭为三机部党组副书记,崔光炜为党组成员,王晓光、吴瑕(兼沈阳航空发动机公司党委书记)、姜燮生(兼成都航空发动机厂厂长)、何文治为副部长,吴继周、李兆翔为顾问。

8月12日经三机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福建分公司暨厦门办事处成立。

9月1日1980年国家质量授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航空工业有11项产品获奖。

其中2项为国家金质奖产品:陕西东风仪表厂生产的BJ-14全液浮加速度表,新乡巴山机械厂生产的765号、630号特种网。另有8项产品被评为部级优质产品。

9月1日株洲航空发动机厂研制的活塞6丁发动机(装配运11飞机)通过试车考核,起飞功率提高到220.7千瓦。

9月4日总参谋部、国防工办批准歼8Ⅱ飞机战术技术要求:全天候歼击机,能在昼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拦截敌轰炸机、歼击轰炸机,能与敌歼击机空战并夺取制空权,兼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改进的重点是两侧进气,换装增大推力的发动机,改进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及瞄准控制系统。飞机性能:飞机的中、低空最大表速不低于1300千米/小时,低空机动性、跨声速性能比歼8原型机有一定的改善等。

9月4日西安飞机公司(简称西飞)同加拿大航空公司签订CL-215森林灭火机加工合同。这是该公司签订的第一个“来图来料”加工合同。1980年12月同美国波音公司签订波音737、波音747飞机106项零件转包生产合同。随后,波音公司先后派7批28人次到西飞进行考察,从原材料、工装设计、成品检验到生产、质量管理,逐项进行细致的检查,共提出118条意见。西飞进行了认真的技术改造和管理改革,波音公司于1981年12月经过考核鉴定,颁发西飞合格证书,同意正式投入零件生产。

9月9日航定委批准贵州航空工业基地改进的歼6甲飞机生产定型,投入成批生产。

9月26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喷气旅客机运10在上海大场机场首飞成功,总设计师马凤山,试飞员王金大。首飞领导小组组长何文治。

1981年1月—1983年12月,运10先后转场北京、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等地,试飞情况良好。1984年1月31日,运10从成都试航拉萨成功,开创了国产大型旅客飞机飞越世界屋脊的先例。大量科研试飞表明,运10的稳定性能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指标。1981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简称民航总局)对运10飞机研制提出意见,认为该机还有不少重大技术问题有待解决。1981年2月11日,三机部上报意见认为中途停下,损失太大,设想提高运10飞机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1981年12月18日,中国民航总局向国家计委并国务院报送《关于运10飞机有关问题的报告》。认为:该机安全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经济性差,民航是否采用只能在定型后才能正式表态。1985年2月运10飞机停止研制。

运10飞机最大起飞重量110吨,最大着陆重量83吨,最大商载20吨,最大巡航速度974千米/小时,最大巡航高度12000米,最大航程8300千米。

9月贵州双阳飞机公司生产的歼7Ⅱ飞机首飞成功。

9月北京航空计量检定研究所研制成功30吨直接加载测力机。这是中国第一台用于校准高精度力传感器的标准设备,其力值精度达到十万分之一,后被指定为中国力值计的国家级标准。

10月5—10日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航海模型比赛中,浙江、湖南、上海、贵州等地的航模队使用株洲航空发动机厂研制的HM-10型航模发动机,先后8次打破A3级航模竞赛世界纪录。该产品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受到国内外航模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10月6日中央组织部任命刘鸿志为三机部航空研究院党委书记,孙志端为第一副院长、副书记。

10月8日为了加强对供销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和经营管理,三机部决定撤销成件配套公司,其业务并到物资局,民品销售工作由物资局负责,一个机构两个名称(对外称中国航空器材供销公司)。各地区物资供应站(处)也相应实行一个机构,两个名称。它们分别是沈阳、北京、西安、武汉、南京、上海、南昌、成都、贵阳分公司。

10月10日株洲航空发动机厂开始按制造许可权合同试制法国透博梅卡公司的阿赫耶IC涡轮轴发动机,配装直9直升机。1985年,株洲航空发动机厂制造的涡轮轴发动机通过了中法双方试车考核,后来又通过了各项特种工艺考核。1987年6月,法方签发了该机制造许可权考核证书。国产发动机型号命名为涡轴8和涡轴8A。原材料等立足国内试制工作也已展开。截至1988年,该两型发动机共生产67台。

10月16日南京航空学院研制的“长空”1号无人驾驶取样机,参加核试验穿云取样,获得圆满成功。

10月30日三机部批准贵州航空工业基地460厂、170厂、100厂、第二设计所及601库共同组成贵州航空发动机公司,对外名称为国营黎阳机械公司。实行独立核算。

10月北京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从美国标准协会(NSA)引进全套美国军用标准。1982年5月,该所又与法国宇航标准局(BNAE)达成购置整套航空标准的协议。同时,引进美国自动工程协会(SAE)航空部分标准。上述标准的引进,为中国航空标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0月中国航空研究院与瑞典航空研究院签订航空科技合作议定书。

11月5日西安航空工业学校和成都航空工业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1月26日三机部出国留学人员考核管理委员会成立,徐昌裕任主任,并决定1981—1983年航空工业共派出480名出国留学生。

11月三机部开始组织编写《航空发动机通用规范》(含《航空涡喷、涡扇发动机通用规范》、《航空涡轴、涡桨发动机通用规范》)。1987年经国防科工委批准,作为国家军工标准,颁布试行。这一规范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改进改型和质量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11月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评选委员会授予三机部重大技术改进项目奖152项,其中一等奖11项,包括歼7Ⅱ、运7、运8飞机,涡喷7乙、涡桨5甲发动机等;二等奖48项;三等奖67项;四等奖26项。

12月15日中航技与约旦德法夫公司联合参加阿布·鲁赛住宅工程的国际投标,获揭标第一名。1981年5月26日与约旦住房公司正式签订合同。这是中国在约旦中标的第一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