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航空工业开始全面贯彻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思想。至1982年底,部属企业115个,事业单位108个,职工人数505187人。固定资产原值567121万元;全年基建投资32201万元;工业总产值218245万元,其中民品产值58910万元;交付飞机307架,发动机1031台,导弹762枚;实现利润18831万元;外贸成交2.28亿美元,收汇1.46亿美元,实现利润8000万元。航空院校毕业生9983人,其中研究生565人、本科生2649人、专科生312人、技工生6457人;另技工学校内训毕业生3800人。
1983年
1月8—19日航空工业企事业领导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成立了第二届航空工业科学技术委员会,性质和第一届不同,是部领导的参谋机构,是行政实体;正式确定以出口创汇的利润为主,逐步实现航空工业科研试验手段“小配套”。1984年11月正式提出《科研试验设备‘小配套’建设规划方案(送审稿)》。
2月18日以张池为团长的中国航空科技代表团访问意大利27个航空单位。9月1—14日,意大利航空科技代表团回访中国9个航空单位,双方同意就4个课题开展合作研究。
2月沈阳航空发动机公司与大庆油田签订提供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涡喷6改Ⅰ型热电联供机组合同。11月,双方又签订提供涡喷6改型注水机组的合同。1984年8月,第一套发电机组在油田并网发电。注水机组也在油田投入注水与供热。该公司创造了“买气卖电”的经营方式,即热电联供机组的运行、维修由公司负责;公司向油田买天然气,发出的电力卖给油田使用。
3月1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在国防科工委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多花点力量,把航空工业搞上去,如直升机是否可以快一点搞。像西藏、新疆边境哨所一年有一半时间上不去,信也送不上去。他们迫切要求每个地方配一两架直升机搞运输,两三年内,把这两个军区装备起来。”
3月10—16日航空工业部在南京召开“长空”1C大机动靶机方案论证会,确定了具体战术技术指标,签订了技术经济协议与订货合同。1983年5月7日,航空工业部向南京航空学院正式下达研制任务。1984年4月,总参谋部和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准航空工业部和空军联合上报的大机动靶机研制技术方案。
3月16日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研制的涡扇9改型9561千瓦舰用燃气轮机(即涡扇9改Ⅱ型)性能样机运行试验结束。1987年8月,生产样机总装完毕。12月开始进入150小时持久试车。
3月21日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强5Ⅲ型外销飞机,在该国拉菲克基地举行移交仪式,中航技副董事长赵光琛等5人组成中国代表团应邀参加。3月23日,在巴国庆庆祝活动表演中,强5Ⅲ飞机出色地进行低空特技飞行,当离地80米侧飞通过检阅台时,巴方一位空军将领对中国代表团说:“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你们的骄傲。”强5Ⅲ飞机,被称为南亚次大陆的“猎鹰”。
3月24—28日中国航空学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西安召开,季文美当选为理事长。
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任命朱立民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驻航空工业部纪检组组长。
3月从本月起,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先后成立11个专业组:飞机专业组、发动机专业组、武器系统专业组、飞机控制与导航专业组、机载设备专业组、材料工艺专业组、测试设备与计算技术专业组(7月分为设备与测试技术和计算技术2个专业组)、管理科学专业组、人力与智力开发专业组、发展战略研究组。
3月航空工业部对空空导弹的研制型号进行清理,决定撤销霹雳3号、霹雳6号、霹雳5甲空空导弹的研制任务。
4月15日列入全国第一批整顿重点的大型骨干企业沈阳飞机公司,正式通过由航空工业部、辽宁省、沈阳市联合组织的验收组的验收。这是航空工业第一个验收合格的企业。
4月20—22日航空工业部在江西直升机厂召开昌河牌CH6830型旅行车鉴定会,并向工厂颁发鉴定合格证书。
4月波音公司和西安飞机公司签订合同:西飞公司自行进料转包生产100件波音737垂直安定面,总金额1700多万美元。中国航空工业由来料加工发展到进料加工,第一次承制当代先进客机的大部件。
5月11日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在湖南株洲成立。4月15日,国防科工委批准将株洲航空发动机厂和株洲航空发动机研究所联合组成该公司。
5月22日法国宇航院代表团访问中国14个航空厂所、院校,初步商定在空气动力、推进技术、气动弹性、航空材料和测试技术等5个领域开展合作。1985年1月,高镇宁副部长率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回访法国,正式签署两国航空研究院的科技合作议定书。
5月24日西安飞行试验研究所改为西安飞行试验研究中心(简称试飞中心)。1989年改为西安飞行试验研究院。
5月30日中国政府和罗马尼亚政府签订航空仪表合同。中方为罗方建设DT-2陀螺电机生产线和膜盒仪表生产线,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完成。
5月中国航空研究院与美国航空航天局签订航空科技合作议定书。
6月30日—7月6日航空工业部在西安召开科研领导干部会议,高镇宁副部长主持,113人参加。会议提出:以科研为中心,认真整顿机构体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员的技术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严格按照科研规律,建立严密的科研程序和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工作,确保各类数据资料完整、准确、有利地使用;认真整顿财务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继续大力整顿试验研究手段等。
6月移植于油田回收轻烃和净化脱水处理的航空气体膨胀制冷技术通过技术鉴定。7月22日,国务院领导就此做出批示,要求认真组织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
6月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机载码声器(XHQ-1-1)。机载码声器是一种数字语音合成装置,采用了时间信息压缩技术,填补了国内把码声技术用于机载设备的空白。
7月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低速风洞尾撑大迎角试验系统。
7月舰用海鹰1号“三改”研制工作在南昌飞机厂正式开始,改型后的导弹命名为海鹰1甲。主要改进有:提高抗电子干扰及抗海浪杂波干扰能力;降低导弹平飞高度;扩大导弹的射界。1985年9月,海鹰1甲导弹在海军试验基地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取得4发4中的好成绩。
8月1日经国防科工委和航空工业部批准,新航机械公司在河南新乡成立。该公司由豫北机械厂、新乡平原机械厂、新乡豫新机械厂联合组建。
8月2日中共中央任命郭允中为航空工业部党组成员。
8月16日航空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企业现代化管理座谈会。会议评价了企业推广应用计划评审技术、价值工程、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市场预测、计算机辅助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效果,提出从航空工业部到各企业都应思考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长、近期计划。
8月18日沈阳航空发动机公司改型研制的涡喷6甲发动机经航定委批准,设计定型并投入生产使用,技术总负责人程华明。
该机是涡喷6的改进型,增大了进气流量,提高了涡轮前温度,增设了零级可调防喘系统,发动机推力增加,稳定工作范围扩大,适合于强击机使用。1965年开始该机的改型试验,当时为歼6Ⅲ飞机配套。1979年10月正式确定用作强5Ⅰ强击机的动力装置,1981年3月通过鉴定试车,1982年12月通过鉴定试飞。
8月20—24日航空工业部在哈尔滨飞机公司召开飞机适航性工程代表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了中国飞机适航性工程代表的性质和职责。
8月23日中国引进的第一只热气球在河南安阳首次自由飞成功,飞行员刘连成、郝东山、宋茂森。
8月中国向埃及出口的歼7ⅡA、歼6飞机在埃及、美国“明星83”联合军事演习中,表现出色。
美方参加演习的是70年代后期大量装备美国部队的超声速舰载战斗机F-14,它装有先进的机载设备和空空导弹,能够同时捕获6个空中目标,并在80英里[1]以外发现并击中目标。埃方参加的歼7飞机担任拦截任务,与F-14进行空中格斗,共进行5次,3次命中F-14。埃空军认为,歼7飞机性能很好。
9月6日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批准将运8飞机改装为海上巡逻侦察机。该机是运8飞机的第一种改进型,其研制原则是:飞得准、找得到、查得明。设计原则是:气动外形不作大的更改;基本不变动燃油、操纵、液压、冷气系统;取消尾炮、担架、部分座椅和氧气设备。1985年9月2日,首架运8海上巡逻机在经过对相关设备的性能验证试飞和作战剖面性能试飞后,在北京正式通过技术鉴定并交付海军使用。
9月9—16日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在北戴河召开发动机专业组会议,审查、评议新歼击机(后命名为歼10)选用发动机问题。会议以无记名投票、加权平均的方式,从涡扇6改、涡喷15和“太行”3种发动机中,为该机推荐了“太行”发动机。当时科工委未予采纳,而决定用涡喷15作为该机动力。
9月24—30日在美国召开的国际航联第76届代表大会上,中国航空运动协会(简称中国航协)副主席秦笃训当选为国际航联副主席。
9月洛阳空空导弹设计研究所开始执行霹雳8号导弹及其配套产品的专有生产技术合同,总工程师张和生。
霹雳8是第三代红外近距全向格斗型空空导弹。1982年经国家论证后,决定启动该项目。至1989年4月圆满完成任务。
9月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研制成功流场彩色图像显示技术。该技术是国外新出现的一项风洞试验技术,可形成低速风洞模型空间流场压力信号的彩色图像。
9月航空工业部7项军品获国家银质奖,35项产品获部优质奖。
9月北京航空学院设计制造的“蜜蜂”2(单座型)、“蜜蜂”3(双座型)和石家庄飞机厂设计制造的“蜻蜓”5(单座型)、“蜻蜓”5甲(双座型)等超轻型飞机相继研制成功。此后,石家庄飞机厂研制成功“蜻蜓”5乙、“蜻蜓”6,均通过技术鉴定。此外,北航设计制造的“伞翼”5号、西工大设计的D-4多用途小型遥控飞机也相继上天试飞。
10月16日中国第一台大型地面训练设备歼6飞行模拟机,由北京航空学院、北京曙光电机厂和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并正式通过国家技术鉴定。该机为中国空军提供了进行试验和训练的先进技术手段。11月1日,王震、杨尚昆、余秋里、张廷发等到现场参观。
10月25日经航空工业部党组批准,神剑文学艺术学会航空分会在北京成立,王振乾任主席。
10月26日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准歼8Ⅱ飞机研制方案。该机是具有拦截能力的全天候歼击机,能在昼间、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拦截敌轰炸机、歼击轰炸机,能与敌歼击机空战。主要改进是两侧进气,换装增大推力的发动机,改进机载电子设备、电子干扰设备、武器火控及飞行控制系统。
10月兰州航空电动机构厂试制生产的GGP-1高速工业平缝机荣获国家经委颁发的1983年优秀新产品证书(即“金龙奖”)。
11月1—3日上海大场航空发动机露天标准试车台在上海通过航空工业部和航定委、空军工程部联合组织的技术鉴定。1982年9月,航空工业部决定将大场航空发动机反推力装置试验台改建为航空发动机露天标准试车台。
11月7—30日国家经委在北京举办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全国新产品展览会。航空工业部有250项产品参展。赵紫阳、万里、郝建秀、王任重、李鹏、张劲夫等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参观了航空展品。
11月11日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原沈阳航空发动机公司)生产的涡喷7乙发动机通过转厂生产技术鉴定。该公司增设生产点扩大生产(原由贵州航空发动机公司生产涡喷7乙),经过10个月的努力,做到当年准备,当年产出,当年通过转厂生产鉴定。
11月19—23日航空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二次航空科技情报工作会议,部属102个厂所、院校的137名代表参会。会议制定了《航空科技情报工作条例》和《航空科技情报工作规划纲要》。
11月《航空工业科技词典》正式出版。
12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姜燮生为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高镇宁兼任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2月15—17日航空工业部在哈尔滨飞机厂召开WJ120微型载重汽车及DA462发动机预鉴定会,并向工厂颁发预鉴定合格证书。
12月19日经航空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空军司令部、空军工程部联合批复,西安飞机厂研制的轰6增装自卫警戒干扰设备飞机通过技术鉴定,交付部队使用。
12月21日航空工业部37项成果荣获国家发明奖,其中二等奖2项(铌镍基涡轮盘高温合金GH33A及序率分割制遥测系统),三等奖17项,四等奖1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