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3759300000029

第29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航空工厂(1937—1945)(9)

南京航空署在1931年,根据“草案”,又参考日本帝国飞行协会出版的《航空用语》,编印了一个小册子,也名《航空用语》。在1932 年,广东空军也自己编《航空术语辞典》。南京和广东所习惯用的航空名词,表现在两地出版的航空期刊里,还是有分歧的。这个分歧到后来已渐趋于消灭。但是,书面上的航空名词和航空机械士嘴里的航空名词,还没有完全一致。

国民党统治时期,航空当局对于名词是比较重视的。如训练航空机械人员时,就曾把“航空名词”作为一门课程。这门功课很可能近似新中国成立后的航空概论课。又如1934年成立的中国航空工程学会,虽然它毫无学术活动,毫无工作成绩,但是在它的学术研究委员会之下,还列出了一个航空名词组,可见它对名词工作还是重视的。

我国从1913年开始,买外国飞机训练本国的飞行人员。研究制定统一的航空名词,是根本的、重要的工作,应该是发展航空事业的首要工作。但是过了8年之后,才有人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又过了8年,才有了一本薄薄的20页的名词草案。这说明中国的航空名词工作,在时间上是落后于实际需要的。在另一方面,这也说明了名词工作的复杂和困难。

从表5-8的词典和对名词专书的研究,知道中文的航空名词,都来源于英文,所以都是“英汉对照”,只有一种是用了英德法华四国文字的。表中的十几种书,都只有英汉对照的名词,而无解释文字,只有一种是附有英汉对照的解释。有一种名词的范围较窄,只限于某一型号的发动机。有两种书名和内容完全相同,可是作者的名字有了变化。这事很奇怪,也许能说明旧中国的某一种社会现象。还有一种是外国人编的,外国大使馆印的。

第四节 航空学术团体

一、中国航空工程学会

中国航空工程学会是我国第一个航空学术团体,是由南京政府所属的航空技术人员所发起、组织的。参加学会的多数是空军机械人员,空军系统以外的人很少。1934年4月1日,学会在杭州成立,会长是钱昌祚,会址设在杭州。学会的目的是“联络航空工程同志,研究航空学术,以促进航空事业”。会员分会员、仲会员、研究会员和赞助会员四种。规定每年由会员、仲会员中选出董事7 人和司选委员3人。董事7人中再推出正、副会长和总干事各1人,组成3个人的会务部。

中国航空工程学会的成立大会是在杭州青年会召开的。成立大会后,参加大会的全体人员在青年会楼前合照过一张照片,但是没有按照章程收会费,后来也没有开过年会,从来没有改选过,也没有进行过任何学术活动,只是先后印发过两次会员录。第一次铅印的会员录上列出会员50人。第二次油印的会员录上,除了原有的会员50人外,又新加了28 人。这28 人中, 3 人参加过成立大会,后去美国留学, 25人则在意大利留学。

二、航空学术书刊

1949年以前,中国出版的航空书籍和小册子共有1500~2000种,其中有学术性的,也有普及性的。1933—1940年间,商务印书馆发行《航空丛书》11种共12册。1949年前,中国的航空期刊有80余种,但多数发行期不长,印数也较小。

第五节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破坏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从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为5000亿美元。中国死伤人数,据不完全统计,为35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30万人。实际上,恐怕不止此数,东北几乎各县都有万人坑。二次大战苏联死伤6000万人,中国应不少于此数。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日本侵华14年间,对中国经济的破坏极大。

一、日本侵华战争对航空工业的破坏

如前所述,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彻底破坏了东北正在计划建设的东北飞机制造厂。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机一举炸毁了刚刚取得制机重要成绩的上海航空工厂。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全面进攻中国大陆。中国的一些骨干航空工厂和重要修理厂都遭到直接和间接破坏。

(一)首都航空工厂

1937年8 月,日机空袭的首要目标是上海和南京。南京首都航空工厂损失惨重,厂房大多被炸毁,先迁至衡阳,后迁到贵州。

(二)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

1937年8月14日,日机即轰炸了杭州厂。8 月20日奉航委会命令迁往武昌,后又迁到汉口。在汉口约有一年时间,主要任务是修理和组装新机。1938年8月,武汉局势危急,决定将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迁到云南昆明。后来,由于法国不准中国进口物资过境,遂迁至瑞丽县的垒允。1939年1月到达垒允。由于工厂不仅要管生产,还要管员工福利,编制大为增加,员工总数达到2500 人。1940 年10 月26日,日机27架轰炸垒允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生产停顿,到1941年2月恢复生产。1942年4月,日军从缅甸入侵云南。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在向昆明撤退中,自行炸毁厂房、机器和器材,有些机器沿途流失。中国经过8年苦心经营的一座比较现代化的工厂,在日本侵略战争的摧残下,化为灰烬。8年间,这个厂共制造、修理和装配飞机450余架,仅制造的就有200多架。

(三)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1937年8月15日,南昌厂遭到日机的疯狂轰炸,一座比较现代化的航空工厂遭到严重破坏。1938年初,迁至四川南川县海孔洞。在南川建厂,改组为航委会第二飞机制造厂,朱霖任厂长。员工为800人左右。主要任务是修理飞机和仿制苏式伊-16式飞机以及仿制德式H-17滑翔机。共仿制伊-16(忠28 甲)式飞机33架, H-17滑翔机30架,狄克生滑翔机50架。此时日军已封锁了沿海的物资运输信道,航空器材奇缺,无法制造飞机,只好利用旧器材设计新机了,计有“中运”1号和“中运”2号两种中型运输机。工厂在萎缩,而不是在发展。

(四)韶关飞机制造厂

1937年8月,林福元任厂长。他很有主张,鉴于日军南侵,决定预先疏散机器和器材,在密林山地中继续生产。8 月31日,日机轰炸韶关时,工厂设备得以保全,且未中断生产。1938年6月,迁至昆明市郊昭宗村, 1939年1月,改组为航委会第一飞机制造厂。员工最多时为600余人,一直未达到规定编制。由于美英法在援助中国抗战方面初期持消极态度,得不到器材供应,工厂及改向制造苏式飞机,仿制伊-15战斗机。1942年5月,日军入侵云南畹町、龙陵,决定第一制造厂迁往贵州建厂。该厂也跟第二厂一样,在日本侵略军封锁下,利用现有器材设计新机,设计了研驱零、研驱-1、研驱-2驱逐机。这3种飞机都没有成功。

该厂自成立以来,除修理飞机外,共制成霍克式飞机30架,“复兴”式飞机20架,仿制伊-15式(忠28乙)飞机30架。

二、日本侵华战争对航空教育的破坏

1937年8月15日,日机对南昌航空工厂空袭的同时,炸毁了我国建造的第一座大型风洞。在日本大举进攻下,我国的各大学纷纷迁往后方。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继续上课。既无校舍,又无教学和科研设施,虽然搬迁时带去一些小型设备,多为陈旧落后的,很难开展新课题的研究。因之,在日本全面侵华的8年,我国航空教育刚刚兴办不久就受到极大破坏。8年期间只毕业几百人。

注 释

[1]. 1磅力=4.448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