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人教子的100法则
3760200000006

第6章 平等——教育的基础(1)

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孩子们所渴望的不仅是父母的关心和呵护,而且还渴望遇到一个可敬可亲的良师益友,站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与他们交流最真实的情感。所以,平等──在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之中显得尤其重要,也为孩子以后成长教育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做孩子的知己──安徒生父亲对孩子的培养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生在富恩岛上一个叫奥塞登的小城镇上,那里有不少贵族和地主,而安徒生的父亲只是个穷鞋匠。贵族地主们怕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安徒生一起玩。安徒生的父亲对此非常气愤,但一点也没有在孩子面前表露,反而十分轻松地对安徒生说:“孩子,别人不跟你玩,爸爸来陪你玩吧!”

父亲把安徒生简陋的房间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做装饰用的瓷器,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就是在门玻璃上,也画了一幅风景画。父亲还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有时则给他念一段丹麦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或者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本。

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父亲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观察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子感悟:

家长和孩子之间,不是单纯的大人和小孩儿的关系,也不单纯是父亲和儿子的关系,在人格意义上说,他们都具有平等的社会身份,所以最重要的关系应该是朋友,是知己。

说教和管教对孩子来说作用都不大,有时还会令幼小而渴望叛逆的他们做出一些令你难以接受的事情出来。他们并不是一定要与家长为敌,但他们渴望独立的个性,以及充满逆反的心理对家长的约束和牵制就不得不做出一些他们认为合理的抵抗或者对抗。突出的表现是:家长说的每句话,不论对错,他们都不愿意轻易接受,以表明他们正在逐渐成熟和独立的立场。

生活中家庭教育出现的不和谐现象不胜枚举,比如你想让孩子跳舞他偏要唱歌,你想要孩子弹琴他偏要作曲,你想让孩子下棋他偏要踢球,你想让孩子写字他偏要画画,等等。其实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是有时被家长逼急了,自己匆忙之间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哪,于是他们就会拿出一些糊弄家长和老师的游击战法,跟家长们玩起了捉迷藏游戏。到头来,往往孩子没有任何进步,家长的热情也受到严酷的现实打击,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孩子在发育和成长过程中,他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玩。玩在大人们眼里仿佛是孩子们身上一个不可救药的缺点,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阻挠和干预孩子们,让孩子们大受约束和干预之苦,以至永远无法玩得开心尽兴。实际上,那些觉得孩子们玩是在浪费时间的家长自己才真的错了。为什么?也许你还不知道,孩子们的兴趣和天分是在玩的过程中被逐渐发现和挖掘的。玩就要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集中精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有可能被自己的创造力而吸引,从而走上一个有可能成就自己一生的道路。所以,家长对孩子玩耍,不仅不要干预,而且最好能积极参与,去做孩子们游戏中的朋友和知己,帮他们尽快发现和挖掘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好助手,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和肯定,也许这将成为你看到孩子才智突飞猛进的意外惊喜。

2.与子交友──刘教子

著名作家、画家、教育家刘墉有一双儿女,儿子叫刘轩,已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出版了4本书;女儿叫刘倚帆,才貌双全,14岁便以优异成绩,获得美国“总统”奖。虽是同胞兄妹,可刘墉对儿女的教育方式却明显不同。他对儿子承袭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告诫儿子:“你必须成功,不能失败。”而对比哥哥小了17岁的女儿则给予更多的鼓励。

儿子小时候种花,不敢用手和泥,刘墉就和了一堆稀泥,强迫儿子把手伸进去;儿子看电视他要管;儿子打电话他要限制;为了锻炼儿子的胆量,他把儿子送到曼哈顿“毒蛇猛兽”出没的地方上中学,每天路上要花3小时;儿子考上哈佛大学,他带着儿子跪在爷爷坟前说,你的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

刘墉这种强权教育让儿子出类拔萃的同时,也让父子关系一度变得很紧张。儿子对刘墉说:“你为什么老是管着我,而对妹妹却那么温柔?”儿子开始跟刘墉唱反调,大学报了心理学系,他对刘墉说:“你知道我为什么报心理学系吗?因为你有病,将来好给你治病。”

正是这些啼笑皆非、可笑又可爱的情感纠葛,才使得刘墉有了更多的教育子女的独家心得。他总结自己的教训说:“以前,对儿子的事安排得面面俱到,后来才发现,这使儿子养成了做事不负责的坏习惯。父母过度包办就会使孩子不懂礼貌,不懂得珍惜,这是家庭教育中最忌讳的事。”

教育孩子没有现有的模式可套,对于这一点,刘墉有着切身的体会。儿子虽是哈佛博士,可经常不务正业,到动物园给狮子、老虎照相。一天刘墉去看舞台剧,发现那个忽而扮辣妹,忽而扮小丑的演员竟是儿子。他气不打一处来,回家跟妻子说养了个没用的儿子。朋友开导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你年轻时不就很调皮吗?”刘墉想,还真是的。时代不同,做父母的应该“与时俱进”。后来,他对儿子放宽了,给他自由,效果反而更好。儿子跑到阿拉斯加拍立体电影,又出书又开公司,事业做得很成功。

在教育孩子方面,刘墉非常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朋友暗示刘墉,父母太聪明了,孩子往往比较笨。比如,一个聪明的妈妈,在孩子只张了一下嘴就冲过去说,你要喝奶吗?好,来了,喝吧。那孩子根本用不着讲话,怎么会有语言天分呢?后来,刘墉慢慢修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女儿的成长中,尽可能地放开手脚,让她自己管自己。夜里两三点了,女儿还在洗澡,听音乐,他提醒了一遍,便不管了。第二天,女儿哈欠连天去上课,自然就会意识到生活有规律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女儿12岁时,迷上了露脐装,他对女儿说:“露脐娃娃是可爱,可这会不会着凉感冒呢?”不用多说,女儿一下就知道爸爸的意思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教育方法也不一样。女儿可以趴在地毯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做功课,“她有本事这样每科照样拿A,我有什么话可说呢?”刘墉说,“女儿一边听音乐,一边上网,一边做功课,她能一心多用,不正好适应了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吗?”

其实在孩子眼中,刘墉不仅是一位严父,更是一位亲密的朋友。一次,听刘轩弹钢琴,刘墉感觉弹错了个音,随即要求刘轩改正,但刘轩却坚持说没错,刘墉气得重重地拍了刘轩的头,说:“你小子弹错了,还狡辩,真是错上加错。”刘轩委屈地哭了起来。事后,刘墉才发现是琴谱印错了。于是,他内疚地掏出5元钱给刘轩,说:“这是给您的精神补偿费。”刘轩收下钱后退回2元给刘墉,说:“爸爸,您打得不够痛,应该物有所值。”刘墉很受感动,为自己的专制和蛮横感到羞愧,并为儿子的真诚和善良感到高兴。

后来,刘轩考上了哈佛大学,在谈到爸爸对自己的教育时,他总是十分赞同和感激。他说自己就像只风筝,爸爸就是放风筝的人,是爸爸的正确牵引,才使自己能够乘着风势,飞得越来越高。

教子感悟:

现代社会倡导的是健康、文明、科学的家庭生活方式。在家庭中,父母既是长辈,又是孩子的特别朋友。在塑造孩子性格,培养孩子成长中,刘墉的“亦正亦邪、亦紧亦松、亦父亦友”的教育方法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父母生育孩子,除了供给孩子三餐一宿外,同时也面临教育孩子的挑战。所谓教育,指知识的教授与心理辅导两个方面。

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会发生许多问题,有不同的表现和需求,父母要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怎样去了解他?怎样去帮助他?都是父母要面对的问题。现在的小孩越来越不容易管教,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父母只一味地要求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孩子,却又掌握不到教育的正确方式,反而时常让孩子弄得束手无策。

为了改善这个情况,父母应先认清自己该扮演的角色。首先父母必须自认不再是一个专制的统治者,而是生活的导师,应指导孩子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是心理辅导者,要帮助孩子适应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既重要又灵活的角色,所持的态度,应是冷静、客观、不独裁、不专制;与孩子既是朋友,又是好拍档,与他们一起面对问题,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一起分享快乐与忧愁。

3.谈心教子法──陈毅教子

陈毅同志经常以谈心的方式让子女了解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从而沟通两代人的心灵。

1963年8月间,陈毅同志就先后4次和儿子谈话。

他向儿子讲述家史,他还谈了外祖父给他的印象。正是与外祖父的接触,使他看透了官场上的那些人物的丑恶面目,开始对腐朽没落的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有了认识。

陈毅同志又回忆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由于地主家庭出身,家庭没落了,受人歧视,才感到社会的不公平,有了模糊的反抗意识。又由于接受了洋学堂的教育,感到必须向西方学习,才能变弱国为强国。这时,心里萌发出一种民族责任感。

陈毅到了西方,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影响,崇拜“自由”、“平等”、“博爱”。每到星期天,看到法国的工人也系领带,逛公园,参加舞会,看不出受压迫的样子,认为要学法国,学资产阶级。可是不久参加了勤工俭学,深入到贫民窟里,才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和工人的悲惨生活,从而对资产阶级有了新的认识。

陈毅同志还检讨了当时自己思想上的矛盾,封建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斗争很激烈。在法国既接触了马列主义,又想当博士,进入上流社会显赫一下,荣宗耀祖。正在这徘徊之际,他找到了共产党,接受了马列主义的真理。

回国后,由于当了留法学生与段祺瑞谈判的代表,出入官府,又能写文章发表,颇受赞扬,思想有了波动,资产阶级思想又重新抬头。经过认真的自我教育,自己于192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与旧社会决裂。

陈毅同志在无情地解剖了自己之后对儿子说:“我觉悟得比较迟,但一觉悟就坚决干,我认定一条,党内比党外好,同志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党的事业可以发展,革命一定走向胜利。”他还说:“觉悟迟没关系,有反复也不怕,只要真正觉悟就好办。就怕觉悟得早而不真,迟早仍会动摇,也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改。”他对儿子昊苏说:“能得到组织批准入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入党后,下定决心,坚决干到底,更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革命的转折关头。”

教子感悟:

俗话说,知子莫若母。但是,在一些家庭里,母亲却未必知道正在成长期的孩子在想什么,除了学习考试及衣食住行以外还需要什么。因为,在一些家庭里,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分数似一个左右家庭气氛的风向标,影响着孩子和家长的关系,而一些父母不尊重不理会孩子正当愿望的粗暴做法,又会给孩子稚嫩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不仅需要文化科学知识的“营养”,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如果父母刻意在家里营造一个只讲分数,不讲亲情、友情,只强调升学,而不注重孩子感受的生活氛围,那么,即使培养出来的孩子课堂应试能力很强,但也未必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完整的人。如:上海某高校一青岛籍女研究生因承受不了生活的一点压力,又不愿与人诉说,跳楼自杀了。这样的例子虽然是个别的,但《辽沈晚报》曾做的一则报道却很说明问题:据沈阳精神卫生中心最新流行病调查统计,在所调查的大、中学生之中,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20%以上。其中,初中、高中、大学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分别占其总人数的16%、18%和24%。在解放军第463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510余例抑郁症患者中,竟然有70%以上的患者是在校学生。这则报道应该让那些只强调升学,而忽略孩子心理健康、道德培养、人格完整教育的家长们警醒。因为抑郁症最早的起因就是生活标准定得太高,或是性格内向、心胸狭隘、不善与人沟通及焦躁不安引起的。

所以,请你不要只想着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怀一下孩子正在发育的饥渴的心灵。像对待朋友一样经常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告诉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的苦辣酸甜,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坚强后盾,更是与他精神上息息相通的亲密朋友。

4.学会低头──邓小平的父亲教子

邓小平(1904—1997),四川广安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