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名牌战略,狠抓产品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企业有了名牌产品,才能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很重要的是靠“以牌夺人”“以牌夺市”“以牌取胜”。因此,各单位要提高对实施名牌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总公司第四次工作会议确定的《航空工业民品创名牌工程计划纲要》的部署,在企业和产品的形象策划、经营管理、质量控制、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抓紧做好工作。凡是为支柱民品配套的厂家,要为主机厂提供优质的配套产品,总公司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创名牌产品的同时,要着眼于民品的中长期发展,抓紧新产品的开发,为争取形成一批新的名牌产品打基础。另外,总公司经贸局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建立一个规范化的航空工业民品名优产品展示推广中心,在保护和推介名牌产品上做一些工作。在创造名牌产品中,既要开拓需求市场,还要特别注重产品质量。
(四)抓住时机,大力促进结构调整
当前航空工业民品发展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产品低水平重复,竞争力不强;一些好产品规模上不去,应变能力差,未能及时扩大市场;行业内部也有民品趋同问题,形不成特色,内部竞争性很强,但互补性很差。各自为战,这种观念制约着我们的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努力加快结构调整。加快结构调整,促进民品的更快发展,一是要转变观念,切实解决民品发展中“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解决厂所分离、各自为战的问题,解决行业内部配套的“坐商”“官商”作风问题。二是要按抓大放小的原则,抓好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集团产品的发展。要真正按市场需求,集中力量继续扶持重点产品的发展,千方百计把我们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搞成大规模。要抓好重点产品技术层次的延伸,不断改进改型和更新换代,并要注意循着市场与产品的热点到下游找需求,扩大产品链和产业链,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体系。三是要加快发展民品的大集团,构筑支柱民品的“联合舰队”。结合控股公司试点和搞好企业的目的,总公司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联合、兼并和破产力度,其中,联合、兼并是主要出路。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要主动寻求与优势企业的联合,主动申请被兼并,以利于企业和民品的发展。凡是民品搞得好的企业,要对困难企业给予支持,有条件的还要通过联合、兼并等方式,对困难企业扶持一把。同时,汽车公司要完成股份制公司的组建工作,强化内部配套;冷机集团也要抓紧改造,在探索集团化经营上有大的举措;中航技公司、供销总公司等在搞好民品外贸、销售工作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工贸联合的途径,发挥主渠道作用。总之,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加快民品的集约化发展,努力把规模扩大、市场搞大,进而把企业搞大。
全面推进航空工业再就业工程
——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1997年9月)
我们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决策,按照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要求,结合行业实际,重点研究和部署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工作,以动员全行业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抓住时机,增强紧迫感,积极投入到深化改革中来。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坚决做好搞好航空工业企业这篇大文章
纵观18年来的改革历程,搞好国有企业始终是全党的重大任务和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搞好国有企业是一篇大文章”。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体会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首先,这是一篇意义重大、必须做好的大文章。江泽民同志指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要成为市场主体,公有制要占据主导地位,这两个方面决定了国有企业必须搞好,必须壮大,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而从全局上说,搞好国有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搞好国有企业,又是增强国防实力的需要。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必须有现代化的国防实力,目前我们的军工企业全部是国有企业,承担着非常繁重的军工科研生产任务。实践证明,企业搞不好,连生存都成问题,保军的路子只能越走越窄,迟早要出现有心无力、欲干不能的局面。只有企业搞好了,具备强大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才有条件、有基础、有力量来完成军工任务,从而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再从航空工业自身来看,搞好国有企业,也是壮大自己、实现航空工业腾飞的需要。航空工业作为高技术产业,企业是研制、生产、经营和发展的主体,我们106个工业企业都是大中型企业,其中列入国家大一、大二类的企业占一多半,职工总数、资产总额、实现利润分别占全行业的91%、93%和96%;仅5000人以上的大企业就达到23个。“九五”期间,航空工业要在航空产品、非航空产品、外贸出口、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5个方面登上新台阶,实现发展经济、振兴航空的腾飞目标,关键在于企业。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
同时,这又是一篇做起来困难很大的大文章。实事求是地说,在搞好国有企业上,我们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有的经济学家讲,“国有企业搞好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就基本完成了”。这话的道理就在于,搞好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中最艰巨的任务,所以多年来的情况就如吴邦国同志所讲的,“年年搞活,年年难活”。之所以说搞好国有企业是难做的大文章,我个人归纳有以下8点:(1)大潮的冲击;(2)观念的陈旧;(3)改革的滞后;(4)历史的包袱;(5)沉重的负担;(6)体制的冲突;(7)文化的震荡;(8)道德的沉沦。
总之,国有企业发展遇到了巨大困难,这里既有现实体制下的问题,更有历史的原因;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也有环境造成的困难。在这种矛盾的交织与冲击中,国有企业的领导和职工承受了巨大压力,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熬煎和考验。但这些都是我们搞好企业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万难不回、不屈不挠地坚定和沉着,来逐一战胜这些困难,完成历史所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重任,闯出一条国有企业生存、发展、再现辉煌之路。我们不仅有这个信心和勇气,也有这个条件和能力。
因此,最后我想说,这还是一篇希望很大、完全可以做好的大文章。主要从3个方面来讲。
(1)中央对搞好国有企业的决心大、政策明。对搞好国有企业,中央下了很大的决心,并把它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经济任务和改革任务来抓,这是我们搞好国有企业最根本的条件。
(2)近几年来,国家在搞好国有企业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推进“三改一加强”,抓大放小,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展企业集团等。在增资减债卸包袱方面,为推进兼并破产,去年拿出200亿元呆坏账准备金,今年增加了300亿元,明年400亿元,后年还要上升到500亿元,并且打算为军工单独切出一块。为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国家将中央级拨改贷资金385亿元本金及利息一次性转为资本金,还决定将一部分经营性基建基金转为国家资本金;为推动国有企业股票上市,在去年发行15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300亿元,明年还可能增加,这都为搞好国有企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最近国家还部署了开展清理“三乱”活动,开始取得成效。
(3)经过18年的改革,许多国有企业已经走出了一条搞好的路子。我们军工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如长虹、嘉陵等有活力、有实力的大集团。一些长期困难的行业,如煤炭、林业等开始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脱贫解困的办法。我们航空工业也涌现出一批像金城、昌飞、东安、哈飞、西飞、沈飞、庆安等搞得比较好的企业。石飞、成发、兰飞[76]等困难企业,也通过加大改革力度,狠抓市场和产品开发,使形势不断好转。目前我们发展、改革的思路清晰,虽然困难很大,但潜力也大,希望更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沿着正确道路走下去,完全能够把航空工业企业搞好。
二、深刻理解减员增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扎实实地做好观念转变工作
做文章讲究起承转合,豹头凤尾,破题很关键。现在国家提出要全面实施“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我理解,这是做好搞好国有企业这篇大文章的破题之举,是切入点和突破口,为我们指明了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一)减员增效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大措施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从整体上说,人员总量过多,必须精化裁减;从结构上说,产品趋同、重复建设严重,必须优胜劣汰、兼并、破产一批企业。就每个企业来说,大量冗员拥在生产岗位,形成日益严重的隐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针对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暴露出来的主要矛盾,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8条指导方针,国务院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搞好国有企业的政策措施,其中很重要的是深化国有企业用人制度改革,突破职工下岗、再就业这一关。今年年初,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过多的问题,要求国有企业都要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随后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中,进一步明确“要把以产定人,下岗分流,适当减免贷款利息,实施再就业工程作为缓解企业困难的基本做法”。朱镕基同志最近在辽宁考察中再次强调,国有企业要走“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路子,强调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除此之外,别无他路,还要求作为一项国策来实施。这五句话是一个很系统、很完整的内容,对企业指出了兼并、破产和减员增效3条路,但基础是下岗分流、实施再就业工程。这使我们看得很清楚,党和国家是看准了问题,下了决心,就是要突破下岗分流、减员增效这一关,同时也是准备付出一定的改革成本与代价的。
为了贯彻国家的要求,一些兄弟行业结合实际,迅速行动,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有益探索。这些行业的经验和探索很宝贵,有力地证明了减员增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行业的经验,坚决把减员增效工作全面搞起来。
(二)减员增效是航空工业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减员增效是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航空工业企业竞争力不强,有种种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机制不行,这跟乡镇企业、三资企业一比,就看得非常明显。机制问题一个是陈旧、老一套的东西,难以改变;一个是僵硬,难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两个问题都与人员过多有直接关系。只有减员增效,把队伍搞精干,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转换机制工作才能顺畅地搞起来。
减员增效是强化管理的需要。管理上不去是我们的一个大问题。我在去年的党组扩大会议上曾分析,管理问题很复杂,就航空工业企业的情况看,单纯就管理抓管理可能事倍功半。回想一下,这么多年我们抓管理下的功夫不可谓不大,但效果不理想。我们讲企业管理要有激励和约束,现在就是没有“就业”这个最大的激励,“失业”这个最大的约束,包括对干部失职、渎职的处理,所以管理始终是软弱无力的。所以,管理要到位,必须改革抓到点上,减员增效搞好了,我们就可能在管理上登上一个大台阶。
减员增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经过总公司对70个单位的调研、分析,全行业的富余人员占职工总数的1/3左右,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按养一个人年均费用2万元计算,每年要多支付费用30亿左右,相当于我们企业的工资总额。1994年我们按增加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3万元,仅为全国制造业水平的43.8%,但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高出8%多,比三资企业则高出14%。而且越差的企业人工成本越高,我们有的厂人工成本达到75%,而金城才4.9%。这样高的人工成本,这样低的生产效率,必然导致我们的经济效益难以提高。
减员增效是改善职工生活的需要。尽管1994年我们劳动分配率比全国制造业高出33%,但由于生产效率低,并且用于养人的保险费和福利费在其中所占比例较大,因而人均收入水平并不高。有的企业人均年产值才万元左右,都用来发工资也不如好企业多,所以有的就连最低工资都保证不了。科研院所、院校人工费用所占比重也很大,以致人均科研、教育费用强度明显不足。因此,搞下岗分流,眼前虽然有困难、有痛苦,但对企业、对绝大多数职工是有利的。从长远来看,对下岗职工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