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朱育理文集
3762300000060

第60章 航空工业1986—1999(55)

去年10月,党的十五大提出机构改革的重大任务,国务院新一届政府就把它列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和五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去年12月和今年春节,镕基同志两次召集各军工总公司的总经理开会,认真听取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意见,我们如实做了汇报。在今年年初总公司第五次工作会议期间,我给镕基同志打电话,他又对航空工业的体制改革做出重要指示。为了充分反映总公司关于机构改革的一些想法,今年春节前后,我们给中央政治局常委写报告,反映了航空工业的一些情况和建议。在2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期间,江泽民总书记来到我所在的讨论小组,亲自听取我关于航空工业发展改革的汇报。“两会”期间,我们也通过多种渠道,向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反映我们关于航空工业改革的一些设想。今年5月,邦国同志先后听取了总公司和国防科工委关于机构改革情况的汇报,对航空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机构改革做出了详尽的指示。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接见船舶总公司有关同志的谈话中,对军工总公司的改革问题又谈了一些看法,对国防科技工业改革的关注之情溢于言表。上一周,邦国同志又抽出半天时间,再次听取国防科工委党组的汇报,并就改革中许多重大的,也包括一些具体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国防科工委也是边组建,边抓好各军工行业的机构改革工作,分管组建集团工作的徐鹏航、张洪飚[91]同志多次与我研究航空工业改组的意见。总公司机构改革小组也多次向国家一些综合部门汇报情况,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要求。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在这短短的半年多时间内,江泽民总书记、镕基同志、邦国同志几次就有关改革问题反复听取汇报,征求意见,做出指示,这恐怕在国防科技工业和航空工业的历次改革中是少有的,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国防科技工业和航空工业机构改革的高度重视。

回顾半年多来的改革过程,是我们不断反思和总结航空工业改革与发展历史经验的过程,是我们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研究航空工业未来发展的过程,更是我们不断学习和领会中央领导对航空工业机构改革重大决策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努力学习和加深领会中央领导的指示,把我们的一些想法不断地向上级部门反映,并且按领导要求,做了大量具体工作。归纳半年多中央领导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特别是航空工业机构改革所做出的大量指示,可以说比较核心的有4个方面。

(1)加强航空。江泽民总书记、镕基同志、邦国同志在谈到我们机构改革时,首先考虑的、强调的都是如何加强国防科技工业和航空工业的问题,比较关键的有3点:一是确保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军的部分一定要保住”“军工科研要加强,骨干力量要保住”,这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任何含糊的。二是航空工业在机构改革中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不能把多年形成的国防科研生产体系搞散了”。这是一个重要原则,是检验这次机构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的活力”。对这一点,我们必须牢牢地把握住。

(2)政企分开。江泽民总书记的十五大报告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都把政企分开作为最重要的一条指导原则。镕基同志也多次强调过,几个军工总公司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不行,有行政色彩,缺乏竞争,改组为企业集团要实现政企分开。从国防科技工业和航空工业的改革历程来看,实行政企分开始终是个明确的方向。从六届全国人大开始到现在的16年,5个军工行业走的就是政府部门—一个经济实体性的总公司—若干企业集团的改革路子,揭示了一条政企分开的清晰方向。就我们自己来说,变成总公司已走出了一大步,应当说不是“政府”了,但还没有完全成为企业,就是说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没有从政府的机制中脱胎换骨,升华为一个完全以经济手段进行管理和经营,把政府需求、军方订货作为我们的市场。同时,改组后的企业集团要有生存力,有竞争力,有活力,政企分开是个关键,也要清楚地界定政府与集团的关系。加速集团的职能转变,真正学会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管理企业,并且与企业形成一种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母子公司规范关系,既要保证所属企业的发展活力,又要使集团有凝聚力。

(3)调整结构。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从江泽民总书记、镕基总理、邦国副总理到国家有关综合部门,多次提出这个要求。特别是邦国同志,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指示我们:“要把这次集团改组与军工能力调整结合起来”“集团不能归大堆”,航空工业只有把“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的骨干企业组织起来,才能叫航空集团”“逐步建立起少而精、高水平的军工科研生产能力,增强武器装备和相关高新技术产品的发展后劲”。虽然应当看到,航空工业的结构不合理是历史形成的,调整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要有一个不短的过程。但是,我们更要认识到,重复建设是困扰我们多年来的老问题,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自今日始,也采取过许多措施,但总的说还是慢,所以国家很不满意。我们总讲要加强航空,加强航空就得集中,首先得相对集中,在集中基础上相对精化,这是唯一加强的路子,这样国家才便于下决心,对航空给予更大的支持。这次改组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以对航空工业负责的正确态度,在改组为集团中迈出这一步,从而为今后的进一步调整奠定必要的基础。

(4)搞好企业。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三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的战略目标,全党和全国上下正在为此而拼搏奋斗。就我们航空工业来讲,无论怎么改革,都必须确保实现党中央提出的这个目标,坚决完成这个艰巨任务。就今后集团发展来看,说到底集团的生命力还是来源于所属企业的生命力,只有企业搞好了,集团才能兴旺发达。当然,搞好企业并不是指每一个现有企业都必须搞好,也就是说在搞好企业的过程中必然有生有死,包括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总的说是航空工业企业要搞好,要发展。

搞好机构改革的前提是统一思想。当前我们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这4点中央的精神上来,无论是制订方案,还是改组操作,以至今后集团的运作,都要紧紧把握住这4个方面。这里要强调,半年多来,大多数同志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机构改革的研究工作,但在这样重大的变革面前,也都在思考航空工业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一些同志也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和顾虑,也可能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和认识,这是正常的。这种思考也是对航空工业负责、对事业负责的表现。但是无论有什么想法和看法,都要把思想尽快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都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指示。同时也要相信,中央的指示精神和航空工业的发展需要是一致的,实践会证明这一点。当然,在具体实施操作中,我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要以负责的态度向上级反映,以便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认真研究制订好方案,为搞好机构改革创造重要条件

按照中央精神,密切结合航空工业实际,科学慎重地制订好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企业集团的框架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个方案上报后,经过国家批准,就将成为航空工业改革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如果框架方案搞得好,就会为航空工业跨世纪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搞得不好,就可能影响甚至延误航空工业的发展。因此,这个框架方案,既要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主要精神,又要全面总结航空工业47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勾画出航空工业改革的未来走势;既要充分考虑航空工业作为高科技产业特点,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经得起历史发展的检验,又要注意可操作性,为更好地实施创造条件。

从历史上看,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多次变动。大的方面,从1951年航空工业创建起,我们经历了国家重工业部内的航空工业局、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这次改组为集团的5次重大变革。这5次重大变革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改革开放以前,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航空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政府专业部门管理;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1993年成立总公司之前,在国家工业部门的基本框架内,进行了大量的体制改革探索,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第三个阶段是成立总公司,航空工业开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向经济实体过渡,向集团化发展,但这种转变还没有真正完成,因此这次改革应当说是第三个阶段的深化。其突出的特点是,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着眼于彻底政企分开、全面走向集团化而进行的一次改革。航空工业将改组为几个集团协调发展,因而其变动程度之大、冲击力度之强,是远非前几次机构改革所能比拟的,这个历史性变化将对航空工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根据这种情况,总公司党组高度重视机构改革工作。从今年2月开始,机构改革小组就迅速开展工作,对机构改革的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在总公司机关、老同志等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向国防科工委汇报,起草的改组方案数易其稿,总之是做了大量工作,才形成了目前的框架方案。上报国防科工委后,国防科工委党组还要就这个框架方案与总公司党组交换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在制订这个框架方案的过程中,党组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确保航空在精化中骨干力量不散

这次机构改革我们考虑最多、下功夫最大的就是,如何按照中央要求,在组建若干个集团中,既要做到与结构调整结合、集中与精化结合,不搞归大堆,又要坚决确保航空工业几十年形成的骨干力量不散。目前这个方案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进入航空工业集团的16个企业、32个研究所,共24万人,基本包括了航空工业的主机厂和全部研究所,这是航空发展最核心的力量,这部分力量保住了,航空工业的主体和精华就保住了。这样今后航空产品的任务和投资会更加集中,在摆脱了重复建设的包袱之后,这个集团就会轻装前进,更有利于航空工业特别是航空产品的发展。

2.确保加强航空科技

航空工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必须以多学科的、综合性很强的先进技术为基础,科研先行、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是航空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框架方案提出,充实和加强航空科技研究院,现有的32个科研院所都进入第一个集团,同时向国家提出事业费以及来源渠道不变,并努力争取国家对大型试验设施提供经费支持。其中,基础性、公益性的科研院所虽然在航空工业集团内,但同时也要为其他两个集团服务。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这批宝贵的科研力量集中起来,保持航空工业科研发展的整体优势,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提高航空工业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这样,就为在第一个集团内,发挥航空科技研究院的科研组织作用,按系统工程组织航空工业的科研工作,进一步理顺研制与生产、预研与研制、引进与创新和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重大关系,逐步改变科研落后的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3.充分重视几个集团协调发展

在制订方案中,我们反复考虑,一定要使改组后的几个集团都有一定的实力和发展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共同为航空工业的振兴做出贡献。就航空产品来说,航空工业集团是总承包单位;配套集团承担了大量的协作配套任务,并且天达航空工业总公司[92]也有主机厂,可以在运8飞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贵航历史上就一直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既有飞机主机厂,也有相当实力的发动机厂,自身也有一些配套能力,集团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总之,3个集团在航空产品发展上将各有侧重,能够形成比较密切的协作配套、互相支持的关系,配套集团和贵航同样在航空产品发展上可以施展作为。就经济实力来说,配套集团的力量是比较强的,贵航也有相当的实力,在民品发展上各有特色,有条件,也有能力在今后取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