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近代史
3771800000072

第72章 中国近世文化史补编(8)

旧时罪重于此者,均归上海县审断(命案亦由县相验),以知县品卑于同知,而为正印官也。此次之改变,公廨越权多矣。然亦未满足其遂,为外人侵我法权之伥也。辛亥扰攘之际,外人乘之侵我主权,会审官变为由各领事会同聘用华会审官,正一人,副四人,洋会审官一人或二人,华人民事案,亦由其会审,除无期徒刑及死刑,预审后移交中国外,其余悉由其判决。徒刑有至二十年者,上诉在公共租界,或即由原审官,或则易人重审。在法租界,则以资格较深之员复审,亦不复上诉上海道尹与交涉员矣。审理虽以租界为限,然停泊上海之船只,亦在审理之内。别有检察处(类中国法院之书记厅),处长一人,员十二人,皆由工部局推荐旅沪外人,由各领事会同委用。内分交保处、收支处、总写字间、洋务案处、车务案处。总写字间者,办理刑事案件者也。属于华官者,有华官办公处,官秘书一人,科长三人,书记若干人。廨官俸给,均在上海道存款内划交,其他费用在罚金中提取。华会审员既非法官,洋会审员亦徒熟华事,不知法律。所用法律既杂,又或参酌习惯,判决先后互异,律师非遍通各国之法,不能承当,需索特甚,诉状堂供皆须兼用中英文,所费既多,办理尤滞,案积如山,民事有延至一二月,然后审理者。恃强攘权而又不能善其事,即外人亦莫不齿冷也。

领事之攘夺会审公廨,其所藉口者,曰革命之际,代我管理。然则民国政府成立,即应变还,本无待于交涉。乃始因各国尚未承认民国而搁置,及承认之后,外交部照会公使,请其交还。领衔英使朱尔典反谓公廨自外人代管以后,较胜华人自管之时,必须酌改办法,方可交还(当时报载朱尔典所提条件,有会审官参用外人,一切罪名,均可判决。上诉亦由原机关复审,监狱收支,均须用外人管理等,说未知确否?)。民国四年八月三日外交部拟定办法五条,照会领衔美使,以欧战起,中国又迭遭政变搁置。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外交部又将前定五条办法酌改,大致民事案件,专由华官审理,刑事案件许洋员会审,但以与租界治安有关者为限(案:案件之究为民事抑刑事极难定,本民事也,在狡猾者不难使之牵涉刑事,或变为刑事,故此项办法,当时论者颇以为不安也)。照会领衔葡使,亦无成议。五月三日领衔荷使,照会我国外部,谓苟欲交还公廨,则公廨经费必须有着,公廨判决,中国法庭均须承认,其办事亦须予以协助(案:自外人代管公廨之后,大理院判例,均以其判决为无效。司法部亦训令各司法机关,不许予以协助),并须承认推广上海租界云云。中国不许。而德人受英美意日等国所委会审官审理,亦提出抗议(对中国外交部)。五卅案起,沪人以交还公廨,列为十三条要求之一,外部趁机废原拟五条办法,别提新案,外人又不可。时则东省特别法院业已设立,于是议仿其制,亦设特别法院于上海,议未就,而孙传芳使淞沪商埠总办丁文江、特派交涉员许沅商诸各领事。自十五年五月至八月,与英美挪荷日五国领事会商者,凡七次。乃改会审公廨为临时法院。(一)有关租界治安之刑事,(二)犯《洋泾浜章程》及其附则者,(三)有领事裁判权国之人所雇佣之华人为被告,均许其观审。(1)有约国人及工部局为原告之民事,(2)有约国人告诉之刑事,则准其会审于法庭中,别设上诉庭,庭长由临时法庭庭长兼任,初审许观审者,此时亦许观审,许会审者,至此亦许会审,刑事上诉即于此。

民事案则以交涉员为上诉机关,由交涉员约同领事会审,租界内检验,由推事会同领袖领事所派之员为之,适用法律须顾及本章程所定及公廨诉讼惯例,有约国人之传票、拘票及搜查其住所,仍须领事签字,监狱由工部局警务处管理,法庭庭长得派员会同领袖领事所派之员视察,司法警察由工部局警务处选派,工部局警务处所拘捕之人,24小时内,须送交临时法庭。事务会计归书记长管理,书记长由领袖领事推荐,此皆《交还公廨章程》所定也。别以换文申明:(甲)以前公廨判决及此后临时法庭判决,苏省政府视为与他法院判决效力相同。(乙)刑事发生于外国船上,外国人所有之地,属于工部局租界外马路及上宝区内,均临时法院管辖。(丙)无领事裁判权国之人民为刑事被告,由第三国领事观审。(丁)庭长、推事之名,须通知领袖领事。(戊)许观审之案,外国律师均得出庭,原被告诉状答诉状,均别备英文者一份。(己)法院须雇用外国人10名,由工部局选派。(庚)江苏省政府指定法院之补助费等项,法院庭长、推事,均由省政府任命。十年以上徒刑(交还后一年之内仍否,另以换文申明)及死刑,经省政府核准,死刑在租界外官厅执行,亦规定于章程中,此章程施行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内,中央政府如别有办法,即行废止。否则续行三年,唯期满六个月前,省政府得通知领事团,提议修正(后以换文申明领事团亦有此权)。又在此期限之中,中国如撤销领事裁判权,不受此约拘束。章程以八月三十一日签字,公廨于明年一月一日交还。初设特别法庭于上海之议之起也,论者谓中国新式法院向不许外人观审,苟在上海许之,则又生一恶例。故在上海设法院亦不当许其观审,外人苟不弃其观审之权,则当令其在上海县公署起诉,而以交涉公署为上诉机关,又传票、拘票之送致,判决之执行,必不容领事签字,且不当用租界警察。孙传芳所定约,实未暇计及此,迄今亦未有善其后也(国民政府颁行新刑律后,许观审之刑事,以新旧比照定之。而鸦片罪案,彼即弃其观审之权,以其太多也)。

以上为洋泾浜会审公廨之始末,至法租界之会审公廨,则根据条约,必由外交部交涉方可解决也。又会审公廨,汉口及厦门亦有之,汉口之会审公廨权与于光绪二十一年,是年改洋街保甲局为洋务会审公所,初袭保甲局弹压委员成规,专管租界警务,后亦审理华洋案件,驯至纯系华人案件,亦许其会审。徒刑至二年以上,其初羁押,皆在夏口县署。民国元年始自设拘留所,期长者犹禁湖北省立模范监狱,七八年间囚多狱隘,不能容,遂并押公所之拘留所。为厦门之会审公廨权舆于光绪二十八年《鼓浪屿公共地界章程》(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三条)革命时事权落入外人之手,与上海同。迄今尚未有办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