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舍得,是一种不再迷惑的清朗
择优而选,人生没有后悔
在南怀瑾先生看来,“九德”中有一德叫“扰而毅”,即头脑灵活而有毅力。但是生活中多半人没有达到这种标准,往往是头脑灵活却没有毅力,或者是有毅力却不灵活。前一种人灵活有余,做小事成功的不少,但是难成大事情。后一种人由于太不会变通,有毅力也难成大事。
有这样一个笑话:
有一天,某地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这时,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快!赶快上来!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深信上帝会救我的。我有上帝与我同在!”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洪水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儿,洪水已经把教堂整个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着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机缓缓飞过来,丢下绳梯之后,飞行员大叫:“神父,快!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不想看到洪水把你淹死!”
神父还是意志坚定地说:“不!我要守着我的教堂!上帝会来救我的!你赶快先去救别人,上帝会与我同在的!”
神父刚说完,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终于见到了上帝,于是很生气地跟上帝说:“你说你会与我同在,为什么不去救我的命?”上帝说:“我第一次让一个救生员驾舢板去救,你不上来,我以为你嫌船小。我第二次就叫一个警察开一个快艇过去,结果你还是不上来,于是我就派直升机去了。结果你还是没有上来。”
读完之后,我们不禁莞尔。这个死板的神父笃信上帝,而且很有毅力,连生命都可以拿来做赌注,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上帝是什么样子的。因此他从一开始信仰的方向就已经错了,他误认为上帝会施展法术直接将他从教堂里有水的地方救上来。如果他不那么盲目,而是跟着救生员或者警察离开,他就得救了。总之,他不懂得适时变通。
人不仅要学会变通,还要懂得选择,懂得舍得之间的智慧。有首诗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底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有时不切实际地一味执着,是一种愚昧与无知,因为方向一旦错了,前进就是退步,退步反而是进步,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放弃是一种智慧。一个东西不值得坚持的话,为什么不放弃呢?
可是能够完全放下的人不多。西方有句谚语:你有所选择,同时你就有所失去。这在西方经济学上叫做机会成本,你因为选择而放弃的那些东西,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交换。可是很多人就是想鱼和熊掌兼得,想同时看到硬币的正反面。
有个成功的商界女士在她的文章里写道:“几年之前,悔恨放弃了美好世界的一切,只为了追求与他的爱情。几年之后,悔恨放弃了一个好男人,说是追求自己的成就,可是现在自己站在顶楼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又如何?两者之间真的不能兼得吗?”既然选择了,那我们就必然会放弃权衡过的应该放弃的东西,那为什么还要后悔呢?我们能做的就是放弃我们所应该放弃的,然后追求我们想得到的,人生也就没有后悔。
舍得舍得,这两个字是分不开的,有舍才有得。决定了就别反悔,生命的火车是不等人的。在我们作决定的同时,实际上我们就在失去了。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想清楚,我们所选择的是不是真的比我们放弃的还重要。很多人后悔不是因为现在的状况不如以前,而是因为他当时选择的时候,根本没有想清楚将来的状况会不如当初。
上一次选择的方向决定了下一次选择的方向,如果发现方向错了,为什么不迅速收住,做你认为正确的呢?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很多时候应该聆听别人的感受,以选择最优的方案。否则像那个神父一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就很可悲了。
选择是人一生的状态,重要的是尽可能选择适合你的。如果我们发现方向错了,就应该马上停下来,不能再前进了。我们选择了不适合的,却一直在坚持,那结果就只能是南辕北辙,坚持得越久失败得越惨。扰而毅,缺一则废。
人生就应当,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在舍与得间选择最佳的人生路。
拿得起的是勇气,放得下是魄力
科学上有一种现象叫作“目的性颤抖”,当我们穿线的时候,手拿线接近针孔时,手会不自禁地颤抖,越想穿成功手越抖得厉害。这是人本性的体现,因为我们对结果太计较了,过于患得患失了。可事情往往不随我们所愿,越想获得成功,越在意结果,也就越紧张,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距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远了。
会下棋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比赛,都应该以平日下棋的心情去对待,这样就能下好。如果过于兴奋或者高度紧张,把一盘棋看得过重,很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事与愿违,该赢的棋也会输掉。
一个女孩从小喜爱唱歌,梦想长大以后成为一名歌手。但是,她是一个胆小的人,从来不敢在公共场合演唱。她的父亲曾经带她去过一个朋友开的酒吧,她演唱的时间是下午,酒吧里的人很少。她鼓足勇气开始唱一首英国情歌,她的歌声像流水一样在酒吧的每一寸地方流淌开来。酒吧里的工作人员纷纷把目光聚集到她的身上,她突然胆怯了,慢慢跟不上伴奏音乐,唱到第三节时,她走调了。工作人员轻轻地笑了,这一切都被她看在眼里。她停止了歌唱,黯然地走下来,看到父亲,她流泪了。
她不敢再唱歌了。后来,她放弃了当歌手的梦想,考入了一所师范大学,学的是历史。
有一年,女孩所在的城市举办业余歌手大奖赛,她的父亲有些不甘心,鼓励女儿参加比赛。可是,女孩仍然没有信心,她担心会失败。父亲问她:“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做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她告诉父亲。父亲笑了,“既然你的梦想不再是歌手,那就去参加比赛吧,你唱好唱不好都与梦想没有关系。别管他人怎么看。”女孩终于答应参加比赛了。她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并一举成名。
不要给梦想太多压力,把心态放轻松一些。别在意别人怎么说,你只要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成败也就不再重要了。要勇于竞争,也要养成以平常心看成败的好习惯。
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冠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的确,运动员在竞技场上保持这样的心态,能超水平发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人生也是如此,只有保持心如止水的心境,才能取得工作和生活上的成功。
退一步,远离名利纷扰
画,远看则美。
山,远望则幽。
思想,远虑则能洞察事物本末。
心,远放则可少忧少恼。
……
在某些情境之下,距离是能够产生美的,对名利的疏远尤甚,能够给人带来清明的心智与洒脱的态度。
然而,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在混乱的名利场中丧失原则,迷失了自我,百般挣扎后终落得身败名裂。司马迁说得好:“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这世上的人,有几人能够在名利面前淡然处之,泰然自若?
“人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这是《红楼梦》里的开篇偈语,这一首《好了歌》似乎在诉说繁华锦绣里的一段公案,又像是在告诫人们提防名利世界中的冷冷暖暖,看似消极,实则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即使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世人总是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在人生的热闹风光中奔波迁徙,被名利这些身外之物所累。
那些把名利看得很重的人,总是想将所有财富收入囊中,将所有名誉光环揽至头顶,结果必将被名缰利锁所困扰。
一天傍晚,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这时,有位小和尚从林中惊慌失措地跑了出来,两人见状,并拉住小和尚问:“小和尚,你为什么如此惊慌,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和尚忐忑不安地说:“我正在移栽一棵小树,却突然发现了一坛金子。”
这两人听后感到好笑,说:“挖出金子来有什么好怕的,你真是太好笑了。”然后,他们就问:“你是在哪里发现的,告诉我们吧,我们不怕。”
和尚说:“你们还是不要去了吧,那东西会吃人的。”
这两人哈哈大笑,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怕,你告诉我们它在哪里吧。”
于是和尚只好告诉他们金子的具体地点,两个人飞快地跑进树林,果然找到了那坛金子。好大一坛黄金!
一个人说:“我们要是现在就把黄金运回去,不太安全,还是等到天黑以后再运吧。现在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先回去拿点饭菜,我们在这里吃过饭,等半夜的时候再把黄金运回去。”于是,另一个人就回去取饭菜了。
留下来的这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等他回来,我一棒子把他打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回去的人也在想:我回去之后先吃饱饭,然后在他的饭里下些毒药。他一死,这些黄金不就都归我了吗?
不多久,回去的人提着饭菜来了,他刚到树林,就被另一个人用木棒打死了。然后,那个人拿起饭菜,吃了起来,没过多久,他的肚子就像火烧一样痛,这才知道自己中了毒。临死前,他想起了和尚的话:“和尚的话真对啊,我当初就怎么不明白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见,“财”这只拦路虎,它美丽耀眼的毛发确实诱人,一旦骑上去,又无法使其停住脚步,最后必将摔下万丈深渊。
名利,就像是一座美丽豪华舒适的房子,人人都想走进去,只是他们从未意识到,这座房子只有进去的路,却没有出来的门。枷锁之所以能束缚人,房子之所以能困住人,主要是因为当事人不肯放下。放不下金钱,就做了金钱的奴隶;放不下虚名,就成了名誉的囚徒。
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追求钱财的人往往会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贪心者永不满足;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不够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求在动乱之中借机扩大自己的权势。而这些人,正是星云大师所说的“想不开、看不破”的人,注定烦恼加身。
权势等同枷锁,富贵有如浮云。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莫不如退一步,远离名利纷扰,给自己的心灵一片可自由驰骋的广袤天空,于旷达开阔的境界中欣赏美丽的世间风景。
求名心太重,容易走歪路
从前,有一个爱幻想的年轻人。有一天,他听说名利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谁能找到她谁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所以他在心里迷上了名利。他发誓,即使花上一生的时间,也要找到名利。
他首先到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书籍中去找名利。结果他发现这些哲理书对名利始终持批评否定的态度,而且一直排斥她——名利不在书籍里。
他又到宗教里去找名利。但是宗教宣称,许多幸福,也包括名利在内,都是一个人在死后才能得到的,而活着的时候是应该舍弃的。这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他又向大千世界去寻找。他每到一个地方,就问:“你们知道名利吗?她在这里吗?”每次人们都回答他:“名利?是的,她来过这里。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她后来又走了,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就这样他用了许多年,找了许多地方,可是每次都得到同样的答复。
于是他转向大自然。他问树、高山、森林和海洋,还有小鸟、鱼、走兽和昆虫:“你们知道名利吗?她在这里吗?”然而回答依然令他失望:“名利?是的,她来过这里。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她后来又走了。”
许多年过去了,这个年轻人慢慢老去,但他还在寻找名利。最后,他来到世界的尽头,那有一个黑暗幽深的山洞。老人进了山洞,等到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他发现山洞里有一个又老又丑的妇人。一个声音告诉他,眼前的这个妇人就是名利。
虽然非常失望,但他还是凑到她的跟前问她:“我一直在到处找你,开始时我还是个年轻人,现在我已经完全老了。许多人都像我一样盼望着你,对你翘首以待。为什么你要躲着我们,躲着这些热切追求你的人呢?求你了,走出这个山洞,和我一起回到世界上去吧。”名利没有回答他。
老人花了许多天来劝说名利,可名利像哑了一样,始终不答理他。当老人明白名利从未离开过她隐身的这个山洞之后,他说:“那算了,由你去吧。既然你不肯跟我一起走,那我就一个人回去了。但在走之前,我有一个要求:你得给我一个口信,我把它转达给世上的人,好证明我确实找到过你。”
这时,名利,这个又老又丑的妇人,抬起头来,盯着老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告诉他们,我年轻而且漂亮。”
可见,名利不过是一场骗局,是人类自欺欺人的一种手段。曾经有人说,当一个人对什么事情心存期待的时候,就会受控于它。当一个人热衷于名利的时候,就注定为名利所累,做了它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