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境界:淡定从容舍得
3771900000022

第22章 舍得篇(2)

有一个很富有的农场主,对一个家丁说:“你在我这里做了这么多年,为守住我的产业做出了很大的功劳。在我的庄园里有很多的土地,想要分给你一些作为回报,可是我不知道应该分给你多少才好。这样,从现在开始你往另一个方向跑,你能跑到什么地方我就划到哪里,把这些土地都送给你。”这个家丁听了,马上开始跑起来。他不停地跑,一刻都没有休息,每一次想停下来的时候就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会儿。就这样他整整跑了一天,直到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最后因为劳累过度而猝死。农场主在掩埋他的时候说:“其实他不懂得人能需要的土地仅仅是身下躺着的那一点而已。”

诚如农场主所说,人的一生所需求的并不多,一味的索取,不过是因为内心的贪婪。热衷于名利的人,难免会为名利所累,误了一生。其实看开了,名利不过是噱头,可惜的是太多人被它牵制、累坏。

名利能为人带来一时心理的满足感,也能给人带来物质享受,所以在生活中争名夺利的事情常有发生。可是,任何一个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不会过于看重名利。因为为了名利而去斗争,是人世间各种矛盾、冲突的重要起因,也是人生之中诸多烦恼、愁苦的根源所在。人们只看到了名利表面的好处,却不知道在它的背后埋藏了多少辛酸和苦难。为了得到名利,人们常常暗中勾心斗角,朋友反目为仇,兄弟自相残杀,名利之累,又有什么好处?

所以,古今中外的能人志士,往往都会把名利看得很淡。因为他们深知:好名好利之人,必定会为虚名薄利所困。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一旦拥有了过多的名利,必然要受到一些非难和妒忌,就要做好承受外界压力的心理准备。有时名利的获得,使人丧失冷静的心态,忘乎所以,自以为了不起,其实一切都是虚的,不做进一步的努力,到最后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说名利害人,不可过分追逐,而应理智应对。它来时,淡然处之;它走时,也切莫用尽全力想要将它挽回。

(第二章)先予后得,和谐处世——舍得,是一种伸屈有道的方式

要得到回报,先满足他人

很多人都明白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但不是任何付出都有回报,付出也需要讲究方式和目的。当你的付出别人不需要的时候,你的付出就是无谓的牺牲,不但不会得到回报,还可能给你带去负担;当你的付出正是别人需要的时候,你的付出才会有价值。只有满足别人需要的付出,才能得到别人的回报。

一名登山客在山中突遇暴风雪,在风雪茫茫中迷失了方向。这场暴风雪突如其来,他的御寒装备严重不足。他知道自己必须尽快找到避寒处;否则就会被冻死。可是他没走多远,四肢已冻得开始麻木,他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就在这时候,他在路上遇到另外一个人,那个人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原来那个人已经快冻僵了。登山客停了下来,他发现自己面临一个困难的抉择:他应该继续赶路以保全自己,还是设法救助雪中垂危的陌生人呢?

转瞬之间,他就下定了决心,设法救助陌生人。他迅速脱下湿手套,跪在那个垂危的人身边,按摩他的手臂和双腿。那个人终于血脉通畅,四肢能够活动了。他们两人相互支持,患难与共,最后终于得到了救援。他们生还了。后来,这位登山客才知道,那个冻僵了的人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因为登山客救了他的性命,他要给予登山客一些股份作为报答,但是被登山客拒绝了。他们成了好朋友。

后来,登山客在一次自然灾害中双腿受伤,需要很大一笔医疗费,正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那位他曾经救助的老板来了,帮他付了全部的医疗费用,使他渡过了难关。

登山客回忆说:“我们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才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得到他人的帮助。”

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我们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这样别人不但会记住你,感谢你,还会在你特殊需要的时候给予你很大的回报。

生活中,许多人认为“付出很少有回报”,果真如此吗?故事中登山客的付出,为他赢得了一个好朋友,还让他在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你说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付出,回报是不是极大呢?

生活就是这样,当你为别人的需要而付出的时候,你的人生才会因你的付出而快乐、升华,才能得到生命的延长和增值。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曾有人说,最难忘记的是那些在自己哭泣时陪自己哭的人。

一个人不渴的时候,即使送他一桶水也没用;渴的时候,即使是半杯水也珍贵异常。一个人吃饱的时候,再好的食物也会丧失吸引力,饥饿的时候,半个馒头也美味无比。所以,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重要。

古人云:“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锦上添花不是必要的,雪中送炭却救人于危难。人需要关怀和帮助,也最珍惜在自己困境中得到的关怀和帮助。若要一个人记住自己,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他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

德皇威廉一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那些拥护他的部下纷纷离去,大批的民众站出来反对他,处死德皇的呼声越来越高,他只好逃到荷兰去保命。在他重新回到皇宫后,有个小男孩写了一封简短却流露真情的信,表达他对德皇的敬仰。这个小男孩在信中说,不管别人怎么想,他将永远尊敬他为皇帝。德皇深深地为这封信所感动,邀请他到皇宫来。这个小男孩接受了邀请,他母亲一同前往,威廉出于感激,经常陪同这母子俩到处游览,后来日久生情,小男孩的母亲嫁给了威廉。

在别人富有时送他一座金山,不如在他落难时,送他一杯水。人们总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时候,如果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就会永远铭记于心,感激不尽。

帮助别人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帮助,简单的举手之劳或关怀的话语,就能让别人产生久久的感动。如果你能做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便能握住他们伸出的友谊之手。而这些友谊,很可能会为你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帮助。

风光不可占尽,当分他人一杯羹

人皆有好名之心,内心常有一种出人头地的渴望,期待着有一天能“一炮走红”而成为名人。于是,我们常常发现,那些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一点成绩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是多么的应该被别人景仰。他们的眼睛中只有自己,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涂一个黑点,他们只看到黑点,却看不见黑点之外那无限开阔的境地。他们不停地炫耀自己、推销自己,俨然一副舍我其谁的神态。殊不知,他们的这种行为令别人十分反感,使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远。

你要表述自己,先要倾听别人;你要成为公众的焦点,先要学会把光环让给别人。这时,你的内心会升起一种奇妙的平静感,你的成功自然地昭示着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度,你会越来越受人欢迎。

后汉隐帝时,大将郭威曾任两军招慰安抚使。他领兵平定以李守贞为首的三镇(河中、永兴、凤翔)割据后,回到了京都大梁。

郭威入朝拜帝,皇上对他进行嘉奖,赐予金帛、衣服、玉带等一大堆奖品,郭威一一加以推辞,道:“为臣自领命以来,仅仅攻克一座城池,有什么功劳可言呢!况且我又领兵在外,而镇守京城,供应所需,使前方不缺粮,这都是朝中大臣的功劳啊。”后来,后汉隐帝又提出加封郭威为地方藩镇,郭威还是不受:“宰相位在臣上,未曾分封藩镇,还有节度使也有功劳。”后汉隐帝越发觉得郭威淡泊名利,十分难得,打算再赏赐他,郭威第三次推辞道:“运筹策划,出于朝廷;发兵供粮,来源藩镇;冲锋陷阵,出于将士;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

郭威反复推辞,将功名归于大家,实在是一个很高明的做法。

他这么做,不仅免遭上下左右的嫉妒中伤,而且在朝廷中留下了好名声,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记得别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为了让这份荣耀为你带来益处,你需要做好如下几件事:

1.感谢

感谢同仁的鼓励和帮助,不要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信任、指导。

即使实际情况上,同仁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也有必要感谢他们,这样做虽然未必痛快,却可以使你避免成为靶子。

2.分享

当你取得成绩时,主动对人表示一点物质上的感谢,能够让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鼎力协助完成的,那么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

3.谦卑

人往往一有了荣耀就不顾一切地自我膨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人总是容易自我迷醉。但旁人,他们要忍受你的嚣张气焰,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风头上。可是慢慢地,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抵制你,不与你合作,让你碰钉子。因此有了荣耀,更要谦卑,要做到不卑不亢,但“卑”绝对胜过“亢”,就算“卑”得肉麻也没有关系,别人看到你的谦卑,认为你还是目中有他,尊重他的,当然就不会找你麻烦,和你作对了。谦卑的要领很多,但做到以下两点就差不多可以了:一是对人要更客气,荣耀越高,头要越低;二是别再提你的荣耀,再提就变成吹嘘了,即使别人先前再怎么尊敬你,此时也早已麻木厌烦了。事实上,你的荣耀大家早已知道,何必再提呢?

不要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威胁到别人的地位和利益,不要侵占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你的荣耀会让别人变得暗淡,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谢、分享、谦卑,正好给旁人吃下一颗定心丸,人性就是这么奇妙。

似予实取,不争反而能为先

弘一大师说:“吾人欲得诸事顺遂,身心安乐之果报者,应先力修善业,以种善因。若唯一心求好果报,而决不肯种少许善因,是为大误。譬如农夫,欲得米谷,而不种田,人皆知其为愚也。故吾人欲诸事顺遂,身心安乐者,须努力培植善因。将来或迟或早,必得良好之果报。古人云:‘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他认为,人的事情之所以做得顺利,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这个人以前做过很多好事,也帮助过别人。因此,若想得到好的果报,不肯先付出是不可能的。这正如农夫种地,想有好的收成却不辛勤种地,可能吗?所以,我们若想事情有好的结果,就应该先付出,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收获。福祸也是如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因为自己的缺憾,反而为自己带来益处,生活就是这样存在着因果福报的。

世间的得失与取舍关系都是相通的,都符合因果循环。生活有失才有得,想要有取便必须学会给予。“取”与“予”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想去索取,那么,我们将活在地狱;倘若我们懂得“先予而后取”的道理,那么,我们便生活在天堂。

或许,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也就在于此。

有人和上帝在谈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屋里一群人正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一脸的绝望。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把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到嘴里,他们看上去是那样的悲哀。

“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

上帝把这个人领入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上一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在快乐地歌唱。

“我不懂,”这个人说,“为什么一样的待遇与条件,他们快乐,而另一个房间的人们却很悲哀呢?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里他们会喂别人。”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其实很简单,他们的区别就是生活在天堂的人知道“欲取先予”,而生活在地狱的人只懂得“各取所需”。可见,助人才能助己,生存就是生活,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合作的人就等于把自己送进了地狱。

(第三章)善待自己,接纳缺憾——舍得,是一种抛却浮躁的清醒

人生当有不足

世人皆期望有一个美丽而完美的人生,然而事与愿违,你愈苛求完美,愈得不偿失。

一个灵魂对老天爷说:“您派给我一个最好的形象,我将永远崇拜您。”

老天爷仁慈地回答:“好,你准备做人吧!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形象。”

灵魂问:“做人有风险吗?”

“有,钩心斗角、残杀、诽谤、夭折、瘟疫……”

“另换一个吧!”

“那就做马吧!”

“做马有风险吗?”

“有,受鞭笞、被宰杀……”

“唉,请再换一个吧!”

“老虎?”

“老虎!”灵魂乐了,“老虎是兽中之王,他一定没风险。”

“不,老虎也有风险,有时被人猎杀,有一种小兽是它的克星……”

“啊,老天爷,我不想当动物了,植物总可以吧!”

“植物也有风险,树会遭砍伐,有毒的草会被制成药物,无毒的草会被人兽食用……”

“啊……恕我斗胆,看来只有您老天爷没风险了,让我留在您身边吧”

老天爷哼了一声:“我也有风险,人世间难免有冤情,我也难免被人责问,时时不安……”说着,老天爷顺手扯过一张鼠皮,包裹了这个灵魂,推下界来:“去吧,你做它正合适。

其实人生当有不足才是一种“圆满”,因为不完美才让人们有盼头、有希望。俗话常说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聪明的人常想一二”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