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声乐理论与实践
3788800000014

第14章 用心去歌唱

优美动人的歌曲一般都以语言(歌词)为依据而产生,其中的意境、人物、思想感情也要通过语言去描绘和表现。因此,很多学生认为,歌唱即发声,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读字没有问题,自己是中国人还不会唱中国歌吗?结果,这类学生的中国歌唱得并不感人。有的歌唱者,声音毫无色彩,面无喜怒哀乐之别,始终一个表情,两眼发愣,手足不知所措;有的歌唱者倒是读字清晰,在每个字上又咬又切,弄得字、句支离破碎。这些都是只重视了发声,以为只有发声上有技术问题可言,而不知在掌握和处理语言上也同样有技术问题存在。这里所谓的“技术问题”指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歌唱。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用“心”去歌唱呢?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良好的修养

所谓修养,并不仅仅指音乐方面的修养,还包括文学、艺术、思想、理论等多方面的水平。而对于歌唱者来说,音乐修养又是其中最重要的。

音乐修养具体包括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审美能力、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优秀的歌唱者应善于理解和运用音乐作品中的各种音乐语言,如旋律、节奏、节拍、音高、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等,并且恰当地把这些音乐要素揉进美妙而自如的声音,清晰、自然地歌唱,并以此表达作品的内涵,以此打动听众,感染听众。

那么,作为歌唱者,如何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呢?

1.善于从各种姐妹艺术中汲取营养。一个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听名家的演唱,琢磨歌唱的发声方法,观察他们的艺术表现,要听器乐演奏,还要经常观赏绘画,阅读小说,参观画展以及各种艺术展览。因为一个人的直接生活经验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善于从其他形式的姐妹艺术中汲取营养,就不失为一条加强音乐修养的良好途径。其他形式的艺术中,不乏对生活中的各种经验的描述和体验,善于向其他的姐妹艺术学习,一来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二来可以加强自己对音乐语言和歌词的文学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善于思考。歌唱者的思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歌唱方法,发声技能的调节和思考;二是对音乐作品诸要素的分析和思考。其中有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深入研究,对语言逻辑重音的推敲和安排;也有对音乐风格、曲式的结构分析,高潮安排的研究等等。经过自己头脑思考之后的作品表现就更有魅力,字字句句都闪烁着歌唱者的智慧之光,体现了歌唱者的音乐修养。这样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唱出的歌声,才有生命力,才能深入听众的内心,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3.勤于实践。提高音乐修养,离不开理论知识及思想方面的水平。但是,这绝不是纸上谈兵,歌唱者需要大量的实践。这里的“实践”包括对演唱方法和技巧体验的实践以及舞台演唱的实践。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歌唱的技巧只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磨炼中获得。

演唱歌曲,积累曲目,从某个角度来说,音乐作品本身就是音乐修养的知识来源。尤其是那些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杰出作品。艺术歌曲和各国的名歌,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信息和文化内涵。因此,演唱歌曲、积累曲目的过程,也就是汲取知识、提高音乐修养的过程。在大量演唱作品的同时,音乐修养和其他方面的修养也会随着加强。

二、正确处理声与情的关系

用“心”去歌唱,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以优美而富有情感魅力的歌声去感染听众。因此,正确处理声与情的关系,对于培养歌唱者的艺术表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声”和“情”的含义。“声”当然是指歌唱的发声技巧,这是歌唱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歌唱的呼吸、发声、吐字、共鸣以及声音的强弱、音色的明暗、节奏的张弛,速度的快慢、旋律的高低起伏、声音的抑扬顿挫等等。

而“情”的含义则包括以下几层意思:①词曲作者的主观情感,即词曲作者在一度创作中赋予作品的原始情感;②歌唱者对作品意蕴的直接反映,即歌唱者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对作品原始情感的表现和发挥;③歌唱者的真实情感。

在“声”与“情”这一组矛盾中,哪个是矛盾的主导方面?这个问题不能用一句话来简单地回答。歌唱者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也不能机械地划分阶段。比如先声后情,或先情后声。而应该自始至终注重声情的结合。从总体上说,“情”应该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情”根源于歌曲的内容。歌唱者对作品的深刻理解,是感情表达的依托。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是词曲作者被生活实践激发的情感积累和升华的过程。歌唱者对词曲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弄清词曲的内容,挖掘词曲深刻的思想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知识修养和生活经验赋予词曲新的感受。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感情表达的依据,才会懂得如何借助音乐的旋律去表达情感。也只有如此,所抒发的情感才比较贴切,塑造的音乐形象才能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总之,以情带声,以声表情,声与情互相依存、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构建成一个完美的声乐表演体系。任何只重“声”而轻“情”,或只追求“情”而忽视“声”的倾向都有失偏颇。因为“情”终需“声”来体现,离开了“声”即失去了“情”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则无从传情达意。同样,离开了“情”则“声”便失去了光华。唯有“声”与“情”的结合和统一,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做到用“心”歌唱,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

三、掌握歌曲艺术处理的一般规律

所谓掌握歌曲艺术处理的一般规律,也就是说要懂得如何准确细腻地表达一首歌或一部作品的思想感情。要想达到这个目的,笔者建议把握好以下三方面:

1.练就扎实的声乐表演技能、技巧、基本功,把握表演技能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苏轼在他的《书李伯时(山庄图)居》中说:“有道而无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技能、技巧和基本功,便难以将对作品的理解、丰富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

2.认真研读作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人们常称声乐演唱为二度创作,也就是说,声乐表演必须以一度创作即声乐作品为依据。所谓依据,就是歌唱者要认真地研读作品。

拿到一首不熟悉的作品,首先要认真地读歌词,理解歌词表达的内容。把握歌词所蕴涵的情感基调,是悲是喜,是痛苦还是欢乐,细细体味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及深刻的内涵。其次,要准确、仔细地反复读谱,反复小声地哼唱,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音,搞清作品的体裁、音乐的风格、作品的创作意图等等。

3.分析作品中的角色,作好歌曲的处理设计。拿到一首新作品后,要分析是歌剧选段,还是艺术歌曲或创作歌曲、民间小调或哪个国家的民歌等等。

世界著名歌唱家卡拉斯说:“单有一个美丽的声音是不够的,你必须将你的声音粉碎成千块,使它为音乐的需要服务。”这也说明:声乐演唱艺术的实质,就在于不仅要有高超的演唱技能技巧,而且更要将其融入歌唱的艺术表现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演唱技巧与表现内容的完美统一的结合。

总而言之,无论怎样歌唱,都必须养成用智慧、用心灵歌唱的习惯,在歌唱中,把角色的感情传递给观众,唤起观众的共鸣,达到在艺术上进行再创造的目的,真正做到用“心”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