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看谁是小人:五分钟内识破小人
3796700000002

第2章 小人不会写在脸上

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要露出真面目的,因为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时间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假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显露了。

君子为何斗不过小人

有很多典故,被后人传多了,就成了一种耳熟能详的社会认识。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话只要有人一说出口,旁人一听,便知道又有某小人对某君子玩弄心眼儿了。那么,可曾听说也有“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者?

这个问题不用回答,只要一点开,想必人们就会有很多感慨。因为谁都可以不说,但都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君子与小人斗,凶多吉少。多的不说,仅说当年乾隆皇帝身边有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叫和珅——满朝文武,就出这么个小人就足够了——他只以一个人的力量,居然能让所有的官员无一不活得如惊弓之鸟,诚惶诚恐,就连纪晓岚那样号称铁嘴铜牙、足智多谋的君子,也常常遭到和珅的算计。“两人相争,小人胜”——这可真是正人君子的悲哀。

历史如此,现实也是如此;官场如此,社会也是如此。每个人身边都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因为小人总是能在君子身上占得太多的便宜,所以持小人之心者,有时要比持君子之腹者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人的信念;但人总是要彼此接触,互相交往的。那么为什么为君子之道者屡屡会成为那些小人的“手下败将”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需参考本文开头提出的一句疑似很“颠覆”的话“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即明。

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这是为君子之道者一生的主要败招之一。因为他们无原则的宽容与忍让,恰恰被身边小人视为可欺的软肋,使他们把玩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时更加得心应手。如此一来,君子们岂有不败之理?

以现在的职场为例,很多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是事业的成功者,而不少能力上的平庸之辈,却在事业上处处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君子之腹”里没有“算计他人”这一科目,因此君子们搞不懂,为什么自己的发明创造、熬灯点蜡产生的方案或金点子,最后会变成别人的了,而自己倒成了一个可怜的“剽窃者”、“寄生虫”?“君子之腹”里也没有“搬弄是非”这一科目,因此君子们理不清,为什么自己堂堂正正、善解人意,可是老板却说你经常在背后议论公司的高层、传播谣言?更可悲的是,君子经过了千难万险、重重考验,终于在事业上有所斩获的时候,突然却被上司以不值得信任为由而打入“冷宫”……这些“不由你不信,不服也得服”的现实,确实令那些不太得志的“鸿鹄”们无可奈何、英雄气短。无疑,君子因为以己之腹度小人之心,因而成了小人的冷枪暗箭的牺牲品。

恨也罢、怒也罢,叹也罢、倒霉也罢,君子们都该认了、忍了。余下,君子们只有吸取教训,不但不再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而且要在自己的防线上多加几层网才是。为君之道并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只有在为君之道的前提下,能有彻底治愈“小人制造”麻烦的良方解药,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尤其是对小人,应付的策略是敬而远之,井水不犯河水。你可以把他当做喜鹊,也可以当做乌鸦。在他们面前,充愣装傻则是最好的应付策略。古人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人处世,在坦诚的基础上,应该多思忖,多警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这样,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辨认出谁是小人,谁是君子;谁该近之,谁该远之。如果在这方面你做得很差,即使你自认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你的人格形象也会遭到小人的刻意扭曲,你将成为很失败、很落魄的“孤独君”。

世道复杂在于人心难测

当下社会是复杂的,社会复杂的关键还是人的复杂,正是不同类型的人组成了这个复杂的社会。要想看清这个社会,就先要看清眼前的芸芸众生。有人为了看清不同面目的人,把人进行了分类,因此清楚各种人的分类方法,可以使我们更深入地把握人性。

有人把能影响自己事业的人分成四个档次

第一档次是“人渣”。他们在生活上是吃喝嫖赌样样沾染,而且极尽所能办坏事以满足私欲。好多时候在选择损人利己的事做,损人不利己的事也干。他们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要避而远之,不要和他们有一丝的联系,免得他们给自己带来危害或沾染了他们的坏习气。

第二档次是“人物”。这种人比较满足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好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爱好和所长,他们绝对是这个社会的脊梁。

第三档次是“人才”。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出类拔萃。他们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并且建树颇丰。虽不是社会某个领域中的领军人物,但绝对是其中的重要成员。

第四档次是“人杰”。他们是社会各个方面的旗帜,引领了所属行业的发展,并左右着行业的现在和未来。他们失败会让人有生不逢时的感叹,他们活得轰轰烈烈,在一段时期内能左右社会的发展方向。

后三种人是我们要结交的,不仅结交,我们还要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

还有人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人分成三种

第一种离你有几步远,他们往往是你的亲戚朋友。当你摔倒的时候,对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他们和你有距离,当然,他们拉你一把也很容易。但当你有利可图时,他们也毫不客气向你伸手,这样的人对你的事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第二种是爱你的人。他们离你只有一步之遥,当你摔倒的时候,他们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手,甚至是心甘情愿地一起摔倒,再一起爬起来。这样的人是眼下最难得的,他们与第一种人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不求太多的回报。当你有利可图时,他们也会对利益视而不见。

第三种就是恨你的人。这种人与你背靠背紧贴着。他们时刻观察着你的一举一动,时刻在寻找着你的错误,连呼吸声都不放过,一旦抓住了你的一个小缺点,就立刻夸大了加以利用,随时打算把你挤出去,甚至踢你一脚。这种人对你唯一的好处是给予你动力、警醒,使你在生活中时刻保持警惕。

还有人把人分成大人物和小人物

大人物。手握权杖的高官、腰缠万贯的富豪、家喻户晓的明星大腕是大人物。这些人离普通人很远,通常是“高不可攀”的。

小人物。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群体,也就是这样一批人:他们不是高官,也不是巨贾,更不是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他们是小人物;他们没有权势,没有万贯家财,没有远大的理想;他们不会使你飞黄腾达;更不会有歹毒的心肠。这些小人物,他们有缺点,但缺点不大;他们有优点,但又不明显。但他们却能在平凡中帮我们书写出精彩的人生。很多人意识不到,这样的人才是社会的主体。眼下,大人物不难发现;真正要做的是会去辨别小人物各自的优缺点,因为他们有时会成为一个人事业的主要参与者。

要想分辨出人们藏在心中的善、恶、美、丑,分辨出不同的人,还要会观察。美国国际管理顾问公司总裁马克在介绍观察人、了解人的方法时指出,观察人基本分七个步骤:

(1)仔细地听。听人讲话,并不只是听听他说些什么,而且还要观察他是怎么说的。人们没有说出来的言语中包含的意思常常比他说出来的更多。偶尔要使谈话停顿一下——短暂的沉默往往会使对方说出更多的话。

(2)仔细地观察。不需要看任何有关形体语言的书,只要注意看对方的穿着打扮,便可以了解他各种动作及姿态的含义,以及他可能会说些什么样的话。

(3)尽量少讲。只要少讲话,自然就可以学到更多、听到更多——而且可以避免自己说错了。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少说话,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应该少说,多提问题,但不要由你自己说出答案来。

(4)不要先入为主。通常人们相信第一印象,但是除非经过深思熟虑,否则不要轻易地相信第一印象。当别人给你留下印象时,不要随便作为信条加以肯定。

(5)做好事先准备。当你准备和他人见面时或打电话给他人之前,先回想一下你过去对他的了解,想一下你应该怎么说或怎样做,才能达到你的目的。

(6)要谨慎。当你观察他人的时候,千万要谨慎。虽然你已经了解对方的作风,但绝不要告诉他你觉得他不够老实可靠,而且即使你凭直觉已经看出他的做法可能不对,也不要指出来。如果你让对方知道你对他的了解,以后就不可能再有效地运用这种了解来影响他了。你了解别人,未必就应该让别人也看透你。切记!只有当他对你了解比较少时,你才能够利用你对他的了解。最可能泄露自己秘密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成就和盘托出告诉他人。千万别让对方从其他人的口里了解你的个性和成就。

(7)保持超然。如果你能在一些热闹的商务场合中强迫自己保持超然,你的观察力就能大为提高。当别人在酒酣耳热之时流露出来的本性,将比其他场合多得多。假如你也跟着一起凑热闹,不但观察不到别人的本性,反而泄露了自己的本性。

我们看到,生活中大多数人秉持正确的做人理念,许多小人物都是淳朴明达的,充满着生活的智慧。人活了一辈子,能从不同类型的人身上看出他们各自的特点,这样才能领略真正的人性。明白了人性,有看人的方法和慧眼,你在生活中也就不会感到难了。

掌握看人的学问

看人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据说有的人从走路方式和表情,即可判定一个人的性情。

如果你也有这种功夫,那么就不怕碰上心术不正的“坏人”了,不过那种看人的功夫不是谁都能学得到的,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学得到的,而且,你还不一定会有耐心去学。可是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不同性情的人共事、交往、合作,对“看人”没有一点能力还真是不行。

不过你若无研究,也千万别把书上看来的那一套面相学搬到现实生活中使用,因为这极可能会使你看错人,把好人看成坏人,或是把坏人看成好人。把好人看成坏人对自己来说没有太大关系,但若是把坏人看成好人,那对自己的伤害可就太大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来看人呢?

有位专家和我谈到这个问题时,向我提出这样的建议:用“时间”来看人。

所谓用“时间”来看人,就是指通过长期观察,而不是在见面之初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下结论,因为太快下结论,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从而影响你们的交往。另外,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人都会戴着假面具,你所见到的是戴着假面具的“他”,而并不是真正的“他”。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为你而戴,而扮演的正是你喜欢的角色,如果你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次见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见如故”还是“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行为。

一般来说,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是要露出真面目的,因为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时间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假面具一拿下来,真性情就显露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你在一旁观察他。

用“时间”来看人,你的同事、伙伴、朋友,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他自己自然会卸下来向你呈现真面目,展现真实的自我。

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看人,使对方无所遁逃。

用“时间”特别容易看出以下几种人:

(1)不诚恳的人。因为他不诚恳,所以对人、对事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用“时间”来看人,可以看出这种变化。

(2)说谎的人。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谎言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话,而谎话一说多说久了,就会露出首尾不能兼顾的破绽,而“时间”正是检验这些谎言的利器。

(3)言行不一的人。这种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但通过“时间”,便可发现他的言行不一。

事实上,用“时间”可以看出任何类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为这是对方不自觉的“检验师”,最为有效。

至于多久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真本质,如果是许多年,这似乎是长了些,但如果说就需一个月又短了些。那么到底多长的时间才算“标准”?这并不能做出规定,完全因情况而异,也就是说,有人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识破,而有人两三年了却还“云深不知处”,让你摸不清楚。因此与人交往,千万别一头热,先要后退几步,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这是最起码的保护自己的方法。

看人不要被面具所迷惑

只有了解了他人,才能把握对方的人格之高下、品质之优劣、行为之美丑。做到有针对性,或者坦诚相待,或者持有戒心,从而能防患于未然。然而,认知他人也是不容易的,俗语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通常需要根据主要的信息来判断:

被认知者的外貌、言行、姿态等。

认知者与被认知者互动的情境,被认知者所扮演的角色。

认知者本身的成见以及概念系统的简单与复杂程度。

要正确了解、判断一个人,不能只凭一行一言一事的外在表现,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他对那些身处逆境或地位低下的人的态度。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出现,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

在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我们不可能天长日久地去考察、衡量一个人,然后决定与他的交往方法,而是要求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尽快判断制定出速战速决的方针。

每个人都很难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或者言谈举止来断定其心情和目的。难过的时候,他可能微笑着巧妙地掩饰;兴奋的时候,他也可能故作沉思低头不语,因此,这时他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不一定出自于他的本意。这正如同人们平时所说的那句话:“人人都戴上了虚伪的面具。”这面具随着年龄的增大,戴得越来越巧妙,越来越难以被人发觉。久而久之,就逐渐变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思维定式、一种习惯,随之而来的处世圆滑也成为成熟的标志之一。想一想自己,不也是如此吗?自己的喜怒哀乐何曾明明白白表露在他人面前而不加任何掩饰呢?真可谓人心难测,这是我们通晓人际交往秘诀的先决条件。

有些人一副道貌岸然、和蔼可亲的面孔,隐藏着内心的真实意图。外表上对人极尽夸赞逢迎,暗地里却耍手段,要么使人前进不得,要么使人船翻人覆,甚至是落井下石。这种人还往往不是自己出面去伤害别人,而是借此伤彼。

在我们的周围,有时,他们看到你直上青云就会逢迎拍马,专拣好听的话讲;有时,他们看到你事事顺心、进展神速而在背后造谣生事,陷你于不利;有时欺骗、谎言、圈套从他们头脑中酝酿成“捆精绳”套在你身上,使你翻身落马;有时,他们看到你坠入困境则幸灾乐祸,趁机打劫。所有的这一切,我们岂能不防呢?

生活中往往有两面三刀者,就是采取各种欺骗方法,迷惑对方,使其落入陷阱,从而达到自己的企图。唐玄宗时的宰相李林甫,陷害人时并不是一脸凶相,咄咄逼人,而是吹捧对方,说一些甜言蜜语,暗地里却拿对方开刀。当时世人称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在当代,“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者不少,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认识清楚,提高警觉。

挖出人心里隐藏的秘密

想从对方外表或社会地位、职业来判断人,却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情况的人很多。有的人则特意邀约对方谈论某件事,然而一旦和对方见面后,又不习惯于现场的气氛,或不中意对方的外表,而始终不愿启口论事。

“人要交往,马要试骑”,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不开口的话,就什么事情也解决不了。与其什么事都一开始就死心,不如抱着一试的心情,即使被取笑也没关系,诚恳地与对方交谈看看,请求对方助自己一臂之力,才是创造机会的明智之举。

有种人会抱着“反正本来也无法解决”的心情,采取积极的战术。这样的人虽然任性,但具有强烈的依赖心,无论再烦恼、再无聊的小事都向他人倾诉,如此即可消除自己的焦躁感。换句话说,这些人已经把他们的缺点转变为对自己有利的优点。

有时候,我们常会听到别人说这样的话:

“原来是这件事啊!唉呀,如果你早点说,我就有办法解决了!”

“今年的预算已经订好了,真不巧,明年再说吧!”

当我们着手思考某件事时,如果一开始就先告知对方,说不定这正是对方所急需的意见,使你获得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们正在编列预算,你的意见实在太好了,我们商讨后会立刻通知你,谢谢你宝贵的建议。”

你是否也在一开头就对某件事情死心呢?凡事要试了才知道,即使在闲谈之中,把胸中累积的烦闷毫不保留地倾吐出来,让他人协助解决,说不定正是抓住时机的大好时刻呢!

每个人都拥有不愿为人所知的一面,即使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但或多或少都有些心事隐藏在心里面。一个成就显赫的人,往往不愿被人探知过去的历史,如工作方面遭遇的失败,血气方刚的少年时代犯下的大错等。

正由于心中有鬼不愿外露,所以才装作一副毫无弱点的姿态来与人交往,那是在刻意伪装自己的内心。不过,当我们干脆地解除自己的武装,毫不掩饰地暴露自己的缺点,以诚相见的时候,对方也相应地会以较为轻松的姿态和我们交往。

通常,人们对我们意欲掩饰的行动,常会投下注视的眼光,偶尔还可能故意往坏的方面想。但如果我们自身解除警戒,并表示我们信赖对方、表示好感的话,对方就会以诚相见。即使对方不怀好意而来,但当我们逐渐解除武装,慢慢地暴露自己的某些缺点,采取较低的姿态,有时也可达到使对方将恶意转变为好意的效果。

如果你商场上的对手防御顽强,而且表现得毫不通融的时候,你最好先泄露出自己的某些弱点,使对方解除戒心。即使是经常以严肃的死板脸孔斥责属下的上司,只要以信赖他们的姿态交谈,也会使会谈意外顺利地进行下去。

人类一方面严密地隐藏自己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另一方面又渴望将自己的秘密告诉某人。秘密是内心相当沉重的负担,长久不安是很痛苦的事情。倾吐肚子里的不幸、不满,寻求相知的人了解,是人类本能上的欲求。揭露自我,是巧妙地引导对方唤醒本能欲求的行动,也是使对方向你暴露本身的弱点和秘密的踏脚石。

通过细节洞察对方的人品

人是很复杂的,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喜好了解他的素质、修养和品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性情相近、脾气相投的人才能走到一块儿成为朋友。如果对方的朋友都是一些不三不四、不伦不类的人,他的素质不会太高;如果他结交的都是些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他自己的修养也不会太好。有的人交朋友以性格、脾气取人,能说到一块儿的就是朋友;有的人则以追求取人,有相同的追求就能成为朋友;有的人则因为爱好相同而走到一起。但无论如何,只有二人修养相当、品质差不多时才能成为永久性的朋友。所以,了解一个人的朋友也就了解了这个人。

想了解一个人,还可以观察他是怎样对待别人的。

人在得意的时候,特别爱诉说他与别人在一起交往的情景,他说的时候是无意的,不会想到他与被说人有什么关系,所以一般比较真实。

如果对方当着你的面说自己如何占了别人的便宜,如何欺骗了对方等,那你以后就得对他注意一点儿,有可能他也会这么对待你。

还有一种人比较圆滑,好像很会处世,往往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当着你的面说你如何如何好,别人如何如何不好,聪明的人就得注意这种人了,因为他在背后说别人坏,就有可能在你背后说你坏。

而有一种人可能当面批评你,指出你的缺点来,却又在你面前夸奖别人的优点,你也许不愿接受他这种直率,但这种人却是非常可信赖的人。

另外,看一个人如何对待妻子、儿女、父母,就可以分析出这个人是否有责任感,自私还是不自私。

你可以通过他是否按时回家,有急事时是否想着通知家人,说起家人时感觉是否很亲切等细节看出他对家人的态度。一个不把家人放在心上的人是不会把朋友放在心上的。这种人往往心里只装着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得失安危,根本就不会想到朋友。所以交往时要注意尽量不要与那些没有家庭观念的人结交。

忠厚外表与美丽言辞皆不足信

徐先生在当地算是一位有头有脸的人物,颇有一些家产,家族中人都以他为荣。

有一次,朋友介绍他认识一位“要人”,这人相貌堂堂,举止不俗,中、英、日文朗朗上口,据说是某高官的“堂弟”。对这样一个有来头的人,徐先生当然巴结奉承唯恐不及。这人还说,如果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的,他会请亲戚协助解决。

过了半个月,这个人送给徐先生一张亲戚签名的照片,然后说他正筹备一家进口公司,准备采购建筑的材料,“很有赚头”。不过因为手头资金不宽,需要数百万元才能解决困难,如果徐先生愿意帮忙,他愿意让他成为股东,每年分红……

徐先生不禁心动,隔天就提了200万元给那位先生,谁知自此之后那人就再也没有出现,他的朋友也成了受害人……

诈骗案有很多种形式,这一桩是千百种诈骗案其中的一种,虽然谈不上“代表性”,但骗人者对人性的掌握,却和其他很多诈骗案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一样”!

以这桩诈骗案来说,骗子掌握了人性的几个特点:

——以貌取人。虽然大家都知道以貌取人是不正确的,可是由于对对方的信息缺乏了解,因此还是依赖外貌作为判断的标准。另外,人对美的东西本来就具有好感,对自己所缺乏的,也有因为自卑而产生的崇仰。因此长得好看的人,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好的印象,如果这个人还在衣着上下工夫,那么就更吃香了,人们明知这可能是假象,但就是无法抗拒地相信对方!

——攀权附贵。人总是往高处爬的,除了希望多赚一点钱之外,也希望自己的地位能够提升,获得他人的“尊敬”。因此对一个地位卑劣或苦无“出路”的人而言,“权贵”的出现无疑是天赐良机,也无暇去了解这个人背景的真假,更无力去抗拒“权贵”的光环,因此对“权贵”的一言一行,便百分之百地相信、顺服。

——贪小便宜。对“小便宜”有坚定抗拒力的人不太多,因为“小便宜”不用花力气就可得到,符合人好逸恶劳的天性,因而主动给人便宜也就成为骗子的常用伎俩。人们一方面怀疑“天下哪有那么好的事”,一方面又不由自主地相信,并认为“不拿白不拿”,很多人受骗上当都是因为如此!而会上这种当的不一定是物质匮乏的人,连生活优裕的人也难以幸免。

——听信美言。所谓“美言”是指“美丽的言辞”,包括对“远景”美丽的陈述及对人“美丽”的话,诸如赞美、附和等。人基本上是好喜不好忧的,因此总是期待、相信美丽的远景,这种虚假的远景经过多次的重复之后,听者便会信以为真,并产生一种憧憬。至于对人的“美言”,说穿了,也是为了满足对方的自尊及虚荣,听者或许一开始不以为然,但听了三次之后,自己便无法克制地沾沾自喜了。这正是“美言”最厉害也最危险的地方!

诈骗案的发生,都是以这几种人性特点作为“设计”基础的,徐先生的被骗也是如此,没有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

不要以貌取人

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是不容否认的,以外表判断他人也是人之常情。在选择朋友时的确很容易受到印象好坏的影响。然而,这却很容易造成偏差。

整洁的人的确比肮脏的人看起来舒服得多了。外表如果让人不舒服,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内心的喜恶。我们平常也会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别人的长相:“那个人一脸胡子,长得像个土匪似的!”“那个人一脸奸相,看起来很坏的样子!”这些完全都是根据外表所下的结论。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人的长相或体形是与生俱来的,并非自己能决定的。如果只是从外表看对方就表示:“我总觉得那个人看起来很讨厌!”那只能表明你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

在拓展人际关系的行动中,千万不可以貌取人,尤其是对于女性。长相甜美的女子,并不一定是聪明或者善良的人,反而是有些外貌丑陋的人,会因为内心的自卑,而更加努力地充实自我,成为一个有内在美的人。

在拓展人际关系上,那些内心善良、学识丰富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如果你不能以开阔的胸襟来接受这些有智慧的朋友,而只知结交俊男美女,那就称不上是交际手腕高明的人。

事实证明,在那些外貌不扬的人当中,不乏成功的学者、经营者、政治家。所以,在选择朋友时,如果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那就很可能与真正的朋友失之交臂,这无论是对你的事业还是生活,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知己比知彼更重要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原则上是没错的,但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

人性丛林里的斑斑血迹告诉我们,很多人自以为知己又知彼,事实上却是既不知彼且不知己,或是知彼却不知己。

我们很难去比较“不知彼且不知己”以及“知彼却不知己”何者付出的代价较大,因为任何事都有偶然。但就实际来看,“知彼却不知己”有可能付出较大的代价!理由如下:

——不知彼且不知己的人不一定会有所行动,因为“未知”会让这种人因为害怕而怯于行动,或仅做有限的行动,就算有所行动,也有可能在遭到困难打击时立即退缩。因“不知彼且不知己”而导致行为保守谨慎是常见现象,但却也因此而保全了自己,减少损失。

——知彼却不知己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常常在知彼之后,自认为时机成熟、条件具备,因而采取行动。这种状况之下的行动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失败的概率却很大。因为缺乏“知己”的“知彼”会让人陷入一种虚假理性的思考之中,认为一切都经过了评估,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殊不知在不知己的状况之下,知彼已失去了意义,反而成了致命伤,只会让人毫不犹豫地飞蛾扑火!

因此,知己比知彼更重要!

这话并不是说为了知己,知彼就不重要了。因为若仅知己而不知彼,则“知己”将使自己更退缩!“知己”是和“知彼”相对应,是有现实思考的。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在人性丛林里,大部分人都有以下的毛病:

——自以为是。这种人有的对自己有某种程度的了解,但过度自信。固然能力高强的人有可能一路过关斩将,但也因为不懂得自以为是也是一种缺点,而在环境产生变化时应对失招而失败。另外一种人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无知者,以无知为知,盲人骑瞎马,不败才怪!

——自我逃避。这种人不愿面对自己的缺点,怕性格、人格、能力上的缺陷破坏他对未来的美丽梦想,以为不去面对,这些缺陷就不存在。

——自我欺骗。这种人深知自己性格、人格、能力上的缺陷,却告诉自己那是不确切的,自己是优秀的。这种自我欺骗长期积累下来,自己便相信了这些自己编造的谎言,甚至认为自己是完美的。

人若不知己,则“知彼”会让人产生一相情愿的偏差,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彼”;好比一个眼睛散光的人,看到的影像终究不是实像,这样的知彼是缺乏现实意义的。

因此在人性丛林里,必须有“知己胜于知彼”的观念,能知己则能客观真实地知彼,也能在恰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或者根本不采取行动!

要知己不易,因为那是一种接近修行的境界,但血迹却可以让我们加速到达这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