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诈型性格是一种很阴险的性格,它不受道德规范的拘束,为所欲为,又善于伪装,工于心计又长于逢迎。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两面三刀,出尔反尔,极度善变。这是小人常用的伎俩,也是他们生存的必要条件。
晒晒小人的行事特点
中国人有一句俗语叫“最毒莫过小人心”,又说“谨防小人”、“天下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可见小人的声誉很差,很不得人心,按理应该人人鄙夷才对,但费解的还有一句“无毒不丈夫”。因为小人的反义词应该是大丈夫,所以小人和大丈夫的行为应该完全相反才对,但这里小人和大丈夫的行为特征都是“毒”,可见两者的行为很难区分。
小人虽然难辨,但毕竟小人有许多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特征来辨析:
1.小人口蜜腹剑
武则天执政时,宰相叫杨再思,他专门以谄媚阿谀来讨好别人。武则天的宠臣张昌宗以身姿貌美而著称,杨再思说:“大家都说六郎(张昌宗)长得像莲花,我说不对,应该说莲花长得像您六郎!”
明朝的太监王振执掌大权,王佐想靠拍马屁逢迎巴结得到提拔。王佐容貌俊美而没有胡须。有一天,王振问道:“王侍郎为何没有胡须?”王佐拍马屁道:“老爷子没有,做儿子的哪里敢有?”但王振却满心高兴。
2.小人谣言惑众
孝武帝时,王国宝和王雅都得宠信。孝武帝嗜酒如命,常常酩酊大醉,以致清醒的时候少。某天晚上,孝武帝与王国宝、王雅一起饮酒,王雅推荐名士王旬。孝武帝叫人去召王旬,王旬已到了门外,听到了门卒的禀报声。王国宝自知德才在王旬之下,恐怕孝武帝对自己的宠爱被王旬所夺,因见孝武帝脸上已有酒红,便说:“王旬古今名流,不可以酒色见,自可别召见他。”孝武帝同意他的意见,认为这是王国宝忠于自己,于是,就传令不见王旬了。
3.小人大话欺人
五代十国时,南唐元宗有克复中原、再复大唐基业的大志。由于过分狂妄自大,他在攻下福建后得意忘形,认为消除天下纷乱、诸国割据的局面不费吹灰之力。但其实南唐与诸国相比,势单力薄,这是不可能的事。大臣魏岑趁侍奉唐元宗酒宴时说道:“微臣少年时曾游魏州元城,喜欢当地的美丽风物,待陛下平定中原时,微臣只求到魏州做官。”元宗听后大喜,就答应了,魏岑连忙跪下拜谢。事后,大家觉得魏岑说大话讨好皇上是个奸佞小人,都对他敬而远之。
4.小人“八喜”
(1)喜欢造谣生事:他们的造谣生事都是有目的,并不是以造谣生事为乐。
(2)喜欢挑拨离间:为了某种目的,他们可以用离间法,挑拨同事间的感情,制造他们的不和,好从中取利。
(3)喜欢拍马奉承:这种人很容易因为善于拍马奉承受上司所宠,进而在上司面前说别人坏话,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4)喜欢阳奉阴违:这种行为代表他们这种人的行事风格,因此对你也可能表里不一,这也是小人行径的一种。
(5)喜欢“西瓜倚大边”: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抛弃谁。
(6)喜欢踩着别人的鲜血前进:也就是利用你为其开路,而你的牺牲他们是不在乎的。
(7)喜欢落井下石:只要有人跌倒,他们会追上来再补一脚。
(8)喜欢找替死鬼:明明自己有错却死不承认,硬要找个人来替罪。
小人的内心其实很煎熬
小人内心世界阴暗,不健全的人格加上强烈的私欲使他能够抛却一切道义上的负担去谋取利益,而当受到阻碍时,他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打击别人、伤害别人,通过对别人肉体或精神上的打压来发泄自己压抑的仇恨。
1.小人的根底:极端的挫折或娇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经历,这样特殊的经历决定了他的性格和气质,对他的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小人特质的形成与其特殊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种成长经历往往集中分布在两个极端之中:一个极端是充满挫折与不幸的环境,另一个极端则是充满娇宠与溺爱的环境。
挫折与不幸,往往会激发一个人的成就欲和功名之心,为了出人头地,他们学会了在夹缝之中笑脸求生,更形成其不择手段、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生存性格。
而娇宠与溺爱,则会形成一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格和恃宠无忌、胆大妄为的行事风格。
所以,处于这两个极端之中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其童年生活,对小人成年之后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
后梁太祖朱温出生于贫苦家庭,有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在他幼年时,父亲去世,因无以为生,母亲便带领三个孩子改嫁肖县人刘崇。刘崇生性懒惰,动辄打骂继子。
生计的艰难、寄人篱下的滋味、缺乏亲情之爱的生活以及教育上的放任,使朱温从小养成残暴、荒淫、不知廉耻的性格。
后来,在朱温以后的征战及称帝过程中,这种性格就得到了完全的暴露。他使用酷法驭兵,所属将领稍有违背,即被杀死;对待百姓,更是大开杀戒。
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行如禽兽,不仅奸掠百姓妻女、侮辱大臣妻女,就连自己的儿媳也不放过。因此,当其子朱友圭刺杀他时,大骂曰:“老贼万段!”
而朱温的儿子们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也个个暴戾,相互残杀。
2.小人的性格:过度的自卑或自傲
境地不如他人,才干不如他人,自然要生出自卑之心。而依仗权势为所欲为而不受惩处,自然要生骄狂自傲之心。
为了得到心理补偿,自卑者往往会变得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地去夺取功名利禄,利用外在的强大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虚弱。所以,不经过正确的心理调整,自卑之心极重者很容易堕入小人的行列,做出违反常理常情之举。
自傲的人,看不起别人,更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强,对于自己所欲达到的目标,常认为理所当然。所以,这种人在行事上常会落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可怕境地。对于妨碍自己成事的人,无论是对是错,极端自傲者皆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清除。
3.小人的特征:膨胀的私欲及野心
小人的功名利禄之心要比常人强烈得多。在他们看来,只有依附一定的权势,获得一定的权柄,才有可能实现自己心中的欲望,并通过滥施淫威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然而,小人的才能往往不足以控制大局,更无法承担其实现勃勃野心的重担,野心与实力之间的严重失衡与不对称性,使得一些人为实现野心而不择手段。当仅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实现其欲望时,寄生便成为重要的手段。
说到底,小人飞黄腾达,靠的不是真才实干,而是靠对人心的揣摩和对当权者的谄媚。在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如果确实存在着目标与自身条件的巨大差异,而这个人对实现目标的渴望又极为强烈,那么,在一定条件下,他就很容易堕落成为一个小人。
不可不知的六类小人
1.深不可测型
这种小人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对人爱理不理,若即若离,使人难以揣摩到他保持沉默的真实意图。按照西方心理学理论,这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展示,玩这个游戏的人,是想显示他能够操纵别人的情绪。
对付这种小人,不要被他的沉默吓怕,不要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要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要敢于凝视对方的眼睛,很少有人能被别人凝视着而不会感到不安并能继续保持沉默的。在凝视时,不要随便说话,因为一开口就会将这种凝视的拉力破坏,会减轻对方的不安情绪。
2.暗箭伤人型
这种小人喜欢躲在笑容后面攻击人,从不肯正面向人挑战,要么是在背后诽谤人,要么半开玩笑似的攻击人,要么就是指桑骂槐。你若做公开的反击显得小气,不与之计较又让人认为你胆怯。
对付这种人,首先要将他的暗箭明朗化。如果他说一句阴阳怪气、明褒暗贬的话,就可严肃地责问他“这是什么意思”,而且要争取旁观者的支持,让这种小人没有容身之地。
3.歇斯底里型
这种小人极具侵略性,不管自己有理无理,总是喜欢攻击人,而且情绪易极端化,包括情绪混乱、极度愤怒、号啕大哭、摔东西等。怒不可遏时,还会说一些不堪入耳的粗话。
对付这种小人,要用太极推手的方法,首先要镇定自若,不要被气势汹汹的来势唬住,将其攻击的力量化解之后,再趁机反击。也就是等对方歇斯底里发作之后,再理直气壮地指出其错误。如果与对方硬碰硬,会使双方都下不了台。
4.装疯卖傻型
这种人看上去是老好人,非常友善,唯唯诺诺,害怕别人对他有恶意,对任何人的立场和言论都表示赞同。但到了产生真正的利益冲突时,这种人会毫不犹豫地背着你推翻一切从前对你的赞同和支持,让你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
对付这种小人,是要让其与你坦诚相处,同时要多了解他的背景,如家庭、爱好、价值观等,让他为你的真诚而感动,担心失去与你的友谊而不敢背叛你。
5.恃才傲物型
这种人对工作狂热,也很有能力,但在工作中不肯听从任何人的意见,认为天下英才非我莫属。有了成绩则居功自傲,犯了错误却推得一干二净,赖到别人头上。这种人我行我素,藐视他人的存在,很难有人愿意与之合作,在团体中容易影响士气。
对付这种人,要有备而战,要让他觉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让他觉得你的智商、学识、能力都比他强,让其心服口服,无话可说。但对于他的长处和正确的见解,要充分认可和支持,不要损伤其自尊心。
6.煽风点火型
这种小人并非用明显的手法来破坏工作或挑拨离间,而是用个人处世的态度来影响别人,或者煽阴风、点鬼火,利用其阴谋诡计来破坏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团体都人心惶惶、意志消沉、士气低落。他们不仅自己不求上进,还想方设法不让其他人进步。
这种小人说来倒是很聪明的,对错误的言论找出许多借口来支持,从各个角度向人泼冷水,让人不自觉地就气馁了。对付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其清除出去,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投机取巧的小人
日常交往中,我们经常要求人办事。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当你有权时,有人会不请自来,而且会奉上一大筐的好话,这种人就是投机取巧的小人。
投机取巧的小人常在有利益的地方、有利益的时机、有利益可求的人面前出现,他的目的也十分明确,就是获得好处。
平日里,投机取巧的小人对别人穷于应付,没有真实感情,你得势了他就奉迎,你失势了他就冷漠,因为他对谁都是应付,不求交往过深,也不要得罪人,缺乏主见,缺乏自信。投机取巧的小人并不是真的面面俱到,他周旋的主要原则还是看谁有用,看谁有权。这种人投机表现得非常实用,他站在这条船上望着那条船,还没等这条船沉没,他早已选好了另一条出路。他整日东奔西跑,看这个,拜那个,其实是在选择随时可以投靠的船。这种人对任何人都没有真实感情,有的只是实用,不得罪任何一方。
投机取巧的小人缺乏自信。因为他对自己的才学、能力、社会地位、经济基础等诸方面都缺乏自信,他总是企图用多方周旋来弥补诸方面的不足。例如,跑权贵以弥补地位的不稳;跑实业者以求混点小钱弥补财力的不足等。所以,就必然形成他所谓的力求人际关系的周到,实际上是对有用的人的周到和对他认为无用的人的冷漠。
他们确实不到处树敌,人际关系显得广泛;但他也没有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与谁相处都不是真心,都是出于利用对方的目的。他与谁都不会深交,因为他随时准备一旦对方塌台他就另投他人。但投机取巧的人也有其精明之处,一般说来,他也不会对塌台的人物落井下石,因为那也不是他的行为准则。无论是谁,只要平反昭雪或官复原职,他都可以再重新登门拜访,一点儿也没什么不自然。他确实也没做什么过分对不起谁的事。从这个角度讲,投机取巧的人又比落井下石的小人仁道得多,他不是坏人,圆滑一些也不讨人恨。对于这种投机取巧的小人,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斥责,看破他的用心,不给他利用的机会就行了。
阿谀奉承是小人的绝技
阿谀奉承的人多是制造是非的人,他的人格是扭曲的,他奉承人是有目的的,他会捧你,也会毁你,所以在与人交往中最好与阿谀奉承的人保持距离。如果他生活在你的身边,你又摆脱不了他,那么,你就在心里与他保持距离,不能因他的几句奉承话就把你变成了一个平庸的爱听奉承的人。
如果有人阿谀逢迎,极尽奉承之能事,那么我们是心悦诚服地领受,还是回避拒绝?接受了这种奉承,只能使小人得意;拒绝了这种奉承,于人于己都是有益的。
在日常生活中,就有那么一帮人,专以“拍马屁”为生,而且他们还具有相当高的技巧,拍起“马屁”来不显山、不露水,让你浑然不觉,不知不觉中上了他的当,最终受害的还是你自己。况且,也确有不少人被奉承者弄昏了头,把升迁的制度变成了“党派之争”:谁对他毕恭毕敬、阿谀奉承,就对谁恩宠有加,大加赞赏和关爱。无疑,这种人更助长了阿谀之风的盛行。但是,明智的人则不会这样做,他不会中这个圈套,也许反而会对喜欢拍马奉承的那些下属感到十分鄙视和厌恶。
我们应当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分清哪些是实事求是的评价之辞,哪些又是阿谀奉承之辞;在阿谀奉承之中,哪些人是出于真心而稍稍过分地赞美几句,哪些人又是企图通过奉承而达到自己的某种企图;哪些奉承之辞中含有可吸取的内容,哪些奉承话都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等,诸如此类,绝对不能含糊。
对于实事求是的评价,要认真听、认真记,并注意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赢得人们信任的同时,也会对自己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出于真心而稍稍过分地赞美几句的人,不妨一笑了之,抑或谦虚一下。让别人在真心赞美你的能力的同时,也认识到你的人格魅力。这样,岂不是更有助于你赢得朋友的信任和尊重吗?
这的确是一个好机会,心与心之间真诚地交流,在这种会心的交流中,你的才华得到朋友的进一步认可,可以促使你更加充满自信地进行社会活动。
如果满足于小人对自己的吹捧而昏昏然,最终会导致自受其辱。
美国迪士尼公司创办者沃尔特在给妻子写的一封信中说:“这个行业,没有机智、应变能力、专业培训,是不容易崭露头脚的。有些一肚子诡计的人,看起来很可爱,往往却由于没经验,反而容易上当,之所以我没有像羊入狼群,是因为我庆幸我请教了一个人。我很乐观、自信……我认为很值得让人放心的是鲍维斯。”
然而,欺骗沃尔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非常信任的那个鲍维斯。鲍维斯说,他拥有一组称为“电影声”的独立录音系统,可以给卡通影片录音,据说只需要一两位音效人员和五六件乐器即可。沃尔特的信任,使一笔又一笔的钱流进了鲍维斯的口袋,最后鲍维斯对沃尔特假惺惺地说:“我特别想帮助你。你的米老鼠也可用来推销我需要的电影声。比大公司给你的钱还要多,我可以帮你做到。我可以负担卖到每一个州的放映卡通片的权利的一切费用,包括推销员的开销。给我十分之一的毛利就行了,咦!这是摄制卡通片的钱。我先借给你。”
一个月过去了,但一直没有支票汇过来,满怀希望的沃尔特派人去了一趟纽约,还是没有拿到,这时的沃尔特才恍然大悟:鲍维斯是个大骗子。
曾为墨西哥革命英雄维拉做顾问的更塞·雷辛被沃尔特请去当法律顾问。1930年1月,沃尔特请他去纽约找鲍维斯谈判,鲍维斯说,他并不重视米老鼠,米老鼠的成功不过是无意的,他只负责推销电影声,他希望续约在一年后顺利进行。沃尔特提出不付清旧账,免谈续约。鲍维斯说他能判对方续约,随后,他拿出一份内容是乌比和鲍维斯签约并由他每星期给乌比300美元摄制新卡通片集的电报给沃尔特看。
与他一起辛苦创业的乌比也会背叛他!这怎么可能?沃尔特一下子像被推下了深渊,呆呆地愣在那里。他没有想到,这是自己喜欢被阿谀奉承而种下的恶果。
怎样识别爱奉承的小人
怎样识别爱奉承的小人?其中有三种途径:动作、语言、神色——也就是他们办事的方式,说话使用的言辞,浑身上下显露出来的神情。唯唯诺诺的小人走路的架势和姿势都要学老板的样子,说话时的用词和口气也与老板相似,甚至连腔调也会和老板一样。
就像铁屑被磁铁吸引,唯唯诺诺者、马屁精、阿谀奉承者,都以上司为靠山。如果将磁场关闭,这类喜欢奉承拍马的小人就会像一堆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散落在地,显得愚蠢可笑,完全散了架子。
对于这样的人和事,正人君子是不屑一顾的。古人对此有这样的说法:与地位高的人交往不必阿谀奉承,可谓悟到了交友的关键。那些花言巧语、察言观色的人则被认为是不讲仁义的小人。公孙弘将学习的目的歪曲为阿谀取媚,萧诚和柔而善美言,张九龄因此断绝了与他的往来,郭霸品尝魏元忠的小便,宋之问为张易之等人端尿壶,赵履温甘为安乐公主拉车的牛马,丁渭在宴会上为寇准擦胡须上的汤渍。这些人载于史册,遗耻千古。
虽然人们对奉承拍马的人鄙视冷淡,然而,他们总难绝迹。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上司需要他们,那些功成名就者的虚荣心需要这些人用奉承话来满足。
奉承拍马者奉承的最终目的就是迫不及待地想爬上高位。有朝一日大权在握,他们又会培植出更多的谄媚小人,这些人又会引来更多的马屁精,最后发展成整个部门沆瀣一气,办事说话都是一个腔调,甚至气味也一模一样。
其实,在一些精明强干的上司眼里,那些奉承拍马者还是很悲哀的。这些人已经无法摆脱奉承拍马的习惯,他们事事总先想到上司在想些什么,在此之后又吃不准上司到底在想什么,甚至不知道上司有没有想法。在会议上,他总望着老板,弄清楚老板要说什么,他就说什么,他总是会把老板的话用自己的嘴说出来。结果,老板得到了报答、光彩和利益,而奉承拍马者却招来同事的鄙弃。
奉承拍马在程度上有轻重之别,许多人是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充当了对上司唯命是从的角色,而有些人则是非常自觉的。有以下一些比较普遍的原因:
保住工作饭碗:背靠大树好乘凉,有人当靠山总比较保险。
掩盖真实意图:暗中打算跳槽,不让别人察觉。
缓和紧张气氛:何苦兴风作浪?待人和气为好。
着眼个人前途:赢得上司好感,有利于个人发展。
奉承拍马的行家里手,有着一整套经过仔细盘算而培养起来的见风使舵的本领,有着处心积虑策划出来的一系列随机应变的手段。自然,一个人决不会讨得每个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奉承拍马者仍能在一个企业里受到器重,得到提升,保住他们既得的地位。
有些小人大奸似忠
大奸似忠的小人不屑于蝇营狗苟,不贪利不图小便宜,平时貌似憨厚忠良,伪善作假,欺人惑心,关键时刻才露出真实面目。表面上老老实实的,很可能是假仁假义;逢人便自夸有七分骨气的,可能是不动声色的超级“马屁精”。现代人展示出的嘴脸,更是忠奸难分,好坏亦不露形迹。
在印度古国,有一个名叫弹提罗的商人,他与国王的关系很好,可以自由出入王宫。但他因为一件小事得罪了国王的侍从,便招来一场报复。
国王的这个侍从是专司扫地的。一天早晨,侍从睡意蒙眬地到国王的床前打扫卫生,他说:“哎呀,弹提罗胆子真够大的,他竟敢拥抱皇后。”
听到这话,国王一下子翻身起来,喝问:“你说的是真话吗?”
侍从说道:“我一夜没睡,掷骰子太累了,尽管我不停地打扫,还是止不住打瞌睡,我不知道刚才说了些什么。”
国王却吃起醋来,他想,这家伙和弹提罗都可以自由出入我的房子,说不定他真看见那家伙拥抱皇后,才说了这样的话。
从此,国王禁止弹提罗自由出入王宫,把他冷落到一旁。
过了一段时日,弹提罗得知是侍从搞的鬼,便一再向他讨好,以释前嫌。侍从得了好处就原谅了他,并帮他又一次施展了计谋。
一天,侍从又去王宫扫地,他说:“哎呀,我们的国王真聪明,每次大便后吃点儿黄瓜。”
听了这话,国王大吃一惊,对他说:“喂,你胡说什么?你什么时候看我做过这样的事?”
侍从的回答仍然是不置可否:“我掷了一夜的骰子,实在太累了。尽管我拼命打扫,还是忍不住打盹,我刚才说了些什么,自己也不知道。”
国王心想:我从未干过那样的事,这家伙明摆着是胡言乱语。那么,关于弹提罗的事也可能是这样。像弹提罗这样的人会做出那种事,是不可想象的,看来是我错怪了他。
于是,他把弹提罗叫来,恢复了他的原职。
弹提罗的宠贬竟然系于扫地侍从的胡言乱语,看来侍从的力量够大的了。其实,侍从即利用某种想象的副作用加上一副“忠憨”的外表,来激活国王的猜疑心理,至于信息本身是否可靠并不重要。
日常生活中大奸似忠的小人进行挑拨离间时就经常使用此招,他不必承担说谎的指责,诡就诡在引而不发,激得你胡思乱想。只要人们有猜疑心理,就很容易被利用。
对行事诡诈的人要敬而远之
诡诈是以隐蔽自己的企图作为前提的,因此它是同直率的、无所隐讳的即直接的行动方式相对立的。
美国与伊拉克战场对决,双方战报频繁。你说俘敌八千,他说毙敌三百,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极尽诡诈之能事。战场上你死我活,兵不厌诈,无可厚非。假如将诡诈之术用于人际交往之中,施之于合作伙伴之间,恐怕就要人人敬而远之了。
有些人刚开始并非都有害人之心,意识里往往也有两面性,一面是经商诚信,另一面是贪图私利。平时若放纵自己的贪欲之心,那么一旦客观条件许可,势必会见财起意,最终突破经商的道德屏障,铤而走险。
诡诈型性格是一种很阴险的性格,它不受道德规范的拘束,为所欲为,又善于伪装,工于心计又长于逢迎。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两面三刀,出尔反尔,极度善变。这是小人常用的伎俩,也是他们生存的必要条件。
所以,人们通常不信任狡诈的人,因为他们心地大多不善良,有害人之心,他们也不配博得别人真诚的信任。
对于诡诈的人,要离得远远的,交往不要过密,但也绝不能得罪。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诡诈的人就可能诡诈到你头上。
对这种人,平时见面该点头的点头,该问好的问好,心里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就可以了。但做事要严格按原则,不能让这种人钻了空子,否则他必定会得寸进尺,有可能将你拖进泥坑。
总之,要时刻牢记:对诡诈的人要敬而远之。
小人大多口是心非
现在,人们有一种普遍的心理:相互不信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大概是生活中“口是心非”的人太多了。口是心非,毫无疑问,就是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而内心则全非如此;表面上对你百依百顺,而实际上则是我行我素;嘴里说着对你的赞誉之辞,而内心则是诅咒你……试想一下,如果长期生活在这些人当中,吃过几次亏之后,不论是谁都会增强戒备之心,对他的话加上几个问号。
口是心非的小人最善于勾心斗角。因为他每天都在考虑如何应付别人,如何去算计别人。与这种人交往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不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个想法。在文学史上,《伪君子》中的达尔杜夫是口是心非的最典型的代表,他已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的代名词。他表面上是上帝的使者,虔诚的教徒,而实际上则是个色鬼、贪财者;他表面上对奥尔贡一家恭恭敬敬,而实际上则用最卑鄙的手段去谋害这一家人,可以说他是个表面上好话说尽实际上则是坏事做绝的最无耻、最卑鄙的小人。但是他最终的结局呢?他的这一套无耻的手段终于被人识破了,西洋镜最终被人揭穿,达尔杜夫成了万人唾弃的小人。他整天苦心于算计别人,最终倒把自己推进了万丈深渊。
口是心非与虚伪可以说是等同语。因为口是心非的人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想法,必然要用谎言去应付别人。谎言说多了,被别人识破了,他也就成为了一个虚伪的人。其实,只要有点自尊心的人是不愿被别人称为“伪”人的。一旦在别人的心目中成为了虚伪的人,那你的生活将是很痛苦的,到处是不信任的眼光,到处是不信任的口吻,转过身来人们对你应付一下,转过身去你将成为众矢之的,那滋味真是难受极了。
作伪或说谎即使可能在某些场合发挥作用,但其坏处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因为经常作伪者决不是高尚的人而是邪恶的人。当然,一个人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坏。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做一点伪事,但后来他就不得不做更多的伪事,说更多的谎话,以便于掩饰与那一点相关联的。总结起来,做伪事说谎话、口是心非大概出于以下几种目的:其一是为了迷惑对手,使对方对自己不加防备,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其二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退路,这也是为了保全自己,以便再战;其三,则是以谎言为诱饵,探悉对手的意图,这种人是最危险的。
西班牙有一句俗语:“说一个假的意向,以便了解一个真相。”也许,这些目的有的可能不能算太恶。但作为口是心非者,其说谎或作伪的害处却是很大的。首先,说谎者永远处于弱势,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就像一只伪装成人的猴子一样,他要时刻防备被人抓住尾巴;其次,口是心非者最容易失去合作者,因为他对别人不信任、不真诚,别人也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口是心非者终将失去他人的信任。
遇上性格好斗的小人怎么办
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不遗余力地攻击和指责别人,或散布一些流言飞语,或造谣中伤,或出言不逊地辱骂,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不要针锋相对地予以回击呢?
对此,在考虑和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应弄明白你所遇到的是不是真正的攻击。下面几种情况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攻击:
(1)由于对某种事物持不同的看法,对方提出了比较强硬的质疑或反对意见。此时,如果你能够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矛盾很可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2)由于自己对某事处理不当,而对方在利益受损的情况下表示不满,提出抗议。如果的确是自己处理不当,或虽并非失误,但确有不完善之处,而对方又言之有理。那么,尽管对方在态度和方式上有出格的地方,也不能看成是攻击。
(3)由于某种误解,致使他人发脾气,或出言不逊。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耐心地、心平气和地把问题加以澄清,事情自然也会过去。如果忽视了去判别与区分真假攻击的不同,往往会铸成大错。
其次,即便你完全能够确定他人在对你进行恶意攻击,也不必统统地给予回击。在与其交往中,对付恶意攻击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不理睬它。
如果你不理睬它,它仍不放松,那也不必对着干,因为这样恰恰正中他人下怀。不难发现那些喜欢攻击他人的人,大多善于以缺德少才之功,消耗大德大智之势。你对着干,他不仅喜欢奉陪,还颇会恋战,非把你拖垮不可。所以在这种时候,你应果断地甩袖而去。
与性格好斗的小人打交道,不管他是否怀有敌意,头一条是要敢于面对他的进攻。此外,还应注意以下要点:
(1)给对方一点时间,让对方把火发出来。
(2)对方说到一定程度时,打断对方的话,随便用哪种方式都行,不必客气。
(3)如果可能,设法让其坐下来,使他不那么好斗。
(4)以明确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
(5)避免与对方抬杠或贬低对方。
(6)如果需要并且可能,休息一下再和他私下解决问题。
(7)在强硬后做一点友好的表示。
舌头长的人应该算半个小人
你听说过“长舌妇”这个词吗?指的就是那些制造和传播“八卦新闻”的人,那些喜欢造谣和传谣的人。
请你检视一下身边的朋友和同事,看看有没有喜欢到处传话的人,假如有,那么,在这类人面前时,你说话和办事时都必须非常小心,要不然你就有可能遭殃。如果你遇上了喜欢告密的人,如果你结识了喜欢打小报告的朋友,如果你交了乐于传播小道消息的朋友,那么,你最好还是赶紧躲得远远的。如果沾上了这种人,就相当于跟是非沾上了边儿。
“长舌朋友”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的长舌时机是有选择的,他们告密的目的就是谋取好处,甚至从你的被伤害中谋得利益。
通常,我们在朋友面前说话办事都会少很多顾忌,而且,我们往往会认为所有的朋友都是不会乱说话、都是不爱传话的人,于是,心里就更不设防了。只是,当你跟朋友们吃饭喝酒,两杯下肚,把心里话都倒了出来时,是否想过:当你的心里话涉及他的个人利益时,他是不是有可能偶尔“说东道西”一把,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因此,当你遇到“长舌朋友”或准“长舌朋友”时,还是少说点日后对自己可能有害的心里话为妙。
任成是一个性格开朗、坦诚的人,对朋友总是敞开心扉,无所不谈。在他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时,有一个同时进入同一单位的同事,由于他们的性格、志趣和家庭出身等方面的情况都非常类似,于是他们便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在工作上,每当遇到了什么问题,任成总会和那位朋友一起讨论解决,复杂些的事情他们便会先分工后合作,经常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钟。由于两人的精诚合作,他们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优秀的工作业绩,他们两人也都受到了上司的高度重视和好评。
某天晚上,又是只有任成和朋友两个人在办公室里加班,又一次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同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子时间太晚了,两人都不想回家,便去了一家酒吧喝酒谈心。在酒精的作用下,毫无戒心的任成向朋友说了自己打算出国深造的梦想,准备再工作两年就不干了,到国外去镀镀金。
后来,任成意识到上司对自己和朋友的嘉奖不再一视同仁,朋友明显比自己更加受到器重。任成开始有些不解,便找上司谈话,上司只是闪烁其词,谈了一些公司愿意把锻炼机会更多地给那些愿意在公司长期服务的员工之类的话。
任成开始反思,很快他就明白了,是平时跟自己亲密无间的朋友向上司“汇报”了自己的私人打算,才使得谨慎的上司对自己的忠诚度产生了不信任。很快,任成在公司中失去了发展的前途,黯然提出辞职,到了另一家公司。
如今的任成学会了跟别人“下棋”:在细节上保护好自己,不去深入了解别人,主动避开不必要的麻烦;不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私人生活,时时注意保护自己,话题一旦涉及个人问题就有意避开,办公室成了绝对的“办公”的场所。
朋友间称兄道弟,推心置腹,惺惺相惜,一方面体现出彼此的尊重和平等,另一方面编织着互相合作的纽带,交朋友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交到更多的朋友,也希望别人能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这是人之常情,出发点和愿望都非常美好。但是,在看清周围朋友的真面目之前,首先要检视一下他的舌头有多“长”。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隐私告诉那些“长舌朋友”,否则,你就好比在自己身边埋下了一颗地雷,没爆炸时风平浪静,但某天一旦被引爆,你就很可能深受其害。
小人总是忘恩负义
交朋友真的不容易,交个相知一生的朋友就更难了。
对朋友的事我们总是尽心尽力,给朋友的好处我们并不是非得期望回报,但至少希望对方会懂得感恩,你心换我心,真心交真心,也算没白交了一个朋友。然而,这只是我们理想中的想法,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发现,有的人朋友对他的好处他记不住,有一点让他感觉不好的地方就耿耿于怀,不是恶言相向,就是翻脸不认人。
在北京某大学任教的年轻老师梁新讲述了他生活中的一段经历。
梁新有一位中学同学刘非,大学毕业后在河北一所中学任教,因志不在此,总觉得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加上恋爱受挫,年近而立时相交多年的女友又弃他而去,刘非便给梁新打电话,希望能帮忙在北京找个工作。梁新对同学的处境深表同情,就满口答应下来。他想到自己有个大学同学开了一家广告公司,就向他提出了要求。人家一听便对他说:“老梁,我这里确实需要人,但是你的同学这层关系,一是不知道他是不是胜任,二是在管理上会给我造成诸多不便。”梁新依仗与这位同学关系不错,便大包大揽地说:“你放心吧,刘非我不敢说他能力有多强,胜任这份工作没有问题。管理上你该怎么管就怎么管,真有什么事的话还有我呢,老同学就帮个忙吧。”就这样刘非进了这家广告公司工作。
干了一年多以后,刘非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便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当上了策划经理。后来,在梁新的撮合下,刘非与梁新系里的一个打字员结了婚,生了孩子。
几年下来,刘非在北京基本站稳了脚跟,房子有了,车子买了,美中不足的是,夫妻感情不是太好,他总是嫌妻子学历低。另外,因为事业上始终没有再进一步,他也总感觉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感情上的问题也好,事业上的想法也好,这时候刘非应多从自身找原因,但是他把怨气都撒到了一心帮他的同学梁新身上:入错了行影响了自己一辈子,选错了妻子耽误了自己一辈子。用刘非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这一辈子两件最重要的事都让梁新给耽误了。
两人之间的关系自然就变得越来越僵了,梁新也想不到自己付出的真心和努力竟然会获得这样的结果,别提有多么伤心。梁新想,刘非就算不回报我,但至少也应该对我有些感恩之情吧,就算不对我感恩,也不能怪罪于我吧?但面对刘非如今这样的态度,他也只能无可奈何。
事实上,感恩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思维方式的问题。像刘非这样的人考虑问题时只会围着自己转,以自我为中心,出发点都是以有利于自己,以看自己是不是有赚头为准,是否合情合理他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现在,有很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扎根的外地人,有了点基础就想帮助家里人,于是什么侄子侄女、表弟表妹等一个接一个过来投奔。对这些亲戚,你就算再倾力帮忙也总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到最后不管你尽了多大的力、花了多少钱,往往还是以把人得罪了而告终。原因何在?因为这些人记住的往往是你最后的“照顾不周”,你对不起他的地方,而你是否尽心尽力,就似乎与他无关了。
有人说,越是小人物越得罪不得,因为他们不懂感恩。
不懂感恩的人只记得你的坏处,从不念你的好处,纵使你对他鸿恩浩荡,也难抵他对你恨水一滴。对于这种人,每个善良的人都应用心提防,一旦发现身边的朋友有这样的苗头,赶紧跟他断交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