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智力资本管理:创造组织新财富
3815200000030

第30章 后记

1998年,我开始涉足智力资本管理研究。当时,我正在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我的博士导师许庆瑞教授建议我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题目。我阅读了众多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和《斯隆管理评论》等国际知名刊物上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文章,并且通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我发现,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企业的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已发展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而且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传统企业逐渐向知识型企业转型,以操作工人为主的企业员工群体正逐渐转变为以知识工作者为主体。因此,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任务和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是从企业战略思考出发,管理员工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最大的财富。因此,我把自己研究和关注的领域逐渐从单纯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知识管理、智力资本管理和战略管理等领域拓展。

2000年,我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如果说在做博士论文期间,我还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那么在博士后工作期间,我开始从人的角度进行智力资本管理研究。期间,我申请的课题《知识密集型企业智力资本管理:机制、模式和过程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批准号:70102003),课题《高技术企业内外部智力资本管理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事和学生也加入到我的课题组一起来做研究。2002年,我又承担了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主编的《管理大辞典》之<知识管理篇>的编写工作。《智力资本管理:创造组织新财富》一书既是课题《知识密集型企业智力资本管理:机制、模式和过程研究》的研究成果,更是我近几年来主要研究成果的汇总。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由于得到了诸多老师、同学、朋友和亲人的指导、鼓励、帮助和支持,我才能顺利地完成此书,在此对他(她)们一一表示感谢。

本书许多内容的撰写得到了博士后指导老师郑绍濂教授的悉心指导。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和的为人修养,使学生受益无穷。在此向导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本书在问卷调查和实证材料的收集上得到了华为技术公司的郭小宾博士和杨发明博士、中兴通信公司的范保群博士、联想集团的许为民博士、ALCATEL上海贝尔的李海波经理、宝钢集团的徐美竹博士、东方通信人力资源部施文忠主任,以及海尔集团的张红云先生等大力支持和帮助。另外,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邯郸钢铁、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万向集团、冰山集团、西泠制冷有限公司、西子电梯集团、华立集团、杭州制氧机集团、杭州锅炉厂和绍兴丝织厂等企业接受了作者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没有他们的配合和帮助,根本无法完成本书实证材料的收集工作,这里向这些领导和朋友,以及其它接受问卷调查的未知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还要感谢一直理解和支持我的家人。我的先生孤身一人在国外工作,我不能花很多时间陪伴在他身边,对此他不仅没有一句怨言,还经常对我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意见;我的父母和公公、婆婆轮流帮我照看年幼的孩子,使我有充裕的时间从事写作!

最后,特别感谢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的责任编辑李杰先生和经管部主任陈小兰博士。

由于写作水平的限制,错误与缺点在所难免,恳请提出批评意见,不胜感谢。

徐笑君

2004年5月,于正文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