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动员
本来应是用在政治范畴内的,比如要搞运动了,哪怕是爱国卫生运动(跟爱国联在一起?),也总要先动员一番,统一思想和行动。好了,现在的总动员是用在娱乐界了,仅看过的就有“欢乐总动员”、“假日总动员”等,此语可说明一种泛政治化倾向的存在,或者说政治过了头就成了另一种娱乐了。此语一习惯,如一旦真的到了国家危急(地震、战争之类),还不知能不能搞起全民总动员?或者说还可不可以使用这个词,一旦使用了还会不会当成“搞笑”版?或许此语是言重了一些。此类词还有“XX大本营”等,一不小心就成了“集中营”,还真有过这样的服装店,本来就是搞搞新意思,说白了是服装总汇的意思。
锵锵X人行
一开始是三人行的,那个姓窦的名气听业内人士说起来,比古代窦娥还大,窦娥现在能想到的也只有马俊仁,他感叹比窦娥还冤,但不叹比那小女子有钱。大家都想模仿姓窦的,讲他妙语联珠,讲他多么放松松弛轻松,这是一个模仿秀的时代,后来连媒体的题目都叫“众人行”,而至于“锵锵”是什么意思,我们不懂,好像是演戏的锣鼓和叉敲出的声音,三个人一台戏,大概就是这个味道。国外这个早就流行了,叫“脱口秀”,其实凡是“秀”,无论你皱着眉头还咧着嘴笑,你千万不要想到忧国忧民或“寓”乐什么的。
超级模仿秀
曾有媒体抨击中国电视是“弱智”,这恐怕主要还是指综艺节目的乏善可陈和黔驴技穷。好在中国之大还有宝岛台湾和东方之珠香港,从那里拿来的新花样就够我们吃上几年了。大约两年前,模仿秀开始登陆,一般都是模仿一些歌星的演唱,有的是长得像,有的是唱得像——反正你参加此种活动,就是要“像”,形容此类的词有惟妙惟肖等,因为规模越搞越大,有全国的也有地区的,所以就有“超级”之称。由一个人来模仿演艺明星,重点是在一个“像”字上,如李玟张信哲等,有的是长得像,有的是扮相神态像,有的呢声音酷似,凡此总总,给人一种“哦——”的感觉,有的一出场是能以假乱真,有的则大跌眼镜,一看就是假冒伪劣。凡嘉宾总是说如何如何的像,都拣好话说也是一种秀。当然长得像的还真是有,真让人怀疑此星的父亲做了什么“好事”。大概因为此种秀能给人带来快乐,所以被称之为“超级”。其实普通人之所以会对双胞胎多年看几眼,也就在长得像嘛,并且总想找出些不像来,后来又专门有一台模仿秀晚会,看样子人总得像点什么。
脱口秀
作秀跟做爱一样,应该有许多种方式。所不同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人只能跟一个人做爱,而作秀的方式应该可以多种多样。其中“脱口秀”一般指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他们只要口才好就可以秀(show)了(指一种表演),就像崔永元、张越之类的,人长得难看些无所谓,只要话说得好听。据说物质时代里,人会变得越来越孤独了,人与人老死不相往来已成为现实,这个时候听听看看脱口秀(可理解成脱口而出的一种表演)就会是一种解脱。许多难言之隐可以一“秀”了之。
我秀故我在
“秀”即是作戏的意思,这一点大家都已知道,但这又仅仅是秀的一部分。有人以为秀仅局限于娱乐圈,那肯定错了,从《新周刊》所说的“我秀故我在”就可看出,秀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余秋雨是秀,白岩松是秀,王朔是秀,而更大的秀就不用指名道姓了——这也没什么不好,这大家看得舒服,你体恤民情你亲临一线你在电视镜头前频频曝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秀,这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非常男女
一个副词成为一个流行词,只能说明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很“非常”了,至于这“非常”是什么意思,谁也说不清楚了。当“非常”跟男女联在一起,就显得更有活力了。这是一档介于参与和搞笑(相结合)的节目,本应叫电视红娘的,但都觉得太俗。男女白领一个个坐在那里或落落大方或略带羞涩地做秀,在主持人锲而不舍地挑逗下,在现场观众的热情气氛的感染下,现场白领进行对话并速配,总有那么几对或情投意合或阴差阳错地配在一起,并发表爱情等的看法,让人看了高兴--但是据统计数据表明,海峡两岸的此类节目后来真正“速配”成功的概率也“非常”之一,它的侧重点还是在于作秀,在于逗大家乐。此类节目的名称也五花八门,有“好男好女”、“真情对对碰”、“玫瑰之约”等,跟以前所述的“总动员”“大本营”是一回事。
城市猎手
用于媒体,特别是电视广播的栏目名称。原出于有关警匪题材的电视剧。它有几方面的意思。一是跟公安有关的,取其猎手之意,意即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猎手即神探也。二是搞笑节目,听众观众是猎手,谁反应快谁就能得奖,过五关斩六将者能得大奖,奖品从矿泉水到随身听等,都是需要你在某日某时某地自己上门去领的,凭身份证等。三是什么也不是的节目,仅仅是为这名称跟城市有关,而猎手你只要不想到环保之类,总还能混下去的。
娱记
跑娱乐线记者的简称。但没有“体记”“卫记”之说,可见娱记之别具一格。从发音上说,可想到虞姬——霸王最心爱的女人。而娱记的一大功能就是制造花边挖掘绯闻,某种程度上履行狗仔队的职责,但又没有狗仔队的职业精神。另外不好的一点是,“记”跟“妓”音近,所以常常被用来开玩笑,当然娱记也分三六九等,有大报小报之别。娱记的一个问题是,面对明星,他必须扮作追星族(或者本来就是);而当一担要代表媒体发言,角色起马上转变过来了,变得翻脸不认人了——这即是娱记的两张皮,一张附在明星上,一张附在报纸上,各取所需。而他们跟明星和明星制造单位的关系,是既吃它又打它,就看什么时候需要,吃它的时候是个人行为,而打的时候就是代表媒体的声音了。如果这两种角色关系处理不好,那就会错位。
排行榜
用于媒体、主要流行于娱乐圈内的一种记录名次等的方法。做大做小都有。大的如财富500强,《时代》杂志评选的年度风云人物以及50名俊男靓女等;小一点的有电台或报纸每周或每月的歌榜书榜等。不过在很多时候,排行榜只起到推荐榜的作用,哪个公司出版商把资料和样品寄过来了,我就给它上“排行榜”,俗称开始“打榜”,(由此可见娱记娱编的地位和作用)而并非是一点点的“爬”,爬上或爬下,据说在香港又写作“爬行榜”,这倒更符合它的本意,因为只有像乌龟和蜗牛那样慢慢地爬,你才可能会有出头之日,等爬到榜首,你就成一腕了,起码让你在逢盛世或赈灾时,可以轮到你一句我一句唱《让世界充满爱》的待遇了。近日也有新闻做成排行榜,它的意思可能倾向于“点名册”了。
封杀
你演出要迟到吗?你张口要钱吗?你态度不好吗?对不起,我们发红头文件,或者引成同行公议,你就再也没有机会上我们的“台”露脸了,不露脸你就没有人气和身价了,没有身价就没有白花花的银子哗哗地流入你的口袋——懂不懂,任何事都得讲个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给你封杀一次你就不知天高地厚。你们想想看,有几个大腕级的人物,从来就没有在我们“台”上露过脸,这些人就是给脸不要脸,没办法呀,他们偏要搞什么摇滚,又不摇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呀真高兴。这种人不封杀还有什么安定团结可言吗?当然了,我们比起那些捧杀来要好得多了,有一句话不是叫骂是爱、宠是害吗?我们今天封杀你们,那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爱啊。那也是一种爱的奉献呀!——谁给了你们权力?谁在违背市场经济的规律?谁是长官意志?
段子
戏曲中有折子戏之说,故事中便有段子之说。顾名思义,只是一段而已,短小而有趣味,其实就是笑话,分荤素两种。荤的即带色的叫成人笑话或黄段子(打一歌星名就叫黄品源),素的有政治笑话或智力游戏题。饭局上现在如果没有人讲段子,酒就下不去,气氛就上不来,事情也就谈不成(如果想谈事情的话)。所以段子也就成了酒桌上的润滑剂。当然如果有马列主义老太太和小姐在场,或未成年人在座,段子也不能乱讲。这个时候你要察言观色,是不是有假正经者,否则你真的是不尊重小姐们了。讲者的技艺跟说相声类似,自己不能笑,包袱要一层层抖开,要有悬念和高潮。再扩大一点,在内地说得轰轰烈烈的《锵锵三人行》的很大一部分就是由段子构成的。
精子·卵子
可做又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呢?近来关于“精子、卵子”的话题颇多,主要是生意上的事,说名人的精子、美女的卵子可以卖到多少多少钱,有说香港美女梁咏琪的卵子可卖到37万(人民币?),也真有人愿意出(而且跟性快乐无关),还有在建“名人精人库”的,媒体也颇多议论,关键在于捐精者要不要留下名和姓,以后“寻父记”、“寻母记”层出不穷,会不会闹马克吐温式的笑话。
不过早年的大文豪萧伯纳大致说过这样意思的话(对舞蹈家邓肯?),大意是以我的身材你的脑子生出一个孩子来又会怎样?大概当时的美女也跟今天的靓女差不多,为文豪所不齿,起码表面上是这样。而今日的美女则更惨了——小燕子被包装成了“十三点”,有的娱乐类报纸头版头条就是“赵薇不性感”,并配一张浓妆艳抹的照片。王朔出来说几句话,便马上招至反驳——你来写写看?这跟“你来生生看”是一种效果。还是闭嘴为好。
曾看过《中锋在黎明前死去》一连环画,说老板资本家看中了篮球中锋的体魄,要他传种接代,中锋不肯——这可能既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又违背了古典人本人道的精神。但这故事在今天肯定行不通了,大家急着赶着要去捐点卖点什么,因为没什么可卖了,特别对于中年人,否则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小龙女
一个是周润发,一个是成龙,一直是我们做男人的榜样,行为举止是没得说了,连名字都很中国化。虽然我们知道成龙有金屋藏娇(林凤娇)之举,但终究是合法妻子,所以此瑕点是可忽略不计的,何况成龙一直在练功,拳脚功夫好生厉害,看上去也非拈花惹草之辈。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我们一直在努力。努力的结果是诞生了“小龙女”,而且还为之辩护——是风流而非下流。不辩是不行的,辩了也是白辩,这有金大侠的话为证——风流是用情多,不涉及性关系;下流是无情的,只有性关系(想起了古龙的“风流剑客无情剑”)。更有人批评成龙是“风流是到处留情,下流是到处留精”。虽说成龙还没有到这地步,但一旦授之以柄也无话可说了,据说身价是直线下跌。那个社会也怪,它培育绯闻制造绯闻但又监督之批判之,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双刃剑吧。成龙逃不掉,克林顿也逃不掉。虽然成龙还是愤愤不平:笔在记者手中,我说不过他们,如果一个个单挑对打,全让他们扒下——这才是成龙风格。
愿小龙女健康成长。
写真集
不要全想到那三点式春光乍泄上去,我们的小伙子李金羽不也搞了本《绝对大羽》吗?因为追星族中起码有一半是女孩子。当然开放也是有个过程的,写真究竟能“真”到何种程度,这跟出版的国情等都有关系。国情可以用商场门品的一幅招贴为例——买XX内衣送林心如写真集。对此可以作如下猜想:
一。林心如是不是拍的内衣“写真”?赵薇是不是也该拍了?范冰冰呢,到处都见“17岁嫁给什么奇”的广告。
二。内衣是不是很贵或很次,或者说林的写真很贱很便宜?报上说,赵忠祥的书在济南随皮鞋而赠送,结果打官司差一点打出了人命,看样子批评家是不用像苍蝇一样嗡嗡嗡的,因为皮鞋总要被穿臭的。
三。穿上或看到XX内衣时你就想到林心如了。
答案:全是教人意淫,包括“同志”之间的意淫。
机会主义
以前还加左倾或右倾加以形容,以前贬的现在全褒上了(如资本家),与此词同义的有“投机分子”。想想也对,今天人们常说的“是机遇也是挑战”、“抓住机遇、扩大开放”之类的话,无不在教人要把握机会。至于“主义”在今天已经像王家卫《东邪西毒》里的桃花开成一片了,以北方的狼自居的齐秦后又称是“柔情主义”就可见一斑。照此类推,一个民工进城打工当然也是个机会主义者,跟齐秦是不分高下的。
关于机会,还有一点要注意,常听人说怎么不给我一点机会,如果我有机会,我也会成为比尔·盖茨和巩俐——正因此种感慨颇多,才见机会主义者的厉害。
机会主义,又让人想起陈独秀,斯人独憔悴,独怆然而涕下。
将……进行到底
原出于流行歌曲。革命,是的革命,那是在50年前,在渡江前夕。现在跨进了新世纪的人则渴望推陈出新,把另一种“东西”进行到底,这种东西就叫——爱情。有一出戏就叫“将爱情进行到底”。在这个“进行到底”的过程中会出现些什么,大家可想而知,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又有第三者插足等等,这些把戏仅仅听几遍流行歌曲就耳熟能详了。还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到底”,占为己有肯定不是到底,结婚生子也不是到底。有没有一个人一辈子都在寻找一种爱情,她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如果有,那么就有戏了。
当然在一个固定的句式中,可以填进不少内容,如创卫、计划生育、安检、五讲四美、抄袭,抑或还有足球等等,“将抄袭进行到底”就是一文章的标题,很触目惊心。
大批判
跟“将……进行到底”是一个意思,属于古为今用的范例,其语意的背景已被剥离,只是在纸上口诛笔伐而已(不是搞运动,虽然我们的“运动情结”也颇为严重)。否则一些过来人会当场厥倒。最著名的莫过于对中国电视、中国足球的大批判看了让人舒坦,而其中一个“大”字,又能代表我们大中国的心态和气派。其中批判的做法会是罗列“十大罪状”,特别是到了年底,跟评选什么什么之星或十大新闻相衔接,很是公式化。当然对付批判的姿态也很有意思,你动不动要沿用毛式语录,那我也以牙还牙,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副厅级?)王先生对女足世界杯决赛前的动员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国家队请外教的问题上,也说没有一个外国人能帮助中国革命成功,最后也是要靠毛主席(大意);无独有偶,沈阳海狮的老总章健接受采访时也引毛语录,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打胜仗的……不过现在的“大批判”已不是踩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而多的是商业炒作。可参见“盘点”词条。
物语
这又是一种流行,莫名的流行。最早认识“物语”是读日本小说《源氏物语》,一部据称是《红楼梦》式的东西,那时不懂“物语”为何。后来慢慢知道曹雪芹是个男的,但依然不知道“物语”的作者紫式部的性别。再后来时尚杂志兴起,“时尚物语”、“心情物语”、“男孩物语”、“名表物语”等专栏如雨后春笋,文章篇篇都好看,便大着胆子问同事何为“物语”,答曰“故事”也——豁然开朗。想想也是,“故事”多俗啊,“物语”不算新鲜,但总不算老土吧。
但后来翻大部头的词典查“物语”,谁知又开了个小小的玩笑,原来在日本“物语”特指“说唱”,类似我们的京韵大鼓或快板书,也是很俗很俗的,而且有特定的年代。而后再有演义、故事的意思。谁知到了世纪之交时,俗的东西成了最雅的称呼,就像南瓜饼成了好东西一样。你只要想想,男孩“大鼓”、名表三句半,那又将是一副什么样子?
经典
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叫品味和高档。它代表了我们的梦想同时又有怀旧的意义,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尴尬的现实,因为有的“经典”几十元钱就能买到一个(件)。
它同时又是一种波普一种解构。因为凡叫“经典”的,往往有名不符实之感,但是,我们就是敢于这么叫,敢于能让普通的成为经典,好像如果不这么叫,生活品味就大大下降了。这是一种流行的时尚和心态,又作宝典、秘笈等,让人一不小心想到性技巧上去了。
完全手册
一网打尽的意思,换言之是一个都不能少。它可涉及方方面面,如欣赏一部电影、购买一幢房子、吃一顿西餐包括如何吃一只螃蟹。这是一种实用主义、一种服务至上、一种操作的规则。它由细节和步骤构成,食不厌精,面面俱到。因为这是一个技术的时代,细节代表一切。而手册之类等同于节目单,但节目和节目之间,该不该鼓掌没有写到。所以任何完全手册都有不完全之处。
跟这个词语相映衬的就是“理念”一词,很多人自认为很有理念,但理念究竟是什么却不知所云。完全手册就是在理念指导下进行实践的一种工具。
收视率
跟发行量一样,它有时是一个秘密,有时又是一种模棱两可的数字,据说专门有城调队(城市调查队)在做这项工作,但是它的可信度却成问题,如春节文艺晚会,根据央视自己的调查数据,其收视率相当可观,但据业内和业外人士的感觉,好像是掺了水的。但你又没有把柄,因为调查及有关调查信息的发布,都有关于稳定大局的,都需要有权威部门发布。好在收视率只是一个名气和广告占有率的问题,还能容你央视自己搞调查,如其他则轮不到你了。当然做媒体的大都是一批自我感觉良好者,即使走在街上,他们也都以为会有回头率的。
嘉宾
一个城市如果电视台多到十几个,如果你又是一名记者或什么文化工作者,又不会拒绝别人的好意,那你出镜的可能性会很大,这个时候你的身份就是一嘉宾。嘉宾的主要职能有三项:一是说话,二是参与游戏,三是边说边戏。
说话无非三种,一是自说自话,二是与主持人对话,三是与现场观众说话。基本要求是机智风趣能调动现场气氛而又不出格,当然有时又要作些“愚问”,以抬高或衬托主持人的形象地位,也让现场观众觉得舒舒服服。这一切其实全是作秀,所谓脱口秀也,这一点央视的《实话实说》秀得比较好。当然嘉宾也不是白做的,或现金或实物的报酬也是一小小的诱惑。是不是可以这么说,电视台和嘉宾一起完成了对观众对节目的一次创造。前一阵子杭州开西湖博鉴会,有一对子是这样的:千年盛会聚嘉宾,西湖博览汇精品。一开始“嘉宾”错成了“佳宾”。
央视
中央电视台的简称,可能是从央行(中央银行)一词转过来的,但又不能滥转,如中央美院和中央音乐学院都简化的话,就成了“央院”,不知何义。倒是以前,“国立艺专”等的说法很是说明问题。不过凡有央行、央视这种字眼的大都代表一种权威性,字里行间潜藏着的是独一无二性,有时就是代表了国家最高的一个机构,不过现在也偏有人要对它进行挑战,如媒体经常说到湖南卫视对央视的叫板。
[幸福时光/师傅越来越幽默]
后者是莫言的小说,前者是张艺谋拟改编的电影片名。电影还未见到,大河上下的征集美女运动却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生女是福气,起码可以通过天生丽质或一句“安红/我爱你”而被导演所青睐。想想张导的片子也很有意思,早期的片子是不堪承受之重,连巩俐的喘息也是沉重的;而近来的则越来越需要承受之轻,演员都是小品式的——自从巩俐嫁给了555的代理商,张导的选秀就有点炒作的成份,越来越市场,这是好事。但片子的深度就有了问题。正如莫言的小说那样——张导也越来越幽默了,但此种幽默恐怕还是泻痢停泻痢停——痢疾拉肚一喝就停的那一种。
形象代言人
最先接触这个词是松下电器的一个广告,一女孩又是蹦来又是跳,后来在报上说,这女孩就是该企业的形象代言人。顾名思义,形象代言人首先形象要好,女的要青春健康靓丽等,男的则要智慧成熟气质好有书卷气(如濮存昕),这些当然是最起码的要求,另外社会公众信誉度要好,比如企业一般不敢让偷税漏税者来充当代言人(不过媒体总会抛出“宫雪花夜追濮存昕”的新闻)。形象代言人比一般的拍个广告要来得正规,所以要求自然也高,这种要求当然不仅仅是名誉职工式的。传闻歌手孙悦小姐成为日本一企业的代言人,似也不奇怪。而各种名目的“形象小姐大赛”也层出不穷,其实质还是选美(世界小姐的评选已有50年历史),因为老百姓也爱看,所以总有市场需要,就连网络小姐大赛都要跳健美操,可见形象之重要。当然老百姓反过来也说了,那些各级各类的人民“公仆”和他们的夫人的形象,实际上也代表了政府和国家的形象,而一想到贪污受贿等事,你肯定不会先想到下岗工人。
痛并快乐着
以脱口秀出身的人,写书却取了个这么别扭而别致的题目,真让人觉得文化的厉害。所以那种痛也便是文化的痛和快乐,实际上用两个字来概括就很简单,那就是--痛快!做人做到这份上就很不容易。以前记得金圣叹有许多个不亦快哉,现在金话筒差不多也要这个腔调了,真是好玩。在很多人看来,痛仅仅是起步,有了前面的痛,才可能有后面的快乐,这种因果关系是很明显的,这便是成功人生的一般套路,特别是成功男人。男人成功无非3点,一是要吃得苦中苦,二是要投靠一个主流媒体(或网络),三是投奔强权人物。而女人就不一样了,女人最好还是免谈,如果拿白主持的书名送她们,就有诲淫诲盗之嫌——痛并快乐着——像不像第一次做爱?
无知者无畏
自我感觉良好不一定是看上去很美,他也可以是放开嗓子说上一番,而名人的好处就在于有人会把你在饭桌上或如厕时讲的话都变成商品。何况评点人物谁不会呢?一旦架子放下来,脸皮也撕去,就什么话都可以说了(其中有不少是大实话大白话)。倒是小余(余杰)大余(余秋雨)之类的有点麻烦,既要批评也要比学问还要自报家门,这就有点难了。倒是这位“玩主”依旧操着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枪法,整个的是个国际裁判的感觉(有时难免会扮演黑哨角色),只是对女作家的评判上大都溢美之辞,他可能知道,女人如果一旦较真跟你上妇联或扯头发,你就完了,所以他又宁可说,美人赠我蒙汗药。
谁比谁傻
民间段子中有几大傻之说,都是一时之风,但“谁比谁傻”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眼看着一个个腐败分子落网,想想他们的敛财史,普通百姓都会这么想——这些人已经不愁吃不愁穿,要这么多钱干吗?这是谁比谁傻之一(以前还有皇帝天天吃红烧肉之说);之二是媒体天天炒名人之隐私,名人动辄说戴墨镜上街多不自在啊,冬天拍戏多苦啊,有时还有性命的危险,他们多想过着常人的生活啊;之三是当我们用上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之后,为收费问题却有花不完的口舌,单向还是双向,人家到底肯不肯放下架子来?还有……
不再是三大傻四大傻,谁比谁傻?
谁是最可恨的人
就是写“最可爱的人”的那个魏巍,为《谁是最可恨的人》一书作了序,书中他认为腐败和党内的自由化是当前最危险的,而这两类人也就是“最可恨的人”——此说法可略备一格。但是这个短语要成为流行语汇还是有点问题的,跟写志愿军战士的“最可爱的人”相比,那是不能作为主旋律的。因为时代不同了,人们对“最可恨的人”也许各有目标和标准,毕竟,可爱和可恨是两个概念。今天又有人讨论“谁是最快乐的人”,排名全球富翁十强之列的李嘉诚说,在没有人认出的情况下,一个人到公园去转转——这是矫情还是实情?
三围
演员及模特的花边看多了,三围便也耳熟能详了。我们又经常看到好莱坞某女星有着“魔鬼身材”云云。相比之下,在中国古代就要含蓄多了。楚王爱蜂腰,那也仅仅是一围而已;现代人进步了,要讲丰乳肥臀,但不知腰是否还是那个楚王爱的蜂腰。据说现在国外,起码在模特界流行中性身材,女性以扁平为美,胸和臀都要像个没发育的少年似的,这一下子让我们的文学描写陷入了困境。扁平,高挑、瘦长,这才是今天的魔鬼身材。比如让你比较那英和王菲的身材哪一个魔鬼一些,不用说你也可以自己判断。
辣妹
先想到贝克汉姆的老婆,再想到我们四川的辣味。前者以花边居多,一个名女人再配一个名男人,且又都是处在颠峰期的名人,哪怕穿错内衣也会令人大炒特炒,一杂志曾引辣妹的话说他(贝哥)在床上跟在球场上一样勇猛……而至于我们国内的花边倒不多,如以湖南出来的那位唱“辣妹子辣辣妹子辣”的歌手为例,极少花边。不知有关部门是否有规定,凡是唱通俗的,可以赞之也可以损之,而唱美声和民族的则以正面报道为主,所以辣妹子你也很少见其“辣”味。另外,前一段日子全国都流行辣味,吃得全国人民嘴巴起泡也还乐此不疲。根据辣之语义,我们一般把比较厉害之年轻女人称之为辣妹。据称遍布全国各地娱乐场所的服务小姐中,川妹有相当比例,而一般人又把川妹跟辣妹等同起来。在媒体炒作上,跟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一样,外面的辣妹也好炒。
高兴就好
如果说当年的“猫论”还是个政治术语的话,那么如今的广告歌“高兴就好”,就是彻头彻尾的消费性歌曲,而且它也再一次消解了政治。此类饮料类歌曲能做好的不多,特别是炭酸饮料类即运动类饮料,因为已经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了,所以就非得更加努力不可,而高兴就好就是一次成功的范例,起码它提供了一个口号的文本,虽然什么什么就好已不新鲜,且“高兴”也是非常之通俗的,有“今儿个真呀真高兴”为例。
美少女
分别有多个词和她相配,如青春美少女和美少女战士等。用之于演唱组和动画片,而最近更多地用于广告领域,如某VCD品牌就用三个美少女又唱又跳,且打出“苹果熟了”的口号,苹果熟了跟美少女有何干系,只能想到美少女也熟了。老小说中用水蜜桃之类的来形容,现在就不那么俗了。而至于孩子们爱看又有什么粘纸画片可买的就是挺夸张的形象,像早些年的排球女将,晴空霹雳——好像永远有市场的。
常回家看看
原出1999年春节文艺晚会。由歌星陈红演唱。很切合过年过节团圆之意。细听歌词,它有三个基本点,一是要带着孩子回家,二是要学会倾听,如妈妈的唠叨,三是吃了一顿之后要帮着妈妈洗洗刷刷。所以这个歌也可看作是献给老年节的,因为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但是问题是一个“常”字,老人能不能接受?是不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保健品广告中常见的提着一大盒东西进门是不是有悖于什么,一个大壳里装着的是货真价实还是什么?当然不管怎么说,常回家看看还是挺好的。不带孩子不带爱人不带什么,也不要去蹭饭也挺好。
浮出水面
海明威有所谓冰山一角之说,以前还有一书被称之为冰山理论,皆是外国作家谈创作。而今天媒体常说的浮出水面,则大有水落石出、豁然开朗之意。如评奖、主教练人选等,反正是为大众所关心又颇有期待感的,而它那种产生方式,又是半民主半集中式的。由这个词可以联想到我们的不少流行词语,其实都跟水有关,如泪流满面、摸着石子过河,以前的反潮流行动,二月逆流等,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长江黄河情结很浓,所以动不动就跟水有关。孔子这么早就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心太软
原出于任贤齐的歌,一直流行了有三年之久。被某些评论家称之为反映社会心态之声。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本来是好的,一人有事一人挡,就怕推得一干二净,这一点怎么跟心太软连起来倒是个问题,但也有人说心太软不要紧,就怕有些部位太软硬不起来就麻烦了。但是一个社会如果心太硬,也不行。杀人放火什么都来,那就玩完了。铁骨还讲个柔情呢。另一句流行的词就是“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找不着北
南方人在北方问路,往往方向感极差,他头脑中只有往左往右往前往后的概念,而没有东西南北之概念,如果一个大爷跟你说往东再往北,那就懵了。现在人们所说的“找不着北”就是指找不着方向,晃晃悠悠飘飘荡荡的,无根,没有位置,没有认同感。即使你有指南针也没用,引伸至文学创作领域,又是“多余的人”的套路。至于为什么“北”成为一个方向的标志,未考证。
绯闻
没有绯闻就没有娱乐,这是绯闻之一大定律;第二定律绯闻跟知名度是成正比的;第三没有绯闻就没有报刊业的今天。至于绯闻的内容和形式,以恋情为主,最好就是搞出个私生子什么的;其次也要三角恋;第三是要搞搞同志式的恋情,如张国荣先生跟某某先生。现在的问题是,媒体把许多不是绯闻的东西也当作了绯闻,以次充好,大有打假之必要。
绝对隐私
绝对的频率跟非常相近。早些年有吹向现代先锋戏剧号角的《绝对信号》,这些年有安顿口述实录的《绝对隐私》,隐私再加上绝对,可见已经把词用足了分量。当然就目前所见的隐私,一般还是属于性隐私的范畴,这里包括多角恋情、同志式恋情以及各种违背伦常的情感方式,一般故事性和现代感都很强。在中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性一直是属于隐私范围内的,现在到了一个开放的时代,所以性就成了一种商品,只要包装得好,就能吸引人。但是起码还有一种隐私,被掩盖了,那就是政治隐私。有人或许会人,普通人哪来这么多野心,但是他们忘了,普通人之所以普通,那是因为他们把好多东西扼杀在摇篮之中了,包括隐私。
奥斯卡
一种品牌效应,跟艺术关系不大,对碟片生产和销售(包括盗版)会有影响。因为它比较符合大众口味,所以对大众有一定的号召力,这其中就有票房的号召力,不像我们的一些金鸡在报晓了之后,仍不见人闻鸡声而走进电影院。它也是好莱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一张牌子。相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更少一点耿耿于怀,因为电影毕竟是属于普罗大众的东西,而文学因为高处不胜寒,所以大家都盼着能走向世界。
由奥斯卡还能说到戛纳、威尼斯、柏林等电影奖,那几乎是另类或艺术电影的代名词。
伊妹儿
因特网还是英特网,还是干脆就叫互联网,虽有规定却难统一。倒是这个伊妹儿,大家都习惯用了,便渐渐忘了“她”原来就是指电子邮箱,翻译得好,E-mail就成了伊妹儿,伊是秋水伊人的伊,还有古典的味道;妹,是大家的妹妹。译得不好,《泰坦尼克号》中唱“我心依旧”的那个姑娘就被叫成了席琳·迪翁,一老头也,结果还真嫁了个老头。伊妹儿的译法也意味着上网有时就可以是一种游戏,聊天室里什么花样都有,哥哥扮妹妹,妹妹扮哥哥,妖魔鬼怪全出笼。
网虫
冬虫夏草,据说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又是好药;书虫蛀虫之类,就贬得很厉害了;而精虫则是男人的宝贝,据说现代文明带来的问题是阴盛阳衰,男人(雄性)的精虫数量越来越少了,伟哥对此也毫无办法。现在又出了一个网虫,很中性的一个词,形容那些上网入迷的人,整日趴在电脑前,在一“虚拟”的世界里左冲右突。实际上什么事都要入迷的,当人们从迷幻中出来时,发现世界并没有自己上网的几个小时而改变了什么。不过有一个虚拟总比到处都是现实要好,起码人有了想象的空间之后,就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了。当然你也可以说上网本是无聊的表现,殊不知还有一句话叫无聊才读书。
搜狐/雅虎
前为中文网站的搜索引擎,后为英文网站的搜索引擎。意思就在这一狐一虎上,是狐假虎威?还是什么?知道后者的雅虎是yahoo的译音,如果光从读音上来说,也可译成“夜壶”,那倒真成了国宝了,岂不笑话?这雅虎好就好在一个“雅”字上,如是“猛虎”那就成了奇袭白虎团了,或想到“苛政”了,不好玩。网站的名字也要易读易记,这一狐一虎的就很好,以后肯定还会添些龙啊狼啊什么的,现在已有新浪网,小朋友搞的可叫“兔娃”,只是不要叫“豹妹”就行。
网络小姐
这几年“XX小姐”的用法相当走俏并普及。一是小姐无年不在而又显得有点暖昧,二是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反衬了小姐的宝贵,三是大家都想拉一拉小姐的手,因为这跟左手摸右手肯定不同。而在有的语境下,“小姐”又颇为暧昧,“要不要小姐?”——这就有问题了。“网络小姐”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这本是一次大赛活动,它的主题(口号)是:知识、青春、创造。可以这样解读,无知识何为网络,不青春怎么称小姐,不创造怎么能比出个名次来?报上登了,因为要青春,所以总要跳跳健美操吧,这不过份,即使要着泳装走台也不过份。但“小姐”偏要出点花絮,在浙江赛区偏有一个叫“菜青虫”的参赛选手坐在轮椅上脱颖而出(这个词很有意思),这就使一些人对“青春”各执一词了。一些人更是将它上升到理论的层面而愤世嫉俗。后来像一出戏的基本元素那样,“菜青虫”登场并折冠,但由于技术的原因,又让“网络小姐”的比赛并不圆满。但是人们还是记住了,我们现在已经可以奢谈网络时代的爱情,可以发发电子情书搞搞网上情缘,因为我们已经有了网络小姐。
黑客
报上常见什么什么被“黑”,一个词活用作动词之后,这个动词的生命力就极强。总让人想到蒙面大盗,在电影中“黑”又写作“骇”。据说,黑客的主要行为就是侵入你的电脑,破坏你摧毁你获取你的信息和秘密。它比病毒要厉害,比千年虫更难防,因为这是一种智力的较量,所谓高智商犯罪是也。黑客在道德领域,也依然是模糊的。比如美国炸了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后,黑客“黑”白宫网站看作是爱国行为,但如果你去“黑”中科院或安全部的网站,那对不起。难道“黑”是一种手段就看怎么用?
上海滩
不仅仅因为许文强,也不可能永远都是浪奔浪涌,上海滩,半殖民地,冒险家的乐园,华人与狗不得入内,30年代文人的天堂,石库门,阁楼,十里洋场,老照片,张爱玲王安忆辈永远的创作素材,海派孤岛、浦东开发,大闸蟹,东方明珠塔……白相,阿拉,小瘪三,模范丈夫,南京路上好八连,徐虎,巴黎春天。
衰人
西片看多了,字幕也习惯了,“衰人”也上台面了,如《新周刊》做1999大盘点时,就出现了“八大衰人”一题目,说胡万林、还有那个倒飞机的谁。我以为这跟“衰”意不符,起码字面上不符。“衰人”之意,一为阳痿者,或精神阳痿者,引伸为中国人常说的“小人”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胡万林是“小人”吗,如果仅从面相上说。非也,因为中国人实际上很重面相的。所以即使是此种“外来词”也有规范的必要,好在此词在我们的口语上还不太流行。与衰相反,即是旺,旺铺、旺旺都已习惯,只是没有旺人一说,有猛男、伟哥等称呼。
下午茶
继喝咖啡喝早茶之后的又一新潮用语。作家更是推波助澜,将之升华至一种生活方式。如董桥有关下午茶的文章,很是优雅,许多人想学但学不来。其实有关下午茶还真是出典于英国,老学究辜鸿铭就有茶壶与茶杯之说,即一个男人(为茶壶)配若干女人(茶杯)之说,颇有市场。在剑桥,学子教授所谓的下午茶,更是一种争论学术的风尚,也是谈天说地的一种时尚。而今天我们所说的“下午茶”就是一种“泡”的生活了,跟争论和辜鸿铭的言论不相干。近日有《与墨索里尼喝下午茶》一片问世,其本意是“墨索里尼时代的下午茶”,说那时贵妇人的奢好等,让忙乱中的国人有点不知所措。另有“与XXX喝咖啡等时尚”。
生活片
不是一种真正类型上的区分。比如枪战片、武打片、警匪片、恐怖片等等,要分也是可以如此分的,十年前的生活片更接近于文艺片,那种长裤脚秦汉林青霞的戏。可是后来当租卖碟片处听说你要看生活片时,眼神就闪闪烁烁要你到里面去交易了——这就专指有肉的片子,确切地说是封套上春光乍现的片子,或曰三级或曰顶级的,价格也不菲。一般的人也不是说不想见识,但一旦见识过了,早知道那里面包着些什么货色,但还得担当“好色”的罪名,因为你如喜欢枪战、恐怖之类,好像跟道德情操暂时挂不上钩,但一喜好“生活片”,就让人想到生活作风问题。所以其他片可以公开的借来像去,但“生活片”则需要用张报纸包一下,否则肉一露出来就会有人另眼相看。
看样子生活还真是跟肉有密切关系呢。不可一日无腥与不可一日无竹哪个重要?
爽
虽不叫“爽人”,但跟“衰人”一词却相对。电影中常见这样的台词——真爽啊——比如洗澡时喝饮料时身体的感受,黑道人物强奸妇女时的感叹,再引伸至精神层面说某人很爽。以前的舒服、惬意等,都跟今天的爽不能相提并论,或许是习惯,或许是新潮,提法本身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是一个时代的趣味罢了。都市里的口语有它最流行的元素,甚至一种暴力的元素,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我们也可以说,凡是流行的,都是爽的。
泪流满面
阳光打在脸上,此句的关键在于动词“打”的用法。石头打在脸上,那是暴力;阳光打在脸上,那是诗;所以当《南方周末》说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时,模仿者就蜂拥而起。仿佛中国人一下子泪腺发达了许多。这也像国产电影中那些男人动辄哈哈哈大笑三声一样,这介绍仿佛应证了一句话——世界上本没有可笑的东西,笑的人多了也就真的可笑了(又是模仿)。当然泪流满面本身没有错,错的是缺乏创造、人云亦云。很多人在说一句话用一个词时根本就没想过它适不适合自己,所以有时难免酿成悲剧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
老照片
一个时代到了它回眸的时候,真不知道它是老了还是年轻了。要说老吧,其实照片的历史本也不长;要说年轻呢,可还真有点沧桑感。问题是在老的影子里,有一种今不如昔的感觉,虽然已进入了电子时代,但家俱还是红木的好;老的就是好的,这在物质层面上或许还讲得通,但在情爱领域却永远是喜新厌旧的。在那些月份牌和老的招贴画里,老照片给我们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真假莫辩。另外一个意思是,老照片里的那些细节,如果一谈意义就会发虚,还是放在那里作为一种对比参照比较好。仅仅是参照。
极品
由精品和经典升华而成,也有写成“顶尖高手”的,在少年那里,则喜欢“灌篮高手”(另见“高手”词条)。常见跟极品相配的是极品云烟等。而顶级又有“黄色”片之冠,近日有人推出“极品男人”一说,颇好玩,录以备考。
二十岁男人半成品、三十岁男人成品,四十岁男人精品、五十岁男人极品、六十岁男人样品、七十岁男人荣誉品、八十岁男人纪念品、九十岁男人奇品、一百岁男人神品,往后的男人仙品。
恐怖片
据说不少小姐有午夜不看一部恐怖片就睡不着的奢好,而当今的恐怖片比起希区柯克的那些经典片来说,要血光飞溅多了。实际上不管何种恐怖片类型,都是在用悬念刺激人的好奇。人天生有一种寻找刺激的的心理,平淡或富足的生活缺少这种刺激,所以只好从恐怖片中去寻找,而且看完后起码可以抱着枕头安然睡去,即使会做恶梦,醒来后还是觉得眼下的安定很好。而买片租片选片的方便,也使某种心理容易得到满足。人的这一种小小奢好的出现,也是多元化生活的必然,切不可大惊小怪。
野营
家庭游泳池虽然已列入不少三口之家的“十五规划”,但与野外的大江大河林林总总比起来还是要乏味得多。六七十年代野营的故事已是中年人的回忆之一,现代人向往攀岩、滑翔、跳伞以及那种“绑着我、捆着我”我闭着眼睛往下跳的游戏,以为那将是新世纪的主旋律。错了,真正的娱乐还是那种简简单单的,比如在野外露宿,搭个帐篷,带个睡袋,数头上的星星,听流水(最好还有狼嗥),早晨捧一把柴升起炊烟。你想想,有哪一种娱乐那比得上这样一种“悠然见南山”的情景呢?现在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都是在屋内室内进行的,那么真正能享受大自然乐趣的,怎么就不是一种娱乐方式呢?
心灵鸡汤
一段时间内,一种叫IQ的东西很是风靡,其势遍及全球。先是有报道说,中国人(香港)的智商要高于日本人和英国人,而亚裔的华人及日韩人都要高于美国白人,当然总体上白种人黄种人都要高于黑人——这不是种族歧视又是什么?所以当我们谈一个词时,最好少点麻烦离开具体的时代背景。有一天又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其人的非智力因素,即情商也。我们跟某小姐开玩笑也是这样,说你情商颇高,给大家来个段子吧——只是不知道如何测定这情商,是“心灵鸡汤”喝得多还是荷尔蒙比较丰富,如果是先天原因那也比较麻烦,如果是后天那还好说,因为总有一天会跨下来的。那么哪些人情商比较发达呢,一般来说是作家艺术家之类的,因为他们可以发泄而又能升华,如果摊在一般人身上还真是个祸呢,离婚什么的可不是好玩的。而且“心灵鸡汤”比一般的鸡汤还要贵,掺了不少水让你有苦说不出,还一个劲地说鲜啊鲜,谁知那是放了一点鸡精的效果。
听段子
永远也不要低估民间的智慧,那些笑话段子永远比春节晚会上的相声精彩得多,虽然也有不登大雅之堂之作。越是物质文明发达,俗的东西就越流行,这在中外概莫能外(多少世纪前的明朝,言情小说已兴旺发达)。王朔所说的“四大俗”真是老百姓喜欢的东西。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成龙的武打片和张学友等四大天王的流行歌曲,不知迷倒多少人,又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所以我们不怕俗,怕的是不俗;就是连媚俗我们也不怕,怕的是都去媚雅。如果有一天连八亿农民都爱上了摇滚,那我们的档次就是上得去下不来了。至于民间广为流落传的“四大傻”也早已脍炙人口——炒股炒成了股东,炒楼炒成了房东,泡妞泡成了老公,练功练成了法轮功。其实除了第四点不好之外,其余三点对安定团结都还是有益的。
彩票
舞照跳马照跑,是香港的现状。而我们这里除了传统的麻将之外,毕竟体育彩票、社会福利彩票也已步入正常。摸奖,已经可以自己选号,一个摸字,可见大家的心态。不就是摸吗?财富也是可以摸出来的,千万不要跟劳动创造财富对立起来。在新世纪,国人的价值观完全可以是多元的,甚至可以说是没有那种坚定的价值的,关键还要退一万步想,因为这是在给社会谋福利或是给中国的体育事业添砖加瓦。你平时给孤儿院捐个五千一万的,说不定还能上报成为新闻人物,但在这种“摸”的现场你则是一个无名英雄,除非你中了大奖。所以我们不妨说,好人好事也可以是摸出来的。也许每一个人都会这样想——我为什么不能试一试运气呢?当然作为一种娱乐方式,还是要赢得起也输得起。[谁比谁傻]
民间段子中有几大傻之说,都是一时之风,但“谁比谁傻”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眼看着一个个腐败分子落网,想想他们的敛财史,普通百姓都会这么想——这些人已经不愁吃不愁穿,要这么多钱干吗?这是谁比谁傻之一(以前还有皇帝天天吃红烧肉之说);之二是媒体天天炒名人之隐私,名人动辄说戴墨镜上街多不自在啊,冬天拍戏多苦啊,有时还有性命的危险,他们多想过着常人的生活啊;之三是当我们用上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工具之后,为收费问题却有花不完的口舌,单向还是双向,人家到底肯不肯放下架子来?还有……
不再是三大傻四大傻,谁比谁傻?
大话西游
当年说香港是文化沙漠的人肯定没有认识到像周星驰这样的无厘头也是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正被作为一种符号而被新新人类和网络文化人所青睐,今年起码有数十种报刊做了周星驰的专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新周刊》杂志及以下两本书:《大话西游宝典》和《周星驰不完全手册》。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电影《大话西游》差不多是周最差的票房,却颇得网上斑竹的一致好评。对《西游记》进行重新解构而且戏说到完全是创新的地步,其打科插诨和哲理演绎都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个现象就很有意思,如果有一天能把《红楼梦》再来搞一搞,因为大家有这个阅读小说和观赏戏曲的背景了,你再将它拿来颠覆一下,这种快感难以言喻。
罗大佑
2000年在上海和杭州的个人演唱会,宣告了这位音乐教父与内地的关系从暖昧变得明朗。这位曾以一副墨镜形象出现在媒体,政治上颇为激进的音乐人,从此变得温文尔雅。这一年内地关于他的书都出了四本,这一点跟周星驰相似。其实喜欢周与喜欢罗的人差不多是同一群人,我愤怒我抗议我前卫——当这一切都没有什么效果时,我就嘻嘻哈哈我就搞笑我就嘲讽我就以一副满不在乎的态度来对待世事,当然这只不过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最后还都得在商业那里见分晓。而人文的东西,比如恋爱12年,而终成正果,这完全是一种雅皮的生活方式了。至于在这12年前,又恋了多少个1980和1990,那只能留给回忆录了。
阵线
在抗洪抢险的那些日子里,我们又听到了“人在阵地在”的口号。同时由“阵”派生出来的词条也像管涌一样层出不穷。阵地、阵营、阵线等(营也这样,大本营、营地等,还有盟,同盟、盟军、联盟等)。本来是战争年代里的常用词,现在摇身一变反而都变得时尚了。或许战争本身也就是一种时尚,或者说时尚也就像战争一样。且不说各种枪枝玩具、望远镜、迷彩服、军官鞘、佩刀匕首等等,都是领时尚之先的。而喜欢这一类东西的人聚集到一起,那就成了统一阵线、同在一个阵营里了。而时尚杂志中的“少女阵线”用另一种表述即是拉帮结派式的组合,可见歌坛上的“美少女”、“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