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409900000003

第3章 教研论文的选题

学术论文写作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个是“写什么”,一个是“怎么写”,还有一个是“写得怎样”。选择论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怎么写”主要是解决具体写作问题,侧重于写作技巧;而“写得怎样”则解决如何评价的问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样,对学术论文写作而言,选择好研究课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如果抛开写作本身,从论文产生的效果和所起的作用来看,选题,也就是“研究什么”显得尤其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培根也说过:“如果目标本身没有摆对,就不可能把路跑对。”从这个意义上说,论文的价值并不在于写作的技巧,而在于研究工作本身,在于选择了什么样的课题,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选题不当,后续的一切工作及努力将徒劳无功,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老师说。不知道有什么东西可写?在本章中,我们主要介绍教研论文选题的原则、策略、途径和范围。

第一节怎样选题

军事上有句名言,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讲论文选题的原则,也可借用这句话来说明,从“知己”和“知彼”这两个方面来考虑。对此,叶圣陶先生有明确的论述。他在《挑能写的题目写》一文中说,要考虑“那个题目我能不能写”,这就是讲的“知己”,也就是从个人的主观条件来考虑。叶老还说,要考虑“某个问题值得写”,这就是讲的“知彼”,也就是从外部客观条件来考虑。下面,我们就根据叶老这两句话来研究教学论文选题的两条原则。

1.“能不能写”——量力性原则

古人云:“量力而行则不竭,量智而谋则不困。”意思是说,根据自己的体力去做事,体力就不会衰竭;根据自己的才能去谋划,头脑就不会感到吃力。美国贝尔研究所前所长莫顿说:“选择题目不能草,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零。”这里可以说明我们做事情、写文章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仅要考虑客观需要,而且要考虑主观的可能,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贪大求全。怎样才算“量”个人的“力”?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叶老是怎么讲的,他说:“自问了解得比较确切的,感受得比较深刻的,就是适合写的题目。自问了解得不怎么确切,感受得不怎么深刻,虽然是值得写的题目也不要勉强写。……了解和感受还没到能写的程度,……那时候一动手立刻碰到困难,一支笔好像干枯的泉源,渗不出一滴水来。”

那么,要“量”个人的什么“力”呢?

首先,要“量”个人理论认识水平这个“力”。

前面讲过,论文的写作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这就要求作者有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正确领会,有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等的全面了解,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对教育学、心理学及有关学科教学法的熟练掌握,有对现代教学理论的综合理解等。在论文写作中,不一定要求段段章章地去引用这些理论,而是要求一定要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去思考,去组织材料。在论文写作中,也不是在一篇文章中各个方面的理论都要牵扯,而只能是侧重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论点。反过来说,我们写成的论文绝不能有违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的内容,绝不能有违背教育科学理论的内容。比如,有位初学写作者写了一篇有关数学教学中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论文,可内容谈的却是四则计算中简便计算思考过程问题。既然作者连什么是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都没搞清楚,当然就写不好这篇文章。

其次,要“量”个人实践经验和资料占有这个“力”。

论文的写作应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充足的资料占有的基础上进行。一篇论文除了要有论点之外,还要有论据,即例证。有人用通俗的话来形容一篇好的论文叫“有骨头有肉”。这里的“骨头”就是指一篇文章的骨架,即理论部分;这里的“肉”就是指具体的事实,即用以论证理论正确的例子。“骨瘦如柴”的文章是没有人愿意读的。具体例证从哪里来?从个人实践中来。有人写文章不是用个人实践中得来的例证,而是用别人文章中用过的例证。也就是把别人实践中得来的东西拿来享用。这样,“嚼别人嚼过的馒头”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比如,在一次全市性的教学论文评比中,笔者发现27篇论文中竞有3篇用了同一个具体例证: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内容时,教师首先出示一数让学生“猜一猜”哪个数能被3整除,哪个数不能被3整除。当学生一时说不出来时,教师说:“我能一眼判断出来。”教师一一说出后让学生用除法验证,果然如此。这样,当学生产生惊疑时,教师说:“我之所以能这样,是因为我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你们想知道吗?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

应该肯定,这个例证是很好的,只是被众多的文章引用了就显得不那么生动了。所以我们撰写有关用激疑方法导入新课题的论文时,首先要考虑个人有没有新的实例。

另外,还要“量”个人写作的文字基本功这个“力”。

写作是作者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其中,驾御文字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不再作专门论述。

2.“值不值得写”——价值性原则

古人云:“诗不可无为而作。”我们撰写教学论文也必须要“有所为”。怎样是“有所为”?那就是要讲求论文的价值,看论文是否是社会的需要,发表后是否会产生社会效益。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总是准备给人家读的,所以非为读者着想不可。读者乐意读的正是咱们的了解和感受。道理很简单,他们读了咱们所写的东西,了解了咱们所了解的一感受了咱们所感受的,思想感情起了交流作用,经验范围从而扩大了,哪有不乐意的?”如果论文发表了,广大教师不喜欢读也就是不需要这样的论文,在教学中起不了作用,那论文也就没有写的必要,论文也就没有发表的价值。

为了使论文有价值,应从下面两个方面努力。

首先,从宏观上考虑,论文的选题应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这就要求论文论述的中心内容是当前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前从大的方面来说,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教改的主流,代表着教改的大方向,选择课题就要沿着这个大方向进行。如果远离了当前的教改方向,选题就会意义不大,或者失去了意义。下面,从报刊上摘选几篇论文的标题,从中可以看出,这些论文的选题抓住了教改的主流,有利于当前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见《××教育》1998年第3期)

·“小语”科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处理好的五个环节(见《××教学研究》1997年第6期)

·从素质教育高度寻求课堂教学策略(见《××教育》1998年第1,2期)

·小学数学·教育应加强对9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见《××数学教育》1999年第6期)

·调动不同智力水平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见《××教育》1997年第5期)

·数形结合,情理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见《××数学教师》1997年第6期)

·微机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优越性(见《××教育》1998年第3期)

·用电脑帮助教学势在必行(见《××教学研究》1997年第6期)

·反馈原理在“思品”课教学中的运用(见《××教学研究》1997年第6期)

·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尝试(见《××教育》1997年第5期)

其次,从微观上来考虑,论文的选题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论文论述的中心内容要瞄准教师课堂教学及教学基本功等方面的难点问题和热门话题。这样,论文才能解决广大教师急于想要解决的问题,探讨广大教师喜欢探讨的问题,于是读者就愿麟,读了就受启发,受了启发就会尝试效仿,由此推动着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下面,再从报刊上摘选几篇论文的标题,看看这些论文是怎样瞄准课堂教学及教师教学基本功等不同的难点问题和热门话题的。

·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见《××语文教学》1997年第3期)

·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例谈(见《××语文教师》1997年第3期)

·以《爬山虎的脚》为例谈落实语言训练(见《××之友·小学版》1998年第1期)

《乌鸦喝水》说话教学训练(见《××教学》1998年第1期)

·突破连续退位减法的难点(见《××之友·小学版》1997年第3期)

·教学“比……多(少)”应用题的三个基本要点(见《××数学教育》1996年第3期)

·突破“相遇问题”教学难点之我见(见《××教育》1997年第23期)

·指导学生观察是小学自然教学基本的教学策略(见《××教育科研》1993年第6期)

·谈谈《社会》中“说一说”的功能(见《××教育》1997年第3期)

·注意指导学生英语书写规范化(见《××教育》1997年第5期)

上面讲了两条选题的原则,应该说这两条原则是统一的,我们在确立选题时应全面考虑,只强调某一项原则而忽略另一项原则是不行的。

在谈过论文的选题原则之后,还有一个与选题原则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不能不提出来,那就是考虑认定读者对象的问题。叶圣陶先生在《评改(当我在工作中碰到困难的时候)》一文中说过:“作文动笔之前,有两件事情要注意,一是认定对象,二是辨明用意(或者说‘立意’)。作文绝非无所为而为。换句话说,就是有的放矢。……不管写什么,首先辨一辨写给谁看,什么用意。这样实际应用的时候才不至于信笔挥洒,乱跑野马,写成不切实用的文章。”

工厂生产产品讲究“产销对路”,就是讲究产品要由准来经销,由谁来消费,也就是要有市场。否则,产品投资再大,科技含量再高,社会上哪个行业、哪个消费层次都用不上,产品也就没有市场,这样的生产也就没有意义了。为了产销对路,企业在上项目之前,就要搞调查,摸行隋,开论证会,决定上还是不上,决定上什么。我们撰写教学论文大抵也是这样。动笔之前,要考虑谁来读,由谁介绍给读者,于是也有类似“摸行情”的过程。

教学论文的读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学第一线上的教师,但他们需求的层次不同。我们把论文介绍给读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教育报刊,但报刊的办刊宗旨和读者对象也有区别。为此,我们在撰写论文之前要广泛阅读积压各种教育报刊,了解各种教育报刊。也就是说,要当好作者,先要当好读者。

第二节  怎样摸行情

1.要知道报刊的主办单位级别和发行范围等,由此来弄清报刊发稿的质量要求。一般来说,报刊可分三级。一是国家教育部及其所属机构主办的报刊,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以及《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等。另外,还有全国各学科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报刊,如《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育》等。二是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所属机构主办的报刊,如北京市的《北京教育》、山东省的《山东教育》、江苏省的《江苏教育》、河南省的《教育时报》等。三是地(市)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所属机构主办的报刊。但需说明,这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报刊,多数没有国家统一刊号,属于内部资料。上述全国级的报刊要发行到国内所有省(市、区),有的还发行到国外;省级的报刊发行以本省为主,兼顾外省。相对来说,国家级报刊稿源丰富,发稿质量要求就高一些,严一些;省(市、区)一级的报刊要求就相对低一些。特别值得提的是,省(市、区)一级教育报刊为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第一线的教师进行理论研究,为初学写作者提供了发表短文的机会,还专门开辟了一些适合发表短文、“浅文”的园地,如“语文教学点滴谈”、“来自第一线的报道”、“短稿荟萃”、“一事一议”、“教学点评”等。

2·要知道报刊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区别,由此弄清报刊的用稿数量。如上述《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北京教育》等是某一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办的,是教育行政领导的“喉苫”,它宣传、贯彻的是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有关教育的政策、法令、法规,它报道的是教育战线各方面的改革信息·也报道教学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因此,它是综合性报刊,发表教学论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就不如一些专、业性强的报刊如《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教育》等发表的教学论文多了。

3.要知道各报刊所设栏目,由此弄清报刊所发表文章的不同要求。不同的报刊所设栏目是不同的,不同的栏目所发文章的内容范围、理论层次、论述形式以及篇幅长短也不同。这如同一个商场所设柜台不同,销售的商品品种、档次、价格以及花色款式也会不同一样。如《××教育》(以1997年第19期为例),大的“版块”就有“教育版”、“教学版”和“校园文化”(副刊)三个,每个大“版块”下又设较小的栏目,如“教学版”又设如下的小栏目:

·语文教改实验之窗

·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控制策略

·专家谈教材

·小学语文咨询角

·语文教学点滴录

·来自教改第一线的报道

·小学数学教法与教学

·应用题教学研究

·数学备课辅导

·数学短稿荟萃

如果仔细阅读上述栏目的文章可以发现,“专家谈教材”、“语文优质课课堂教学控制策略”等栏目的文章是由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来写的,理论层次要求较高,而“语文教学点滴谈”等栏目中则刊登的是教师总结个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的文章,是为初学写作者开辟的发稿园地,理论层次就低一些;”语文教改实验之窗”等栏目中的文章较长,而“教学短稿荟萃”等栏目中文章就短一些。

如果我们了解了上述这些情况,也就使我们“瞄准”了“市场行情”。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去购置“原料”——搜集材料,然后“加工生产”——动手写作。这样,由于写作时就开始考虑文章要寄给哪家报刊社,适和在哪个栏目发表,所以“产销对路”,投稿的命中率就会高一些。

我们除通过报刊发表把论文介绍给读者外,还有学术会议宣讲交流和征文评比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同样也有“摸行情”的问题。如果是参加学术会议宣讲交流,就要弄清参加会议的是什么人、会议的专题是什么、会议对论文有什么要求等。如果是参加征文评比活动,就要弄清征文的主办单位是谁、举办征文的宗旨是什么、征文的内容要求是什么等。如果不弄清这些,盲目地动笔,结果文不对路,必然会造成无效劳动。下面摘录一则“论文评选启事”:

为在教师队伍中进一步倡导学习和研究的风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社于1996年举办全省教育、教学“百佳”论文评选活动。

评选范围:全省中小学教师撰写的教育论文和教学论文。教育论文的内容可涉及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方面面,教学论文的内容包括整体教学或中小学学科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凡已在全国正式报刊上发表的论文,不在此次评选的范围。

来稿要求:参评作品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理论联系实际,观点鲜明,文字精练,一般不超过3000字。征稿日期:1996年1月20日至5月20日。

评选办法:组织有关专家、编辑成立评委会,对参评作品进行评审,最后产生教育、教学“最佳”论文各百篇和若干篇教育、教学优秀论文。“百佳”和优秀论文的作者,均可获得奖励;部分论文将在《××××》杂志相应栏目内发表。

参评论文请用钢笔在300字方格稿纸上誊清(打印稿亦可),寄××××××(信封注明“百佳评选”

从该启事中可以看出以下几项内容:第一,从作者、论文内容和是否发表过三项对论文范围作了界定;第二,从思想内容、文字长短两项对论文作了要求;第三,明确了征稿的起止日期;第四,公布了评选办法;第五,说明投寄方式。你要想参加征文活动,就必须按“启事”上的要求去办。

第三节  确定选题的角度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围绕一节课可以写i000篇小论文。这就是说,由于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是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所以同样的一个教学过程,同样的一个先进的教学措施,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可以探讨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处理问题;从教学手段的角度看,可以找出教具使用的优劣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则可以研究信息反馈和调控问题,等等。这就说明,我们确定论文的选题,也就有个进取角度找最佳点的问题。

写教学论文在选取角度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1.角度要新

所谓角度要新,就要求作者对要写的问题有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写出来的文章与别人的不同。有人说过,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的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的则是傻子。如果文章中重复别人的观点,说别人说过的话,甚至举别人举过的例子,”似曾相识燕归来”,读者就不愿意去读,论文电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比如,有一篇题为《谈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练字样),邮编××××××

××××设

××××年×月×日习课的几点做法》的文章,谈的是广大教师都知道的事情,举的例子都是别的文章中举过的,下面摘录一段:

进行辨认,把什么量看做单位“1”和找有关量的对应分率的练习:

题目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7/13。学生回答:全班人数为“1”,男生人数占7/13,女生人数占(1-7/13)。

题目2:今年的产值比去年增长1/8。学生回答:去年产值为“1”,今年增长1/8,今年产值为(1+1/8)。

……

很明显,这样的观点人家已经提出来了,这样的做法广大教师也都做了,你再提还有什么意义?这样文章的选题角度就不是新的。

怎样才能做到选题的角度“新”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选取别人没有涉及的课题。下面摘录一篇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亟待改革》的论文来说明,先来看论文的第一段:

一、为什么要改革?

小学数学应用题,历来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内容,其原因很多。客观方面的原因,应用题与式题不同,式题已规定好了运算方法,也排定了运算顺序,学生只要按顺序正确计算,便可求得正确的答案;应用题则是通过具体事件,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和所求问题的,需要学生自己寻求计算方法和运算的顺序,它所包含的困难因素较多,只要有一点障碍,就会解答不出或解答错误。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是教材编排不尽合理,如按运算方法的实际应用来分类,按运算步数分段,并且讲一种类型,就编排这种类型的练习,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二是应用题取材脱离儿童的生活经验,有些语言文字超越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三是教学方法不甚得当,解题思路过于繁琐。就以简单应用题来说,一种类型就有一种解题思路,目前教材里有11种简单应用题,就有11种解题思路,加之还有在语言文字上逆叙的题目,显得十分繁琐。多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会儿从已知条件出发一步一步寻求所需的问题,一会儿从问题出发,要求什么,必须知道什么和什么,一步一步分析,然后再一步一步综合,列出算式。再加上典型应用题,也各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如此繁琐,对于儿童来说,又怎么能不困惑呢?再加上有的教师只讲例题,习题完全让学生去摸索;有的教师则反过来连习题也逐题提示,暗示算法,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四是教育观念受“应试教育”的支配,“一张试卷定优劣”,教师不得不用“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术”,这便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扼杀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所以,应用题教学要研究,要作较大的改革。

通过应用题教学,本来可以和应该培养小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题目的类型越分越细,解题步数越来越繁,题目的语言文字小学生难以理解,这样往往导致学生解题如猜谜,不仅无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成为一种学习的负担。再从学生的后继学习来看,当他们学完中学数学以后,对于在小学里学的应用题的算术解法早已遗忘殆尽,前功尽弃。这说明应用题教学亟待改革。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初审稿)》来看,简单应用题只要求学生学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不再分类型了。那么教材又怎样处理呢?是按照原来的11种类型编写,还是另辟捷径?“大纲”已规定在小学里引进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要求,那么又如何处理算术方法解应用题与方程方法解应用题的关系呢?凡此种种,都说明应用题教学必须改革。

上面一大段文字从三个方面谈了改革的理由。其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是不少教师能体会到的,但形成这个现象的客观原因是什么,主观原因又是什么,对广大教师来说,就不一定认识得这么深刻全面了。至于从应用题教学对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对后继学习的意义上来分析必须改革的理由,或从教材的编排出现的矛盾来分析必须改革的理由,更是其他人的文章中很少谈及的了,因此就显得观点新。

再看文章的第二大段的前半部分:

二、怎样进行改革?改革应用题教学,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教材编排照旧,或者作适当归类,相对集中,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另一种途径是,在教材编排体系上作较大的变动,教学方法随着教材变动而改革。权衡这两种途径,前者教材编写较为容易,教师也比较熟悉,但是掌握教学要求和改革教学方法的任务,势必落在教师身上。从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状况来看,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悬殊较大,加之“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容易“穿新鞋走老路”,难以彻底改变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可以说这是一种改革不彻底的途径。后一种途径从教材编排体系改革着手,用教材改革推动教法改革,这对于编写教材难度较大,而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有一个适应教材的过程。如果教材改革得比较科学、合理、彻底,那么教师的教法和教学要求,必将随教材改革而改革,不至于“走老路”。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我国小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和弊端。

至于怎样改革教材编排体系,我以为从总体上要走出一条简捷、易学、功能大的新路子。设想以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为主线,简化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分类,早期引入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这里,先提出了两条改革的途径,然后加以比较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改革教材的编排体系。这一点,又是很少有人这样从整体上提出来的。再举一篇题为《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科技教育渗透》的论文,文章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思想教育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和中央有关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出发,就“科学技术渗透的主要内容”和“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科学技术渗透的主要内容”一段中,主要列出了“科学的世界观教育”、“科学的思维方法教育”、“科技知识教育”和“科技兴趣培养”等四个方面。在“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一段中,列出了“要正确地发掘教材的思想内容”、“要准确传授教材的科技知识”、“在语文训练中因势利导”和“从课内引向课外”等四个方面。上面谈到的这一些,是别的论文很少谈及的,所以,也可以说这篇文章选题角度“新”。

选取别人没有涉及的课题,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如何解决这难度较大的问题呢?一是作者要对本学科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比较熟悉,信息比较灵通。这就要求大家平日多读多看,使自己的认识水平要能高人一筹,甚至成一家之言;二是要善于多动脑,勤于思考,多一点“悟性”,少一点“随从”,以巧妙的方法捕捉新的课题。

(2)虽然别人谈过某方面的内容,但本人可以转换角度来选取课题。人家横着看,谈的是“岭”,我就侧着看,谈的是“峰”。这样的文章别人读了,会对某个问题有个全方位的认识,仍会感到新鲜。比如,课堂教学“板书”这个课题,报刊上发表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了。像《小学教学板书设计的原则和形式》。是从直观性、目的性、启发性、系统性、整体性、逻辑性等原则和纲目式、分析式、综合式、标号式等形式谈的;《“贴挂、遮盖”式板书不宜多用》,是从教师采取某一形式太多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谈的。如果想选择“板书”这个课题来写论文,又不能重复别人谈过的内容,怎么办?这就要变换角度。笔者曾写过一篇谈板书的文章,就是从另一个角度——美学的角度来谈的,题目是《数学板书形式美学谈》,主要介绍了“左右对称”、“上下连接”、“中心辐射”、“图文结合”、“纵横成表”、“大小协调”和“错落如梯”七种形式。每种形式先从浅显的美学观点谈起,再根据具体例证作了阐述。现摘录其中一段:

一、左右对称

对称是我们东方文化中应用最广泛也最容易使人接受的一种美的形式,它能给人一种均衡、稳定的感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板书中使用也较为普遍。如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一单元第1节,以下所注课题皆为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本),教师板书设计如下:

例1  (题目)

(图解)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  2   3+2 5

—+—=——=—

7  7   7   7

例2  (题目)

(图解)

5  3  5  2

—-—=—=—

7  7  7  7

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左栏,教学例1加法时,从上到下,先出示例题,再画直观图解,讲明分数加法的意义,列出算式,讲明算理,总结出计算方法;右栏,教学例2减法,由于算理一致,算法相近,故仍按加法顺序,让学生进行类比推理。这就构成了左右对称的格局,最后合拢,归纳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一般法则。

(3)在别人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发展或者进行讨论商榷。这一方面是指看了别人的文章,认为别人的论点还不全面,还不深刻,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以补充和提高;另一方面是指不同意别人的见解,需要进行商榷。这样的论文在内容上自然就不容易落入俗套而会有新意。请看下面题为《也谈“说完整的话”与“不完整的话”》的论文:

读了王建伦老师发表在今年《山东教育》第6期上题为《为“不完整的话”鸣冤》的文章,我受到了很大启发,但在语言的完整与否这一问题上,我又不能完全苟同王老师的观点。

王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只要能够明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不管怎样省略,或承前、或后省,或对话省等,都是可以的,都应该承认这种语言的完整性。而学生在课堂上将句子的必要成分说完整说齐全,则是“哕嗦拖沓”是“字富义贫”,是一种浪费。

这一观点,在现代汉语教科书里不难找到理论根据。但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是在对小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最容易犯的毛病不是王老师所说的“字富义贫”,而常常是少头无尾、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因此,我认为在对小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强调说完整的话,说句子成分齐全的话,还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一年级说话教材里安排了这样的问题:“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在哪所学校哪个班读书?学哪几门功课?你最喜欢哪一门功课?”按王老师的意见,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只能说经过省略、提炼的“完整”语言,那便是:“王小明,八岁,××学校××班.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思想品德六门功课,语文。”如果学生每次回答问题都这样省略,久而久之,只能让他们养成懒惰敷衍的习惯,只能使他们的语言少头少尾,缺乏逻辑性。相反,如果指导学生这样回答:我叫王小明,今年八岁了,在××学校××班读书,我们学习语文、数学、体育、美术、音乐、思想品德这六门功课,我最喜欢语文这门功课。”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对于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习惯都是大有裨益的。实际上,大多数老师,无论教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是非常注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的语言训练的。

王老师在文章中还指出,中小学生的作文中出现病句或“水肿”现象,都是学生长时间说句章中是一种需要,这总比语不达意、无话可说要好得多吧!在文章中,应该强调各种句式有机地结合,该省的省,该全的全。如果说经常说句子成分齐全的话所形成的文风是“字富义贫”,那么,反过来不就成了“字贫”而“义”也“贫”了吗?

文章在概述了原作者文章的论点后,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即“我认为在对小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强调说完整的话,说句子成分齐全的话,还是非常必要的”,然后举例加以说明。这样的文章,自然就会角度新。

2.角度要小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选题宜小不宜大。这是因为小的选题,构思容易,段落层次易于安排和控制,材料涉及面小,便于掌握和使用。如果论文选题过大。涉及的面就宽。面宽,要么是谈不全面,顾此失彼;要么是什么都谈而又什么都谈不深、谈不透,结果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这样的文章,别人读了当然会有厌倦之感;“万言不值一杯水”,论文失去了价值。这个道理可借用物理学中的压强原理来解释,那就是当力(也就是写作能力)一定时,单位面积 (也就是选题的面)越小,压强(也就是写出的文章的深度)越大;反之,单位面积越大,压强越小。一个针尖容易穿透好多层布,而一个手指头连一层布也穿不透,就是这个道理。初学写作者往往不明白这一点。于是选题过大,写出来的文章内容面面俱到,但却面面皆空。比如,一位初学写作者写了一篇题为《优化课堂教学之我见》的论文,用了8000余字,写了6个方面的内容,包括“更新教学思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和“优化教学手段”等。上述每个标题下又设二级标题4~5个。如第一个标题“更新教学思想”下又设“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重视教法”、“重视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发展能力”等5个小标题;二级标题下又设若干个3级小标题。其实,就每个标题展开来写都是一篇很有写头的论文。这里,揽了这么多的内容,拟r这么多的标题,结果哪一个也没有写深刻,只能是泛泛而谈了。所以,作为一个作者,特别是初学写作者,一定要从小的选题开始写起。笔者在教育刊物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不足3000字的一篇短文,内容是就当时数学考试中口算评分问题淡了自己的见解(全文附后)。下面的论文,一看标题就可知道选题很小:是容易写好的。

·以《小木船》教学为例谈读写结合

·《游园不值》字词教学谈

·两个课堂游戏的得失

·《小音乐家扬科》思维训练例谈

·由一道判断题所想到的……

·用两个杯子教《大气压力》

怎样才能做到论文的选题小呢?一般常采取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两种方法。

(1)所谓“由大到小”,就是采取“层层缩小包围圈”的方法,即从一个大的课题中选出一个较小的课题,再从这个较小的课题中选取一个更小的课题,直到个人认为从知识水平、资料占有和写作能力等方面都能胜任的那个课题为止。比如,一个作者初步打算写一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论文,这个课题太大了,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要谈的问题太多了:如果从课堂的参与者来说,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如果从教学目的来说,有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如果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说,有兴趣激发、意志培养和习惯养成等方面。若缩小“课堂教学”这个课题范围,可选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方面来谈。因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在语言、板书和演示等诸多方面.所以可再缩小,选定上述某一个方面如“语言”来写,而“语言”又包括着讲解、提问、归纳等。最后再缩小范围,如选定“提问”,标题为“提问的艺术”。这个过程可用下图来表示:(图略)

就这样,课题逐步缩小到“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的艺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作者就较容易驾御了。

再如,一位教师想把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写成一篇论文,开始的选题是“改革作文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临动笔之前,感到题目过大,要写的方面太多,于是根据个人认识水平和已占有的资料情况,缩小了论文选题的范围,定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可进一步考虑,觉得文章的结构难以把握和安排,于是第三次改为“指导仿写一例。”就这样,内容范围小了,自己的力量能达到了.论文就可顺利地写出来了。

(2)所谓“由小到大”,就是采取,四面开花”的方法,即把选定的课题层层展开。请看下面题为《课堂提问的艺术》的论文,全文分两段(谈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先看第一段:

①面向全体,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在他们认识的“最近发展区”提出不同的问题。

例如,学生已经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和通分的方法,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之前,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和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再让学生尝试练习3  2—+—7  5然后提问。

a.对错误算成“3/7+2/5=5/12”的学生,问:你知道号表示几个了1/7,表不几个1/5,5/12表示几个1/12?

你知道你错在哪里吗?

b.对算不出的学生,问:你还没有想到计算的办法,那么你说说,你有什么困难?

C.对算对了的学生,问;你算出来了,说说为什么这样算?这样,围绕同一个教学目的,不同的学生都有发表意见,受到教育的机会。

在这一段中,就围绕着对“错误算”的学生如何问,对“算不出”的学生如何问和对“算对了”的学生如何问三个问题展开来谈;下面在第二段中,又围绕着“设疑”、“反过来问”、“追问”、“问而不要求即答”以及“提问和其他教法结合起来”等五个方面展开来谈。就这样,课题虽不大,但谈出的问题却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了。

最后,还应该明确,所谓选题的“大”与“小”,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同一个选题,对甲作者来说,可能会感到大,而对乙作者来说,可能不会感到大。大与不大,要根据作者的不同情况来定。一般来说,初学写作者所选选题要尽可能小些,而有了一定写作经验和认识水平、占有了较充足资料的作者,选题则可以稍大一些。

谈口算题的评分

近年来,口算已作为数学成绩考查的一项内容,列入命题范围。当前,口算评分普遍采取的办法,是按照题目多少平均给分。如50道口算题.满分10分,对1题得0.‘2分。我认为这种评务办法不能体现口算的基础作用。因为任何一道四则运算,都是由若干道基本口算题组成的,如987×769,就是由9道表内乘法和16道20以内加法口算题组成的。如果其中有一道口算题出现错误,即使其他24道都对,那整道题也是错的。那么,口算题怎样评分好呢?可采取倒扣分制。如50道口算题满分10分,错1题扣1分,错到10题,即使其他40题都对,也不再得分。这样提高口算及格的标准,有利于从严要求,加强口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