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宽容:真善美的修心课
4161800000021

第21章

漫漫人生路,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跨越千重山,或是为了破万里浪;有时低一低头,更是为了昂扬成擎天柱,也是为了响成惊天动地的风雷;忍是一种对意志、毅力的磨炼。

张良的祖上是韩国人。秦灭韩之后,张良曾刺杀秦王未遂,秦王大为震怒,命令在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张良,于是他开始了流亡的生活。

有一天,他闲逛漫步,走到一座桥上,迎面走来一个穿布短衣的老者。张良侧身让老者先过,谁知那个老者走到张良跟前时,竟然故意将自己的鞋子丢到桥下,并且还毫不客气地喝令张良:“小子,下桥去把我的鞋取上来。”

张良本来见老者故意将鞋扔到桥下,觉得好生诧异,现在又见他命令自己下去拾鞋,心里很是气愤,正想转头就走,后又看在老者年纪很大的分上,就强压住心里的怒气,到桥下把鞋子捡了上来,正要递给老者,谁知那老者竟然不伸手去接,还毫不客气地对张良道:“既然捡上来了,就给我穿上吧。”

听了这样的话,张良更是怒气冲天,不过转念一想,既然都已经帮他捡了鞋,再帮他穿上也无所谓,于是,就跪着替老者将鞋穿好。老者也不客气,伸腿去穿。张良“低头”给老者穿鞋却连句谢谢都没有换来。老者只是笑了笑,抬腿就走了。没走多远,老者又背着手拐了回来,对张良说:“孺子可教也,5天后的早上,还在这里会面。”

张良虽然心里觉得有些蹊跷,但也没有多想,就满口答应了。

5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老者已经在那里了。见到张良,老者生气地指责他:“和长者相约,你却迟到了,太不像话了!现在回去,5天后,早点过来。”

第二次,鸡刚啼鸣,张良就前往赴约,可等他赶到桥上时,老者又已站在桥上等他。老者转身就走,生气地说:“你的架子好大啊,总要一个老人家等你。过5天再早点来。”

又过了5日,张良半夜就出发了,这一次终于赶在老者的前面到了桥上。

过了一会,老者来了,显得很高兴,笑眯眯地说:“这一次没有失约,这样做才对呀。如果你在长者面前都不能够做到谦卑,那么又怎么能够成大事呢?”说完,他拿出一册书,“你把这本书读透了,就可以胜任帝王的老师了,l0年后一定会得到验证。l3年后,我们会在济水再次会面,那济水之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老者扭头就走了。天明以后,张良发现老者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此后,张良常常诵读这部兵书,后来终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6出奇计,为汉室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他与韩信、萧何合称“汉初三杰”。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要做大事,须统观全局,不可纠缠于小事当中,摆脱不出。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赅全,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去做工作、没有重点、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去做。由此可见,是否理智地处理事情,有时就成为事情成败的关键。

古人有“万事以忍为上”的古训,但不是什么事都忍,而应该分析局势,做出失小得大的决策。隐忍小节大事上才能精明,这才是明智之举。

忍小节,方能成大事。一个人遇事要忍耐,对事包容一点,对人大度一些。如果仅凭意气用事,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得罪好些能人。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是由一些小事造成的。正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没有一点忍耐的肚量,因为一点小事就冲动地大发脾气,只会影响大局,难成大事。所以,遇到特别强势的人,没有必要去“硬碰硬”,要懂得“不吃眼前亏”,才能够为将来蓄势,韩信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韩信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他本人是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

他出身平民,少年时丧父,家境贫穷,他既不会种田做买卖,又不能去当官。很多人可能都想不到,韩信年轻时性格放纵,从来不拘小节,整天过着游荡的生活。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常借故到别人家里去蹭饭,许多人都讨厌他。但他一点儿都不在意。

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了。母亲死后,韩信更是游手好闲、四处游荡。有个亭长与韩信有过往来,他便常常到这个亭长家里去吃饭。一开始亭长的妻子还热情招待他,当他是客人。但是一连好几个月,韩信几乎天天都来白吃饭,她就很不高兴啦。

有一次,亭长的妻子故意一大早便烧好了饭,早早就吃完了。韩信到了吃饭时间,又去了亭长家,可是这次等了好长时间也不见亭长家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了他们的用意,觉得很是屈辱,转身愤然离去,并发誓再也不去亭长家了。

韩信为了能填饱肚子,便常常到淮阴城下的河边去钓鱼,以鱼为食。河边有一位洗衣老妇见韩信总是面有饥色,很同情他。一次,这位洗衣老妇的家人送来午饭,老妇人就把自己的午饭分了一点给韩信,韩信接过饭,立即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一连很多天,那个老妇人每次都把自己的饭分给韩信。韩信非常感动。一次,韩信在吃过老妇人分来的饭后,向那个老妇人深深施了一礼,说:“我将来富贵了,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的!”

那个老妇人听了很生气,斥责韩信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看你相貌堂堂,好一个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吃点饭,哪里想到要你报答!”说罢,拿了洗好的衣服就离去了。

其实,给韩信最大打击的不是亭长夫人的羞辱,也不是施舍他饭食老妇人的斥责,而是他当年所受之胯下之辱。

话说当年韩信虽然落魄,但是腰间却总是挎着一把宝剑。当时在淮阴城里,有一个杀猪宰羊的无赖,经常当面耻笑韩信:“别看你个子长得高大,喜欢带着刀剑四处招摇,其实你是一个怯懦之辈。”

有一天,这个无赖堵在韩信面前,当着街市上很多人的面,不让他通过,又开始羞辱韩信:“你若不怕死,就一剑把我杀了,如果贪生怕死的话,就从我胯下钻过去,我就放你过去。”韩信抬头看那无赖,注视了对方良久,什么也没说,慢慢低下身来,真的从他胯下钻过去了。从此,韩信钻胯一事成了众人的笑柄,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说他是“胯夫”。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刘邦相继起事,韩信先投项羽,不被重用,后归刘邦,亦不被重视。于是,韩信乘马而逃。萧何得悉,月夜追之,将其追回。萧何再三劝说刘邦,登坛拜将,以提高韩信的威望。刘邦照办了,韩信得到重用以后,果然为刘邦死命血战。攻下齐国后,韩信要求做代理齐王,刘邦听从张良的劝告,封其为真齐王。后来等到天下平定,韩信又被改封为楚王。

面对亭长夫人的奚落和冷遇,韩信并没有去争辩,他只是安静地走开;面对老妇人的施舍和指责,韩信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他也离开,然后去实现自己的抱负;面对无赖的挑衅和侮辱,韩信没有去奋起反抗,他不吃眼前亏,躲开了无赖的锋芒,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一个人要能成就大事业,就要能忍小事,眼光须放远点,不要把一时的屈辱放在心上。当年,倘若韩信面对淮阴无赖的恶意挑衅不能忍,挥剑杀死无赖,虽然出了一时之气,图了一时痛快,但韩信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轻则有牢狱之灾,重则丢掉性命。韩信忍得一时胯下之辱,却赢得将来在战场上的胜利,反观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人生之中我们会遇见很多不平之事,如果非要去拿“鸡蛋碰石头”,只会自取其辱。好汉不吃眼前亏,惹不起就躲,这在很多时候都是明智之举。

宽容的智慧

这里讲的忍并不是一味的退让、逃避,而是为了任何一位试图成大事的人的一种策略。为了专心做事,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才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直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