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的艺术:最有中国味的魅力口才
4162300000010

第10章

美国《读者文摘》1989年5月号刊登了一篇《简单的四个字,创造了星期一早晨的奇迹》的文章,说明了一句简单的问候语的作用。

在去芝加哥的列车上,大家躲在自己的报纸后面,彼此保持着距离。

“注意!”一个声音响起。

“我是本次列车的列车长!”声音威严,车内鸦雀无声,“你们全都把报纸放下,现在转过头去面对着坐在你旁边的那个人,转!”

人们脸上充满了疑惑的神情,但无一露出笑容,这是人的本能。

“现在,跟着我说……”这是一道用军队教官的语气喊出的命令,“早安,朋友!”

大家跟着说完,情不自禁一笑。

生活中就是如此,人们即使面对陌生人也怕难为情,怕对方拒绝,于是采取缄默的保守态度。但随着一声“早安,朋友!”车厢里的缄默气氛一扫而光,人们之间的戒心消除了,车厢内洋溢着笑语欢声……

那么,缘何这四个字有如此巨大的魔力呢?“早安”是一句问候语,是亲善感、友好感的表示;“朋友”,是把对方当成朋友,更是一种信任和尊重。“早安,朋友”这四个字,一旦说出口,双方都表达了亲切、友好的愿望,彼此间的距离缩短了,藩篱拆除了,不仅解除了坐车的寂寞,而且增进了信任,沟通了彼此的关系,活跃了车厢的气氛。

诸如,我们平时路上遇到熟人时点点头,接电话时说一声:“您好!”既是礼貌,也是一种寒暄。寒,就是寒冷;暄,就是温暖。顾名思义,寒暄,就是问寒问暖。寒暄的主要作用在于交流感情,尽管它比较单调、平淡且重复,却不可忽视。比方说甲找乙有事,见面后,见乙正在洗衣服,一般先寒暄一句:“您在洗衣服啊?”等对方有所表示(如点头或回答“是啊!”)后,才言及正题。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甲的这句既是对乙的招呼和提醒:有人找你;又表示了轻度的歉意:打扰您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联络了感情,烘托了融洽的气氛。

而且,据社会学家的研究,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与生人见面后的4分钟内只宜作一般性的寒暄。如问候、互通姓名、相互介绍、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等等。至于与老朋友或熟人见面,要选择好话题,基本原则是体现出与对方的相知,以及对对方的关心,等等。如此寒暄,能够使对方感受到感情的温暖,而且也比较容易回答,易于展开对话,交流感情。

在人际交往中,寒暄的方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问候式

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形式。交往者可根据不同的场合、环境、对象进行不同的问候。比如,从年龄上考虑,对少年儿童可问:“几岁了?”或“上几年级了?”对老年人问:“您身体好吗?”对成年人问:“工作忙吗?”从职业上考虑,对老师可以问:“今天有课吗?”对作家问:“又有大作问世吧?”对朋友、邻居、同事的问候就更为丰富了,即使是对不认识的人的问候,如果用得好也能够加深关系、增进友谊。

言他式

这也是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一种寒暄方式。人们之间见面,尤其是陌生人见面,大都以言他式寒暄开始,然后再进入正题。譬如,“今天天气真好啊”,“这里的环境很幽雅”,类似的问候对双方来说都是可取的。

触景生情式

这是针对具体的交谈场景临时产生的问候语。比方对方刚做完什么事或正在做什么事以及将做什么事(根据对方的职业特点及日常生活习惯进行推测),都可以作为寒暄的话题。譬如:“上班去啊?”“下班啦?”以及“您在洗衣服啊?”这种寒暄,随口而来,自然得体。

扩充知识,多为自己积累谈资

每个人都想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拥有令人羡慕的谈吐功力。但是很多人却最终这样抱怨:“我也知道自己需要鼓起勇气,但是当我想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却不知道说些什么。”这个问题是大部分人在说话时都会碰到的问题。也许你也抱怨过自己的谈资不够丰富,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怎样搜集谈资吧。

其实只要你用心关注生活,就可以很快地积累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对我们来说,脑子里有丰富的谈资是很重要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个人在讲话时缺乏吸引人的谈资,那么他的话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令人厌倦。毕竟谈话总是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你的生活如果非常丰富,那么谈资也就不难找到。你还要多留心身边发生的事,也就是说你对自己的国家、工作的行业、同事、朋友,还有亲属等都要时常关注。你所见到和听到的,都要用心去思考、分析,而不是冷漠麻木地对待周围的一切。

你还应该有规划地过日子,时常做一些计划和安排。如果你做到了这几条,就说明你是一个善于思考和观察的人。你已经离“好口才”不远了。即使你现在还不太会说话,但你已经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丰富的谈资了。只要经过简单的训练,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话想说都说不完。

在你读书、看报或上网的时候,记得备上一支笔,把你当天最感兴趣的新闻和好文章做个记号。当然,如果能收集起来做成剪报就更好了。每天只要读几遍这些新闻或文章,用不了10天,你就能记住不少有趣的事情了。

按照这种方法,时间一长,你谈话的题材和资料就变得很丰富了,谈话时也会越来越自信。用心关注生活,你就可以很快地积累许多值得讨论的话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谈资积累工作到此就圆满完成了。谈资并不只是用来引入讨论、打破沉默的,更多的时候,谈资是用来支持自己观点、提高说服力的。

合理使用谈资,观点才会有依据,好的谈资可以激发听者联想,产生共鸣。所以不仅要学会积累谈资,还要懂得如何运用谈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谈资问题上绝不能偷懒、马虎和随便,也许你觉得每天都去记几个故事或名言,长时间很难坚持下来,这时你一定要提醒自己:现在的积累是为了将来的收获。而且长时间和这些资料打交道,你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好口才,你的思想水平也会有所提升。所以,从现在开始,注意观察你的生活吧!

弱化问题所在,模糊主题

当对话双方的敌对情绪已经到最高点,就要一触即发时,如果突然出现一个共同的敌人,双方常常会化干戈为玉帛,一致对外。

真正的说话高手,都懂得适时假设一个共同的敌人,以降低双方的对立感和敌意,因为一旦涉及双方的利益,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方必然会暂时维持合作关系。

有一名英文老师语言偏激,经常对犯错的学生冷嘲热讽,使那些自尊心强的学生非常难堪。所以,在他执教的学校里,他被评为最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不巧的是,某天他讲授英文时,在语法上不小心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并当场被一名以前被他嘲讽过而耿耿于怀的学生发觉。这名学生立刻逮住报复的机会,丝毫不客气地指出错误,此时全部的学生都安静不语,想瞧瞧平时嚣张跋扈的老师会怎样应付。

面对这个窘境,这名教师一阵面红耳赤,但他毕竟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略懂得一些语言技巧上的进退策略。过了一会儿,冷静下来的老师说:“噢,看你平时上课心不在焉,没想到居然这么细心,连如此不起眼的毛病都被你发现了,其他同学是怎么回事?怎么都疏忽了这个错误呢?”

这位学生原本是以报复的心态向老师展开攻击,谁知竟得到一贯偏激的老师当众赞扬,一种自豪的满足感一下子溢满胸怀,立刻觉得这位老师其实也有可取之处,不像以前那么人见人嫌了。

这上面的例子中,这位老师发挥了自己的语言长处,给那个企图让他难堪的学生戴了一顶高帽子,堵住了对方急欲让自己当众出丑的嘴巴。最后,老师又补充说:“像这种不起眼的小毛病,一定要仔细认真才不会发生,假如不加以改正,时间长了就会犯下更大的错误,所以大家要记住今天这个教训。”

这位老师绝对算得上高手,他不仅接住了别人射来的利箭,而且还反掷回去,并做到丝毫不带杀气。从他的这番谈话来看,只会让人认为他在赞扬某个发现小错误的学生,并没有承认自己失误,在告诫学生谨慎勿犯的同时,他也在无形中将自己的失误淡化了。这种令对方改变初衷的说话技巧,就像让飞向自己的子弹转了一个弯,在模糊主题方面非常有效。

通常,大多数人受到指责后,都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假如是德高望重或高高在上之人,甚至会利用暴躁的气势压住对方。假如这位老师没有这种随机应变的说话技巧,那他便不能从容应付,或者恼羞成怒地大加斥责,或者竭尽所能地欲盖弥彰,结果会怎样呢?这种火上加油的动作,只会使学生的不满情绪更加强烈,造成自己下不了台的局面。

当长者或上司被语言攻击后,他们往往会无视真正的问题,而将这件事升级为私人的尊严问题,甚至扩大到道德规范,这样一来,双方很容易形成对峙的局面,不利于今后双方的再次沟通。而聪明的说话高手或善知人性心理者,在面对此种局面时,一定会故意让对方在语言逻辑上转个弯,以便削减怒气、遏止事态的扩大。

开口求助,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能随意地麻烦别人,长大以后,我们跟大部分人的交往也都止于礼貌,骨子里将自我看得越来越强大,就算请人帮忙做一件事,也要事先在脑子里绕无数个弯,难以出口。问题的关键就在一个“求”字上,人们不习惯表现柔弱。

但是实际上,在恰当的时候,如果能往前跨出一步,那我们跟别人的关系会在瞬间进入一个亲近的状态。当然,跨出这一步必须要谨慎,最好能先判断出对方的人品和气质。

一位朋友搬到一个地方大概有一年多了,和隔壁做了一年多的邻居但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交流,甚至不知道对方是做什么工作的。直到他家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孩子去幼儿园第一天,老师要求家长提供一个紧急联络人名单,也就是说,一旦孩子出现了紧急情况,又找不到家长,幼儿园该与谁联系。他在此地没有任何亲属,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上邻居的名字,那么,该不该对邻居开这个口呢?

开口之前,思维上会出现很多的拦路虎,比如,平时邻居间并没有什么往来,这么求人家合适吗?还有,假如请邻居帮忙,对方会不会觉得自己连个朋友也没有,所以才请他帮忙呢?

这些仅仅是想法而已,事实完全有可能与之相反。即便偶尔向别人寻求帮助,我们也没必要觉得不好意思,更不用觉得丢人,因为懂得寻求帮助也算得上一种优点。紧急联络人写上邻居的名字很好,这说明你能够正确分辨自己的能力范围,懂得事先做出合理安排。

如果不是特别的麻烦,在必要的时候,一般人都愿意接受偶尔的求助,这不仅有利于帮别人解决问题,而且还有助于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只要你能够放下架子,坦言自己有那么一点点脆弱,作为回报,别人也会乐意对你伸出援手。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生活,在职场中同样适用。如果你有勇气对你的领导开口求助,你将发现领导对你的态度不一样了,以前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领导,居然也能如此平易近人、幽默风趣。

在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找同事发泄一通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反而会让对方觉得你无能;如果找领导客观地寻求帮助,领导往往会肯定你的工作态度。向其他人诉苦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假如你信任你的领导,他就是你工作上最好的导师或教练。向领导说明你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这件事的想法,然后征询他的意见,他也许会为你提供一个看待这件事的全新视角,或者为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当然,求助一定要控制好频率,要是三天两头就跑过去求助,领导也会崩溃。在求助的时候,你还要注意说话上的态度问题,不要觉得工作出了问题理应心安理得地抛给领导,你要对领导表明自己的立场:“我想做好这件事,实现目标,因此,我需要你的帮助。”这样,领导才会觉得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不是故意推卸责任的家伙。

在对话中,你还要具体地告知自己的期望,如他对这个项目的投入、让其他同事跟你配合、亲自去接触客户等。假如他无法给予帮助,你要及时提供替代方案,并跟领导一起讨论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