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沟通学:零距离制胜的口才秘籍
4162600000013

第13章

老师在讲台上讲述乔治·华盛顿的事迹,他说:“他砍了他父亲种的那棵小樱桃树以后,承认做错了事。可是他父亲却没有惩罚他,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小约翰并没有理解老师的暗示,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回答:“那是因为他手上还拿着斧头。”

假如你在台上发表政治演讲,无论是陈述政见,还是进行竞选活动,都可以拿幽默来吸引眼球。不管是在演讲中还是在生活中,幽默力都能帮助你顺利地实现目标。当你所传递的信息是听众所不愿意听到的或者不怎么相信的,可能是涉及痛苦的事实,或者需要他们作出某方面的牺牲,或者要他们接受一些个人或社会的问题,这时候,幽默通常能发挥它神奇的效用。幽默能给听众带来力量,使他们远离痛苦情绪所带来的伤害,解除他们因听到禁忌话题而产生的不安和紧张。

在现实中,确实有些话题过于严肃,需要借助幽默的力量缓和气氛。假如你演讲的目的是募集一项医药基金,或者为医院的扩充和更换先进设备而募捐,那么你就免不了要谈到大家忌讳的死亡问题或严重疾病。这种时候,插科打诨是最忌讳的,你最好以一则趣闻逸事来缓和听众的紧张情绪。比如:

哲学家梭罗辞世之前,他的姑母曾在病床前问他:“你和上帝之间已经和解了吗?”

梭罗回答:“我倒不知道我们之间何时曾吵过架。不过,他老人家现在既然已经来召唤我,说明还是比较器重我的。”

用幽默来强化主题、摆脱尴尬,用幽默的力量营造一种较为轻松的演讲氛围,可以使听众置身于其中,并减轻他们的忌讳,舒缓他们的情绪。

主持人把你带到台前,介绍给了听众,你对介绍词也作出了正确的反应,并发表了一段良好的开场白后,演讲就算正式开始了。当演讲开始之后,你的全部精力就应该集中在听众身上了,注意引导听众跟着你的思路前行。

听众不爱,再幽默也是白搭

幽默心得 在演讲时使用幽默必须要注意听众的类型。听众在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对于话题的接受度和理解度。如果听众不喜欢,你是否幽默都变得无关紧要了。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当然不是教育大家要“见风使舵”,而是提醒各位,切忌“哪壶不开提哪壶”,要懂得“投其所好”,这是对台下听众的基本尊重,也是提升个人形象的最佳机会。话题选对了,才能幽默最大化。

演讲者都希望在听众中间引起共鸣,所以选择“投其所好”的话题就成了必然。举个例子,在给大学生做演讲时,讲得最多的话题除了学习方法、工作心得之外,就是恋爱问题了。正所谓“初恋都是最美好的”,假如有戏剧化的谈恋爱的经历,拿来幽默一下自然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有一位知名学者应邀回母校做演讲,他出场后的第一个话题就是讲述自己在大学读书时追女孩的经历:

“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学不像你们现在这么丰富多彩。我们那时候除了追女孩外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上大学的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就长成我这样的,基本上不用考虑本班的战场,没有我的立足之地,我就发展别班的战场。我看上了一个女生,据说还是50校花之一呢。你们可别小瞧,50校花之一可了不得,当时我们可有156名女孩呢!

“你们说我那时是弱势群体,我能做什么呢?我什么都做不了,最后想出了一招我能做的事:写信。第一封我写了身高,体重,家住何方,父母是干什么的,家有几个兄弟。这简直就是一份简历,没办法,那时的我什么都没有,只有这些,只能给她投简历。她没有理我。我就开始写第二封信,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我就介绍了一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我未来会怎么怎么做。还是没回音。我就写了第三封,说我知道你不喜欢我,我不要求你做什么,我只要求你让我默默地喜欢你就好了。

“你们知道那时的女生‘纯’啊!三封信就感动了她,她回信给我。我就约她看电影,看的什么电影我早就忘了。之后我们散步,我对她说:‘要不你嫁给我吧?’她很惊讶地问:‘你是认真的?’我说:‘是。’她说:‘好,我嫁给你。’就这样,第一次约会,她就嫁给了我,而后我们一起走过了随后的20多个春秋。”

当时,这段演说赢得了同学们非常热烈的掌声。先不考虑演说者讲话的语气有什么样的效果,单看这段稿子本身就足够吸引眼球了:紧密结合学生关注的话题,校花、谈恋爱、写情书、约会等话题;追爱故事,不断展开,层层递进,激起好奇心;纯洁的爱情,美好的愿望,最终实现;用语精妙,抑扬顿挫,滑稽幽默。这些都跟大学生的心理达到了完美的契合,想不引起共鸣都难。

演讲之前,不妨事先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的主题跟听众究竟有什么利害关系?能不能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实现理想的目标?明确了这些,然后再将你的想法分享给他们,这样必然会吸引大家的全部注意力。如果你是会计师,你可以这样做开场白:“我现在要教你们怎样省下50~100元的税款。”如果你是律师,你教听众怎样在生前拟好遗嘱,听众必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在你的专业知识里,不管怎样都能够找到对听众有所裨益的话题。

在演讲过程中,使用幽默必须是有“预谋的”,也就是说,不是每一个话题都可以拿来即兴幽默。演讲者只有根据演讲内容、场合等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幽默话题,才能做到符合观众的口味,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取得预期的效果。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应母校杭州师范学院的邀请返校演讲。马云走上讲台后,一开口就让母校的师弟师妹们笑得合不拢嘴:

前两天我刚从美国回来,在美国参加会议的时候有人问我,我的英语是哪里学的,我说中国杭州师范学院!——在我们公司,尽管有来自北大、清华,也有来自哈佛、耶鲁等名校的学生,但是如果你在我公司问哪所学校最好,员工都会说:杭州师范学院!没办法,因为在阿里巴巴,他们只能这么说。

马云巧妙的开场,不仅避免了对母校的刻意恭维,而且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母校的谢意,进而引发了一股集体自豪感;同时,又恰当地借个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母校的莘莘学子:事在人为,外部环境并不是影响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最重要。而个人如何努力的部分,只有认真听接下来的演讲才能知晓。这样自然又设置了小小的悬念。

马云的幽默之所以能赢得满堂彩,主要原因在于他很清楚观众需要什么。就像身为一名商人,你必须提供市场需要的商品,才能最大限度赢利。马云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群虽有青春激情但始终稚嫩、懵懂的在校学生,他们最需要的是自信和平凡人创造成功的可能性,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有力的导向。而作为成功人士的马云,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他的演讲才会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

同样善于“因地制宜”做演讲的还有微软总裁比尔·盖茨。2007年,比尔·盖茨应邀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大家都知道,尽管比尔·盖茨曾在哈佛就读,但他并没有取得任何学位,而是选择中途退学创办微软,因此,哈佛学报曾将他誉为“哈佛大学历史上最成功的辍学生”。这件事使他的这次毕业演讲显得非常奇怪。

谁知精明的盖茨却把自己的“丑闻”当成了“因地制宜”的最佳题材:“我为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感到高兴,你们拿到学位可比我简单多了。”这句自嘲式的幽默表达了对毕业典礼现场的主角们——顺利完成学业的优秀毕业生们——的衷心祝福。毋庸置疑,这是现场学生最乐于听到的。

接下来的演讲,他始终紧跟学生们的思维方向:“那么,我为什么会被邀请在你们的毕业典礼上演讲呢?我想在所有哈佛的辍学生中,我是做得最好的,所以我有资格代表我这一类学生讲话。同时你们应该庆幸,我没有出现在诸位的开学典礼上。因为我是个有恶劣影响的人,我要提醒大家,我使得Steve Ballmer(注:微软总经理)也从哈佛商学院退学了。所以,假如我在你们入学欢迎仪式上演讲,那么能够坚持到今天在这里毕业的人可能会少得多吧。”

就算一直延续幽默自嘲,盖茨的话题并没有离开毕业典礼这件事情,因为或许他认为,自负的哈佛毕业生们渴望听到的不是谆谆教诲,不是怎样才能成功的废话,更不是盖茨个人的奋斗经历,因为这些他们早就知道了,所以盖茨始终在自嘲。在之后的演讲中,他简单讲述了自己认为什么是人生有意义的事情。而“有意义”和“成功”是两个层面的话题,很明显,聪明的盖茨不想使在场的高才生们心生厌恶。

穿插妙语,拨动听众的心弦

幽默心得 幽默的言语往往蕴含着令人愉快的智慧,对于“集体接受”的演讲听众来说,它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演讲中插入一些妙趣横生的幽默内容,通常比振振有词的套语更能拨动听众的心弦。

还记得演讲中那些含蓄、风趣的故事和语言吗?它们总是寓庄于谐,使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体会到字里行间的深刻道理以及演讲者高尚的情趣。

1955年,郭沫若先生重返日本九州大学作了一次演讲。再次来到自己的母校,郭老说:

“在这里我要向我以前的老师表白,我作为一个医科大学生,事实上不是一个‘好学生’,福冈的自然景色太美了,千代松原真是非常的美丽。由于天天都接近这样好的自然美景,我在学生时代就不用功,对于医学没有认真地研究,而跑到别的路上去。”

他幽默地说:“当时我在教室里听先生讲课时,就一个人偷偷地在课本上作诗了。”

随着这些话,场内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和掌声。

有一次,一个教授给学生作报告,接到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有人认为思想工作者是五官科——摆官架子,口腔科——耍嘴皮子,小儿科——骗小孩子,你认为恰如其分吗?”这个问题锋芒毕露。

教授回答说:“今天的思想工作者,我认为是理疗科——以理服人,潜移默化,增进健康。”

演讲中穿插幽默要注意,穿插进来的内容必须要跟主题相关,能起到说明、交代、补充的作用;穿插的内容一定要适度,不可过多过滥,造成喧宾夺主、重心旁移;衔接务必自然得当,千万不要让人觉得勉强或节外生枝。

在演讲的时候,为了增强演讲效果,加深听众印象,可以运用古今杂糅法,用最时髦的现代语言解说古人的事,或用古代成语描绘现代的事,这种异相拉近的做法能大大增强幽默效果。比如,谈到消费的时代性时,可以说:“慈禧太后虽然骄奢淫逸,但她从来不吸万宝路,不喝雀巢咖啡,也不看外国大片”;讲到文凭、职称的问题时,可以说:“孔夫子一没文凭,二没职称,但他在杏坛办学习班,培养了无数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的高才生。”

对更高明的演讲者来说,自身经验中那些人人有同感的矛盾之处也是值得讲述的,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楔子”。名作家吉卜林在向英国一个政治团体发表演说时,就把自己的经历当成了范例,引得全场捧腹大笑:

“主席,各位女士、先生们,我年轻时,曾在印度当记者,专门替一家报社报道犯罪新闻。这是很有趣的一项工作,因为它使我认识了一些骗子、拐骗公款者、谋杀犯以及一些极有进取精神的正人君子。有时候,我在报道了他们被审的经过后,会去监狱看看这些正在服刑的老朋友们。我记得有一个人,因为谋杀而被判无期徒刑。他是位聪明、说话温和有条理的家伙,他把他自称为他的‘生活的教训’告诉我。他说:‘以我本人做例子,一个人一旦做了不诚实的事,就难以自拔,一件接一件不诚实的事一直做下去。直到最后,他会发现,他必须把某人除掉,才能使自己恢复正直。’哈,目前的内阁正是这种情况。”

吉卜林没有平板地陈述记忆中的陈年旧事,而是幽默地围绕准备谈论的政治话题渲染了一些近乎怪诞的趣事,从而建立起自己跟听众之间的沟通点。只要善于利用他人和自身的一些幽默故事,妙语连珠,引起观众的共鸣,就能使自己的演讲格外精彩。

在演讲中插入风趣、幽默的语言,还要考虑到速度的问题,太匆忙和太缓慢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而一定要掌握好速度,将时间控制得恰到好处,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跟听众套近乎,要懂幽默的技术

幽默心得 高明的讲演者总是善于跟听众套近乎,让听众感觉到他所感觉的,同意他的观点,分享他的快乐,分担他的忧愁。因为他知道,讲演的成败不是由他来决定,而是取决于听众的脑袋和心灵。

情感沟通是人与人交流的必经过程,而公开场合的演讲又和私人交流有明显的区别。在演讲中,与听众的情感沟通其实是个“技术活儿”,既不能过分恭维,刻意逢迎,又不能假装亲近,随便敷衍。这时,恰当地运用幽默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场精彩的演讲除了要有吸引观众的内容,演讲者还必须懂得如何跟观众“套近乎”,清除陌生感和距离感,这样才能使自己所传递的信息深入人心,不落俗套,才能在听众中产生共鸣,保证演讲顺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