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沃顿谈判学(蓝狮子经理人NO.018)
4218200000002

第2章 理论篇(1)

锁定目标,关注对方

每个人每周花在谈判上的时间,累积可能超过40小时:亲子、购物、差旅、职场,无一不涉及谈判。融会贯通谈判技巧和工具,就有机会为自己争取更多,成为协商高手。

正准备庆祝结婚五周年的李婉如,在网上预订了一家高级酒店;喜欢铁板烧的她,还特地加价预订了该酒店知名的铁板烧晚餐。

就在出发前一周,李婉如接到酒店经理的电话,希望她放弃铁板烧晚餐,以较平价的西式自助晚餐替代,酒店会以房间升级作为补偿。

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当晚铁板烧餐厅已被旅行团包场,所以酒店希望对已预约晚餐的散客另作安排。

“我是因为觉得你们酒店很棒,才选择到那里度假。(提出对方的准则)”尽管不满意酒店的安排,李婉如还是耐着性子向对方说,“现在你们安排我在庆祝结婚五周年的当晚,跟一堆人一起吃自助餐,跟我原本想要度过一个浪漫夜晚的想法,好像不太相符。(动之以情)”

从交谈的语气中,李婉如感受到酒店经理希望她赶快决定的时间压力。于是她想,再给对方一点缓冲时间,或许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我跟先生讨论一下,再作决定好吗?”她说。

隔两天,酒店经理又来电了。

这次不但保留房间升级,还加赠顶楼烧烤餐厅的晚餐(价格是铁板烧的2倍),用餐时可以观赏星海湖色,希望能满足李婉如期望浪漫的要求。

“哇噢!你们的服务真的很用心(提出对方的准则),可是我还是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动之以情)”

“哦?什么遗憾?”酒店经理问。

“你们铁板烧餐厅的创意料理非常有名(提出对方的标准),我想尝试很久了,难得去一趟却没有吃到,觉得很可惜。(动之以情)”李婉如说。

“这样好了,隔天中午,我们再招待两位到铁板烧餐厅用餐。”酒店经理说。

以上案例中的李婉如是台湾一家知名英语教学机构的执行总监,13年前就读沃顿商学院时,曾经修过斯图尔特·戴蒙德的谈判课程,使得她的协商功力大增。

表面上看,协商结果好像只有李婉如夫妇大丰收,不过由于他们对酒店经理的服务很满意,多次向亲友赞美,也让酒店收获了良好的口碑。

类似化谈判于无形的成功案例,在《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一书中,至少出现了400个。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坚持不断地练习戴蒙德提出的12种策略,以及4象限谈判模式(20个谈判步骤)。

谈判只有3件事

要记住这么多技巧和步骤,看起来不容易,不过,戴蒙德提醒,做好谈判其实核心只有3件事:

1.目标是什么?

2.谈判的对象是谁?

3.怎么做才能说服他们?

做好了前两件,谈判就成功了一半。

所谓目标是:谈判前所没有、谈判后想获得的东西。以上述情境为例,李婉如的目标是“得到更好的补偿方案”,谈判对象是酒店经理。如果她在第一时间发飙,只想到自己的权益受损,谈判就和目的不符了。

根据戴蒙德的研究,谈判能否达成协议,50%以上的关键在于“人”。李婉如虽然对于酒店提出更换餐厅的要求感到不满,但是她同时也感受到酒店经理工作的难处,所以在协商过程中,她始终保持语气和善,并适时地对于经理的敬业与专业表达赞赏。戴蒙德在书中强调,谈判过程中,你(谈判者)是最不重要的人,最重要的是“对方”。他的想法、感受、需求是什么?能否角色交换,揣测对方脑海中的想法,是谈判制胜的关键。

十二大策略,选择适用工具

在戴蒙德谈判学的十二种方法中,除了前两项为目标与对象之外,其他都是“如何说服对方”的技巧。面对谈判时,不用12道菜全上,有时小用一两道配方,就可以达成目标。例如,李婉如只重复使用了“提出对方认定的准则”,以及不断“动之以情”两个技巧,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反馈。

这些技巧乍看之下平凡无奇,却有许多都有助于跳出常见的谈判陷阱,其中以循序渐进、交换评价不相同的东西,以及找出对方认定的准则(对方脑海中的想法)等3项技巧,与其他技巧交错运用,最容易得到谈判效果。

循序渐进是戴蒙德反覆强调的基本概念,把谈判过程分解成多重步骤。一次取得一部分成果即可,不要求一次到位,以免谈判陷于胶着。

至于交换评价不对等的东西,书中提到一个案例。加州桑迪亚(Sundia)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优质的杯装水果,CEO布拉德在创业之初,曾向20家大西瓜栽种业者中的10家提议,如果他们愿意在销售的西瓜贴上“桑迪亚”的贴纸,就可以分享部分获利。

果农不需要为这项行动付出任何成本,桑迪亚的产品则可以提升知名度。两年后,布拉德开始拜访店家,推销桑迪亚杯装水果,市占率在短时间内即高达32%。

布拉德的商业策略,可浓缩成戴蒙德谈判课上的一句话:“什么是对你没成本,却是我想要的?什么是对我没成本,却是你想要的?”促成谈判背后的驱动力,有时是金钱以外的需求,越了解对方,谈判就越容易达成。

最佳杠杆支点:使用“对方标准”

运用对方自订的原则或标准,是非常有效的谈判工具,这必须是对方觉得“公平”的标准,而不是你觉得“客观”的原则。通常有3种使用方法:

1.让对方承认自己的标准。

2.让对方默认违反自己的标准。

3.重设标准。

人类天生讨厌自我否定,一般人通常会努力做到符合自己的标准,以此心理学原理为杠杆支点,通常可以让自己争取到更多。

在李婉如的案例中,就是多次使用对方认为自己是“优质酒店”“服务用心”的“标准”,使得协商更为顺畅。

态度决定结果,勤练习为上策

戴蒙德强调,练习谈判技巧的最终目的,是经由谈判练习,让使用者对这些工具融会贯通,将其变成自己个性的一部分。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系统化,戴蒙德将正式的商业谈判流程,设计成20个步骤,划为四大象限,遇到重要谈判,不妨事先做角色模拟扮演,尤其是让自己扮演对方,可以事先了解谈判对手的心理状态,效果更佳。

“练习”是谈判成功的不二法门。善用谈判工具,虽然难免还是会惨遭滑铁卢,但经常使用,就能逐步提高人际互动的成功率。

“争取更多”的12条谈判策略

舌灿莲花,不代表谈判优势;拙于辞令,也不意味着谈判劣势。把谈判当成人际沟通的一种情境,联想日常社会交往中的那些关键所在,你就会找到谈判制胜的感觉。

(√代表:请这样想或做;×代表:请不要这样想或做)

1.目标至上

目标是谈判的终极目的。研究表明,仅靠确立目标这一个举动,谈判者的表现可以提升25%以上。

√把目标写下来,随时提醒自己。

不要对这条看似简单的建议感到不屑,因为你经常会在谈判的过程中分心、迷路。确立了目标之后,还要不断问自己:“我现在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实现我的目标?”不会问这个问题的人,容易陷入情绪化或注意力分散,不利于目标的达成。

√考虑自己的目标,同时考虑对方的目标。

只有牺牲别人的利益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一定不可能谈判成功。在目标至上原则下,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目标,还要考虑对方的目标,否则对方很快就不再像从前那样慷慨大方了。

√确立合理的目标。

谈判是博弈,目的是争取更多,而不是置对方于死地。

×目标不够简单、明确、集中。

谈判容易重心偏移。

2.重视对手

√重心、视线移向对方。

谈判中最重要的人是对方,其次是对谈判者极为重要的第三方,你(谈判者)是最无足轻重的。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遭遇都当成谈判来加以思考,并不断实践,直到你能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对方身上为止。

√了解对方脑海中的想法。

想要说服对方,首先要让对方听你说话。如果你对谈判对手头脑中的图像一无所知,就别指望会说服他们。通常,进行角色置换,可以让你对对方的观点极其敏感。

×谈判时带着一大堆议题,打算一开始就先声夺人。张口闭口这是我方议题,那是我方提案。

×权力越大越好,谈判者的身份越高越好。

权力越大的人,越不会注意对方的需要,越不利于谈判目标达成。

3.进行情感投资

√信任第一。

人几乎决定一切。研究表明,在促使谈判双方达成协议的关键要素中,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不足10%,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超过50%——双方是否互有好感,是否互相信任,是否愿意倾听彼此的要求更重要。

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布什为什么会获胜?戴蒙德认为是因为他所说的一句话:“即使我们不一致,至少你们知道了我的信念和立场。”这句话的可信度非常之高。反观他的竞争对手所说的话,则总让人感觉他对登上总统宝座充满渴望。

√进行情感补偿。

就一段关系而言,最强有力的基础是基于情感的吸引力,包括私人关系、信任感、相互需求、社会关系、共享经验以及共同的敌人。这些特征表现得越明显,人们彼此之间越容易做出承诺。做法包括:

(1)把对方当作独立的个体去对待,进行人际沟通。当你正在和一个团队的代表进行谈判的时候,你的注意力应该放在这个团队的个体成员身上,而不是他们所代表的公司或文化。即使在交易情境中,这么去做也能让对方向你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增加4倍。

(2)尊重对方。车在大街上堵在一起,互不相让,作为调解者指责一方“你非要表现得那么强势吗?”或者恳求司机“你行行好”,都不如对他说“这两辆车中,只有你是专业司机”,能让他立刻决定倒车。

想想你自己的反应,如果对方尊重你,你会愿意给予他们更多。

×谈判的关键是具备专业知识。

×要狠狠打压对方、威胁,让对方感到羞耻或处于不利处境,才能争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