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沃顿谈判学(蓝狮子经理人NO.018)
4218200000003

第3章 理论篇(2)

4.谈判要因时因地制宜

√使用人际沟通的通用法则。

如果有人跟你说:“我恨你。”正确的回应应该是:“告诉我为什么?”只有了解对方的想法或感受,才能更好地说服他们。归根到底,谈判是一种沟通。所以,它有人际沟通的基本法则,但没有通用模式。戴蒙德在《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中所列举的谈判策略、技巧,都是基于类似的基本人际交往知识。

×谈判有万能模式。

如果将适用于与日本人或穆斯林进行谈判的规则推而广之,或固守永远不能率先开价的原则,就大错特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重回戴蒙德12大谈判法则的其他法则,例如了解“对方脑海中的想法”,在谈判中会有用得多。

5.谨守循序渐进这一最佳原则

√步子迈小些。

带领对方走出他们脑海中的图像,慢慢向你的目标靠近,从熟悉的到不熟悉的,一次一小步。尤其适用于双方目标差距悬殊以及双方还缺乏信任的阶段。

×一次迈出一大步。

谈判经验不足的人往往会要求对方一次迈出一大步,希望对方能从当前位置一下子跳到自己所希望的位置。然而,由于大步子和当前的状态差别太大,很容易遭到对方拒绝。

6.交换评价不相同的东西

√审慎思考“什么是对你没成本,却是我想要的?什么是对我没成本,却是你想要的?”这个问题。

评价不相同的东西多是“无形之物”,例如,你帮对方节省的时间、打消的对风险的后顾之忧……人在生活中有诸多需求,找到越多对方的需求,能用来进行交易的东西就越多。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刻意去讨好对方,而你要找的无形之物也必须合法。

×指望对方思考上面这个问题。

通常,要由你来为他们做这项工作,协商的另一方通常不会知道附加价值从何而来。

7.摸清对方的谈判准则

√摸清并利用对方的准则。

人们讨厌自相矛盾;也会担心如果违反他们本应遵循的准则,会惹恼或激怒与他们有重要关系的第三方(例如他们的老板)。所以,找到对方预先设立的承诺,他们会力争与自己的准则保持一致。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准则是什么怎么办?问!

√如果对方不想回答你有关准则的问题,那就问对方你所提的这个问题本身是否有问题。

√使用描述性的表述方式,不要嘲讽,更不要吵吵闹闹。

★周丽娜收到一封申请领取美国运通卡的邀请函。如果签约申领,可以享受到参与该活动的一条航线上免费飞行5000英里的优惠。但是她打电话到美国运通公司,却被告知这一优惠只针对新卡会员。

周丽娜仔细想了想,又把电话打过去:“您能告诉我,就美国运通公司需要做出决定、以更改其在全世界发布的广告,并对整个公司进行重新定位这一问题(使用描述性的表达方式),我应该找谁谈谈呢?”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对方回应。

“是这样,”周丽娜说,“你们美国运通公司有一个口号‘会员享有特权’(利用对方准则),但我发现,非会员比会员享有更多特权。所以,贵公司一定是已经将口号改成了‘美国运通:非会员享有特权’(使用描述性的表达方式)。我应该和谁谈谈这个问题呢?”

主管当场就将免费航程的优惠给了周丽娜。

利用对方准则,这个技巧十分管用。但如果到了因此而良心不安、感到有再多的利益也不想去争取的地步,你可以选择停止。

8.开诚布公,并积极推动谈判,避免操纵谈判

√可信度就是竞争力。

√不必透露所有信息,但绝不能说谎。

×伪装。

大多数人都不擅长伪装,别人迟早会揭穿你,从而失去对你的信任。人际交往中,与你的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智慧、财富以及相貌相比,你的可信度重要得多。

9.保持沟通顺畅

不沟通就没有信息。所以:

√当你开始情绪化,对自己说:“他们正在企图将我的注意力从我的目标上转移开。”

√已经表现出情绪化,可以用这样的话化解:“我现在情绪不太好,所以我说的一些话也许并非出于我的本意。”

√如果对方陷入情绪化,一个办法是让对方谈谈自己的情况,试着猜一猜哪些事情正困扰着对方,对方往往会告诉你猜得是否对。

√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总结,确保双方意见保持一致。

×感觉不对时假装没有问题,继续谈判。

×不顺畅时掉头就走。

10.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将它转变成机会

你必须知道对方为什么会以现在的方式行事。

√思考更深层的动机

√找出真正决策者

√关注第三方态度

11.接受、包容双方的差异

√公开承认双方存在差异

对此越坦诚,越赢得对方信任。

√接受对方的任何安排

无论多么微小琐碎,如座次安排、应点什么饮料等。如果对方文化中有令你产生好感的东西,不妨大方予以赞扬肯定。

√做自己

保持差异自有其价值。

×变得跟对方一样

如果对方和你存在差异,他们并不希望你变得和他们一样。他们真正期待的,是你能重视和尊重他们。这是一个微妙但很重要的差别。

12.做好准备——列一份谈判清单并根据清单进行练习

尤其适用于商业谈判。做法参见后文的练习篇1

参考资料:斯图尔特·戴蒙德《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延伸阅读:解析两大谈判学派

谈判学派在西方盛行已久,1981年,由哈佛谈判项目中心主任罗杰·费希尔(Roger Fisher)领军出版的《谈判力》(Getting to Yes),被译为17国文字,历久不衰。后来学者的立论,自然以它为杠杆支点,作为反驳或创新的基础。沃顿商学院的斯图尔特·戴蒙德(Stuart Diamond)教授则认为谈判的目标是《Getting More》。

比较《谈判力》(Getting to Yes)和《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Getting More)这两个学派,至少有五大异同:

一、Getting to Yes vs.Getting More

哈佛:每次的谈判都要Getting to Yes。先得到小Yes,再得到中Yes,最后得到大Yes。意味着如果有达成共识的可能,就要先明智地形成协议;谈判过程必须讲求效率;最后还要增进彼此的关系。

沃顿:每一次的谈判皆有多种可能,一时不能达成协议也没关系,只要循序渐进,或以退为进,最后能争取到更多就行。

二、最佳方案vs.最坏打算

哈佛:强调谈判是准备好最佳方案,永远要准备选项,如果一时无法达成协议,要有最佳替代方案,即要有上乘“备胎”。

沃顿:认为谈判是随时要设想最坏的打算,一定要设想忍受点、底线何在?如果假设最佳选项永远存在,可能造成缺少自我警惕的困境。

三、双赢vs.你输我赢

哈佛:谈判就是要双赢。双赢是“找”出来的,必须双方都“相信”这样的可能性,最后才能达成目标。

沃顿:双赢不是每次谈判唯一的结果。有可能以诱敌深入,先输再赢(Lose─win);或者好像暂时都没有赢面,看谁熬得住(Lose─lose);抑或先赢再输(Win─lose)。

“谈判的每一回合,本来就会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刘必荣(注: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弗吉尼亚大学国际关系博士。现任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并为台北市谈判研究发展协会理事长与和风谈判学院主持人。专长谈判理论、孙子兵法与冲突解决,致力于谈判观念、国际关系之推广与艺术,长期教授谈判课程)解释:“这一回合我‘要’什么,打算用哪种战术达成协议,都得事先筹谋。”

他认为谈判结果不外“赢、和、输、破、拖”,和局是一种让双方都感觉自在的态势,有利下一回合的进行;表面看起来的输局,则可能是放长线钓大鱼;而破局,也许是为了先破后立,拒绝第一阶段的条件,再接受后面的议案……换句话说,每一回合尽管暂时结果不同,都是为了有利于下次的进展。

四、原则、利益至上vs.聪明利用情境和目标

哈佛:

1.坚守原则至上。每回谈判总会有人对抗,有人合作,所以最好的态度既非强硬,也非柔软低调,而是坚守原则。

2.实质利益优先。谈判时尽管有不同选项和方案,每一项都是为了同一实质利益服务,而且必须用客观证据来支持立场。例如通货膨胀数字、成本分析、法律先例等。

沃顿:

1.谈判方法随情境而异。没错,谈判的对象总是有人对抗,有人合作,所以该采取什么态度,就要根据情境不同而有所改变。即使是同一位谈判对象,协商同一件事情,在不同时间、地点,谈判的方式就不一样。

2.为达成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有时动之以情;有时借力使力,以对方的原则反将一军;有时寻求第三方势力;有时寻找共同敌人;有时循序渐进,蚕食式取得成果……

表面上看起来,沃顿派似乎比较聪明,但是“太过于重视目标的功利性,令人害怕”。例如,书中教人不断探对方的底线,得到一点利益,设法再争取多一点,然后再多一点……“这是循序渐进?还是得寸进尺?界线很模糊。”这本书一直教消费者如何为自己争取更多,事实上店家也可拿来作为“折射”,事先想好各种对策,应对可能的贪得无厌之客。

但是,两派对“原则”的态度虽不同,合并运用可成为谈判的攻、防战术。哈佛派坚守客观标准,可视为谈判的“守势”;沃顿派虽然也认为搜集客观证据重要,但更强调利用对方认定的准则,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可以说是谈判的“攻略”。

五、人事分立vs.对象最重要

哈佛:事重于人,先完成谈判的利益,再建立双方彼此的关系。

沃顿:谈判的对象——“人”最重要。对方现在的感受如何?想法是什么?即使无法预知谈判结果,都可以先建立关系。

《Getting More》的部分方法有讨论空间,不见得都适用。但是作者强调尊重人、关注谈判对象的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综合看来,谈判理论众多,该何去何从?归根到底,重点只有一个问题:

Q:对方为什么不跟我谈?

A:因为不谈,没损失;谈了,无所获。

如何解套?先用“推力”,增加谈判的成本,让对方不得不跟你谈;继而强化“拉力”,提升谈判的价值。推拉互动,谈判就有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