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经产之剂十二首附二十四方
经产之剂是治疗妇女特有的月经、白带、妊娠,及产后诸病。(简称“经、带、胎、产”)的方剂,称经产之剂。
健康妇女从14岁左右,到49岁左右,除去妊娠期和哺乳期外,一般一月左右行经一次,每次3~7天。月经除有一定的周期,且经量基本稳定,经色多为暗红色,开始稍淡,中间加深,后又变淡红,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臭味,不稀不稠。当月经周期、量、色、质发生异常,并伴随月经出现一系列疾病和症状,叫月经病。
治疗月经病,要分清寒热虚实和兼证,并要分清月经病与其他病的关系。由月经引起其他疾病,当以调经为主。因其他疾病引起月经不调,当以治其他疾病,经病自愈。在治疗月经病时,应考虑标本缓急,如痛经剧烈,则止痛为当务之急,如经血暴注,当止血为务。病缓则针对月经病产生原因入手,探明与脏腑经络之关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带即带下病,在妇**道内流出少量液体,津津常润,本非病态,而是**一种自洁的防卫机能。若因某种原因,白带量多,颜色、质和气味发生变化,或伴有全身证状,称带下病。白带的颜色虽有五色之分,但以白带,黄带,赤带多见。治疗时当分清白带的寒热虚实,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古人有“无湿不成带之说”。治疗时应与人体水湿的运化相联系。治带原则也当本着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泄之的方针。若补摄无效,当酌加固涩升提之品。
胎病也叫妊娠病。妊娠本是生理性变化,但往往会导致一些疾病,这些疾病不及时治疗,往往也影响妊娠,对胎儿和孕妇都有不利的影响。妊娠病有恶阻,妊娠腹痛,胎漏,滑胎,子,子肿,子气,妊娠失音……等都是孕妇特殊的病。在治疗妊娠病时,一定始终要注意治病与安胎并举,凡不利于妊娠的药物一定要忌用或慎用。当只有胎死腹中,胎坠难留等情况下,胎不去,母不安,这时当去胎以安母体。妊娠病当注意补益脾肾以固其本。
产后病,是从胎儿娩出至产褥期,这时发生与分娩有关的疾病,叫产后病。妇女由于分娩时创伤出血,临产用力,气血耗损较甚,致百脉空虚,加之败血内瘀,这时稍不注意摄生,内而七情,外而六淫,偶有感触,极易发病。产后血气**俱亏,且内有瘀血,故其病具有多虚多瘀的特点,法当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泄之。治产后病稍有不慎,失治误治,其后果要较常人严重,故一定要辨证详审,用药慎重,要无太过,无不及。
1、妊娠六合汤
海藏妊娠六合汤,四物为君妙义长。
伤寒表虚地骨桂,表实细辛兼麻黄。
少阳柴胡黄芩入,阳明石膏知母藏。
小便不利加苓泻,不眠黄芩栀子良。
风湿防风与苍术,温毒发斑升翘长。
胎动血脉名胶艾,虚痞朴实颇相当。
脉沉养血先为主,余因各症细参详。
后人法此治经水,过多过少别温良。
温六合汤加芩术,色黑后期连附商。
热六合汤栀连益,寒六合汤加附姜。
气六合汤加陈朴,风六合汤加艽羌。
此皆经产通用剂,说与时师好审量。
妊娠六合汤是王海藏(好古)创立的妇科系统性的经验方剂。王海藏认为妇人伤寒,当依六经辨证,但考虑到孕妇以养血安胎为主,因此以四物汤为主治,再依据六经辨证,酌加两味药,故名叫六合汤。
①表虚六合汤:即四物汤四两(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各一两,下同)。加地骨皮,桂枝各七钱(按王氏原药量供参考,临证可酌情增减,下同)。主治:妊娠伤风,邪在太阳经,头痛项强,自汗,身热恶风,脉浮缓。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安胎。桂枝祛风解肌热,地骨皮凉血退热止汗。诸药合用除寒热而止自汗。
②表实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麻黄、细辛各半两。主治:妊娠伤寒,邪在太阳经,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方中四物汤安胎,麻黄、细辛温,解表发汗止痛,诸药合用养血安胎,发汗解表,除妊娠伤寒表实证。
③柴胡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柴胡、黄芩各七钱。主治:妊娠伤寒,邪入少阳经,寒热往来,口苦,心烦喜呕吐,胸胁满痛,脉弦。方中四物汤养血安胎,柴胡解半表之邪,黄芩清半里之热,诸药合用养血安胎,和解少阳。
④石膏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石膏、知母各半两。主治:妊娠伤寒,邪入阳明经,身烦热不恶寒,汗出口渴,脉长大。方中石膏、知母清热解肌,生津止渴,除烦,泻肺胃之火邪。
⑤茯苓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茯苓、泽泻各半两。主治:妊娠伤寒,邪入太阳膀胱经,小便不利。方中茯苓、泽泻入膀胱,利小便而祛水湿。
⑥栀子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栀子、黄芩各半两。主治:妊娠伤寒,误发汗或攻下后,虚烦不眠,方中黄芩合栀子清三焦虚热,坚阴,除烦热不眠。
⑦风湿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防风、苍术各七钱。主治:妊娠感受风湿,一身关节烦痛,头痛发热,脉浮。方中防风辛平,搜风祛湿止痛。苍术苦温,燥湿止痛。诸药合用,安胎而除风湿,止痛。
⑧升麻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升麻、连翘各半两。主治:妊娠伤寒,下后过经不愈,转为温毒发斑,身斑斑如锦纹。方中升麻解毒,升清阳,透斑疹。连翘辛寒,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安胎,清热解毒,透斑疹。
⑨胶艾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阿胶、艾叶各半两。主治:妊娠伤寒,经用攻下或发汗剂后,胎动不安,血漏不止。方中四物汤养血安胎,阿胶养血止血,艾叶苦辛温,温经止血。诸药合用,养血安胎止漏。
朴实六合汤:即四物汤四两,加厚朴、枳实各半两。主治:妊娠伤寒,经发汗攻下后,胃脘虚痞,腹中胀满。方中厚朴消胀除满,枳实除虚痞。诸药合用,养血安胎,消胀除痞。
附子六合汤:即四物汤四两,加附子、肉桂各半两。主治:妊娠伤寒,邪入少阴,四肢拘急,腹中痛,身凉有微汗,脉沉迟。方中附子、肉桂大辛大热,温阳祛寒止痛,救逆。
大黄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大黄半两,桃仁(去皮尖)十个。主治:妊娠伤寒,太阳、阳明合病,大便色黑而硬,小便色赤而自利,腹胀气满,脉沉实。这里太阳蓄血与阳明腑实证同见。方中大黄攻积导滞,破瘀血,桃仁活血散瘀,通幽。诸药合用治妊娠下焦蓄血,阳明腑实。本方活血破瘀力大,确有蓄血证才可服用,否则损伤胎气,导致坠胎。
以上十二个方剂都是为孕妇患伤寒病而设的,其指导思想是在养血安胎的基础上,依据六经辨证而加味治疗的。此外王好古以四物汤为基础,加味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和杂病。
黄芩六合汤:(又名温六合汤),四物汤四两加黄芩、白术各一两。主治:气虚血热,月经过多,无其他明显不适。方中四物汤调血和血,白术补气健脾统血。黄芩清热凉血。诸药合用治血热气虚之月经过多。
热六合汤:即四物汤加黄连、栀子。主治:血虚有热,月经妄行,色鲜红而稠,发热心烦,不安卧。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黄连、栀子,清热凉血除烦。
连附六合汤:即四物汤加黄连、香附。主治:气滞血热。月经来时色深而不畅,小腹胀,月经过期而至。方中四物汤和血调血,黄连清热凉血。香附疏理气机,除胀。
寒六合汤:即四物汤加附子、干姜。主治:阳虚血少,月经色淡而少,腹痛气短,畏寒,脉虚。方中四物温养血脉。附子、干姜,温阳散寒,止痛。
气六合汤:即四物汤加厚朴、陈皮。主治:气郁阻经,月经不畅,腹胁胀痛。方中四物汤调经和血。厚朴、陈皮,疏肝解郁理气滞。
风六合汤:即四物汤加羌活、秦艽。主治:血虚生风,头目眩晕。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羌活、秦艽疏散风邪。本方也可治产后血虚,感受风邪而发痉厥。
总之,妇人气有余而血不足,四物汤是养血和血,调经安胎的通用方剂。临床上加减变化,可治多种妇科病,以上仅是常用的几种,供临证参考。药物用量也须随证酌用,不可拘泥王氏原方用量。
2、胶艾汤《金匮要略》
胶艾汤中四物先,阿胶艾叶甘草全;
妇人良方单胶艾,胎动血漏腹痛全。
胶艾四物加香附,方名妇宝调经专。
组成:川芎6克阿胶9克艾叶9克甘草6克当归9克芍药12克干地黄12克
用法:水煎去渣,或加酒适量,入阿胶令化,温服。
主治:妇人冲任虚损,崩中漏下,月水过多,淋漓不断。或半产后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疼痛者。
方解: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虚损,阴血不能固守,故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或半产损伤冲任而下血不绝;或妊娠下血,腹中痛。治宜固冲止血,调经安胎。方中阿胶甘平,补血,滋阴止血,标本兼顾。艾叶既能温暖胞室,止崩漏,又具安胎止痛功效。当归、干地黄、川芎调血活血,补血调经,以防出血日久有留瘀。甘草、芍药,缓挛急止痛。加入清酒,一则助药力运行,二则防出血留瘀,唯量不可过,否则有动血之虞。诸药合用补益冲任,止血养血,调经安胎,治以上诸症。
附方:①胶艾汤《妇人良方》:阿胶(蛤粉炒)15克艾叶1.5克用法:阿胶烊化,艾叶煎汤冲服。主治:胎动不安,腹痛漏血。
②妇宝丹:即本方去甘草加香附(分别用童便、盐水、酒、醋各浸三日,炒。一方无香附,而加附子)。主治:妇人阳虚血寒,月经不调。香附入肝胃,疏肝理气,和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尤长调经止痛。用童便炒能入血分而补虚。盐水炒能入血分润燥,酒炒能行经络,醋炒能消积聚化瘀。四物汤养血调经和血,阿胶滋阴,艾叶温阳。诸药合用,治疗血虚有寒,月经不调。
3、当归散《金匮要略》
当归散益妇人妊,术芍芎归及子芩;
安胎养血宜常服,产后胎前功效深。
组成: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210克白术105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次酒调服6克,一日三次。亦可作汤剂水煎服,药量酌减。
主治:孕妇血虚有热,胎动不安,及血虚有热所致习惯性流产。产后血虚有热者也可服之。
方解:孕妇血虚则冲任不固,有热则胎动不安,甚至多次流产。法当清热养血,健脾安胎并举。方中当归、芍药养血和血。川芎舒气血之滞,使补血而不呆。三药主养冲任。黄芩清血热,坚阴安胎。白术健脾益气而去湿,脾胃健则气血生化有源,气血充则胎安。诸药合用有养血清热,健脾安胎之效。
4、黑神散《和剂局方》
黑神散中熟地黄,归芍甘草桂炮姜;
蒲黄黑豆童便酒,消瘀下胎痛逆忘。
组成:熟地黄当归芍药炙甘草肉桂炮干姜蒲黄各120克黑大豆(炒,去皮)150克
用法:共研为细末,每次6克,用酒和童便各半盏同煎后调服。病急可连进二服。
主治:妇人产后恶露不尽,胞衣不下,攻冲心胸,痞满或脐腹坚胀撮痛,及血晕神昏,眼黑口噤。
方解:方中黑豆、蒲黄活血行瘀,专下恶露、胞衣。熟地黄、当归、芍药补血益阴,主固养冲任。肉桂、干姜辛热善行,温通经脉,散瘀滞。甘草甘缓益中气,调和诸药。酒能引药入血分通经络,行血散瘀。童便散瘀逆而引血下行。诸药合用,消瘀血,下胎衣,平定瘀逆上冲之痛满。
5、清魂散《妇人良方》
清魂散用泽兰叶,人参甘草川芎协;
荆芥理血兼祛风,产中昏晕神魂帖。
组成:泽兰人参炙甘草各1克川芎1.5克荆芥3克
用法:共研细末,温酒调服。服药时,用醋喷在炭火上,取烟熏鼻,效尤佳。
主治:产后恶露已尽,气血虚弱,又感风邪,昏晕不省人事。
方解:风为百邪之长,产后气血虚损,腠理疏松,百脉空虚,易感风邪。风邪上蒙清窍,故昏晕不省人事。方中荆芥入血分,长于疏散血中之风邪。人参、甘草益气补中。川芎、泽兰和血养血。风邪外解,气血充裕则昏晕除,神志清。用醋熏鼻,取其气味浓郁,刺激以开窍。
6、羚羊角散《济生方》
羚羊角散杏薏仁,防独芎归又茯神;
酸枣木香和甘草,子风中可回春。
组成:羚羊角粉3克杏仁薏苡仁防风独活川芎当归茯神炒酸枣仁各1.5克木香甘草各1克生姜5片
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子。妊娠中风,头项强直,口噤搐搦,筋脉挛急,语言蹇涩,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方解:本方主治是孕妇因血养胎元,致血虚不足以养身,血不润筋。感受外风,引动肝风,肝阳上亢,出现头项强直,口噤搐搦,筋脉挛急,甚则角弓反张等。肝旺伐脾,脾不健运,水湿聚为痰,风挟痰而上,故痰涎壅盛,甚则风痰蒙蔽清窍,不省人事。法当镇肝息风,安神健脾。方中羚羊角咸寒,平肝息风止痉。防风祛风柔痉,且又配独活能疏散风邪。治风先治血,且本病与血虚有关,故当归、川芎养血和血。茯神、枣仁,养心安神。杏仁宣肺气,木香疏理气机,气行则痰消。苡米、甘草利湿调脾胃,湿化脾运复,则痰不生,且二药相配有缓挛舒筋之效。茯神兼有化痰作用。诸药合用,有息风止痉,健脾宁心化痰之效。
7、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要略》
当归生姜羊肉汤,产后腹痛蓐劳匡匡(kuǎn):扶助,帮助。
亦有加入参芪者,千金四物甘桂姜。
组成:当归60克生姜120克羊肉250克
用法:炖服。
主治:妇女产后血虚有寒,腹中痛,及寒疝腹中痛,或胁痛里急者。
方解:本方主治是妇女产后血虚,寒邪乘而侵之。血虚寒凝,引致腹中作痛,其痛的特点是喜温喜按。寒疝腹痛亦属血虚内寒所致。血虚当补血,寒凝当散寒,则疼痛自止。方中当归甘辛温而润,为调营补血之良药,补而不滞,温而不燥,且能止痛。生姜辛温,温中散寒止痛,治寒凝腹痛。羊肉性辛热,大补气血,助当归、生姜补虚散寒止痛。诸药合用,营血得补益,寒邪得祛散,腹痛得解。本方不仅治产后血虚腹痛,即妇女虚寒性痛经,亦可用本方治之。常人虚寒,遇冷则腹痛喜温按,亦可治之。
附方:①当归羊肉汤(《济生方》):即本方加黄芪、人参。主治:产后蓐劳,发热自汗,肢体痛者。本方补益气血的力量更大,治气血两虚的劳热,和气虚卫表不固的自汗,肢痛等。
②千金羊肉汤(《千金方》):当归12克芍药12克川芎6克甘草肉桂各3克生姜9克羊肉120克,炖,分三次温服。主治:产后虚弱,寒邪入侵,腹中绞痛,汗自出。方中当归、芍药补血止痛。生姜、肉桂,温中散寒止痛。甘草益气固表。羊肉补气血,散寒邪。诸药合用,养血补虚,散寒止痛。
8、达生散《丹溪心法》
达生紫苏大腹皮,参术甘陈归芍随;
再加葱叶黄杨脑,孕妇临盆先服之;
若将川芎易白术,紫苏饮子子悬宜。
组成:紫苏人参炒白术陈皮当归酒炒芍药各3克大腹皮炙甘草青葱5茎黄杨树梢7个
用法:水煎服。孕妇八九个月,服十数剂则临盆有力易生。或加枳壳、砂仁,水煎服。
主治:孕妇气血不足,胎气不调。
方解:孕妇生产不顺利,多半是气血不足,荣卫滞不畅。方中当归、芍药养血补血。人参、白术益气健脾。紫苏、大腹皮、陈皮、葱叶皆辛利之品,能疏通壅滞调气机。黄杨木梢能顺产。故临产前先服本方有顺产易生的功效。
附方:紫苏饮子(《普济本事方》):即本方以川芎易白术。去葱叶、黄杨树梢。主治:子悬。胎气不和,上逆胸腹,头痛,心腹腰胁痛,坐卧不安。这是由于素体脾虚肝郁,肝气郁而横逆,气机升降失调,胎气上迫胸腹所致。方中紫苏、大腹皮、陈皮宽中下气,理气机。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疏理气机。甘草益气扶脾。若加黄芩以清热安胎,则功效尤佳。诸药合用,调和肝脾,疏理肝气,安胎。
9、参术饮《丹溪心法》
妊娠转胞参术饮,芎芍当归熟地黄;
炙草陈皮兼半夏,气升胎举自如常。
组成: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人参白术甘草陈皮半夏(原方无药量)。
用法:共为粗末,加生姜煎汤空腹服。
主治:妊娠转胞,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或小便频数。
方解:转胞是指孕妇脐下急痛,小便不通,这与膀胱受压不畅有关。孕妇因中气虚弱,气血不足,胎元下坠,压迫膀胱,致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法当补气血,气血充足,胎位得升,不再压迫膀胱,则小便自调。方中四物汤养血和血。人参、白术、甘草补益中气,升胎元。半夏、陈皮健脾消痰饮。诸药合用,补气血,提升中气,胎位正常,膀胱不受压,小便自调畅。至于小便频数也是由于气血不足,气虚不能固摄膀胱所致。
10、牡丹皮散《妇人良方大全》引《卫生方》
牡丹皮散延胡索,归尾桂心赤芍药;
牛膝棱莪酒水煎,气行瘀散血瘕瘕(jiǎ)音甲,腹中的积块。削。
组成:牡丹皮延胡索当归尾桂心各30克赤芍药牛膝莪术各60克三棱45克
用法:共研粗末,每次10克,水酒各半煎服。
主治:血瘕。妇人腹中痛,痛时有块,移动而不固定。久则虚羸瘦弱,不思饮食。
方解:血瘕是瘀血在体内聚结而成,在心腹间攻冲走注而作痛。本病的产生多因经期或产后血脉空虚,风寒乘虚而入,或七情郁结致凝滞气血,或因房室不节,余血未净,精血相搏,而成血瘕。瘀血内阻,气血生化失调,脾不健运,久则瘦羸虚弱,不思饮食。法当祛瘀活血。方中丹皮、赤芍、牛膝、肉桂以行瘀活血。三棱、莪术、当归尾、元胡行血中滞气。借酒引药入血分,且助药力活血祛瘀。诸药合用,瘀血化解,气血运行通畅,瘀血去,新血生,则血瘕消,而生机恢复,诸证悉除。
11、固经丸《妇人良方》
固经丸用龟板君,黄柏樗皮香附群;
黄芩芍药酒丸服,漏下崩中色黑殷。
组成:炙龟板120克炒黄柏炒黄芩炒白芍各60克炒香附炒樗皮各45克
用法: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克,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药量酌减。
主治:阴虚血热,经行不止,或崩中下血,血色深红,或挟瘀块,心胸烦热,腹痛溲赤,舌红脉弦数者。
方解:崩中漏下,月经过多,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方除月经多外,尚见经色深红,腹痛溲赤,心胸烦热,舌红脉数等症。这是一派阴虚有热,肝郁气滞之象。阴虚有热,当滋阴清热。月经过多则当固崩止漏,有瘀块则当理气调肝。方中龟板滋阴降火而益肾固冲任。白芍敛阴血以柔肝平肝,止腹痛。黄芩、黄柏清热泻火,凉血坚阴以止血。樗根皮性寒收涩,清热燥湿,固经收涩止血。香附疏肝调气机,解郁而和血,气调则血调,为调经之要药。诸药合用滋阴血,清热止血,疏肝解郁,治阴虚血热的崩中漏下,月经过多。
12、柏子仁丸《妇人良方大全》
柏子仁丸熟地黄,牛膝续断泽兰芳;
卷柏加之通血脉,经枯血少肾肝匡。
组成:柏子仁(炒研)牛膝(酒浸)卷柏各15克泽兰续断各90克熟地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炼白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克,空腹米汤送下。
主治:营阴暗耗,血枯经闭,形体羸瘦,心悸,失眠。
方解:心藏神而主血。营阴暗耗,故血枯经闭,心失血养则心悸失眠。法当补心血,方中柏子仁养心安神,配熟地黄滋肾水以济心火。牛膝、续断补肝肾强腰膝,充盈血海,且牛膝配泽兰、卷柏,活血通经。诸药合用,滋阴养血通经脉去瘀生新,治血液枯少所致的月经闭止,形体羸瘦,心悸失眠等症。本方若加当归、鸡血藤、益母草则效更佳。
增辑
1、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固中汤中芪术龙,牡蛎海螵五倍同;
茜草山萸棕炭芍,益气止血治血崩。
组成:白术30克黄芪18克煅龙骨24克煅牡蛎24克山萸肉24克海螵蛸12克茜草9克棕炭6克五倍子1.5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
主治:冲脉不固。妇女突然下血,或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质淡,脉弱微或虚大。
方解:冲脉为血海,脾气有固摄统血的功能。脾气虚,统摄无权,以致冲脉不固,故崩中漏下,月经过多。血虚心无所奉养,故心悸。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血脱则气脱,故气短。月经色淡质稀为阳气虚。舌淡,脉虚弱或虚大无力为气血两虚。因气随血脱,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先当急固,故法当益气健脾,固冲止血。方中重用白术、黄芪补气固脱,健脾统血摄血。崩漏每和肝肾不足有关,山萸肉、白芍酸涩,补益肝肾,敛阴血,收涩固摄精气。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五倍子、棕炭俱为收涩性很强的固崩止血药。茜草辛寒微苦,既能止血,又能行血祛瘀,在大队的收涩止血药中配伍茜草,使止血而无留瘀之弊。若出血过多,脉微欲绝,肢冷汗出,加参附汤于方中,以益气回阳救逆。
2、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完带汤中二术陈,参甘白芍与前仁;
柴胡黑荆怀山药,湿滞脾虚带下珍。
组成:土炒白术30克山药30克党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苍术各10克陈皮2克黑芥穗2克柴胡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带下日久不愈,色白或淡黄,无臭味,倦怠乏力,大便溏,面色白,舌淡红,脉濡缓或弱。
方解:前人谓“无湿不成带”,说明带下病的病机是水湿下注而成,且湿邪的产生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方主治是因脾虚不健运,肝气不舒有关。脾不健运,水谷精气不化,而成湿浊下注。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面色白,乏力便溏,舌淡脉濡等均为脾阳虚,湿邪盛之象,法当健脾化湿止带。方中白术、山药为健脾燥湿,益气止带之品,为主药,用量重。党参助白术益气健脾。苍术助白术燥湿化浊止带。四药合用脾运健,湿浊化,白带无由产生。白芍、柴胡疏肝柔肝,解肝郁,则木不侮土,有利于脾运恢复,且白芍益脾阴;柴胡升清阳,使水湿随清阳而升化,不致下流入里成为白带。陈皮芳香,健脾燥湿,理气,使参、术等补气而不壅滞气机,气行则湿化。车前子甘寒,利水湿,使湿浊下行自小便而去。芥穗为风药,炒黑则入血分,祛风胜湿止带。甘草调和诸药而益脾气。诸药合用,有补有散,健脾疏肝,化湿浊,止白带。
3、白术散《全生指迷方》
白术散中用四皮,姜陈苓腹五般奇;
妊娠水湿肢浮胀,子肿病名此方医。
组成:白术3克生姜皮茯苓皮大腹皮陈皮各1.5克
用法:共研细末,米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药量酌增减。
主治:子肿。妊娠数月,面目全身浮肿,皮薄光亮,胸腹胀闷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无力。
方解:子肿形成原因多为脾肾阳虚或气滞。本方主治是因平素脾气虚,或过食生冷,损伤脾阳,脾虚不能制水,水湿泛滥所致。脾主肌肉四肢,脾气虚,转输失司,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浸渍肌肉四肢,故面目四肢全身浮肿,皮薄而光亮。脾虚中气不足故气短。湿阻气机故腹胸胀闷。脾虚不健运,故纳呆,饮食无味。脾虚水湿不运化,故大便溏薄。舌胖嫩有齿痕,苔薄腻或薄白,脉缓无力,均为脾阳不足,水湿为患之象。法当健脾行水,理气化湿。本方为五皮饮去性寒的桑白皮,加白术而成的。方中白术苦温燥,健脾燥湿,补益中气,利水。茯苓淡渗利湿,使水从小便而出。生姜皮辛温,发散水气,温中,使水从毛窍辛散而出。大腹皮宽中行气,利水,配茯苓利小便,引水下行。陈皮调气健脾和中。诸药合用健脾理气温中行水,具标本兼顾之义。本方以燥湿健脾利水的白术易泻肺行水的桑白皮,是因白术尚具安胎的作用,体现了治疗孕妇病尚须顾及胎儿的思想。若本方加黄芪、砂仁,则益气利水、调气作用更好,且尚具安胎的作用。
4、生化汤《傅青主女科》
生化汤宜产后尝,归芎桃草炮姜良;
倘因乳少猪蹄用,通草同煎亦妙方。
组成:当归12克川芎9克桃仁9克炮姜2克炙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或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
主治:产后恶露不行,或行而不畅,或见恶露中有血块,少腹冷痛,舌淡,有瘀点或瘀斑,脉涩,或妇产科手术后腹部作痛,或伤口疼痛。
方解:本方主治是产后血虚,寒邪乘虚而入,寒凝血瘀,胞宫阻滞,致恶露不行或不畅,少腹冷痛等症。本方症虽腹痛明显,但以恶露不行,或行而不畅为寒瘀血滞的辨证要点。法当温经逐寒止痛,活血化瘀。方中当归辛甘温,补血和行血兼备,配川芎行血和血之功尤著,为主药。桃仁活血祛瘀化滞。血寒则凝,温则化,本方证是因寒邪乘虚而入血络所致,故用辛热的炮姜,助川芎、桃仁温化瘀血,姜用炮者取其入血分逐寒邪,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但用量不宜过大,否则有动血燥血之弊。甘草一则调和诸药,再则缓急止腹痛。用黄酒是借其辛温行散之力温通血脉。加童便是因其有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之效。诸药合用,具温经止痛,和血化瘀之效。原书注曰:“因寒凉食物,结块痛甚者加肉桂八分于生化汤内。如血块未消,不可加参、芪,用之则痛不止”。这些也可作临床参考。民间常有在妇女生小孩后,即服1~2剂生化汤的习俗,以免瘀血内留。但本方活血力强,总以内有瘀血时,服用此方才合拍。
附:猪蹄汤(《和剂局方》):猪蹄一只,白通草30克。用法:和水同煮,蹄烂熟,去通草,吃猪蹄及汤。主治产后乳少。方中猪蹄为血肉有情补益之品且通乳脉。白通草滑利九窍。二药相合,能补益,通乳窍,下**。若妇人平素气血不足者,要酌加益气补血之药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