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古代名棋与对弈棋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棋类游戏越来越多,包括围棋、象棋、五子棋、军棋、飞行棋等。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棋”,指的是围棋和象棋,它们不同于一般的消遣游戏,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人们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审美趣味都会起到陶冶作用。
围棋和象棋将人们的恬淡、豁达、风雅和机智汇聚到一处,一个人在对弈中的表现可以用来衡量其修养。如东晋谢安在大战前若无其事地陪家人下棋,其智慧和胆识都令人敬仰。
帝尧造棋的古老传说
尧平息了各部落之间的征战后,百姓的生产生活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作为一个君王,尧很称职,但却为家事所累。他的儿子丹朱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尧的妻子散宜氏为此忧心忡忡,希望尧抽出一点时间来教育儿子。帝尧觉得妻子说得很对,心想,要让丹朱从善,一定要让他的心静下来,要教他一些本领才行。于是,就让丹朱学习弓箭,但丹朱就是不愿学习。最后,帝尧只好说,你不愿学习打猎,那就学习行兵征战吧,这个学会了也有用。帝尧在一块平整的山石上用力刻画了纵横十几道方格子,让卫士捡来一大堆石子,分给丹朱一半,自己一半。用石子将前进后退的作战谋略传授给丹朱。丹朱很感兴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学习。谁知,丹朱渐渐厌倦了,并产生了篡位的念头。最后,帝尧把丹朱发配到南方,并把帝位传给了经过他认真考察的舜。这就是史书上说的“尧造围棋,以教丹朱”。
楚河汉界与中国象棋
玩过或看过中国象棋的人都知道,棋盘上有“楚河汉界”,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得从秦朝末年的楚汉争霸说起。
在历史上,“楚河汉界”是指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宽约800米,深200米,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此势均力敌,僵持不下。于是,就约定鸿沟作为楚汉的边界,西面为汉,东方为楚。
不久之后,在张良和韩信等人的辅佐下,刘邦最终消灭了项羽的势力,统一了中国。韩信因为功勋卓著,被封为王。韩信在中国军事史上极富传奇色彩,被后人誉为“兵仙”和“战神”。因为功高震主,韩信不久后被贬为淮阴侯,后来又遭到吕后和萧何的迫害,锒铛入狱。一天,狱卒在给韩信送饭的时候,眼含热泪,因为韩信很快就要被处死。韩信见到狱卒的神态,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让狱卒坐下,自己用筷子在地上画了个方框,正中画了一条“界河”,上面写着“楚河”“汉界”四字,接着又在两边各画了三十六个小格。将帛裁成三十二小块,放在方框内界河两边。三十二块帛片各写着帅、仕、相、车、马、炮、兵等字。
摆好后,韩信对狱卒说:“我今年刚好三十六岁,一生辅佐高祖皇帝(刘邦),建立战功无数,没想到会死在吕后的手上。你平时对我很尊敬,也很照顾,没什么报答你的,就将我一生学到的本领传授给你吧。这个方框就是厮杀的战场,两面各代表一方的军力。用兵之道,贵在主帅运筹帷幄,全盘考虑……”不久之后,韩信被杀,而狱卒则逃亡隐居起来,潜心钻研韩信教给他的奇术。因为布帛容易损坏,狱卒就换成了扁圆形小木头坨儿,为了区别,又分成红黑两种颜色。因为“奇”和“棋”谐音,而上面虽然可以布阵,但并不是真正的两军作战,只是一种象征,就将这种奇术称为象棋,一直流传至今。
第四节 棋人棋事洒清风
下棋是我国文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棋不像一般的娱乐游戏,它会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审美趣味和思维方式等产生影响。
经过传统文人几千年的打磨,下棋已经成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黑白之间,楚河汉界内外,棋艺带来的启悟和内涵被无限拓展,棋盘之外的天地被融合为一,成为我国棋文化的最大特点之一。同时,人们还能借方寸棋盘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气度以及兴趣爱好等。
谢安下棋稳军心
公元383年的冬天,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八十万大军,一路南下讨伐东晋。晋武帝连忙召见宰相谢安商量抵抗苻坚的事。谢安见到晋武帝之后,不慌不忙地说:“符坚虽然在北方很有声望,很多部落表面上也服从他,但貌合神离,随时都有背叛他的危险。他将整个国家的力量都拿出来征讨我们,后方不稳定,粮草接应势必出现困难。咱们只要坚壁清野,切断他的供给,寻找合适的机会,一定能破敌。”
晋武帝听谢安的分析后,觉得很有道理,就命令他统领八万人马抗击苻坚。
一般的大将在接受如此重大的任务后,都会忙得焦头烂额,但谢安好像没事一般,每天依旧和朋友们下棋、弹琴、饮酒、作诗,压根不说抗敌的事情。负责领兵征战的将军谢玄是谢安的侄儿,看到叔叔这样,不禁非常焦急,就和大都督谢石(谢安的弟弟)、辅国将军谢琰(谢安的儿子)一起去寻找谢安。
谢安看到他们三个人一起来,就知道是为了作战的事情。不过,他却闭口不谈,而是带着他们去东山游玩。在风光旖旎的山中,谢安让人在小溪旁摆下棋盘,与兄弟子侄轮流下棋。谢玄心中着急,但又不敢询问。谢石只是空挂一个大都督的名,主要的事情还是谢安负责,也就不问了。谢安不慌不忙,行棋如行云流水,潇洒自如,得心应手。而谢石他们却心里面惦记着战事,下得一塌糊涂,一个个败下阵去。
他们这才知道,谢安已经胸有成竹,于是回去之后各司其职,严阵以待。
不久之后,双方在淝水展开激战,谢玄利用调虎离山的办法,袭击了苻坚的后方,并命令八万精兵水陆齐进。苻坚惊慌失措,看到八公山上漫山遍野的晋军,被吓破了胆,一路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他以为山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晋军,而风吹鹤鸣的声音,则好像是晋军在追击,这就是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由来。
捷报传到谢安手中时,他正在和宾客下棋。他没有细看,随手放在一旁,好像没这么回事一般。宾客问信里面说了什么,谢安只是平静地说:“已经取胜了。”
梁武帝与围棋高僧
梁武帝萧衍是个很好玩的皇帝。他崇信佛教,曾多次舍身到佛寺出家,最后还是他们的臣子们动用国库的钱把他给“赎”出来。同时,他又是一个特别有才的皇帝,精通琴棋书画。在琴棋书画之中,他特别迷恋围棋,经常会为了下棋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有一次因为下棋,他还杀了一个与自己关系极好的高僧,这是怎么回事呢?
据记载,有一位叫作磕头师的僧人,在佛学方面的修为很高,也喜欢下棋,经常和梁武帝在一起切磋。一次,梁武帝让人召磕头师入宫切磋棋艺。卫士请到磕头师,来到武帝跟前禀报时,他正在下棋。卫士在梁武帝的耳边说:“陛下,磕头师到了。”梁武帝正下得兴起,没听见卫士的话,就说:“杀!”卫士听说后大惊失色,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只好下令将磕头师处死了。磕头师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在临死之前,他自我安慰说:“我没有犯过什么错,可能是前生为小沙弥时,误杀了一条蚯蚓,而那条蚯蚓正是当今皇上,这是前来报仇索命了。”
等到下完棋,梁武帝想起了磕头师,就让卫士召他上殿。卫士说:“陛下,你刚才下令杀死磕头师,他已经被处死了。”听卫士一说,梁武帝才想起来那时自己正在下棋,而卫士误会了自己的意思,这才后悔不迭。
“常胜将军”宋太宗
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是一个典型的棋迷。迷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经常下棋,他在皇宫里设置了一个新官职,叫作“棋待诏”,就是专门陪皇帝下棋的人。
围棋发展到宋代,已经成为一项深受大家喜爱的智力游戏。当时,有一个叫贾玄的人擅长围棋,棋道很高。宋太宗听说后,就让他进宫陪自己下棋。在和宋太宗下棋时,贾玄都小心翼翼的,不敢让他输,但又不能让他赢得太多,这样痕迹太明显。一段时间之后,贾玄渐渐掌握了和宋太宗下棋的门道,每盘棋只输一两个子。宋太宗知道自己的棋艺不如贾玄,也知道贾玄是故意输棋,但并不点破。
起初,双方的感觉都很好,虽然都是在演戏,但还是演得有模有样。但是,时间一长,宋太宗觉得没意思了。一天,他俩又在一起下棋,宋太宗就问:“贾玄啊,朕知道你棋艺高超,为什么要输棋啊?”贾玄听后一愣,但很快说:“陛下棋艺高超,微臣这次全力以赴,争取不再输棋。”果然,这一次贾玄没输,而是和棋。
宋太宗知道贾玄又在捣鬼,就故意发怒,严肃地对贾玄说,下一盘赢了就重重有赏,输了就处死。贾玄听后吓了一身冷汗,真是伴君如伴虎啊,不过也只好点头答应。第二盘棋又是和棋,宋太宗假装生气:“来啊,把贾玄拉出去杀了。”这时,贾玄急忙求饶,说自己已经赢了。原来,他担心宋太宗怪罪,悄悄藏了一个。贾玄摊开手掌,果真有一个棋子。宋太宗知道自己棋艺不如他,又见他这么体贴,就没有治他的罪。
因为贾玄常常相让,宋太宗赢的概率也多。后来的人们便讥讽宋太宗为“常胜将军”。
徐达和胜棋楼
胜棋楼坐落在南京美丽的莫愁湖畔,始建于明朝初年。胜棋楼正中有棋桌,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这里与大将徐达下棋。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统治后,政务之余非常喜欢下围棋。手下的大将徐达也是一位弈棋高手,而且棋艺要比朱元璋高明。以前大家一起带兵打仗时,没那么多讲究,但朱元璋当了皇帝,徐达就不得不礼让三分,下棋的时候总是让朱元璋赢自己一子。
一次,朱元璋棋兴大发,拉上徐达到南京城外的莫愁湖边下棋。在下棋之前,朱元璋说,无论胜负,都不会怪罪徐达,要他尽量施展棋艺,一决胜负;同时,要是徐达赢了自己,就将莫愁湖赐给他。君无戏言,朱元璋说的当然是真话。可是,自己敢不敢要这么个漂亮的湖泊呢?要知道,朱元璋和所有的皇帝一样,都爱面子。
于是,阵势拉开了,两人从早上下到中午,午饭也没顾上吃。朱元璋眼看胜利在望,就高兴地脱口而出:“爱卿,这局如何?”徐达笑了:“请万岁纵观全局!”朱元璋起身细看棋局,不禁失声惊叹:“唉,朕的棋艺实在比不上徐爱卿啊!”原来,徐达的棋子竟布成“万岁”二字。
朱元璋龙颜大悦,当场将下棋的地方和莫愁湖都赏赐给徐达,并将那座楼命名为“胜棋楼”。后人还为此撰写了这样一副对联:“莫愁女观花眉飞色舞,朱元璋对弈好大喜功。”
“名誉七段”段祺瑞
北洋军阀段祺瑞虽然在政治上饱受争议,生活却格外简朴。他喜欢吃素,晚年身体虚弱,医生劝他开荤,他绝不同意:“命可丢,荤不可开。”他也不像其他军阀一样喜欢抽鸦片,喝花酒。作为一个赳赳武夫,段祺瑞却有着喜欢下棋的雅致。只要有空,他都会找人来陪他下棋,年年如此。当时比较有名的棋手如顾冰如、刘棣槐等人,都常常伴随在他的左右。
段祺瑞虽然喜欢下棋,棋术却不高明。围棋虽然起源于中国,但在清代开始便渐渐衰落,落后于日本。日本人为了讨好段祺瑞,就给他封了个“名誉七段”的称号,实际上他的棋技最多只能算初段。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权力炙手可热。因为他年长,政治地位又高,跟他下棋的人都只能输,不能赢。但又不能输得太多,因为那样他便知道别人故意相让。因此,在下棋之前,他们必须事先全盘计划好,结果输给他一两个子,这样才会让他觉得“棋逢对手”,过一把棋瘾。
和别人下棋赢多输少,又被封为“名誉七段”,段祺瑞便以为自己在围棋方面没有敌手,扬扬得意。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也是个喜欢下围棋的人,而且本领还在他之上。每次和段祺瑞对弈,段宏业“寸土不让”,总是把父亲杀得无招架之力。段祺瑞只好生气地骂:“你什么都不会,只会下棋!”段宏业却毫无顾忌地说:“其实我棋也不会下,不过别人肯让你,我不肯让你而已!”段祺瑞气得面红耳赤,不肯罢休,还要再下,直到自己赢了才肯罢手。段宏业无奈,为了早点脱身,也就只好让着他。
不过,段祺瑞对中国围棋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在日本十番棋擂台击败了当时所有超一流高手、被称为“昭和棋圣”、一生雄踞“天下第一”围棋界宝座的吴清源,便是在段祺瑞的资助下,前往日本学习围棋的。
第五节 古代书法的字里千秋
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当中国文化开始以书面的形式积累和传承时,书法艺术就萌芽了。从最初的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隶书,再到后来的楷书、行书、草书,无不彰显出中国书法艺术的优美和独特的魅力。
我国早期的汉字,如甲骨文和金文,都具有一定的艺术美感。到了秦代,文字统一,篆书出现,书法这种艺术已经逐步成熟。此后,书法在每个朝代都有所发展,汉朝的隶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书,古朴的魏碑,唐代的楷书和草书,宋代的“尚意”书风,无不在我国书法史上大放异彩。
篆书与篆刻
汉字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在秦朝建立之前是散乱的。各个诸侯国之间使用的文字不尽相同。秦始皇为了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开始着力推行一些利于统一的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文字的统一,即史书上记载的“书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