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全国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下发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之后,中央又多次专门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对“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样改?”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为我们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8年4月上旬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效与经验,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重大意义和根本要求,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特别是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从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主要方面,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措施和具体要求,理论性、政策性、针对性、操作性很强。总体上讲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务求实效,紧紧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推动形成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文化发展环境。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在新的起点上大胆地试验、大胆地实践,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高度,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注入强大动力。
——摘自《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改革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提供了借鉴。2008年3月,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我带领区文化厅、新闻出版局、旅游局等区直部门和五市党委宣传部负责人,赴辽、苏、湘、豫四省学习考察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考察中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四省文化体制改革走在了前面,改出了活力,改出了效益,改出了新局面新气象,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比如:辽宁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改革成功上市;河南的大型实景演出项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获成功,带动了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湖南打造出中国第一个并影响全球的“动漫之都”,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和《虹猫蓝兔七侠传》已成为品牌节目,湖南卫视异军突起,品牌竞争力排名全国第四;江苏新华发行集团通过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的一系列改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7年实现总销售额87.4亿元,利税4.72亿元,总资产达到57.17亿元,继续保持在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这些事例都足以说明,文化体制改革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早改早发展,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加快推进,努力开创宁夏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初步成效,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全区宣传文化系统按照中央文件精神,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在报业、广电、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领域展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报业、广电发展的实力明显增强。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和宁夏广电总台的组建,使报刊和频道频率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初步改变了过去“小而散”“小而弱”的局面,不仅增强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功能,提升了媒体宣传能力,而且极大拓展了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出版、广电领域初步实现了政企、政事分开。自治区新闻出版和广电部门已实现局社分开、局台分开,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媒体和出版机构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出版、广电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得到强化,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以政策管理为主向依法行政转变,为文化领域行政管理部门实现管办分离、政企政事分开探索了新路子。
三是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取得重要进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
四是宁夏文化市场实现了统一综合执法。对全区文化执法队伍进行整合,组建了垂直管理、统一高效的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有效解决了多头执法、多层执法、职能交叉、力量分散的问题,初步形成了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
一、推进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构想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加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克服畏难情绪,进一步解放思想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改革中将会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同志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党政部门领导谨小慎微、求稳怕乱,改革迈不开步子;一些事业单位徘徊观望、消极无为,担心既得利益受损;一些单位职工依赖思想严重,一味强调现实困难,担心在改革中利益得不到保障,消极等待扶持补贴,不愿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等等。这些思想问题不解决,必然影响改革进程。刘云山同志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信心,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要很好地学习贯彻刘云山同志的讲话精神,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克服畏难情绪,必须做到“三个充分认识到”。一是充分认识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中央的规定动作,只有义无反顾、迎难而上,不能含糊。中央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提出只有“路线图”,没有“时间表”,不搞“齐步走”。2009年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改革试点省区的成功经验,对行动缓慢的省区明确提出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面推开的要求,并将在5月份开始到全国督查,态度非常坚决。二是充分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早改可以赢得先机,晚改就会陷于被动,不改必定没有出路。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三是充分认识到宁夏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晚,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企业、文化产品不断涌入,国内先进省份文化产业迅速壮大,已开始跨地区发展,与我们展开了资源、市场、人才的激烈竞争,如果再不加快改革发展,就有被边缘化或被吃掉的危险。
克服畏难情绪,我们必须消除顾虑。一是努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对职工而言,是“换饭碗”而不是“丢饭碗”,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繁荣文化市场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要和增加文化工作者的收入,依托市场发展壮大,彻底改变单纯依靠政府投入,惨淡经营的局面。近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特点,文化权益要求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人民群众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加完备的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另一方面,文化自身的发展也迫切要求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使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繁荣宁夏文化市场,为城乡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不断推出文化精品,提升宁夏对外形象、扩大宁夏对外影响力。
二是努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对政府而言,是“增活力”而不是“甩包袱”。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发育成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文化领域在许多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的模式上,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经营性文化生产和公益性文化事业不分,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一些文化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在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情况下,有些国有文化单位举步维艰,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我们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与精神动力的同时,加快自身体制的改革,使文化体制与经济体制相适应,培育合格市场主体,创新运行机制,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克服畏难情绪,破除思想障碍,坚定改革信心,毫不动摇地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之路。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把握工作重点,明确改革任务
根据中央精神,结合宁夏实际,我区文化体制改革要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第一,努力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壮大骨干文化企业,在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上取得新突破。第二,围绕改善服务、增强活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取得新突破。第三,加快推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小、弱、散”的问题,在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上取得新突破。第四,积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要素,在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上取得新突破。第五,进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政策,认真抓好落实,在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保障上取得新突破。
1.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化是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要发挥资本纽带作用,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整合优化资源,重点培育发展一批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集中度、竞争力、影响面。走集团化发展道路,要围绕培育市场合格主体,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组建集团不搞“翻牌”,力求“化学反应”。具体做到“三个转”,即:单位性质要转变,从事业转为企业,注销事业法人,注册企业法人;劳动关系要转换,转制后的企业员工与企业建立新型劳动关系;产权结构要转型,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一要积极推进出版发行业改革。对宁夏性质和功能相近的发行、物资供应等业务单位进行重新整合,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发挥集约化经营优势。通过加速跨媒介扩张,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图书、期刊、音像、电子、网络等门类齐全的多媒体产业体系,实现由单一的图书出版商向现代化的多介质综合传媒经营商的重大转型。
二要加快新闻媒体所属的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要转换机制、事企分开,实行采编与经营分开。其集团下设经营性单位,如广告、印刷、发行、房地产等子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进行公司制改造,转换职工身份。宁夏广电总台的经营性事业单位也要实行转企改制,支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影视剧制作、电影发行放映和影院建设改造,多方开发增收渠道,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综合效益。逐步推进影视剧、娱乐、体育等节目的制播分离,组建面向市场的节目制作公司,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化水平。
三要进一步推进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艺术表演团体改革要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选择转企改制试点,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演艺公司,实行投资主体股份制、市场运营项目制、演出活动代理制、创作人员委约制、主要演员签约制、演职人员聘用制,推动演艺院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创作生产,以现代营销模式拓展市场,不断提高演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坚持因团施策,一团一策,鼓励演艺团体按照院团与院团整合、院团与剧院(场)整合、院团与企业联姻、院团与景区合作等多条路子转企改制。
四要整合文化资源。整合广电、区属新闻网站和行业网页、演艺院团等资源,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群,培育壮大宁夏文化市场,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2.做活做特文化事业。坚持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基本途径,为全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重要目标,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体制和机制改革。
在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上,主要在四个方面有新的进展:建立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的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建立能够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分配机制,彻底改变吃大锅饭、养懒人、养闲人的局面;建立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良性循环的投入机制,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单位突出特色、增强实力、面向市场,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在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上,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实现专业化与大众化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导向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娱乐性结合。通过继续深入开展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警)营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等活动,即使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又愉悦身心,促进和谐。
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文化管理体制上,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部门要变“办文化”为“管文化”,变管微观为管宏观,变“管脚下”为“管天下”,变以行政手段为主为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管理。推进政企、政资、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分开,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3.做实做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投入结构,改进投入方式,扶持重要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与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扶持基层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的文化阵地建设。要坚持探索公益文化社会办的路子,改变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政府一包到底的习惯做法,运用政策引导、表彰奖励、优化服务等手段,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益文化发展新格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要做到三个注重:一要注重体现文化建设的大众情怀,眼光向下,重心下移,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大众化,充分体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二要注重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扶持乡镇文化站、社区配套文化设施和村级文化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推动企事业单位内设文化设施与周边农村、社区的共享;三要注重基层文化阵地的内容建设,积极组织娱乐类文化产品、信息类文化产品、教育类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为群众提供大量能享受娱乐、接受教育、感受文明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活动。
4.做精做优文化项目。项目化运作,是当今社会各项事业管理和运行的趋势和潮流。对于各种纷繁复杂的工作,只有分解为一个一个的项目,分工给具体的项目管理人员,从项目分析、可行性研究、具体实施、信息反馈、绩效考核等各个环节入手,形成体系,形成规模,形成品牌,才能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运转、真正落实。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我们要坚持这一机制,完善这一机制,把资源变成项目,一件一件地抓落实,一步一步地求发展。
要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筛选出可资开发、能够开发的资源类项目,精心策划包装一批优势明显、前景广阔的文化产业项目,建立项目库,真正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区、市和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都要重点抓一批对全局工作有重大推动示范作用、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力争尽快立项一批、推介一批、实施一批,把文化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发展优势。目前,宁夏有一批文化产业项目较为成熟,比如,银川市编排的大型原创回族舞剧《月上贺兰》、海原县编排的《大山的女儿》、宁夏京剧团的大型现代京剧《海上生明月》、秦腔剧团的《清风明月》以及永宁回乡风情园、星海湖文化广场、石嘴子商贸文化主题公园、“五七干校”旧址、韭菜沟军旅文化基地,吴忠市的滨河文化广场,等等。适当时候,还要召开宁夏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博览会,推动宁夏文化产业发展。
要切实强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牌意识,精心培育品牌、经营品牌。要对宁夏原有的文化品牌进行评估分级,防止品牌价值流失,对重点品牌要集中精力,实现品牌扩张和增值。
(三)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体制创新,解决改革难题
万事开头难,万事人为先。改革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是很正常的。认真分析各种难题的背后,绝大部分与旧的体制有关,可以说根子都在体制上。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体制创新来破解改革难题,打开改革局面。
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国有文化资产管理部门,是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实行资产授权经营的基础,也是改革中的一个难题。今后要在总结经验基础上,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对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探索创新。
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国家促进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动宁夏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确保各项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位,优惠政策享受到位。改革需要成本,发展需要资金,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难题,关键是要用进入市场的思路和办法扩大融资渠道。要通过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文化企业,促进文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要探索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多种渠道,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资进入宁夏文化领域,不断拓宽文化的投入渠道。自治区财政要继续设立完善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各地也要根据各自的情况,设立相应的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新建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文化企业用地,要纳入新建城区、居民住宅小区、各类园区的规划,优先安排用地指标。对改革发展中涉及的税收、投融资、工商管理、人员安置、社会保障等问题,自治区还将根据中央精神,分别制定明确政策措施。
要创新干部职工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机制。收入分配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要坚持政策创新,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对“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政策进行准确界定和分类实施,积极创造新的经验。要切实做好改革单位的人员安置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持社会稳定。要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把改革逐步引向深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统一起来,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以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推动宁夏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努力形成培养、吸引、包容、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要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靠政策留人;要努力营造宽松适宜的工作生活环境,靠环境留人;要使文化人才大有用武之地,靠事业(产业)留人。认真解决文化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靠感情留人,努力实现文化管理、创作、生产、经营人才的集聚。
努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打破条块分割的地区封锁和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扶持和规范新兴文化市场,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文化生产、文化服务、文化消费环节中的纽带作用。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推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持久开展各种打击侵权违法的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二、宁夏文化产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基本路径
按照中央“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和加快进度、加大力度,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要求,2009年8月,自治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宁夏人民出版社改革方案》《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公司组建方案》《宁夏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宁夏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和《宁夏话剧团转企改制试点工作方案》。下大力气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从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资源的合理配置入手,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步伐。以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为中心环节,加快培育文化市场主体。以资源整合重组为重点,提高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组建成立了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公司。
在原宁夏人民出版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将宁夏人民出版社及其所属2个副牌社、4个期刊社与大地音像出版社、教育书刊发行社、自治区新华书店系统、银川市新华书店等单位合并,组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全行业转制为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创造条件融资上市。2009年12月31日,自治区政府与中国出版集团正式签约,联合重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加盟中国出版集团,可以充分利用其资金优势、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向数字出版、影视传媒、网络信息和其他第三产业辐射,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打造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出版文化产业集团。
将宁夏电影制片厂整体转制为企业,组建成立宁夏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市场竞争主体,创新制片机制和营销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整合、引进、吸纳区外社会影视资源、资产,提高影视创作和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宁夏电影产业。
将宁夏话剧团确定为自治区文艺院团改革试点单位,组建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吸纳社会资本投入,为宁夏全面推开经营性演艺事业单位文化体制改革创造经验、探索路子。认真研究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娱乐休闲的新变化,推动演艺与旅游、会展等相结合,打造富有特色的演艺项目,努力培育演艺市场,积极向组建宁夏演艺集团过渡。
在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经营性公司基础上组建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公司。将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内的经营性业务如各报刊、网站的广告、发行,集团所属的印刷、房地产、物业等公司资产剥离组建宁夏报业传媒集团公司,整体转制为企业。
在宁夏广电总台制播分离改革基础上,组建宁夏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宁夏广电总台实行制播分离改革,剥离除新闻宣传以外的娱乐、科技、教育、体育、电视剧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物流配送、电视报发行、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和数据业务等,组建宁夏广电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整体转制为企业。2009年12月31日,宁夏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合办宁夏卫视频道正式签约,开创了我国体制内电视媒体跨区域深度合作的先河。
组建成立的五大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在2009年8月30日自治区召开文化体制大会上正式授牌,之后各集团公司相继举行了公司成立挂牌仪式,2009年年底前完成公司注册、法人登记、资产评估剥离、人员身份转换等工作,逐步进入市场化运作,标志着宁夏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此次转企改制,将有效解决宁夏文化产业总量规模较小,集中度、关联度不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低,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源整合——宁夏新闻网改革与网络文化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专门作出明确要求:“要以发展多媒体技术、文化传媒网络技术、电子出版技术、互动展馆技术、数字影院技术、益智动漫与游戏技术为重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改造提升文化产业技术含量。全面推进广播影视制作、传输、发射、播映、存储、交换以及影视和演艺等领域的数字化,大力发展电子书、手机报、网络出版物、数字传输、移动多媒体、创意策划等新兴业态。积极推动数字化出版印刷以及现代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力提升全区广播影视和网络文化传播力。”对全区网站改革和网络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2009年8月份,自治区党委批准了《宁夏新闻网整合组建方案》,结合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对宁夏新闻网和宁夏网进行了资源整合,新组建成立“宁夏互联网新闻中心”,交由宁夏日报报业集团管理。同时,全面整合宁夏新闻资源和行业资讯信息,代办代管自治区直属各部门自办的行业宣传网,努力打造集新闻传播、思想交流、文化传承、娱乐消费、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思想文化平台,有效增强了宁夏公共网络服务水平和发展实力,也为发展宁夏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高度重视网络管理,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方针,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监管,一手抓运用、一手抓引导,紧紧抓住“网建、网宣、网评、网监、网研”五个关键环节,切实加强互联网网站、手机媒体及其传播内容准入的管理,明确相应责任,强化市场主体的自律意识。健全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大对有害信息的查处力度,加强对网络论坛社区、博客播客、即时通信、社交网站、手机视频的监管。
四、借船出海——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战略重组的生动实践
2009年12月31日,宁夏人民出版社与中国出版集团联合重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使转企改制后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迸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全新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出版界。重组后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立足于学习先进的出版运营模式和经营管理经验,提升品质,缩小差距,做强出版,挺拔主业,同时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尽快实现向现代出版传媒集团转型,与中国出版集团进行了全方位业务工作对接。
(一)合纵连横,带动主业发展和品质提升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宁夏人民出版社联合创建“人民文学出版社西北分公司”,双方各注入资金100万元,用于联合开发精品图书项目;中华书局与宁夏新华书店达成合作协议,建立《月读》(干部经典读本)宁夏总发行点;中华书局与宁夏黄河书刊发行公司达成协议,在宁夏创办“中华书局西北工作站”;中华书局与宁夏人民出版社拟联合创建“中华书局西北分社”;商务印书馆对宁夏人民出版社辞书编辑部通过辞书策划、编审、出版项目帮扶合作、人才培训等传、帮、带形式,提高辞书策划编辑能力,并作为地域民族辞书类编辑基地,在此基础上研究创建新的体制联合体;三联书店与黄河出版传媒集团联合设立“三联书店宁夏分店”;现代教育出版社与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创建“现代教育出版社西北分社”;宁夏新华书店拟加盟中国出版集团新华发行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公司的发行终端,力争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将宁夏黄河书刊发行公司纳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发行公司,共同参与中国出版集团发行中盘建设,并将宁夏黄河书刊发行公司的仓储物流中心作为中国出版集团发行公司在西北地区的图书集散地,实现发行网络全面对接管理。
(二)打造“华夏黄河网”平台,引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传媒转型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门户网站“华夏黄河网”将与“中国出版网”全面对接,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格式、接口和网络传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将“华夏黄河网”打造成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网上出版销售、企业展示、与国内外数字出版前沿紧密衔接的高品质网站。中国出版集团利用政策、技术、人才、市场优势支持黄河出版传媒集团“三库一网”开发建设,并采取联合立项的方法,申请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字出版、网络传媒项目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宁夏黄河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参与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和信息化建设,承担其信息技术部和中国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的一些子项目和模块化建设工程。同时,还将宁夏地域文化图书、回族特色图书以及翻译成阿拉伯语的精品图书转化为电子图书,纳入“中国图书对外推广网”进行宣传推广和版权输出。
(三)教材代理租型、教辅合作出版取得突破性进展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拟代理租型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教材公司进入宁夏教学用书目录的高中《音乐》《美术》《历史》教材。遴选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国学系列》《成长教育》等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推荐到中国出版集团教材公司寻求指导、帮助,并由其向全国发行。人民音乐出版社、现代教育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教材公司与宁夏黄河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复制、销售三家发行教材的附属磁带和光盘,逐步建成西北地区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教育出版社与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对现代教育出版社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辅图书进行本土化改造,已筛选出300多种,作为开发校本教材和教辅读物的基础图书。
(四)期刊合作和更名创牌工作顺利进行
现代教育出版社与宁夏黄河期刊传媒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将《少年读者》改刊为教辅类期刊《名师周刊》,并开始进行市场调查,评估论证,编辑清样。宁夏黄河期刊传媒有限公司与《新京报》进行了业务对接,联合将《周末文汇》更名为《名周刊》的工作已进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程序。
(五)凸显特色,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宁夏人民出版社与中央编译出版社联合将《回族民俗学》等20多种回族历史文化类和宁夏地域文化的宁版图书翻译成阿拉伯文,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输出;与中华书局联合将于丹《论语心得》翻译成阿拉伯语,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输出;与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联合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连环画册翻译成阿拉伯语,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输出;宁夏黄河书刊发行公司与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达成协议,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指派专人负责协助,将宁版图书尤其是回族特色图书和阿文图书在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发行;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将《60分钟教你学会100个汉字》(8种),出版并翻译成阿拉伯语,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输出。
(六)文化产业跨区域对接的启示
文化企业战略重组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大问题,也是做大做强文化骨干企业、培育合格市场主体的必然选择。认真总结文化企业联合重组的经验与启示,合理构架文化资源整合的内容,有利于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建立长效合作发展机制。与中国出版集团各成员单位间的交流合作,对于地处西北内陆,经济文化、出版市场欠发达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来说,有利于建立长效合作发展机制,对学习和借鉴先进出版企业的管理经验、策划编辑出版发行运行模式和生产技术,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出版品质,促进出版技术创新,改变发展方式,推动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提升合作层次。重组后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是跨地区、跨部门的资本、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加快出版体制改革,推进联合重组,培育大型出版骨干企业的具体实践。此次对接,既体现了政府强力推动,又遵循了市场运作规律;既取得了以资本为纽带的联合重组的实质性、阶段性成果,又推动多项合作项目的达成。其充分发挥了出版单位的主体作用,对双方进一步融合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实现出版的高端“嫁接”。中国出版集团作为我国出版业的“国家队”,政府及社会高度关注,品牌形象好、美誉度高,行业影响力大,市场竞争力强,占据了中国出版的制高点。与中国出版集团的融合发展,使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视野更开阔,目标更高远。
促进传统出版的升级换代。网络出版、数字出版、手机出版、多媒体阅读器、电子杂志、视频交流等新兴数字出版方式是当前和未来出版的必然趋势。中国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投入、数据库建设、标准化制定、网络技术改造、资源整合和资源库开发等方面,支持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共同参与建设统一标准的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出版资源库和网络传媒平台,将极大地增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参与新媒体、多媒体竞争的能力,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革新尽快实现传统出版升级换代。
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出版核心竞争力=人才+机制+品牌(特色)+企业文化。中国出版集团支持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广泛建立人才选拔、培育和使用机制,拓宽人才培养、培训渠道,通过“边干边学、以编带学”式的培训,提升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中国出版集团支持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移植自己的品牌形象,进行品牌经营;中国出版集团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先进的管理经验传授给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支持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建立适合现代出版传媒企业的运行机制。这些将大幅度提高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又好又快发展的“加速器”。
五、合作赢天下——宁夏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办宁夏卫视频道
为深入推进宁夏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巧借外力,做大做强宁夏广电事业,经多方努力,宁夏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宁夏广电总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决定联手合办宁夏卫视频道,经过近3个月考验,各项工作处于良好运行阶段。
(一)宁沪广电合作的主要内容
宁夏广电总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宁夏卫视频道资源。宁沪广电具体合作内容包括:节目制作、广告经营、频道包装以及品牌打造、落地覆盖、节目推广等。
节目制播分离。在确保节目终审权、播出权的基础上,宁夏广电总台委托上海广播电视台独家生产制作提供频道所需要的财经、体育、娱乐、电影、电视剧方面的节目,实现频道节目制播分离、广告经营代理。宁夏广电总台根据国家广电总局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节目播出的各项管理制度,对所有播出节目实施监制、终审和播出。宁夏广电总台每天提供3.5小时的自办节目,包括新闻及新闻类、社会访谈类、调查类节目等,供频道对外宣传宁夏使用。当接受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指令性宣传任务时,宁夏广电总台有调整播出节目之权利。
广告经营代理。授权上海广播电视台独家代理宁夏卫视频道广告业务,包括宁夏卫视现在拥有和双方合约期拥有的各种形式的广告资源。上海广播电视台拥有频道所有广告时段的经营权,宁夏广电总台对对方发布的广告有监督权、终审权和播出权。合作期内第一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向宁夏广电总台支付广告代理费1.5亿元人民币。第一年合作期满,若双方继续合作,则从合作第二年起,每年支付的广告代理费在上一年度代理费总额基础上增加15%~20%。上海广播电视台播出的广告总量不得超过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频道全天广告,包括黄金时段、非黄金时段播出时长,并按国家广电总局之规定,每年制作、播出一定数量的公益广告。
频道包装以及品牌打造、节目推广。双方共同开展宁夏卫视频道的频道定位、包装、节目设置、节目推广及广告定价、招商等相关工作,全力保证按双方约定时间启动新版节目和广告业务。频道的包装、推广、节目制作、引进费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承担。宁夏广电总台参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节目策划、制作所发生费用及监审人员所需费用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承担。
落地覆盖。上海广播电视台负责落地覆盖工作,宁夏广电总台将原有落地资源交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宁夏广电总台在合作的前4年,从每年的广告代理费中分别以4000万、3000万、2000万、1000万返还给上海广播电视台,用于宁夏卫视落地的补贴。
合作期限。考虑到双方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安全和效益,防止合作双方的短期逐利行为,合作期限明确为一年。合作期满,如双方无违约,则协议自动延续五年;五年合作期内双方满意且无违约责任发生,则可续签十年;合作期满后,在同等条件下,上海广播电视台有合作的优先权。
(二)宁沪广电合作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
2009年12月31日,宁夏广电总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办宁夏卫视频道签约仪式在银川举行。2010年1月22日,国家广电总局批复同意宁夏广电总台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办宁夏电视总台卫视频道。2010年2月8日,新版宁夏卫视正式开播以来,已经初步显示了高品位、有特色、主流化的新面貌。在今年两会期间,宁夏卫视和第一财经携手,采访重量级的党政领导和财经人物数十位,播发了大量独家、专业的两会财经报道,在两会代表委员中获得良好口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欣然题词:“反映民意、传播心声。”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为新版宁夏卫视题词:“合作赢天下。”
宁夏卫视的落地覆盖工作积极推进。截至2010年3月,宁夏卫视已新增6个落地点,分别是浙江的宁波、温州、绍兴、湖州、衢州、舟山,计划在当年6月份实现宁夏卫视全国中心城市的全部覆盖,到10月份,将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28个地级市。
新版宁夏卫视开播以来,宁夏和上海两方面的技术部门配合顺利,双方节目编排人员、广告编排人员沟通良好,确保了安全播出。在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运营中心的大力支持下,3月29日,第一财经和宁夏卫视直播时段广告播出顺利实现“一键双切”。
与此同时,宁夏卫视和第一财经还有序推动演播室改造、节目包装、主持人包装、新节目研发等多项工作,力争视觉系统有新面貌。
(三)推进宁沪广电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有利于宁夏卫视频道的专业化演进。目前,全国省级卫视第一梯队中的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正以专业化、特色化进军全国市场,央视更是开始了由频道专业化向专业频道品牌化的演进。宁夏卫视在合作中,寻求有强大经济优势、人文优势和较强辐射力、影响力的传媒机构,共同推进频道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使宁夏卫视频道由综合频道向专业化频道迈出实质性步伐,快速形成宁夏卫视在全国范围内的品牌效应。
有利于对外宣传宁夏。开展宁沪广电合作后,宁夏卫视台集中人、财、物,加大对宁夏卫视频道自办节目的投入力度,增加自办节目时间,精办《宁夏新闻》《印象宁夏》《倾听》等栏目,并可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重要活动制作成专题节目整合播出,有效提高宁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有利于提高宁夏卫视的经营创收能力。开展宁沪广电合作后,预计每年创收1亿元以上,可实现广告利润的稳步增长。
有利于提升频道的竞争力。开展宁沪广电合作后,可以引进人才、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学习借鉴先进的节目制作和广告运作理念,提升人员素质,提高频道的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频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宁沪广电下一步的深度合作
合作开展大型项目。一是联合进行上海世博会报道。第一财经将把宁夏方面的需求纳入整个世博报道计划,并和具体的策划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专项讨论,重点合作连线报道4月30日宁夏馆开馆活动,联合直播9月23~27日宁夏周活动。第一财经加快传送《世博纪事》,供宁夏新闻播出。二是联合进行西部大开发报道。西部大开发的主题是接下来双方合作的一个重点。双方倾向于组成联合报道团队,以宁夏出发或者以宁夏为重点,做整个西部行。三是联合制作大型纪录片《黄河金岸》。黄河金岸是宁夏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为能够圆满完成任务,由宁夏方提出计划,第一财经将派出资深制作人参与这部大片的策划制作。四是合作办论坛和公益活动。第一财经拟将和汇添富基金联合主办的“河流与孩子”公益项目引入宁夏。
部分节目改扩版。增加《早安宁夏》财经资讯。《早安宁夏》增加第一财经提供的财经资讯,用口播配画面进行播出。开办《财经宁夏深度谈》。考虑到开播周播节目的可持续性,拟先在宁夏卫视现有节目中,加大宁夏经济话题,等时机成熟适时创办《财经宁夏深度谈》的节目。设立宁夏演播室。宁夏当地的上市公司有重大动态时,可以请宁夏当地的研究员及当地的证券分析师和宁夏上市公司的当事方,进行直播连线或者是录播连线。
进一步加强频道包装。双方将加快频道总宣传片制作。第一财经与宁夏卫视合作后,正在进行整体包装设计。现已开始多头并进,有序推动演播室改造、节目包装、主持人包装、新节目研发等多项工作,力争视觉系统有新面貌,已将有宁夏元素的总宣传片、ID以及宁夏卫视四档自制节目的包装需求统一考虑。上海方面将尽快在东方卫视上推出宁夏卫视第一财经的宣传片,并做好网络推广工作。
按计划加强宁夏人员培训。双方将尝试结合宁夏经济特色,策划选题、互相约请嘉宾、互派主持人、互相利用演播室录制大型谈话节目。如宁夏卫视《倾听》节目组计划参与上海《头脑风暴》的策划会,参与《波士堂》等节目的录制,全面了解节目策划、制作流程、人员分工等,并与第一财经部分专题节目组及唯众公司进行座谈。第一财经组织宁夏卫视广告团队培训,宁夏卫视派员工参与第一财经世博会直播各相关岗位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