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出心裁地赞美
赞美别人,就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于发扬被赞美者的美德和推动彼此友谊健康地发展,还可以消除人际间的误解和怨恨。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赞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变好事为坏事。
掌握正确的赞美之道
适当地颂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来“抬高”别人的自尊心,获得别人的善意与合作。人们都喜欢听到别人的称赞,赞美是一种“感化”别人的有效办法。
然而,在交际场合中若是一味地颂扬他人、逢迎他人,难免会有“拍马屁”之嫌,这被人视为一种卑劣的交际手腕。即使其有正确的目的,也并不能成为人们应选的高明策略。颂扬与逢迎,看来好像十分简单,一味颂扬和逢迎别人,反而会使人产生憎恶感。所以要使用颂扬与逢迎,必须先想好该从哪里下手,掌握何种分寸,而且还要先对你的对象详细地分析一下,他的性格特征如何,这样才能让你完全掌握“战况”。
你若要了解他人的性格与弱点,然后决定你“进攻”——所赞美的方式,那你只要观察别人最喜爱的话题即可。因为语言是心底的声音,他心里希望自己能有番作为的,嘴巴里一定常说出这种愿望。因此,我们要使赞美奏效,只需心中牢记几点各人性情的不同之处。需知对凡事夸大的人,他的虚荣心是最重的,他往往有一种强烈的潜意识,不论在何时何地,都喜欢人们夸赞他。另外某些人却不然,他们只在某种事件上喜欢被恭维,若你还照着前述的方法“进攻”,你的赞美和恭维注定失败。
赞美别人,仿佛是用一支火把温暖了别人的心,不仅赞赏了对方的美德,彼此之间又能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赞美是一件好事,但绝不是一件易事。赞美别人时如不掌握赞美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也会让好事变为坏事。
1. 赞美要自然真诚
虽然人们都喜欢听赞美自己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使对方高兴。能让对方有好感的只能是那些确为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相反,你若无凭无据、虚情假意地赞美别人,他不仅会感到莫名其妙,更会觉得你油嘴滑舌、虚伪做作。
真诚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它是把对方的优点“秀”出来并由衷地赞赏,所赞美的内容的确是事实,不是虚假的。赞美的语气通常亲切自然,表情真挚,使人感到情真意切。如果赞美他人时,挂着一副冷冰冰的脸孔或满嘴讪笑的口吻,那么,对方八成会认为你在耍弄他,是虚情假意,是别有用心。这样的赞美就变了味,反而和讽刺没两样。
当你见到一位外貌普通的小姐时,却偏要对她说:“你真是美极了。”对方立刻就认为你真是虚伪,尽说些违心的话。但如果你真诚地赞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等,她一定会十分高兴地接受。
对亲朋好友的赞美,当然是出于善意的鼓励,但往往不自觉地会带有偏爱或捧场的成分。你可以态度更热情,语气更热烈,但对人对事的评价绝不能脱离客观的角度,措词也应当有一定的分寸。
身为主管干部或专家学者,如果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赞扬某个人或某个单位,更要经过长期观察与深思熟虑,做到客观、公正、不夸大、不缩水。因为你的赞扬常常被当成具有权威性的评价,不仅关系到被赞扬者,而且还会影响社会舆论。
2. 赞美要看对象,注意赞美的内容
在爱漂亮的女孩子面前,你就赞美她的打扮;有小孩的母亲,赞美她的小孩聪明可爱准没错;对于热爱工作的女孩子,你除了赞美她的外表之外,也可以赞美她优秀的工作成绩;至于男人,最好从工作下手,你可称赞他的能力。
赞美要看对象,人的气质有好坏之分,年纪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人独特的性情,这种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普通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经常有人在称赞别人:“你这篇文章写得真好”、“你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错”这种陈腔滥调的称赞并不能使对方感到高兴,有时甚至会认为你是在敷衍而使对方反感。称赞别人,要尽可能具体些。比如,上面三句称赞的话可以分别改成:“你这篇文章写得好,尤其是后面提的那个问题很有新意。这个问题还没有人注意过呢,我读了之后很有感触。”、“你这件衣服很好看,这种款式很适合你的年龄。”、“你的歌唱得真不错,不认识你的人准以为你是一个专业歌手。”这种具体而充满热情的称赞必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
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普通的赞美更难能可贵。对于任何一个人,最值得赞美的,不是他身上早已众所周知的优点,而应是那些藏在他身上,尚未让人发现的优点。这种赞美,不但会让他觉得惊讶,也许还会因为你一句话,让他发觉自己深藏的潜力,从而改变他的人生际遇。
3. 要多赞美小人物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最需要赞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被埋没而产生自卑心理或身处逆境的人。他们平时很难听到一句赞美自己的话语,一旦被人当众真诚地赞美,便有可能恢复自信而因此振作起精神,成就一番事业。因此,最有建设性的赞美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我发现你很会利用时间,连三五分钟你都不浪费。我就做不到这一点。”称赞对方这种最细微的举动,是最能博取对方好感的。
通过第三者的赞美更能打动人心。许多赞美的话由他人口中传来,心中的确十分喜悦,或是另一种经由长辈和上司口中传来的赞美,更是让当事者除了感到喜悦之外,还有一份骄傲与感动。虽然做事并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好评,但如果你的成功能得到别人肯定,而且自己所敬重的人也深表赞同,相信会使自己更进取、更努力。
但赞美绝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对人赞美毕竟不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它不过是拉近人们距离的一种手段。因此,赞美的话不能滥用,应点到为止,而后要在和谐的气氛之下,迅速转入谈话的主题,赞美只是“开场白”罢了。
如果一味赞美,把社交活动当成歌功颂德的舞台,就会适得其反。过分的赞美,一旦变成肉麻恶心的吹捧,赞美就失去了正面意义,变成了阿谀奉承、爱拍马屁的可耻行为。这就应记住一句古语:“过犹不及”。
“拍马屁”也有诀窍
人际交往中,许多人常常爱用恭维的言语,这就是所谓的“敬语”。的确,恭维适当,是很能取悦人心的。恭维的话人人爱听,你对人说恭维话,如果恰如其分,他一定十分高兴,对你产生好感。越是傲慢的人,越爱听恭维话,越喜欢受你的恭维。有人义正词严,说自己不爱听恭维,愿意接受批评,这是他的门面话。你如果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直言批评,他心里一定非常不快,表面上未必有所表示,内心却是十分不悦,对于你的好感,只会降低,决不会增加。
这种恭维的语言,对人际沟通、维系良好的关系会产生重要的作用,是调整心灵的润滑剂。善说恭维话,别人听了舒服,而且自己也不降低身份。所以,说恭维话是与人沟通的一门重要功课。
曾在背水一战中大出风头的韩信,年轻时却受过“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追随汉高祖刘邦,屡建奇功,于是有人断言:“如果汉高祖没有韩信,根本无法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就因如此,后来汉高祖对韩信日益强大的力量畏惧了,于是有意寻找借口,以企图谋反的罪名,要把韩信捕而杀之。
此时,韩信并不为自己辩护,只是说:“果然像人家预料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韩信只有被烹、被杀了!”
刘邦听了,也觉得韩信乃开国第一功臣,不能要杀便杀,便将他贬王为侯,暂且搁置,以观后效。
韩信受此打击之后,心怀忧愤,整天过着不愉快的日子。就在这时,久未谋面的刘邦和韩信终于有了一次见面谈话的机会。韩信本善于恭维,便抓住这个机会,适时适事地把刘邦恭维了一番,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两人的话题是从评论将士开始的,但各持的见解不同。刘邦问韩信:“你看我有统率几万大军的能力呢?”
韩信答:“陛下最多只能统率10万左右的大军吧!”
刘邦又问:“那么,你呢?”
韩信一笑:“在下当然是多多益善!”
刘邦也笑着问:“那你又为什么被我所用呢?”
这时,韩信开始巧妙地恭维了:“陛下虽然没有‘将兵’的才能,却具有‘将将’的才能。在下之所以被陛下所用,道理也在于此。而且陛下的那种本能是天生的,不是普通人所能具有的。”
韩信如此的恭维,其运用之巧妙堪称一绝。当时刘邦被恭维得浑身通泰,至于他到底如何作答,史书未作记载,但由后来韩信复出就可想而知了。
你在生活或工作中也可以恭维别人,但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恭维呢?
每个人都有希望,年轻人寄希望于自身,老年人寄希望于子孙。年轻人自以为前途无量,你如果举出几点,证明他的将来大有成就,他一定十分高兴,视你为知己。你如果称赞他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到高兴,至少你要说他是将门之后,把他与他的父母一齐称赞,才合他的胃口。
但是老年人则不然。他自己历尽沧桑,几十年的光阴,并未曾达到他预期的目的,对于自己,已不再十分自信,不再有十分希望,他所希望的,是他的子孙。你如果说他的儿子无论学识能力都胜过他,真是个难得的人才,虽然你是抑父扬子,他不但不会责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口头连说“未必,未必,过奖了”。他的内心,却认为你是慧眼识英雄呢。
对于商人,你如果说他学问好、道德好、清廉自守、乐道安贫,他一定是无动于衷。你应该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现在红光满面,发财即在目前,他才听得高兴。
对于官员,你如果说生财有道、定发大财,他一定不高兴。你应该说他为国为民、一身清正、廉洁自持、劳苦功高,他才听得高兴。
对于文人,你如果说他学有根底、笔下生花、思想正确、宁静淡泊,他听了一定高兴。
别人做什么职业,你就说什么恭维话。了解对方的职业再说恭维话,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要诀。这样做,能为你与人良好的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恭维也要拿捏有度。令人感到见外的恭维话,不仅会在无意中将彼此的距离拉开,更有防范他人侵犯的意味。如果反复滥用或过度恭维,就会显得肉麻,如果言不由衷,那就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女人称赞女人
女人是最了解女人的,身为女人,她们常常是亲自经历、体悟了几乎是所有女人的喜悦与痛苦,欢乐与忧伤,以及种种微妙的心理过程。许多时候,女人们总是因于自己的角色,不敢、不愿或不能表达自己的某种欲望和真正需要,而是把它隐藏起来、伪装起来,期盼别人的发掘。
在男人眼里,女人是神秘之物,让他们难以理解。有时女人会突然晴转多云,而不久又会破涕为笑,他们不知女人的心里想什么。而对于这一切,女人却非常理解,不需作任何的理性分析,她们就能够真实地把握女人,这是天然的同性之间的亲和力决定的。
较之男性,女人间的相互赞美,更能满足对方的某种内在渴求。这是因为,女人间的友谊同男人们有着很大的不同,男人间的友谊是建立在观念和兴趣上;而女人间的友谊则是由于她们处于共同的命运,她们在对方身上搜寻,认定着彼此的共同点。因此,当一个女人去赞美另一个女人的服饰漂亮时,她首先是对此认同,并找到了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而一接触这些问题,就会像老朋友一样唠叨个没完没了。
在男性面前,女性会情不自禁地戴上面具,扮演她所认为的好女人的角色,这无疑会使她们感到紧张。特别是当男人夸奖她时,她会更加不自觉地按对方所赞美的内容去做,而女人与女人相处时,她则会感到轻松自然得多,无须那么矫揉造作,谈话内容也比较随意自由,这使得彼此谈话时充满了温暖的气氛。来自同性的赞美,往往听来十分亲切真实,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欣赏,这使对方产生了一种“知音”的感觉,因而也更能增进彼此的友谊,缩短交际的距离。
作为一名女性,赞美另外一位女性,除了可以像男人那样赞美她的容貌、气质、性格、才艺外,你还不妨站在女性的角度上,以服装、缝纫、烹调、家居等方面为话题去赞美。这样你的赞美一定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她会因遇见了你这样一位欣赏者而感到十分高兴。
例如:在妇联工作的李大姐在她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到陌生的女性。而每次与陌生女性结识,她总忘不了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赞美对方的穿着打扮、身材或是皮肤,交流生活的经验。这使她不但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而且也结交了许多的朋友,许多女同志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或“大妹子”。
女人赞美女人的妙处,在于女人情感细腻,不仅关注的是她的外表,更关心她的生活、命运和情感。在赞美中,你付出的仅仅只是几句真诚的话语,却有机会获得大量的生活知识和真挚的同性友爱(或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婉转地说服
我们常常希望把自己的观点、想法、思路准确有效地传达给某些人,并且需要对方能够接受我们的意见或建议,然后付诸实施,这个过程就是说服。被说服的对象又因为本身经历、经验、价值取向等等的不同,大大增大了“说服”的难度。因此,“怎么样去说服?”这样的问题,不会像“1+1=?”这样能够得到明确的逻辑性强的答案。“说服”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也有一定的技巧。
说服他人的原则与技巧
在交际礼仪诸多方面的内容中,说服的礼仪应予重视。说服本身就是交际活动中的一种高级手段。说服就是根据对方的处境、心理动向讲道理、摆事实,运用经验和例证去引导对方,使对方自然地接受自己的意见,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做,从而达到双方共同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遇到这样一种情景:你在与别人争论某个问题时,分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有时还会被对方“驳”得哑口无言。
只有很少的男人能够被争论说服,女人一个也不会。当你在争论中以事实、数字和逻辑击败她时,她或许当面会说你是正确的,但回家后会变卦。除非她按照自己的思路达到同一结论。
因此,说服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奏效的,它是一门学问,要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就要掌握说服他人的礼仪和技巧。
为了有效地说服别人,应掌握以下几点说服对方的原则:
首先,要找到被说服者的需求和动机。因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一定动机的,而动机又是由需求所决定的,所以要做好说服工作,就先要找到对方的需求和动机。
其次,利益在先,道德在后。不管讲什么事,要想说服人,就应该把人们的利益摆在前头,并要从人们利益的角度去讲道理,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其实,说服的利益原则,应该是我们做好说服工作的起点和终点。
第三,留有选择权。不管你多么有权威,人们都不喜欢受人强迫,这就是人的一种保护自身自由的心理。所以,要先告知对方选择的结果。领导者可以指明方向和条件,但要由人们自己去选择行为的结果。既使是我们让人们去选择结果,也应该让他知道这是他自己的决定,好坏需自己承担。自然,这是一种领导艺术。
有些人说服人时经常犯的弊病,就是先想好几条理由,然后去和对方辩论;还有的是站在长辈的立场上,以教训人的口吻,指点别人该怎么做。这样一来,就等于先把对方推到错误的一方,因此,效果往往不好。那么,说服别人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呢?说服人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以下几种是比较实用和简单的:
1. 体谅对方的需要
说服者首先要营造一种信任的气氛。如果对方为此而陷入烦恼,你可以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如果以极大的同情心来对待陷入烦恼的对方,体谅对方的处境,你就能与对方接近,你的观点才易于被对方接受。当然,这种同情只是一种说服方式,而不是目的。
2. 灵活变换说服的方式
常听到有人抱怨:“我说过多少遍,他就是不听”,遇此情况,就应考虑变换说服的方式。当你的话对说服对方起不了作用时,如果把它简单地照样重复上百遍,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时,你应当换一种别的方式,增添一点新材料,多加点新的理由,再去试着说服。
3. 不要只说自己的理由
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如果双方都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对方提出的论证不加以分析,这样很容易陷入僵局。自己的观点,当然是要说的,说得越透彻越好。但同时也要注意,倘若只说自己的理由,无论多么清楚,毕竟不能替对方剖疑析难。所以要说服对方,必须先冷静而透彻地了解别人的意见,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4. 说服对方的同时应满足对方的需求
人是有各种需求的,如健康的需求、爱情的需求、知识的需求等。当这种需求达不到时,就会引起为追求它而产生的行为。所以要说服对方,首要的事情,就是满足对方的需求。可是,有些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说服时只把自己的要求告诉对方,结果无法促成对方的行为动机。比如,一个妻子在劝丈夫戒酒时这样说:“你又喝酒了,弄得家里老是欠账,如果你不喝那么多酒,就可以多买几件衣服给孩子穿了。”这些话固然是好心的规劝,但是,这种表达方式仅从自己的立场去说话,能激起对方什么需求呢?假如这样说:“瞧,你喝酒这副高兴模样我不喝也打心里乐,不过这样喝得太多,可当心会弄坏身体(激起对方健康的需求),邻居老王就因为喝酒过度,不是整年躺着吗?(用丈夫看得见的事实说明喝酒的坏处),你不想受这种罪,不妨少喝一些。”(先提出低一些的标准。)这种说服的效果,比前一种要好得多。
5. 以己动人也是说服人的良策
你是否留心过,如果有人在陈述某种意见时,用诚挚而令人感动的语气对你说出来,你的心很容易被征服,而且不易产生相反的意见。所以,你要说服人的时候,有时激起对方的感情比激起对方的理性思考更为有效。有些孩子做错了事,往往对任何斥责都听不入耳,但有时听到母亲动人肺腑的痛哭,反而会使其泯灭的良心复苏。所以你说服人的时候,要把一片真心通过自己的表情、声音输入听者的心底。
6. 运用具体情节和事例进行说服
在日常生活中,你要想说服别人,就应该旁征博引,使用具体的例子,而不能一味空洞说教。如你说:“许多拥有大量金钱的人,其实精神是贫乏的。”这句话并不动人,因为太空洞了。要知道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系统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有说服力。所以如果你举出一些实例,把你亲眼看过的事和人说出来,人家也会自然而然得出这个结论。这种让对方自己得出的结论比你灌输给他的结论要有效得多。
7. 注重感情
人是十分珍视感情的,在人与人的接触和交往中,感情的作用十分重要。在说服人的时候,首先要创造一种平和、温暖或是热情、诚恳的气氛。有人说,再雄辩的哲学家也无法说服不愿改变看法的人,唯一的手段是先使他心软。其道理就在这里。在说服对象抗拒心态比较重的情况下,先让他们“发挥”一下是对的。“发挥”不只是情绪的宣泄,而且可以让他们在原来的路上往前走得更远。这时,因为事情已经过火、过头,也因为走得越远,错误越容易暴露,他们自己便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自己就把自己说服了。
8. 先顺后逆,先退后进
心理学有个“名片效应”,是说与人接触,先要向人家介绍自己的情况,让人家了解自己,取得信任。心理学还有个“自己人效应”,是说与人接触,要取得人家信任,就应该先让人家认为你是他的“自己人”。我们采用这种先顺后逆的说服方法,的确可以消除对方的对立情绪,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认同感自然建立。
当两方立场对立的时候,再从对立的观点上说服,就很难收到效果了。但是,你转换一下思考的角度,取对方的可取之处,并加以肯定,先软化对方的心理和情绪,然后再进行理性的说服,这就容易有效果了。
“先退后进”是说,要先按被说服者的“思维线路”和行为往前推,一直把他推向错误处,以此得出个结论——此路不通。这样,站在对方的思想和行为的角度说理,就容易被接受。
9. 激发动机
美国的门罗教授提出了一种激发动机的五步法。一是引起对方的注意,主要是要善于提出问题。二是指出他需要什么,把说服对象引到他自己的问题上。三是告诉他怎么解决,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四是指出两种后果,即是不同的两种结果。五是说明应取的行动,这便是结论。这种方法实际上也是站在对方立场上说服对方,是从对方的动机出发,先在动机上寻求一致点,这样的说服既能迅速成功,又不用大费唇舌。
10. 寻找沟通点
实际上,无论在心理、感情,还是在生理上,我们都可以找到双方的共鸣之处,即沟通点。共同的爱好、兴趣,共同的性格、情感,共同的方向、理想,共同的行业、工作等等,都是很好的沟通媒介。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对方哪怕是向我们这里移动一小步,他们的立场、态度、认识,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11. 归纳法
这是一种提供多种事实,让对方自己去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相反立场的人,采用只提出事实,不给结论的方法,容易被接受。
12. 对比法
摆出正反两个方面的事实,让对方自己去判断是非曲直,或让他们跟着我们一起去判断对错。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13. 心理换位法
我们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或使对方站到我们的位置上。这样容易相互理解、体谅。有一句话:“挤上车的人往往会改变态度。”这话是有道理的。
14. 以“大同”求“小同”
在具体问题上发生分歧,把问题停留在具体问题上,事情往往不好解决。如果把这个问题挪到相关的,如目标、理想这样的高层次上,我们就容易找到共同点。自然,有共同点,又是大共同点,这样当然好办了。
15. 利用“兴奋点”
就是利用人们最关心、注意的事情,把这些事情和我们要说的事情串起来,以便获得说服的效果。以“兴奋点”作开场白,或融入我们的谈话皆可。但这需要我们动动脑筋,寻找那些确能使人兴奋的事情。
16. 拿出权威的地位
心理学有个“权威性偏见”,是对权威产生的一种过分崇拜的评价性偏见。人们听到、看到的权威,往往是闪闪发光的东西,并不了解他的另一面,所以会产生盲目性。
问题是,人们并不很清楚这一点。你用权威的话说,人们就信服;你拿出权威的地位,人们就很少提出异议。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引用权威的语言和材料也能起到说服的作用。比如,“此地段多起事故,请注意安全”和“警察提醒您:‘这里1个月有3人死于车祸”显然,后者的作用会大得多。
17. 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
在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崇尚高尚的道德、正派的作风,都有起码的做人道德。所以,在说服他人转变看法的时候,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高尚”的动机来激励他。比如说这样做将对国家、公司带来什么好处,或将对家庭、对子女带来什么好处,或将对自己的威信有什么影响等等。这往往能够说服他,让他做应该做的事。
18. 通过交换信息促使他改变
事实证明,不同的意见往往是由于掌握了不同的信息所造成的。有些人学习不够,对一些问题不理解;也有些人习惯于旧的做法,对新的做法不了解;还有些人听人误传,对某些事情有误解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能把信息告诉他,他就会察觉到他原本的看法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进而采纳你的新主张。
19. 激发他主动转变的意愿
要想让别人心甘情愿地去做任何事,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谈你所需要的,而是谈他需要的,教他怎么去得到。所以有人说:“撩起对方的迫切渴望,能做到这一点的人,世人必与他同在;不能的人,将孤独终生。”
探察别人的观点并且在他心里引起对某项事物迫切需要的愿望,并不是指要操纵他,使他做只对你有利而不利于他的某件事,而是要他做对他自己有利,同时又符合你的想法的事。这里要掌握两个环节:一是说服的人要设身处地地谈问题,要把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看待;二是最好让他觉得不是你的主意而是他自己的主意。这样他会喜欢,会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接受。
20. 用间接的方式促使他转变
说服人时如果直接指出他的错误,他常常会竭力为自己辩护,因此,最好用间接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应改进的地方,从而让他达到转变的目的。所谓间接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如把指责变为关怀;用形象的比喻来加以规劝;避开实质问题谈相关的事;谈别人或自己的错误来暗示他;用建议的方法提出问题等等。这要靠说服者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21. 提高对方“期望”的心理
被说服者是否接受意见,往往和他心目中对说服者的“期望”心理有关,说服者如果威望高,言行一向可靠,或者平时和自己感情好,觉得可以信赖,就比较愿意接受他的意见。反之,就有一种排斥心理,所以作为领导者,平时要注意多与下属来往,和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样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变得主动有力。
管理学上一句名言:“到用户那里5次,他就会购买。”这是推销商品的原则。日常的说服也是这样,锲而不舍或不断灌输他新看法,也会有效果。这不单只是一种“缠功”,还是一种压力,一般人是很难抵抗的。
说服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所
就只差那临门一脚,对方却怎么也不点头,你感到为难极了。但某天一大早你去拜访,结果对方竟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时你感到有点莫名其妙。这种情况是常有的事。
像这种一直都无法成功说服对方,只要能稍微留点时间让他考虑,对方或许就会爽快地点头答应的情况,生活中屡见不鲜。换句话说,即使是相同的说服工作,也有着说服对象较容易接受的时间或时机。
说服的对象是人,当然有烦躁、发怒的时候。有时,当他因什么事而苦恼,他就会说:“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现在我的精神状态不好,不想听别人说话。”或者是他正忙着,没时间听人慢慢解释。在这个时候你想去说服他,是难有好结果的。
所以,你必须知道对方当时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才行,人的内心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看透的,有时表面上装出一副冷静的样子,内心却有股怒气正要爆发。所以,如果你不善于看准机会,就不能恰到好处地说服别人。
那么,抓准说服时机的关键是什么呢?
所谓较易说服的时机,是根据对方的性格、思维方式、立场等而有所不同的,但若从以下角度进行试探,就可看出好的时机:
——被说服者工作的行程如何?
例:在什么时间工作会告一段落。
——被说服者身体状况如何?
例:低血压的人,下午比上午要好些。
——根据被说服者的举止及常出现的习惯动作来判断他的精神状态如何。
例:他在不停地摇动大腿,大概相当烦躁不安。
——是否能灵活划分说服阶段?
例:这件事在本周内如果不谈妥,就会相当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展开与进行。
——被说服者主动找你谈话。
例:“刚好,我也有事想说给你听呢!”
——是否抓住有利时间?
例:决定一大早就去找他。
时机不好,本来可谈妥的事就会谈不妥。比如,你在请人吃饭的第二天就匆匆去洽谈业务,会让对方感觉昨日的饭局是有目的的,于是就会觉得心里不舒服,甚至产生反感。
业绩好的销售员,是在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基础上行动的。
有些人经常会抱怨“拜访过几次都见不到面”,其实这种人失败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他访问的时机总是不对。你去说服时,绝对要找对方最空闲的时间,你得留意这一点,进而作出高效率的拜访计划。
说服除了取决于时机之外,还与场合有关。场合不同,说服的效果也就不同。那么选择什么样的场合容易说服别人呢?
首先,安静舒适的场所最适合。
人各自都有能使自己心情安定的场所。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同,但安静的地方往往能使人的心情安定下来,而在吵闹场所能安定下来的人是极少的。
人的心情因场所不同而变化很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场所,在火车上,总是从最旁边的座位开始慢慢坐满;而在饮料店,一般不是选择门口附近的座位,而是向店最里面的座位移动自己的脚步。也就是说,太开放的场所令人不安,稍微有点隔离的场所较能使人放松,几乎人人都这样认为。
说服、交涉的场合最好也是选择在不受干扰的场所好一点。有了宽松、放松的气氛,人自然就比较没有压力,心里也比较自在。要创造说服的气氛,以此为前提就可调整到最好。
基于这点,根据说服的内容或交往的程度,来考虑较有效果的场所,是很有必要的。根据交涉的内容不同,有人喜欢热闹的场所,有人喜欢生意气氛较浓的场所。另外,要选择适合对方性格的场所。
在这里我们设想一种边用餐边进行说服工作的场面。
“共同进餐”这种行为最适合加深亲切感,能否理解这一点并加以巧妙运用,往往会导致说服的成功或者失败。
1. 讲究排场的场所
对于任何事都以商务模式来处理的人,你就要选择高级餐厅,类似那样稍微讲究门面的场所才会有良好的效果。保持适度紧张感的气氛可以提高说服力。
2. 能放松心情的场所
对待爽快型的人,选择不讲究排场而舒服、轻松的房间最有效果。如日本人大多数在榻榻米上就能放松心情,尤其是政治家在饭馆等地方也喜爱盘腿而坐,大概是因为这样就能坦率地谈话吧。这可以说是最适合日本人的场所。
另外,依对方情况,选择公司附近的饮料店或餐馆也行,“从公司走出一步”、“改换了场所”就能改变心情,也较容易使对方愿意听你说。
3. 有气氛的场所
与尚未熟悉的人在酒吧或夜总会边喝酒边谈是很有效果的。灯光略暗的地方能让彼此间变得亲切起来,但是千万注意,太低级的风月场所却会导致反效果。总之,能有好好谈话的气氛永远是必要的。
4. 公共的场所
想和下属或女职员(有时也对上司)深入地谈话时,或想说说你的心里话等等的情况,在天台上、公园、露天茶座那样的场所交谈,有时效果会很好。蓝天、微风和周围的景色,会瓦解人的心理防线。另外,你想更进一步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谈话时,就要利用你常去的地方,这样一来,只要向和你熟识的店家拜托一声,店家就会把你招待得很周到。因为这会使自己产生像在家里一样的安全感,心情也较为轻松,就容易推进说服工作。
相反地,对于不想被人说服、防卫心较强的人,在与他打交道的时候,就要去让对方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舒服的地方,他才会解除防备心。
然而,有些时候虽是你认为适当的场所,有时也会因一些什么理由而使得说服进展不顺利,这时就要立刻变换地点。从狭小的地方换到宽敞的地方,从宽敞的地方转到狭小的地方,从亮的地方改到昏暗的地方,要像这样试着变换一下说服的地点。
然后,如果以前一直是面对面而坐,这次就试着并排而坐,或者以肩并肩的距离来说服别人,成功的几率也会提高。
热情是说服他人的前提
你喜欢与人相处吗?
你是否感到与人相处很麻烦呢?
活泼外向、乐于和人打交道的人,谁遇到了都会感到欢喜;阴沉内向的人,谁也不愿主动地和他聊天。人会观察对方的想法、态度和性格等,同时会在无意识中判断是要接近他或是避开他。
一般而言,人的心情如何往往会影响到对方的心情,而其中又以热情最容易令人感受到。在不善于说服的人身上我们感觉不到热情,而通常那种人也不能理解“人可以靠热情来驱动生命”这句话的涵义。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工作的情况吧。拼命努力做事的人,必定会光彩夺目,因他身上有极大的热情,有时甚至你也会被他热情的力量所感染。不管是谁,都会被“拼命努力”的态度所感动,并给予正面评价。因此,牢记这个原则,它可是说服别人的坚强后盾。这样的人也许只要说句话,就能有极大的说服力去煽动对方。
相反的,只在嘴巴上嚷着“我在拼命工作”,而实际上工作只做了一半的人,任谁都无法从他身上感觉到热情,也不会对他有好的评价。这种人所说的话,谁都不会想听。
缺乏热情的人,只要稍微遇到阻碍,马上就会打退堂鼓,而且想要尽早地逃离那地方。因为没有热情,就只会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这样一来,对方不仅无法受到影响,还会投来轻蔑的眼光。
总而言之,说服这项工作是否进行得顺利,与有没有热情是有很大关系的。有了热情,会产生一定能说服的信心。这就是说,有热情就会有自信,而自信就是去说服别人的筹码。无论做什么,都要有“好,加油吧!”这样的冲劲,否则,哪怕再容易的事都不会做好。
特别是对“说服”这种以人性为关键要素来决定一切的行为来说,那种“肯定能说服”的、自信的态度是绝对必要的,而支撑这一点的就是热情。
成功说服别人的秘诀,就是要有“肯定能说服你”的信念,否则,就会产生逃避的想法。
有个一流的推销员,他常挂在嘴边的是:“卖东西要靠热情。老实说,设备的性能各厂都不会有多大的差别。要说有差别,那就是推销员的热情。大体上,欠缺热情的推销员是卖不掉东西的。没有热情,再好的商品看上去都会褪色。赋予商品生命的就是推销员的热情。”
这正是他的推销哲学。也许有人会有不同见解,但是,他给我们证实了一点:有热情,人才有充沛的行动力。
迂回说服,声东击西最奏效
迂回的说服方法,就是通过曲折隐晦的语言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意见暗示给对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表达方式既可以达到批评的目的,又可以避免难堪的场面,所以常被用作说服的有效手段。
19世纪时,意大利有个著名的作曲家叫罗西尼。一天,一个作曲家带着一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向他请教。在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停地脱帽。作曲家问罗西尼:“这屋里太热了吗?”
罗西尼回答道:“不,我有见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只好不停地脱帽。”
罗西尼巧妙地用“那么多熟人”来暗示曲子缺乏新意、抄袭太多,既含蓄又明确地向对方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且既不伤情面,又达到阐明意思的目的。
战国时,公输般替楚国制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就由齐国徒步到楚国郢都,希望劝说公输般不要为楚国制造云梯。
两人见面后,公输般问:“先生有何指教?”
墨子故意说:“现在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借您的力量杀了他。事成之后,我送您一千两黄金。”
公输般很不高兴,断然拒绝:“我是讲仁义的人,所以不能随便杀人。”
墨子见公输般满口仁义,正中下怀。于是他立即借题发挥,慷慨激昂地说:“请允许我向您进言,我在北方听说您制造云梯,想攻打宋国,可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本来就是地广人稀,却拼命在战争中葬送自己本就不足的人民。这只不过是为了争夺自己早已拥有的很多土地,这样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您却要攻打它,这不能算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身体力行,不能以理抗争,这不能算是忠臣。如果抗争达不到目的,这也不能算坚强。杀一个人认为不义,却杀多数人,这不能算知道类推事理。”
公输般被墨子说得无言以对,只好承认自己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的错误。
在此,墨子以先请求公输般帮助他杀人的话来“声东”,诱使公输般亮出“我是仁义的,不能随便杀人”的观点,并为墨子的“击西”提供了大前提。因此,墨子立即抓住时机,雄辩分析,连连责难,使公输般欲辩无辞,除认错之外,别无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