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珑的交际语言艺术
口才是社交的基本工具,社交场合又是施展口才的舞台和场所,口才的好坏是一个人社交成功与否的关键。好口才可以增强你的说话能力,进而帮助你成为社会上受欢迎的人。通过口才的磨练,打造出一流的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生存氛围。
八面玲珑的交际语言
看过《红楼梦》的人一定会知道凤姐儿,她的能言善辩让人印象深刻,真可谓“八面玲珑”。当她一见到才进贾府、站在贾母面前的林黛玉时,说了一句:“天下竟有这么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总算见着了,竟像嫡出的孙女儿。”别看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足可以代表凤姐说话的水准,也可以谓之“八面玲珑”的典范。“天下竟有这么标致的人物”讨得了林妹妹和贾母的欢心,可也许会让站在旁边的迎、探、惜三春不高兴,这等于说她们不及林黛玉标致,于是凤姐儿马上又添一句:“竟如嫡出的孙女儿。”就讨得了“三春”和王夫人、邢夫人的欢喜,也又一次讨得了贾母的欢喜。这一句话,讨得了六人的欢心,真真是说出了水准,找不到缺点。
平时,我们在交际中,也往往很讲究话语的“八面玲珑”。所谓“八面玲珑”,是指一句话在每一位听者的心中都能感到愉快,也就是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绪,维护每一个人的面子。
要做到这一点不是很难,就是言辞间不要锋芒太露,“见面说话留三分”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话没说出时,要多多考虑一下它可能会引起的各种反应,好的坏的,而加以“去芜存菁”,若每一位听者都可能满意于你的这句话,你就达到了所谓“八面玲珑”的境界。
这不难做到,然而也难做到,而且也必须做到,才可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交际者。但这不是说事事都要讲求“中庸”,它表现了说话之最高水平,犹如《红楼梦》中凤姐儿的言辞。
制造融洽的交谈气氛
人都各有各的癖好,各有各的脾性,有的人喜欢娓娓而谈,有的人喜欢深思,有的人拙于应对。面对我们交谈的对象,我们应该多关心别人,重视别人的口味。善于跟人交谈的人,很善于适应别人,并能够调节自己去迁就一下别人的兴趣与习惯,如果对方有满腹牢骚,就让他尽情地宣泄;失意的,多给予一些安慰与同情;软弱的,多给予一点鼓舞和激励。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发生特别的兴趣,就让对方在这方面畅所欲言;假如对方对某一个问题不想多谈,就应及时转换话题把谈话引到另一个方面。
真诚、温暖的微笑,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钥匙,也是造成良好交谈气氛的清新剂。如果遇到抑郁的、冰冷的表情,人的心情就会僵硬起来;如果遇见了欢乐的、温暖的笑容,人的心带就柔软了、融化了、活跃了。因此,快乐生动的目光,舒畅悦耳的声调,将使谈话的气氛活跃,心旷神怡。反之,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谈话态度,就不可能制造良好的交谈气氛,没有一个良好的交谈气氛,别人就会敬而远之,讨厌你、不愿和你交谈。
总之,好的态度有如磁石,吸引着朋友和听众。
真诚而巧妙的提问方式
我们在社会交际中,要学会经常向别人提问。提问对于促进交流、获取信息、了解对方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善于提问的人,不仅能掌握会话的进程,控制会话的方向,同时还能开启对方的心扉,拨动对方的心弦。
要使提问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据社会学家的分析,任何发问都适用于一般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调动对方回答的积极性,满足对方渴求社会评价嘉许与肯定的心理。一般提问方式如果能配以赞许的笑容,效果就会更好。
提问要有所选择,不要提出明知对方不能或不愿作答的问题。一开始提问不要限定对方的回答,也不应随意搅乱对方的想法。
不要故作高深、盛气凌人、卖弄学识,要给人以真诚和信任的印象,形成坦诚信赖的心理感应和交谈气氛,交谈才能正常愉快地进行。
如果一次提问没有达到问话的目的,运用续接提问是较为有效的。例如,你可以继续问“你是如何想办法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或者以适当的沉默表示你正在等待他进一步回答,使对方在宽松的气氛中更详尽地讲述你想知道的内容。
提问要看时机。亚里士多德说过:“思想使人说出当时当地可能说的和应当说的话。”说话的时机,就是说话的环境。它包括谈话者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一般说来,当对方很忙时,不宜提与此无关的问题;当对方伤心或失意时,不要提会引起对方伤感的问题;在业余时间里同医生、律师等谈话,也不要动辄请教有什么病该怎么治或有什么纠纷该如何处理,对于这类过于具体的问题,人们在大部分情况下,往往是不愿涉及的。所以提问要像屠格涅夫所说的那样:“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这样你的提问才能得到满意的回答。
人有男女老幼之分,有千差万别的个性,有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等等,所以,提问必须以对象的具体情况为准。对象不同,提问的内容和方式自然会有所区别。
提问一定要讲究得体,便于对方回答。提问能否得到完满的答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样问。适当的提问,能使人明知其难也喜欢回答。当我们需要对方毫不含糊地作明确答复时,适当提问是一种较理想的方式。
总之,提问是开启对方话题的金钥匙。提问要形象、贴切,不可生搬硬套,提问是主要,说明问题为次要,说明问题只是为提问服务。
见风使舵的谈话策略
在交际中,除了要注意别人的忌讳之外,还要留心对方的交际风格。交际风格有六种:贵族式、苏格拉底式、内省式、长官式、候选人式和议员式。如果能控制交际风格,你就能掌握大多数场合的交际效果。但要记住,谁都希望对方的交际方式和自己的一模一样,所以一旦与自我期望的不同,就容易产生冲突,因此,对具有不同交际风格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
1. 内省式
这一类人在与人交往中较关心人际关系。在他们看来,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而传递信息、阐述观点以及是否赢得威望都是相对次要的。如果实话实说,会使对方恼怒或不快,内省式人物宁肯一言不发。为了避免冲突,他会说你想听的话,而不是他想说的话。
内省式人物不愿意发表强硬的观点,但却会向人敞开心扉,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也乐于倾听别人的真情实感。由于善于倾听,人们愿意向这类人物诉说自己的难题。内省式人物善于使他人敞开思想,无疑是一种有用的管理才能。
内省式人物还很会响应别人。比如点头,或者说“我明白了……啊,嗯……我懂了”等强调他在倾听。演讲的时候,你不难在听众中找出这种人。他们会不停地向你点头、微笑、给你鼓励。
由于不愿指导别人,也不愿坚持己见,这类人一向不易建立威信。因为说起话来自信不足,他们在会议上发表的意见常常得不到重视。其他意志力强的人往往利用他们这种谦恭的态度来忽视或打断他们。
让内省式人物做你想让他做的事很容易,但要让他毫无怨言或不搞破坏却不容易,因为他们并非付出不求回报的人。顽固的内省式人物有可能假装忘记你交代的事,进而激怒你,使你出丑。要避免这些消极行为,就应该在日常交往中建立起感情联系,交谈时要吸引他加入对话,避免使用极端言辞,而且在任何时候都要关心他们内在的需要。
2. 苏格拉底式
苏格拉底在与人交谈时,喜欢用一连串问题把对方引导到符合逻辑的结论上来。这类人物说话有说服力,喜欢讨论、争辩、谈判,善于统揽全局,从晦暗的局势中找到出路。这种能力对工作,尤其对化解冲突大有好处。但惯于教训人的特点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发挥这种能力。
苏格拉底式人物说话爱用注解。先说一件事,然后用有关信息注解这个话题,再回到主题,然后又转到注解,就这样转来转去。不习惯这种交谈方式的人会被他们说得晕头转向。
与苏格拉底式人物打交道别指望会很简洁。另外,即便教训你,你也不要感到不快,因为他就是这种风格,与他怎么看待你毫无关系。如果你的上司或客户是这类人,千万记住,在他看来没有完美的事物,别指望你的方案和建议一次就被他接受,否则肯定碰一鼻子灰。就算改了好几遍稿,但他还会要你修改“定稿”,弄得你怒不可遏。所以,不要等到最后才给他看成品,而是把各阶段的产品都让他过目,每一阶段都征求他的意见。
3. 贵族式
贵族式人物有话直说。他们最典型的特征是敢说别人只会放在心里的事情。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所保留就是不诚实。往往不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贵族式人物与人交谈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常常忘记在交谈开始时先建立良好的关系。他们总是阔步而入,进门便坐,然后说:“好了,开始工作吧。”半句废话也不说。就算你正在流鼻血,他还是只管坐下便说:“好,干活吧。”跟没事一样。
贵族式人物与人交谈只关心结果。他们喜欢直接进入主题,不喜欢为细节伤脑筋,也不靠细微处来统合主题。看小说也跳过大段描写,只挑引号里的话看,因为那才有情节。
讲话时,贵族式人物喜爱使用“或者”一词,而且次数颇多。说起话来观点明确,看事情黑白分明,绝无灰色地带。遇事即刻做出反应,对多数问题只想得出两种方案——Yes 或 No。
贵族式人物不难打交道,因为他们看事情十分透彻、想法单纯、不易受伤害。跟他们交谈要坦率,先说明意图或结论,把主要观点摆出来,再问他们需不需要进一步的信息。可别被贵族式人物吓着,要学会不理会他们说的某些话。他们不是有意要伤害你,只不过是说话不加考虑罢了。要是想让他们做什么事,那就明摆出个做法让他们挑。
4. 候选人式
他们待人亲切、耐心,相信通过交谈即能解决双方的问题。与他们交谈,便会发现他们热情、随和,善于分析,但说话过于啰嗦,就如同轻声细语地讲着故事,却希望博得别人的青睐。这类人物非常希望通过敞开心扉,缩短与对方在感情上的距离,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虽然候选人式人物最健谈,但因为他说话不傲慢,所以比苏格拉底式或长官式人物更容易让人接受。和内省式人物一样,在对方敌意增强时,候选人式人物也会躲到一边;但又和苏格拉底式人物一样,他还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去尝试说服别人。其论点或证据都围绕在自己或朋友的亲身经历上。
候选人式人物词汇丰富。要是辩论占下风,他会绞尽脑汁地翻出词儿反击,害得对方与其承认听不懂他的话,还不如赶快举手投降。
说服候选人式人物要有耐心,并善于洗耳恭听。除了必须听完他喋喋不休的谈话之外,用个人经验去说服他必是成功的关键。也就是要设法让他把你纳入其个人经验的范围里,因此你若要说服他,你也必须这么做。
5. 长官式
这类型人物认为,诚实地交换意见和信息、分析细节是交谈的主要目的。长官式人物能成为启迪人们思想的领袖,但人们会觉得他像潜在的独裁者。
这种类型的人物感情强烈,常常盛气凌人,他认为没有必要什么时候都得诚实。如果认为你受得了,他会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他的看法。否则,会用较缓和的方式指出你的错误。
长官式人物既关心最终成果,也关心细节。因此,他不用别人帮助就能得到完美的结果。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别人会把他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看成是他自命不凡的证据。
在公开场合,长官式人物能言善辩,但在人际交往中却一筹莫展。作为雄辩的演说家,他能振作成千上万人的士气,哪怕移山填海都行,但在一对一时,却有可能是十足的“哑巴”。
长官式人物在工作中往往处理不好与同事的关系。这种类型的人易与别人发生争执,自找麻烦,因为他的特点就是——只爱说不爱听。
和长官式人物交流,最好采取贵族式交谈。在着手说服他之前,不妨先奉承他几句,让他知道你对他评价颇高。接着,再指出若是采纳你的意见更会提高他的威信。要让他有机会验证你的看法。这样,当他再来找你讨论计划时,他就会把你的主张看成自己的意见。
6. 议员式
议员式人物也许是上述几类型人物中最聪明的一种。他们把交谈看做获取成功的策略,并有意识地控制环境。说话之前,他们总是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研究说话对象,选择最有效的交谈方式。
议员式人物像内省式人物一样善于倾听,但说起话来又像贵族式人物。人们觉得议员式人物和内省式人物一样亲切,不会有疏离感,因而总会向他吐露实情。因此一旦让议员式人物掌握足够的实情,他就会反攻。
议员式人物是障眼法专家,从来不让别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还用障眼法破坏他不赞成的计划而达到报复目的。
议员式人物也有其独有的问题:让人捉摸不透。如果在不止一种场合观察,就会发现这是一批心绪反复无常的人。要控制议员式人物就要在多种场合观察他们,当心他们从内省式转向贵族式,因为这种转变说明他想利用情报优势打击对手。说服议员式人物是一种挑战,须时刻小心谨慎。
当你精于此道后,你就能完全控制他,并让他用你最舒服的方式和你谈话。
柔和的谈吐征服人心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一般情况下,能把人说“笑”的语言,通常是柔和甜美的。古往今来,和气待人、和颜悦色都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柔和又谦逊的说话方式,也是与人沟通时的重要内容。
通常柔言谈吐表现为语气亲切、语调柔和、语言含蓄、措辞委婉、说理自然等等,而这种说法容易使对方感到亲切与愉悦,所谈之言也比较容易入耳生效,进而收到以柔克刚的交际效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要比惩罚更为强烈。”这正说明,以宽容为特点的柔言谈吐具有强大的征服力。因此,当你遇到有人火气十足,无端向你发怒时,如果你能保持谦让态度,并且柔言相答,结果必定会“灭火消气”,换得对方的微笑。
瓷器店的营业员小杰,有一天遇到了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顾客。他为她拿了几套瓷器,但她挑了半个钟头却还没选好。由于当时店内的顾客实在太多,小杰便先招呼其他顾客,没想到,这位女顾客竟以为他不想理会她,于是便把脸一沉,大声指责:“喂,你这是什么服务态度!你没看见我是先来的吗?为什么扔下我不管?”
之后,她把钞票往柜台上一扔,命令道:“快点帮我结账,我还有急事!”
一般人要是遇上类似情况,一定会十分愤怒。然而,小杰没有和她一般见识。他安排好其他顾客后,一转身便对那位女客人说:“请你原谅,我们店生意忙,对你服务不周,还让你久等了。要是我服务态度不好,也欢迎你多提宝贵意见。”
小杰这几句真诚而谦让的话一出口,女顾客马上就感到难为情:“对不起,我说得也不好听,请你原谅。”
最后,小杰以“和气”战胜“火气”,表面上是“似水柔言”,实际上却是“力胜千钧”,从而产生了更好的沟通效果。
“有理不在声高”,说话并非说得有棱有角、咄咄逼人才有分量,如同这种谦让式的说法,因为充满对别人的尊重、宽容和理解,本身就能产生一种感化力,进而引起对方的心理变化。所以当“火气”遇上“和气”,自然就失去发泄的条件,慢慢地也就会降温熄火了。
摧毁对方的拒绝心理
当你在街上遇到商家向你推销东西时,如果你以一声“不”而予以回绝的话,任何人都会感到不舒服,但是不是简单地说“好的”就可以呢?当然这不是我们的本意。凡说“不”时的表情大多不很自然,相反如果答应说“好的”,不仅对方愉快,自己也感到舒畅,而这种舒畅的情绪很自然地就会呈现在你的脸部。
可见回答说“不”的人与说“好的”的人,两者在表情上不一定有很大的差异,这完全是由于心理的感受不同的缘故。但是你若想要将对方不愉快的心理减到最低限度,那么最好利用“引导”的方式。
经常抗拒、不被他人说服的人,他的潜意识中常存有“不”这个字眼。对付这种人也绝不可硬碰硬,而必须设法引导他,使他感到不得不回答“是”。
现在我们举一个例子,譬如:“兔子比乌龟跑得快,对不对?”
对方答称:“是。”
又问:“有时兔子是不是也会在赛跑的途中睡觉?”
答:“是。”
问:“这时乌龟的进度就会比较快,对不对?”
答:“是。”
问:“如此一来乌龟会比兔子先抵达终点,所以乌龟比兔子跑得快,对不对?”
对方也答:“是。”
于是,你的目的便已达到了。
尤其是女性对于这种逻辑性的说服方式,最招架不住。所以对很难说服的女性,采用这种方式是十分有效的。
本来对方的反应会是“不”,而我们就以渐进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导他,让他的句句“不”改为句句“是”。用渐进引导的方式使对方答“是”,而阻止他说“不”的意愿。到最后对方也会很自然、很乐意答应下来。
机智和幽默的灵活运用
圣经上有这么一句格言:“人们有着一颗快乐的心,更胜于怀着一只药囊,可以治疗心中的百病。”
机智和幽默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带给人们喜悦,总能化险为夷。
机智是以智力为基础的,凭着机智可以把不相关的事情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它可以在文句上耍弄花样,但是不一定会让人发笑。
幽默与机智,在交际上的功用可说是“出奇制胜”,既显示出你的聪明之处,也可以引起他人的兴趣,还可缓和紧张的局面,甚至能带给大家欢乐。
用机智和幽默去引起他人的兴趣,相对的,别人也会十分感激你,因为你说的那句玩笑话像一缕阳光似的驱散重重叠叠的乌云,一切的怀疑、郁闷、恐惧,都会在一句恰当的玩笑话中消散无踪。
机智运用得当,可以使与你敌对的人哑口无言,也许还可以解除尴尬的场面,赢得别人的鼓掌喝彩。
有一则笑话,足以看出幽默大师马克?吐温的机智。马克?吐温去拜访法国名人波盖,波盖取笑美国历史很短,便说:“美国人无事的时候,往往爱想念他的祖宗,可是一想到他的祖父那一代,便不得不停止了。”马克?吐温则以充满挑衅的语气回说:“当法国人无事的时候,总是尽力想找出究竟谁是他的父亲。”
这一类的机智是危险的,不是一般人所能使用,因为它足以引爆一场“口水战”,你和对方争辩的结果不是你得到压倒性的胜利,就是一败涂地,所以,除非是必要的,不要随便尝试。
幽默是有区别的,有些是文雅,有些是别有用意,有些高尚,有些低级。低级的幽默如同讥笑,往往一句普通的讥讽话会使人当场丢脸,反目不悦。所以说幽默话应该使它高尚、得体才好,一味地说俏皮话,无限制地幽默,其结果反而不会觉得幽默。譬如,你把一个笑话反复地讲了三遍、五遍,起初人家还以为你很风趣,到后来听厌了之后,便不会感到有趣。
如果你要使人对你保持着端庄高贵的印象,那么,你就要避免说幽默话。我的朋友郭先生,在担任教师的时候风趣得很,可是一做了地方上的首长之后,自己知道在政坛上不应该再随便诙谐幽默,明白一味的幽默会失去民众的爱戴,所以便下了决心,毅然做了一次“肃清幽默”的工作。
说笑也要注意,有时也会使人不高兴的,问题在于说得不恰如其分、恰当其时。譬如大家聚精会神在研究一个问题,你忽然插进一句全无关系的玩笑话,则不但众人不会感到好笑,也许还会报以白眼。
人的生活不能过分严肃,精神若时时保持紧绷状态,生活就会缺少情趣,所以应该偶尔放松才行。而时常与人说笑,说些逗趣的话,这正是舒解压力的好方法之一。
一般年纪较大的人,生活因为缺少了这种放松心情的方法,整天不苟言笑,所以年轻人大都不愿意与他们接近。如果一个年轻人整天板着面孔,一副严肃的神情,也许年纪大的人会称赞他少年老成。然而,这是不对的,年轻人应该活泼,应该时常挂着笑脸,该严肃的时候就严肃,该活泼的时候就应该活泼。
如果对方与你交情很深厚,彼此之间无所不谈,那么你拿他开玩笑,也许不会发生误会;如果彼此只是泛泛之交,那么你拿他开玩笑,他往往认为你是恶意的,心里难免有些不愉快。即使彼此交情很深厚,若对方气量狭小,那么你开他玩笑,他也会不高兴的。
说话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够运用巧妙的语句,化腐朽为神奇,虽然轻描淡写,却让人捧腹大笑,这就是幽默式的说笑方法。
一般而言,中国人较欠缺幽默感,而欧美等国的人由于生活上的需要,必须与陌生人建立人际关系,因此个个似乎都具有浑然天成的幽默感。如今的社会已不同以往了,幽默感正是教导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的生活智慧。
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有幽默感呢?实际上,幽默的话题并不难找,幽默有一些技巧,但是仍须要不断地累积和揣摩。
1. 多用文字游戏,如同音现象
比方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某地产品‘假’天下”等。
2. 放开胸怀,自我评价
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所做所为,采取完全不在意的态度,此时幽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我昨天在老板面前真是出尽洋相,打翻了水、说错话、还迟到了。”适时地说说这种自我解嘲式的幽默,也省得别人把你当做茶余饭后的话题。
3. 夸张的态度
“嘿,我从早上开始已经打了一百多次电话给你!”
“你让我站了半天,你看,我至少瘦了5公斤!”
4. 用轻松的态度谈些失败经验
因为失败经验往往是表达幽默的好话题。
“那家新开的商店把玻璃擦得一尘不染,也太明亮了。我兴冲冲地东瞧瞧、西看看,走到玻璃前还浑然不觉,竟直接撞了上去!”
这段话博得众人的哄堂大笑,最后的结局是我的脸上留下了一个淤青。当然,这个结局不一定要讲出来,其实不讲会更有“笑”果。
5. 厚颜幽默,即厚着脸皮,巧妙地寻找笑料
比如:主任:“喂,你怎么可以在上班时间吃东西?”
职员:“啊,没关系,吃东西这段时间不必付给我工钱。”
6. 重复、反复别人的话
“高尔夫球会员票太贵了,我简直连想都不敢想。”“你不敢想是件好事,我倒是‘敢想’了一下,所以现在出现了经济危机。”
7. 逆向思考
“开会时如果有人在台下起哄,你会感到泄气吧?”
“不会啊!他们不起哄,我才烦恼没有挑战!”
8. 思路要清晰
某个讲座在结束前不知谁放了个屁,这时,主持人正在作最后结语。而为了不再让众人的脸上挂着尴尬,他灵机一动说:“那么全部‘放’完了,大家散会吧!”
以上就是幽默的一些小技巧,你可以记下某段让你觉得好玩且幽默的话语,在适当的时机加以灵活变通,你就可以丰富你的谈话技巧了。
初次见面的交谈技巧
人生是由无数个第一次组成的。在生活和工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机会和需要,我们必须与陌生人说话。有些人十分善于与他人交谈,即使对方是初次见面或不擅言辞的人,他们也能和其聊得十分愉快,这是因为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和谈话对象仔细观察,由此决定自己的说话策略。
打破初次见面的沉默
初次见面,人们很容易先入为主、评判他人,所以我们应尽量用和善的语言和对方交谈,而问候语则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首选语言。
在朋友之间,一句问候语往往包含了三种含义:我把尊重送给你、我把亲切感送给你、我十分珍惜我们的友谊。而当我们把这三样礼物通过一句问候语送给对方的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的热情、开朗、风度以及涵养。
西方有位文学家说:“只要热情犹在,哪怕青春消逝。”所以西方人见面时总是满面笑容地彼此问候:“你好吗?”、“早啊!”此类的话。而类似的问候语,能够使我们和他人之间产生和谐、友善、热情和尊重的气氛,就像“请”、“谢谢”、“对不起”一样,都能显示语言调适心灵的乐趣,显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与人为善的功能,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略它们的作用。
由于两人初次见面,对彼此都不太了解,往往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场面。这时我们不妨以一些寒暄语为开头,比如:“天气似乎热了点!”或者“最近忙些什么呢?”等等。虽然这些寒暄语大部分并不重要,然而,正是这些话才使初次见面者免于尴尬的沉默。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
1. 从天气谈起
愉悦的态度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询问对方的工作进展、身体状况等。
例如:“这一阵工作忙吗?”“快毕业考试了吧?”“你看起来神清气爽,是不是有喜事呢?”
2. 从对方的行动谈起
例如:看到对方下班,可以问一句“下班啦?”
寒暄语的运用就像一把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它可帮助你和他人顺利地谈话,但有几点必须注意:
一是选择适当的寒暄语。
有一则小故事:
甲和乙是好朋友,有一次乙得罪了甲,两人陷入冷战。两天后,乙觉得对不起甲,于是决定向甲道歉。
这天,乙在路上碰到甲,赶紧上前笑嘻嘻地说:“你吃饱了吗?我请客。”
甲一听,没好气地说:“你瞧我刚从小吃店走出来,竟然还问我有没有吃饱,你这不是白问吗?”
乙顿时感到十分难堪,此后两人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小故事很可能就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当你在使用寒暄语时,应该注意它们是否与时间、场合相适应,以免弄巧成拙。
二是在寒暄语中加入自己的意见。
寒暄语虽然能代替你与对方开启话题,但要继续维持谈话,就不妨在寒暄语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比如说今天天气非常凉爽,你便可以说:“今天天气真舒服。”如果对方回答:“是啊!”这时你就可以加上一些意见,比如:“这么凉爽的天气,实在适合郊游踏青,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到郊外走走?”这就是说,你可以利用询问对方的意见,使得双方的话题继续下去。
人与人的谈话一般是由礼貌性的问候开始。如果认为打招呼只是一种形式,进而忽略了它,我们就无法开启主要的话题。因此我们和别人初次见面时,还是应当礼貌地与对方打招呼,再逐步深入主题,以便让沟通过程更顺畅。
此外,有些人因为天性害羞内向,在聚会或公开场合中不大与他人交谈,这时候你应主动和他们说话。也许你认为和他们说话是件很累人的事,往往你说一句,他们才会答一句,所以建议你不妨以对方为谈话中心。比如:“听说你从小就学钢琴,相信你一定弹得很棒。”或者是“你在学琴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趣事?”等等类似的话题。这样做,能使对方觉得亲切,比较容易响应,然后等对方完全放松了,自然就能愉快地谈论其他话题。
树立美好的第一印象
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对今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和别人初次见面,彼此都会感到紧张与尴尬。但只要双方能找到共同点,有共同的话题,就能很容易地拉近彼此的距离。比如说,双方都是背井离乡,外出求职的,又是同一所学校毕业,还认识共同的人等,在交谈过程中自然就会倍感亲切。再比如刚开始见面时,一方问对方:“请问你是哪里人?”或者是“你是哪所学校毕业的?”如果对方回答:“我是杭州人。”他就会接着说:“杭州啊!我去过。我记得当地最具特色的产品有……”这样用不了几分钟,两人便可以聊得非常热乎,仿佛是多年不见的朋友一样。
所以,当你准备参加座谈会时,如果即将碰面的对象是陌生人,而你想和他初次见面就增加熟悉感,你就应该尽量找出彼此的共同点。先查阅一些对方的资料,或者向他人询问对方的相关背景,对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当你在座谈会上提问时,对方会因为你对他有所了解,进而对你产生好感,乐于与你谈话,你们的关系也就会水到渠成。
当然,要留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只是一方面,此外,你还要注意运用技巧,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由于初次见面时,双方的信任还未达到一定的程度,所以你最好不要询问太过深入的话题,尤其是隐私。
如果贸然提出不当问题,你极有可能会造成对方的尴尬,以至于形成交谈时的障碍。因此我们在与人初次交谈时,应该尽量避免谈及自己不清楚的问题,以免无形中侵犯到他人的隐私,引起对方的不悦。
二是当你想与对方建立一种无话不谈的信赖关系时,不要随意打断对方说话。
有位资深的心理辅导老师,总能与初次见面的学生在短短一小时内建立起无话不谈的深厚友谊,他的秘诀便是让学生说话,并且从不中途打断。他知道,对方的话题一旦被打断,心中就可能产生不满,认为你不够尊重他,这样他不仅不愿继续与你交谈,甚至还会对你产生敌意。所以这位辅导老师总是耐心听完学生的话,再从谈话中找出问题,一起讨论,从而建立起彼此的亲密关系。但是有人比较急躁,一听到意见,或者想起什么,就马上脱口而出,打断他人说话,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悦,应极力避免。
三是避免不礼貌的姿势。
有一位学生,每次听课时,都会习惯性地把手臂交叠着抱在胸前。一次,一位教授从上课开始,就一直注意他,让那个学生内心感到十分不安。下了课,教授走到他面前,问道:“这位同学,你是否对我的教法有什么质疑啊?”他很惊讶地回答道:“没这回事啊!你为什么会这么问呢?”他不知道,教授之所以问他,就是因为他抱胸的姿势。抱胸的肢体动作,往往隐含或者代表“拒绝”的意思,所以才引起这个误会。从此以后,只要聆听他人说话,这个学生都会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这种愚蠢的错误。
一般人都知道和长辈谈话时,抱胸跷脚是不礼貌的行为,其实与朋友或同事交谈,也应避免类似不礼貌的姿势。尤其对初次见面者,这种姿势的出现,会使对方认为你不愿与他做进一步的沟通,甚至认为你的态度傲慢,从而对你产生不良的印象。
四是不要谈及敏感话题。
当和他人谈话时,如果能找出引起共鸣的话题,比如喜欢的运动、旅行或者文艺嗜好等,的确有助于缩短彼此之间的生疏感。但是,对于宗教、政治等敏感问题,除非是很亲密的朋友,否则就最好避免谈论,以免出现对立的情绪。
另外,关于学历、家世等方面的问题也应该避免。因为谈论对方的学历、家世等个人背景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评价的感觉。如果对方很在意自己的学历或家世,这种谈论将会刺伤对方的自尊心,甚至使他感觉到伤害。所以,即使你拥有足以自傲的学历,当你在人群中发表谈话,或者是与他人初次见面时,你仍应该尽量避免谈论对方的学历。假如你已经脱口而出,不好收回,就要仔细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面有难色、不愿多谈,你就必须马上转移话题,避免让对方感到不受尊重。
最后,使用优雅的谈吐。
优雅的谈吐就像整洁的仪表,会使人感到十分愉快。如果你已经习惯运用高雅的辞令与人交谈,即使偶尔开个玩笑,说些俏皮话,对方仍旧能够感受到你内在的涵养和气质,并且乐于与你交往。相反,如果你平时行为举止粗鲁,满口粗话,对方会认为和你谈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甚至是浪费时间,不愿和你交往。因此,平时我们也应练习谈话的技巧和优雅的举止,进而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最重要的第一句话
初次见面的第一句话,是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说好说坏,关系重大。说第一句话的原则是:亲热、贴心、消除陌生感。常见的有这么三种方式:
1. 攀认式
赤壁之战中,鲁肃见诸葛亮的第一句话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他是鲁肃的挚友。短短的一句话就定下了鲁肃跟诸葛亮之间的交情。其实,任何两个人,只要彼此留意,就不难发现双方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亲”、“友”关系。
例如:“你是××大学毕业生,我曾在××进修过两年。说起来,我们还是校友呢!”
“您是体育界老前辈了,我爱人可是个体育迷。你我真是‘近亲’啊!”
“您来自苏州,我出生在无锡,两地近在咫尺,今天得遇同乡,令人欣慰。”
2. 敬慕式
对初次见面者表示敬重、仰慕,这是热情有礼的表现。用这种方式必须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处,不能胡乱吹捧,不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之类的过头话。表示敬慕的内容也应该因时因地而异。
例如:“您的大作《教你能说会道》我读过多遍,受益匪浅。想不到今天竟能在这里一睹作者风采。”“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兴能在这里见到您这位著名的山水画家。”
3. 问候式
“您好”是向对方问候致意的常用语。如能因对象、时间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问候语,效果则更好。对德高望重的长者,宜说“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对年龄跟自己相仿者,称“老×(姓),您好”,显得亲切;对方是医生、教师,说“李医师,您好”、“王老师,您好”,有尊重意味。节日期间,说“节日好”、“新年好”,给人以祝贺节日之感;早晨说“您早”、“早上好”则比“您好”更得体。
自我介绍的技巧
当我们与不熟悉的人第一次见面时,通常采取的第一个步骤便是介绍自己。无论是自我主动介绍,还是经过他人代为介绍,都不应该采取太冷淡或者太随便的态度,因为让人有一个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正是双方正式谈话时最为重要的第一步。
自我介绍是一种接近对方的语言艺术,这种艺术绝不是花言巧语,而是以真诚、热心、礼貌、得体作为基础的。所以,当你希望掌握这种初次见面就能迅速和对方建立良好关系的语言艺术时,请务必保持诚恳的态度。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一般人在做自我介绍时,常常把自己的名字说得不清楚,只是含糊带过,或者仅仅是递出一张名片便草草结束,这样白白浪费了制造好印象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善于把握每次自我介绍的机会。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自我介绍的方式,以下两点可作为参考。
1. 清楚地介绍自己的名字
在聚会场所中,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往往代表着我们的独特性,所以当介绍自己的名字时,我们应该正确告诉对方名字的读音和写法。
一位名叫“吴美金”的女士便善于运用这种技巧,每次她都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每当她做自我介绍时,她就会说:“我姓吴,口天吴,名美金,美国的美,金钱的金,合称吴美金。吾美金也就是说‘我有美金’,而不是说‘无有美金’,我和大家都希望美金能多多益善!”这席话常常引来听者一阵大笑,大家都对她的名字印象特别深刻。
因此当你在自我介绍姓名时,也不妨稍微花点心思,为自己的名字设计一下,这样就能让对方更容易记住你的名字。
2. 简单介绍自己的背景、嗜好、兴趣等
如果只是介绍姓名,我们传递给对方的信息就太少,而这会让对方无法找出话题与你交谈。所以,当你介绍完姓名后,可以简单补充一些个人资料,使听者能更进一步了解你,从而获得较多的信息和你谈话。比如当你补充说明:“我喜欢做户外运动。”对方也许十分高兴地问你:“真的吗?我也很喜欢。那你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只要你接着回答:“打球或者慢跑,那你呢?”如此一来,你们两人不就能开始愉快的交谈了吗?
另外,我们在做自我介绍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是否恰当得体。可是,怎样的介绍才算恰当得体呢?一般而言,自我介绍时的语言既要简洁明了,又要能使对方从中找到继续交谈的话题,并且让对方对你有所了解的同时,又不觉得你是在自吹自擂。你可以比较下列三种介绍方法的不同:
我是某某某,请多多指教;
我是大华实业公司业务部经理某某某,请多指教;
我是大华实业公司业务部经理某某某,我毕业于某某大学经济系,我的老师是某教授,我曾在某某集团担任过行销顾问。
第一例的介绍词明显过于简单,对方在听完后,除了名字以外其他一无所知。同时,你们又会感到很难继续谈论话题,进而无法作进一步的交谈。至于第三例则显得有些啰嗦,又有自吹自擂之嫌,很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从而不愿与你作更深入地交谈。
相形之下,第二例既简洁又能使对方找到继续交谈的话题。比如:“啊,大华实业公司,我在报纸上看过介绍你们公司的文章。你们公司现在经营得怎么样?”或者“原来你是做行销工作的啊,我对这项工作也很有兴趣,我想你一定很有经验,可以在这方面指点我吗?”如此双方就能很自然地开始交谈,并且让气氛迅速热烈起来。
找出最适当的称呼
运用称谓,看来似乎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然而,它在“接近”的语言艺术中,却是一个不可掉以轻心的关键。
与人谈话,称呼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交中,人们对称呼是否恰当十分敏感。尤其是初次交往,称呼往往影响交际的效果。有时因称呼不当会使交际双方发生沟通上的障碍。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集团之间都有不同的称呼,但也有共同的称呼,如太太、小姐、女士、先生。
有时候,称呼别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为了满足别人。
遇到一位朋友,最近被提升了主任。当时就应先跟他打招呼:“某主任,真想不到能在这儿见到你。”如果他听到你跟他打招呼,就会显得格外高兴,忙跑过来和你并肩坐。虽然平时他是个不大健谈的人,但那天却显得很健谈。
当瑞典国王卡尔?哥史塔福访问旧金山时,一位记者问国王希望自己怎么被称呼。他答道:“你可以称呼我为国王陛下。”这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回答。
最重要的是,不论我们如何称呼人,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传达这样的意思:“你很重要”,“你很好”,“我对你重视”。
使用称呼还要注意主次关系及年龄特点。如果对多人称呼,应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的顺序为宜。如在宴请宾客时,一般以先董事长及夫人,后随员的顺序为宜。在一般接待中要按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的顺序称呼。使用称呼时还要考虑心理因素。如有的30多岁的人还没有结婚,就称为“老张、老李”,会引起他的不快。对没有结婚的女人称“太太、夫人”,她一定很反感,但对已婚的年轻女人称“小姐”,她一定会很高兴。
除此之外,称呼应该根据社会习惯来进行,例如称呼一般分为职务称、姓名称、职业称、一般称、代词称、年龄称等等。
消除沟通中的障碍
沟通障碍多因细节处照顾不周而造成,消除沟通障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沟通是彼此的事,一个巴掌拍不响。当你运用技巧时,别人也会运用技巧。当然,沟通是有目标的,你可以使自己的愿望处于优势,并且尽可能达到这个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但这多少有些一厢情愿,因为别人也运用技巧,彼此力量的消长有一个合适的中点,那是双方可以接受的结果。沟通能达到这个目的,双方都应该满意,虽然这个结果跟你渴望的结果有些差别,但也应该坦然接受。
尊重他人的妙招应该算是暗示吧?暗示就是为了保全他人自尊而采取的一种比较含蓄的不直接指责、指使他人的方法。也就是间接地让人做出你希望其做的事。
暗示可以成为他人行动的动力,别人在接受暗示时,已经感到了受尊重的意味,就会主动帮你达到你渴望的结果。暗示可以让人心甘情愿地和你沟通。
世上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殊的美,其中都有很漂亮的语法。沟通也是一种语言交流,漂亮语法的运用就很合适。
当然,漂亮的语法绝不是指滥用形容词。它的的确确是一种语法,它将各种词语巧妙地运用,不仅仅限于形容词。
“然后……”“这时……”等等语法可以给人流畅感,容易使人顺着你的思路,在承启转合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沟通。使用“因为……”“所以……”等等语法,则给人很讲逻辑,很讲道理的感觉,他人就会心服,谁愿意跟一塌糊涂不讲理的家伙打交道呢?
语法是有玄机的,成功地运用玄机的语法都是漂亮的语法。
在漂亮语法当中,先尊重对方的态度,然后,说出自己的要求,只要语法得当,就算前后矛盾,对方也不会觉得受到伤害,可以接受你的观点和建议,并愿意合作。
在沟通时,接纳对方的观点,然后再削弱他人的观点,是一个尊重他人的好办法。生活中,人的观点多种多样,纷繁复杂地围绕在你周围。这些观点有容易理解的,也有摸不着头脑令人难以把握的。观点是容易冲突的,人都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所以,沟通时不要破坏对方的观点,只能悄无声息地移动他人的观点,让它靠拢自己的人生观。记住:移动,不是改变。
世上总有很多人喜欢表现自己的力量和能耐,在他们眼中,他人总不如自己。这种人很可能令你讨厌,但你可以利用他们。既然他们喜欢表现,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他们面前故意表现得笨手笨脚,他们会哼着鼻孔走过来说:“真是差劲,让我来!”于是,他们就自己动手做起来。这个方法儿童们都会用,何况成人。
最聪明的办法是询问,如果用表现得很虚心的样子去求教,他人怎么会不理睬?说不定一边做一边教你怎样做呢。
展现你的人格魅力
魅力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谈话中的人格魅力,就是在语言交流中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的个性化表现。在谈话中尽情展现你的人格魅力,能够赢得听者的依赖与佩服。
那么,如何在初次交谈中展现你的人格魅力呢?
豁达开朗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
一位老头在乘船时,听一些旅游者讲起关于在鱼肚子里发现珍珠宝物的故事。出于兴趣,他凑上前去语重心长地说:
“我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我年轻的时候,曾和一位漂亮的女导演谈过恋爱,后来,我到国外留学,一去就是两年,我和女导演的联络因此也越来越少。在回国之前,我特意买了一枚钻石戒指,准备给女朋友一个惊喜,然而半路上得知,一个月前,她已和某男影星结了婚。我一气之下把戒指扔进了大海。几天后,我回到了国内某市,在一家餐馆喝闷酒,鱼端上来了,我心烦意乱地塞进嘴里,刚嚼了两下,忽然牙被一个东西硌了一下。你们猜,我吃着了什么?”“戒指。”大伙一齐说道。
“不!”老人诡秘地笑道,“是一块鱼骨头。”“哈……”人们被老者这突如其来的答话逗乐了,人群当中突然爆发出爽朗的笑声。现场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众人都为结识这样一位虽然陌生但却豁达开朗的老人而感到高兴。
豁达开朗,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谈话中传达给听者的是健康向上的精神力量,人们从中不仅能获得快乐,还能减轻某些方面的痛苦和压力,在赢得别人好感的同时赢得了友谊。这正是谈话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宽容忍让也能使你的魅力增值。
新战士李艳在一次班务会发言时,无意中涉及到了老兵王林的某些问题,王林误认为李艳是有意在班长面前出她的丑,便连珠炮似的数落了李艳一番。事后有人对李艳说:“你怎么不顶她?”李艳说:“事情终会弄明白的,即使王林不明白,你们大伙不也都明镜似的吗?”从那以后,王林还经常向别人散布说李艳这人专会巴结班长,爱表现自己。对此,李艳也一笑了之,她说:“我帮班长干活是应该的,别人不帮大概是有原因的,要么累了,要么有别的事要做,班长有事我帮助做,别人有事我也没看热闹啊,时间长了她会了解我的。”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王林对李艳的人品有了全新的认识,主动向李艳赔了不是,全班同学也都乐意和李艳共事,甚至只要李艳参加勤务劳动时,大伙都不好意思偷懒了。
宽容是生活中永不坠落的太阳,是获得友谊的灵丹妙药。在与陌生人谈话时,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遇到他人的误解甚至招致攻击。此时,如能保持宽容的心态,先从自身找毛病,再从长远考虑问题,待真相大白之时,误解你的人就会向你投去钦佩的目光。
绕过谈话中的雷区
随着社交圈的扩大,人们常常要出入于各种场合应对进退,所以在各种场合中,无可避免地要说话。人无完人,在说话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所以在浩渺无边的谈话题材中,要留心避免一些小小的“礁石”。
赞美的忌讳
虽然人们都喜欢听赞美的话,但并非任何赞美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1. 不要在众人面前只赞美其中一人
假如部门经理在公司的一次会议上,特别指出“这个项目能如期完成,多亏了王涛!”在座的同事心中必定忿恨不平,“太过分了,明明是同一部门的同事一起做的!”、“他不过是运气较好罢了!”、“成就是我们一起打造的啊!”如此一来,办公室战争就会永无休止了,对公司来说绝非好事。
一般人往往认为“既然是如此光荣的事,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下加以表扬呢?”然而实际上,除非没有利害关系的称赞,否则极容易引起其他员工的嫉妒与不满,这种赞美可在私底下告诉他,也比较不会造成对方的困扰。
至于公开的称许,一定要做到表扬每个人的辛劳,如“因为大家努力合作,才有如此的结果。”、“大家的辛劳我已向总经理报告过了,他非常地高兴。”如此才是最完善的做法。
2. 赞美不宜太夸张
假如你这样去称赞一个口才很好的朋友:“你的口才真不错,我看没有任何人可以和你相比。”这种称赞是缺乏例证的。被你称赞的人或许会怀疑你的诚意,在场的第三者也会不以为然,因为这种缺乏例证的称赞简直如同奉承,如同替别人戴高帽子。
可以这样去称赞他:“我真羡慕你的口才,你说的话非常简洁,非常流畅;不像我,啰哩啰嗦,颠三倒四。”这种称赞是得体的,因为他提出了例证,作出了比较。
赞美不要太肉麻,能表达你的意思就够了,而且也不宜太夸张,太夸张会变成挖苦。
切忌自我吹捧
在浩渺无边的谈话题材中,有一些小小的“礁石”,要留心避免。记住,人无完人,即使你在某方面有所成就或者高人一筹,也并不能说明你在其他方面都出类拔萃。记住:不要沾沾自喜而大肆渲染。
“那一次的纠纷,如果不是我给他们解决了,不知要弄到怎样。你们要知道,他们把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不过,当着我的面,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即使那次纠纷的确是因为你的努力而得到完满的解决,可是为什么不这样说一句:“当时我恰巧在场,就替他们解决了纠纷。”这样不是会更令人敬佩吗?当别人发觉你默默地做了一件值得称赞的事,自然会对你崇敬有加,但若自己夸夸其谈,所得结果则恰恰相反。不要一心只想求得别人的赞赏,而把事情说得神乎其神,这样别人会觉得你沽名钓誉,手法无异于乞丐讨饭。
别对陌生人夸耀个人的生活,例如你的成就、你的富有或是你的儿子如何出色。
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干,你若渴望取悦于他,试图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不要自我吹捧。展现自己的才华,位居你之上的人不会因此而喜欢你,因为你激起了他们的嫉妒与不安,引起了反感。
说话时,既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又要给人谦虚的印象,坦白地承认你对某些事情的无知,这绝不是耻辱。相反,别人会认为你的谈话不虚伪,没有自我吹嘘,这样就能赢得好口碑。
特殊场合的忌讳
随着社交圈的扩大,人们常常要出入于各种场合应对进退。所以在各种场合中,无可避免地要说话,说话内容与环境气氛如果不协调,不仅会使大家扫兴,还会因此影响人际关系。例如在葬礼仪式中,开玩笑的话便显得极不尊重死者的家属;在婚宴上大谈新郎或新娘的罗曼史则会煞风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些不同场合的说话忌讳,虽然毫无科学根据,但很多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说话规则。
1. 婚礼的场合
婚礼谈话中较忌讳使用”断”、“散”、“离”等字音。另外,宾客致词时最好避免自我炫耀或自我宣传,毕竟婚礼上的谈论重点不是你。
朋友与熟人向新郎、新娘敬酒时,虽然可以态度较轻松活泼,但不能过分随便,否则会遭人嫌恶。开玩笑时,口气宜适度俏皮,避免失礼。
2. 丧礼的场合
由于那是个伤心悲痛的场合,说话者的表情及说话内容要非常慎重。这种场合下,说话不宜太多,也严禁幽默、风趣的对谈。谈话的内容应集中表现对故人的哀悼与怀念之情,并称赞其优点。也不要忘记用简短、真诚的话来安慰、鼓励亡者的家属。
3. 其他聚会
参加同学会时,要坦率、自然,多提及一些往事,引起大家的共鸣。
新春聚会时,最好不要以演讲或训诫的口气来谈论未来计划,应以自然的态度谈天。另外,最好不要谈太多有关工作的话题。
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要尽量以轻松的口吻,谈论生活中的小插曲,谈到寿星时,应该多多称赞。参加长辈生日聚会时,说话不要强调年纪,少论及生死问题,以免使老人家心生伤感。
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时,可选择印象较深刻的话题来说,并谦虚地向老师及其他家长表达谢意。要提及孩子的近况,谈谈学生受到老师照顾颇多,并婉转表达家长对老师的期望。
勿让语意模糊不清
在日常交谈的话语中,有不少词语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往往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这就是“同语异义”的现象。它会给你带来不少麻烦,也会带来许多便利。巧说“同语异义”比直言更能对听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但如果运用不好则会带来很多麻烦。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就很有借鉴意义。
曹操刺杀董卓未成,便与陈宫一道投奔曹父的义兄吕伯奢家求宿。吕伯奢热情接待,上村西沽酒去了。曹操坐了一阵,忽然听到后院有磨刀的声音,于是,与陈宫蹑手蹑脚进了后院,只听得有人说:“捆绑起来再杀!”曹操对陈宫说:“不先下手,咱们就要死了!”说着,便与陈宫拔剑冲了过去,见一人便杀一人。他们搜寻厨房,这才看见那里有一只捆绑起来等待宰杀的猪。原来是一场误会。
这个故事虽反映曹操疑心过重,但“捆绑起来再杀”这句不明确的言辞,对促成曹操杀人也起了很大作用。这说明“同语异义”的言辞一定要谨慎使用。
二战期间也发生过因“同语异义”而误会的事。当时,由于德军经常空袭伦敦,所以英国空军总是保持高度警惕。在一个浓雾漫天的日子,伦敦上空突然发现了一架来历不明的飞机,英国战斗机立即升空迎击,到飞临对方时,才发现这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机。
英国战斗机向地面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请求指示。地面指挥部回答:“别管它。”于是,英国战斗机发出一串火炮,把这架民航机打落了。后来,英国为此支付了一笔巨额赔偿才了事。英国战斗机和地面指挥部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是地面指挥部,不该用“别管它”这样语义不明的言辞来回答战斗机的请示。这既可以理解为“别干涉它,任它飞行”,也可以理解为“甭管它是什么飞机,打下来再说”。
战斗机的责任是在听到这样可作完全相反理解的命令后,应该再次请示,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样就不致铸成大错了。
可见,这个“别管它”,就是一种“同语异义”的言辞。你在遇到这种言辞时一定要慎重处理,切勿鲁莽行事,否则它会使你铸成大错。
过分的夸张惹人反感
滥用夸张的言辞是不明智的,在很多时候,说得越多损失就越大。信口开河的人一般都是那些品位不高或知识欠缺的人。当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时,常常会觉得他们受到了愚弄,这会严重影响你与人之间的沟通。
你也许常在聚会或其他场合听人说“想当年……”,虽然常言道,“好汉不提当年勇”,但却有许多人喜欢夸耀自己的成就和长处,希望借此赢得听者的钦佩,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做法却往往适得其反,很可能只是得到表面的赞美,事实上对方已经对你印象恶劣。所以当你想要提及自己的优点和辉煌事迹时,应该点到为止,不宜太过,才能使对方认同而不会心生厌恶。
有个曾经被选为篮球校队的人,在一次闲聊中提及篮球。于是这人便得意洋洋地开始叙述自己辉煌的纪录,最初大家都兴致盎然地听他描绘当年如何抢篮板、进三分球,谁知道他越说越起劲,天花乱坠、子虚乌有,渐渐地引起听众的反感,虽然大家在他面前依旧表现出十分崇拜的样子,但私底下却称他为“吹牛大王”。
炫耀的心理,人人都有。但是如何表现得当,不引起他人反感,则是一种沟通艺术。懂得说话的人必定会先称赞对方,借由赞美对方,顺便提到自己的长处,比如说:“您的市场开拓能力真是了不起,叫人佩服。我在这方面就不行,一提到搞市场就头痛,倒是技术研究,我还比较有心得……”借话引话,才不至于让对方觉得你在自吹自擂。自我的渲染和夸张不可能赢得别人的真正赞许。
别开没有分寸的玩笑
开玩笑,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常见的一种说话取乐方式。它可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使你的语言更具魅力。但是,开玩笑必须内容高雅,如果笑料过于庸俗,或开过了头,伤害了人家的自尊和感情,则会适得其反。所以,开玩笑一定要注意场合,把握尺度。
有位钢琴家在某地一家歌舞剧院演奏贝多芬的名曲时,因天气寒冷,进场的听众不多,剧场内有一半的座位空着,一些来听钢琴演奏的人也左顾右盼,心里似乎很不安。这有点出乎钢琴家的意料之外。为了改变这尴尬的局面,这位钢琴家开了一个十分幽默的玩笑,他说:“朋友们,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城市里的人都很有钱,因为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
听众一听,顿时开心地大笑起来。
由于这位钢琴家的一个玩笑,人们立即活跃起来,使尴尬的局面在哄堂大笑中顿时化解。接着,大家便聚精会神地听他演奏了。
但是,如果开玩笑不掌握分寸,则会造成严重后果。
有一次,美国总统里根到国会去参加一项会议。开会前,为了试一试麦克风是否已接通,他便信口开了一个玩笑,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
一语出口,全场哗然。后来,苏联针对此事提出了强烈抗议,搞得里根很难堪、很狼狈。
由此可见,开玩笑过度,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当然,开玩笑还要看对象,因为每个人的性格、身份、心情不尽相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所以,一个玩笑,你可以对此人开,却不可对彼人开,这也是开玩笑的一门学问。
一般来说,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司开玩笑,晚辈不宜同长辈开玩笑,正常人不宜同残疾人开玩笑。即便可以开一些玩笑,也只限于逗笑之类,而且要暗含尊敬、褒扬,不能放肆、轻佻。切忌揭人之短,尤其是残疾人之短处,他们对自己明摆着的短处已经深感自卑,如果你再同他开玩笑,他会认为这是一种有意的羞辱,因而造成恶言相对的局面。
总之,开玩笑应是善意逗乐,促进彼此的感情交流,而不是恶意的取笑,占对方的便宜。所以,在开玩笑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沟通高手。
不要说容易得罪人的言辞
小齐到客户那儿接洽生意后,回到公司已经下午6点了,公司只有一位女职员还在留下来工作。小齐心里想:她这么认真,也应该休息一下了。但是说出来的时候却变成:“咦,你怎么还在公司?”
结果对方一脸的不高兴,忿然地说:“现在就回去!”
本来是存心想安慰她,却反而惹她生气。这样下去,不但被她误会,也会影响到以后的工作。问题出在“怎么还在公司?”这句话上。这句话听在对方的耳中,好像是:“怎么不快点回去?”何况又加上“咦”的疑问词,难怪她会有那样的反应。如果是男同事之间的交谈,也许一句“怎么?不行啊?”的玩笑话就带过了,但是,对方是女性,情形就不一样了。很明显,是他的措词不当。
另外,大家都熟知这样一个笑话:
张三请了甲、乙、丙、丁四位朋友来吃饭。乙、丙,丁三人如约而至,只有甲迟到。
张三一边看着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乙听了很不高兴地问:“那么,我是不该来的啦?”说完就气哼哼地走了。
张三连连叹气:“哎,不该走的又走了!”丙觉得张三弦外有音,暗想,既然乙不该走,那么是自己该走?他也不辞而别。
张三更急了:“我又不是说他!”站在一边的丁再也忍不住了,暗想:“既然不是说丙,那么只能是说我了。”他也悄悄地走了。
一会儿,甲来了,张三唉声叹气:“不该走的都走了。”甲听了暗想,原来是我该走,于是也走了。
结果来的客人一位没剩,只留下了不知所措的张三。
上述第一例中,小齐应该怎么办?首先他要了解女同事的一些忌讳,少说一些让她们不高兴的话。容易让女同事感觉不够体贴,让女同事讨厌的话有:“你现在没事,帮我一下。”“要是换了某某,就不用我操心了。”“我说过你没那两下子。”“你怎么老出错!”“应该早完成了吧,怎么总是拖拉?”等等。让女同事觉得粗鲁无礼的话有:“喂,听着!”“先等一下,急什么?”“笨蛋,连这也干不好!”“还愣着干什么?”“你没有耳朵?往后靠。”等等。让女同事觉得讨人嫌的话有:“你越来越胖了。”“你的妆化得真像个鬼。”“这衣服早过时了。”“女人真是麻烦。”“某某比咱们公司的所有女孩都好看!”“你看起来要老一些,像40岁的人。”等等。
如果你不小心说了类似的话,就应该毫不迟疑地立刻表示道歉,并且要用令她吃惊的音量,大声地赔不是。然后,做一次深呼吸,再委婉地说明:“我说错话了。其实我是觉得让你留下来工作真不好意思。哎呀,我的嘴真笨哪!”大多数的情况下,对方听了这番话后心情都会转好,接着再交谈几句就没事了。如果对方仍旧不理时,那就不要再说下去了。第二天早上,碰到她时,先向她大声地问早,她的不快就烟消云散了。
在日常交往中,与人谈话往往是很愉快的事,但也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因为我们日常交谈的话语,有不少词语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往往有不同的含义,有的甚至完全相反,它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正如第二例中张三说的那些话。遇到这种情形言辞一定要慎重处理,切勿鲁莽行事。
所以,话一定要说得明确、具体,措辞得当,千万不要模棱两可,不要用那种话中有话的句子,以免引起误解。
不可浇灭他人谈话的热情
曾有一次,7位年轻人聚餐,席上有6位T大生和一位哈佛生。当这六位T大生谈论学校的制度及上课情形时,哈佛生不断打岔,并在言谈中强调“我们哈佛”如何如何。
餐毕,这六位T大生向人表示,他们对那位哈佛生没有好感。因为T大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学校,学生有很强的荣誉感,这位哈佛生言谈间不断提及“哈佛”二字,仿佛在他们的优越感上重重地锉了一刀。
又比如,第一次做母亲,任何人都情不自禁地想把为人父母的体验与他人分享,每一位母亲谈起自己的孩子时,总是喜形于色。如果对方告诉你她的小孩有多可爱,你最好表示同感,并不断往正面去夸奖小孩。而最差劲的应答方式是打断对方的话,告诉她你也有此经验,并且你的孩子也很可爱,而且似乎比她的小孩可爱得多。
别人正眉飞色舞地告诉你一些得意的事时,你即使知道也要假装很有兴趣地倾听。不要在话头上浇人冷水,一旦你插入谈话并也将自己在这方面得意的经验告诉对方时,极容易引起他人的不快。
如果你所说的内容与对方得意程度相仿,而能引起大家谈得更起劲,当然再好不过,但是,一旦你的经验比他好得多,难保对方心里会想:“你在轻视我。”
所以当对方正在高谈阔论时,插嘴表示“我知道的比你多”或“我的经验比你好”实在是不智之举。你应该让对方畅所欲言而不是浇人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