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刺客信条:杀死你是我存在的意义
4701200000005

第5章 陈恭澍:行踪难觅的军统第一杀手(1)

1926年,南京一家旅馆中,住进了一个斯文白净的年轻人,但是他似乎并不开心。他叫陈恭澍,祖籍南方,自小和兄嫂生活在北京。一年前,19岁的陈恭澍年轻气盛,和嫂子大吵一架后负气出走,到广东考入了黄埔军校,入第5期步兵科学习。

陈恭澍入黄埔军校时,正值大革命风起云涌,北伐军自南而北挺进。此间,年轻的黄埔学生军作战勇猛、信念坚定,迅速成为北伐军中的骨干,陈恭澍也在其中,但并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一说的表现。

也许是命里注定他的奇特机缘。1928年北伐军占领北平,北伐战事告一段落后,北伐军开始整编裁员,陈恭澍也在被裁之列,离开军队失去差事,等待重新安排工作,暂时失去了收入来源,他只好住到国民政府新首都南京的一个小旅馆里。

当时,落南京的黄埔学生人数颇多,而空缺有限,陈恭澍久等工作无着,积蓄耗尽,一时落魄到了焦头烂额。但转机来得很突然,终于有一天,陈恭澍委托一期学长、好友曾扩情代为运作门路的事,终于有了结果:他在旅馆里接到指令称,校长召见。

那是在1931年。陈恭澍一直记得那次的见面。“校长着中山装,安详地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桌上摆着一份用十行纸缮写的名册,他手上拿着一支粗大的红蓝两色铅笔。”寥寥几句对话,见面结束。

几天后,他得知自己入选“中央军校特别研究班”——这是蒋介石亲自批准设立的,这次他召见了100多名黄埔学生,但最终进入第一期“特别研究班”的,只有陈恭澍等14人。集训了6个月后,陈恭澍这些人被安排去中央党部报到,但依旧没有给安排工作,这让陈恭澍很是彷徨。

这一等,又是一年。

直到1932年的一天,据陈恭澍后来在自传中的回忆,一个朋友带来了一位客人,介绍道:“这位小老弟是5期同学陈恭澍,这位老大哥是6期同学戴笠,戴雨农。”

陈恭澍觉得奇怪,怎么黄埔六期的学弟成了老大哥,黄埔五期的反而成了小老弟?然后,他仔细观察了戴笠:发现对方的年龄比自己大很多,浓眉大眼,隆准高颧,身材虽不高,却显得很厚重、很结实,“称得上相貌脱俗、气宇非凡了。”。

此后,戴笠经常来找陈恭澍,两人十分投机。戴笠衣着朴素,行为神秘。他会不经意地对陈恭澍说:“有什么报告呈给校长,可以交给我转上去,比较方便。”

其时,戴笠还不曾告诉陈恭澍的是,1932年初,蒋介石密令戴笠成立复兴社特务处。同年9月,改组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军统从此正式登上民国历史的舞台,陈恭澍随即进入了军统第一个特务训练班——“洪公祠特训班”。半年训练期间,他学习了暗杀、搜集情报、制造炸弹、驾驶……

当年年末,陈恭澍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去建立军统北平站。出发前,戴笠为陈恭澍饯别,送给他一把勃朗郎宁手枪。

1933年3月,戴笠让陈恭澍编制北平站的预算。核准的数目大约为3000元。陈恭澍的个人经费就有400多元——在当时,这是一笔巨款,因为当时的一袋上等洋白面,也只能卖两元八角。

两个月后,1933年5月4日,北平站接到密令——暗杀原北洋军阀首领、前湖南督军张敬尧,限期一周完成任务,原因是张敬尧隐居天津租界,与日本人暗中来往,军统情报显示,张敬尧携带700万巨款,即将在华北策划武装暴动,拉起队伍投靠日本人。

这是陈恭澍负责的第一起暗杀行动。人在北平的王天木,也参与了进来。情报显示,张敬尧化名常石谷,数天前入住东交民巷六国饭店。陈恭澍派人几次进入饭店刺探,最后在一个给张敬尧做衣服的裁缝那里,知道了他和手下的几个房间号。

三天后,行动开始。王天木化装成商人,带着负责暗杀的特务白世维进入六国饭店。白世维身上藏着戴笠送给陈恭澍的那把勃朗郎宁。

饭店二层,张敬尧的房间门虚掩着,透过门缝,王天木看床边坐着一个人,正百无聊赖地摆弄一个小玩意儿,那人正是张敬尧。机不可失。王天木连忙示意,身后的白世维立即冲上去,对准张敬尧胸部连开三枪,张应声倒地。

一时间,饭店乱成一团。饭店门外,在陈恭澍的接应下,两人迅速离开。

北平站当晚得到情报,张敬尧毙命于一家德国医院。几十年后,回忆这起暗杀行动,陈恭澍犹然洋洋得意,自觉“完美无瑕”,因为“既没有牺牲,也没有失误;不曾连累人,也不曾辜负人”。

但陈恭澍之后的几次锄奸行动,并不顺利。

1934年,陈恭澍奉命刺杀投靠日本的军阀石友三,由于石友三一直藏身于天津日租界,军统一时难以找到机会。

陈恭澍派人策反了石友三身边的副官先鸿霞,对其晓以民族大义,希望其协助军统除掉汉奸石友三,先鸿霞为人直率,当即同意。随后,先鸿霞又策反了石友三府上的另一副官史大川和厨师老楮。最终,先鸿霞和老楮二人决定,在石友三所吃的饭菜中下毒,毒死石友三。

不料,因厨师老楮在行动之时神情紧张,被石友三看出破绽,导致先鸿霞和老楮身份暴露,被押进日本宪兵队,惨遭杀害。行动彻底失败。

1935年11月,陈恭澍刺杀勾结日寇、炮制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进企图推动“华北五省自治”的殷汝耕,也是几度功亏一篑,彻底失败。

尤为惨烈的是1938年3月刺杀王克敏的行动。1937年12月14日,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统辖平津等华北地区,王克敏出任伪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兼内政部总长。

陈恭澍不辞辛劳多方奔走,终于打探到王克敏的行踪,得知其每个星期二下午两点,都会去煤渣胡同日本宪兵队所在地,和日本特务喜多诚一见面。

陈恭澍立即布置行动,首先是弄清煤渣胡同一带的地形,并掌握了王克敏出行时的武装警卫情况,为做到万无一失,他还专门调来了几名职业杀手。

1938年3月28日,陈恭澍带着行动组早早便来到了煤渣胡同附近,各小组人员迅速准备就绪。

1时45分,王克敏乘坐的车缓缓驶来,警备车在前,王克敏乘坐的车则在其后放慢了速度,好让警卫先下车布置警戒。而军统事先制订的计划是:陈恭澍坐在大街对面人行道对面一个小摊上。

当王克敏的汽车向煤渣胡同驶来时,陈恭澍按照事先的布置“陡然起立”,表示已经发现目标,当王克敏的车准备左转的时候,陈恭澍“戴上帽子”,意思是行动人员可以举枪射击了。于是,两名军统特工兰子春、徐自富,便拔枪向王克敏的专车连连射击。

杀手兰子春共有四弹击中王克敏所乘汽车。不料,当天日本顾问山本荣治也搭乘了王克敏的专车,与王克敏共同坐在汽车后排,兰子春打出的四枪中,一枪击中山本荣治头部,另一枪打穿发动机后,又击中山本荣治的右脚,山本荣治当场毙命。陈恭澍误以为击中目标,遂下达了撤退命令。

事后,陈恭澍才得知,所杀之人并非王克敏。更为遗憾的是,刺杀行动中,兰子春腿部负伤,留下了血迹。日寇出动军犬沿着血迹搜寻,最终抓获了兰子春和徐自富。不久,二人都惨遭杀害。至此,刺杀王克敏行动也彻底失败。

陈恭澍杀手生涯中最具影响力和轰动效应的案子,也是一次失败的刺杀。

1938年12月18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从昆明乘飞机出走河内。29日即发表了“艳电”,公开宣布和日本人合作。1939年春,蒋介石密令戴笠派人前往越南河内刺杀汪精卫,要在汪尚未离开河内去南京之前把他除掉。

戴笠派遣刚刚从天津调回重庆的原天津站站长陈恭澍,和戴笠的随身警卫员王鲁翘去河内,以国民党政府驻河内总领事馆为刺杀汪精卫的行动指挥所。

与此同时,戴笠又电令军统局本部续派行动员陈邦国等8人,以及擅长纵跳、拳术的武功教师唐英杰,分批前往河内。陈恭澍为行动组组长。行动组共有18人,被称为“十八罗汉”。

经过侦察,陈恭澍了解到汪精卫落脚在在河内的一个高级住宅区——高朗街27号。这是一栋两开间的二层西式楼房,楼上一大一小两个房间相连。军统特务朝夕在隔街向汪寓所遥窥,推断较大的一室,是汪氏夫妇卧室兼汪氏会客室。而楼房后门道路复杂,巷道纵横,对暗杀后撤离十分有利。

有国民政府驻河内总领事馆的配合,加上陈恭澍短时间的积极活动,很快弄清了汪精卫住处的布置情况。